评论:以德治国必然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1:03:15
以德治国必然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
李钟琴
乳制品行业的毒奶事件,以及各种食品造假掺毒丑闻,证明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道德沦丧。这种令人痛心的结果由来何自?我看,既有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
中国的文化传统基本是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所以人们相信道德感化的力量,相信在全社会高唱道德的氛围中,人人皆可为尧舜。注重道德说教,乃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子说:“为政以德。”这大概是对“以德治国”思想的最早阐述。
然而人的本性既非善,也非恶,而是自私(可参阅拙作《人性本私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0ebff01000cau.html)。在经济社会中,人都是标准的“经济人”。“经济人”的行为动机是个人私利,其行为是主观为己,客观为人。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天性。俗话说:“无商不奸。”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商人会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在利益面前,任何道德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自由的舆论环境,公正的政府执法,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能够及时揭露种种黑幕,政府能够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公正执法,不良企业、不法商人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才有可能随时被市场淘汰。如果靠商人良心发现,靠他们自律,对他们的商品实行“免检”,不出事才怪!
同样,人自私的本性,决定了人只要有条件、有权力,一定会最大限度地首先来维护、实现他自己、他的家族、他所在的团体的利益。在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下,盛产贪官污吏是正常的,这是人的私欲所决定的。腐败分子不见得都是坏人,普通民众也不见得都是好人,无论让谁掌握了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权力,都难免不沦为贪官污吏。不合理的体制,最终只能导致“无官不贪”,此所谓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只有思维还停留在朱元璋时代的人,才会像朱皇帝那样百思不得其解,发出“吾欲尽诛贪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哀叹。
无论是向无辜的孩子们投毒的乳品行业,还是欲壑难填、生生不息的贪官污吏,以及为了得到一点残汤剩羹而厚颜无耻地摇尾乞怜的酸雨大师、司马小丑、罩山主席,乃至于作为替罪羊的周老虎和死不认错的关老虎、朱老虎们,他们维护自身现实利益的决心,局外人是体会不到的。但是,无论是谁,进入了那个角色,不见得会比他们更“道德”。因为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环境里,任何批评报道都是有很大风险的,这就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保护邪恶的环境,使人们对不择手段追逐利益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因此,劣币驱逐良币,不良企业反而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不仅仅经济界盛行“逆淘汰”,各行各业无不如此,全社会的道德沦丧也就不足为奇了。
儒家相信人性本善,认为人通过“修身”即可成“圣”,相信“慎独”,相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相信靠“自律”可以成为清官、圣人。但是,相信这些基于人性本善的说教是根本靠不住的,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只是一个虚幻的肥皂泡。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不认清儒家文化的虚伪性,如果不启动政体改革对权力进行限制;如果不真正赋权于民,让每一个人都有维护自己私利的基本权利;如果不放开舆论,启动这一重要的监督和纠错机制……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仍会喝毒奶、吃毒食、接受假大空教育,身心备受毒害。三鹿是受害者,贪官污吏是受害者,周老虎、关老虎、朱老虎们也是受害者……无论身居庙堂,还是身在乡野,既是毒害者,也是受害者。那些自以为是体制受益者的人,其实也是受害者,只不过他们不见棺材不掉泪罢了。我们将一直在道德沦丧的泥潭里挣扎,玉石俱尽,别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