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高喊“到公务员队伍中去”预示着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31:53

 

全民高喊“到公务员队伍中去”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我们社会只有公务员才有吸引力。

因为只有到公务员队伍中去才能当官,而只有当官才有人生价值。

/汪华斌

今天碰到某大学的老师,他说如今的大学生对大学的课程是得过且过;可是对学校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那就相当积极,而且学习也刻苦。再看如今的大学生对就业的兴趣不大,但却对公务员的考试那却如同吃了兴奋剂。所以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语言就是‘考公务员去’;这大概是当今年轻人的最强声。

前些年还有不少大学生是为了出国,可如今竟然连出国的热情都减小了;而只有当公务员的热情越来越高,近年来几乎达到了疯狂。这是为什么,得到的答复是中国人只有这条路;因为别的路都是越来越艰难,而只有公务员的路是越来越宽而且光明。如国企除少数高管外,其它的人全部是聘任制;所以不仅待遇低,而且收入还没有保障。再看事业单位,竟然因为绩效考核而承包主体越来越小;所以进事业单位也是越来越没有保障了。更重要的是公务员不仅是铁饭碗,而且队伍越来越大;所以进公务员不仅不担心收入没有保障,而且权力的光环很有可能实现自己光宗耀祖的那一天;而其它的道理则是基本没有可能的了。

以前我们千军万马挤高考的独木桥,目的是为了生存得有价值;然而当高考后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并毕业后,却发现我们还是在当初的起跑线上;因为高考没有改变我们的人生,于是很多大学生开始迷惘了。然而当公务员公开考试后,大家才发现我们中国人的价值全部在公务员这里。于是中国人才第一次发现人生的起点并不是高考,公务员考试才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只要进了公务员的门,这里面才是大有可为呀。结果中国公务员考试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演变成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成为了我们中国大陆的国考;因为只要进了这个门才会有‘颜如玉’和‘黄金屋’。

我们从网络上热传的段子知道,我们中国大陆的每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去向是不同的;“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为什么我们社会的任何年代的去向全部扎堆,这就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本来任何社会的大学都应该是培养全方位人才的基地,可我们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竟然取代了管理人才;于是管理人才出校门就失业。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才永远是人才过剩;因为这扎堆的人才聚集,使我们社会永远在畸形发展。如果我们社会也如同西方国家那样靠税收养活公务员,我们社会的公务员恐怕才就走光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公务员才有吸引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公务员并不需要服务经济;而是领导经济。当权力成为经济的天平时,那么经济就完全为权力服务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社会只有公务员才是铁饭碗的原因,因为经济受权力控制。

当我们全社会“要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这不仅仅因为中国自谋出路太难的原因,而且还包括我们社会特有的‘官本位’;只要你迈进了公务员的们,其背后所衍化的就是高待遇和高福利;如果你再提拔当官的话,那就更加让人艳羡不已。因为我们社会的官不仅是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光宗耀祖的人。这大概应该是中国特色,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官能有这样的荣耀。

正因为公务员考试是“国考”,也是我们中国大陆的“天下第一考”;所以这里面的激烈程度早已超过了高考。因为我们大陆的高考比率快速上升,2010年的高考录取率实际普遍超过了80%;随着高考资源的丰富和中国大陆适龄青年的减少,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过剩;所以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也只是这两年的事。然而公务员考试却不一样,实际录用数的比例为591;而且还会减少,估计实际录用数的比例为1001只是迟早的事。因为我们社会的公务员考试中,一些热点岗位出现万人竞争一个机会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如今,公务员岗位俨然已成了人才抽水机;把我们社会的大批精英全部揽入其中。我们社会别说从长远看,就当前其他行业就没有人才;因为我们社会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在官的光芒照耀下,全社会其它行业全部都快速地萎缩了;即使真的有人才在这些行业,恐怕也会因为生存而成为了贫穷的普通人;这就是我们社会的人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