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真真假假”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25:46
在一次讨论中,关于如何写“作文”和“情书”,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说假话从写作文开始,说真话从写情书开始。”另一种说:“说真话,从写作文开始;说假话,从写情书开始。”这两种说法,在表述上是完全对立的。但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其实存在的着差异和共同点的。深入分析这两种说法后,笔者列出了这样一个表格:


第一种意见
第二种意见
类别
作文
情书
作文
情书
简单判断




作者自评




公开范围
与人交流
个人情感
个人情感
与人交流
创作目的
读者满意
读者满意
读者满意
读者满意
读者评价
不确定
不确定
不确定
不确定


下面笔者尝试通过对上面这个表格的分析,能获得一些对教学指导有益的经验。

1、语文教学不承担验证“真”与“假”的责任。说到“真”与“假”必然要一个验证的问题,因为文字本身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果我们不借助其他的内容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其实无法判定一个断文字的信息是真是假。文字只是一个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通道,而验证这个通道的质量是否合格,要靠其他的内容(时间、行为、事件等)来验证。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的。

2、“真”与“假”并不是完全绝对的。一篇文章也好,一封情书也好,都是表情达意的形式。而情感本身是复杂的,不可能完全用二分法划开,因此所谓的“真”“假”其实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当面临“亲情”题目时,我们无话可说,只能用“假”来完成作文时,并不意味着我们冷血无情,只是因为我们可能在平时的时候没有进行关注与观照。当我们用“假”的方式去写一封情书的时候,我们其实最起码也要“兴动于衷”才行。(当然,以欺骗为生的人不在此讨论之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两种说法中的“真”“假”其实是以作者的角度,对自己的创作行为的自我评价度。说“真”的时候,自我评价度要高;而说“假”的时候,自我评价度要低。在这里,影响评价度高低的是作者能够承受的公开范围。

3、“真”与“假”具有相同的指向。
这两种说法中的“真”“假”都会指向一个目的——使读者满意。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种写作的行为或表达的需要,都要以求得读者(自己或他人)的满意为最终结果。在这一点上,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一致的。

4、读者的评价是不确定的。
这两种说法,为作者提供了参考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其实是切合读者的接受能力的而提出的。也就是说,作者努力付出,而最后读者能否接受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因为读者只是通过文辞,接受自己能够接受的部分而已。一篇语言华丽的文字在只认识几个字的读者眼里,并不能体现他的价值,一篇情绪激昂的情书在无意于此的人面前,也发挥不了他的作用。

如果完全抛开“真”与“假”的局限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两种矛盾的说法,其实向我们提出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不是验证作者的动机和情感的真假,而是如何使用语言在一定范围内完成连接作者与读者(可能是他人,也可能是作者本人)的表达。而这个表达既要符合作者的意愿,又要切合读者的要求,最终产生沟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