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疗法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52:15

点刺疗法

(发热、咽痛、乳蛾、牙痛、痹证、胁痛、腹痛、胃痛、泄泻、痢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肌萎缩、痈毒、肿块、淋巴管炎、项癣、腱鞘囊肿)

        用锋利的针,在人体皮肤表面,或关节周围,脊椎两旁,轻轻一点一点的刺激,叫做点刺疗法。因为此法又快又利落,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故又叫快速浅刺法

        《黄帝内经》中的皮刺毛刺,就是记载最早的对人体浅层部位刺激的一种方法。民间流传的浅刺法有多种,概括地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针浅刺,另一类是多针浅刺。单针浅刺是用一根针进行浅刺。针虽一根,其形式则有多种多样。如圆锥形、禅杖形、龙头形、三棱针、四棱针等。多针浅刺,是用多针结扎在一起来治病,如七星针、梅花针。因为针多,故又称丛针。本文介绍的点刺,是由单针浅刺发展而来的。

        【操作方法】

        一、针的选择

        最好选择小四棱针或小三棱针。针长25厘米,粗0•12厘米。针柄不要缠任何东西。这样既可以防止污物附着,而且消毒也方便,针尖不要太尖利。

        二、手法

        手法在点刺疗法中特别重要,要求比体针更严。

        1.手法练习术者以食指、中指、拇指紧握针体,在纸垫上反复练习。练好手法后,才能给病人治疗。给病人治疗时,要精力集中,运气手指,眼明手快,在皮肤上一点即起,再点再起,按照应刺的部位,连续点刺下去。若在大血管附近,可用左手将皮肤捏起,然后右手食指、拇指持针,微斜而迅速地点刺。这种方法也叫夹持进针法

        2.技术要求点刺在技术上的唯一要求是刺得准、快、排列均匀、深浅适度。这样,患者才不会感到痛苦。人由于劳动、职业、年龄、性别等不同,皮肤的厚薄各有差异。冬天、夏天气温不同,对皮肤的紧张度亦有影响。因此,在刺入深浅上应灵活掌握,一般以005cmO1cm的深度为宜。

        3.点刺的强度一般分弱刺激与强刺激两种。弱刺激系点刺最轻微的一种方法,刺后以皮肤不出血为度。对于人体生理机能减弱者,可发生促进作用,也就是兴奋作用,适用于慢性病和体质衰弱的年老病人;强刺激系点刺中较强的频刺激,刺至皮肤微有血迹,由于连续刺激,可以缓解机能之亢进,达到所谓抑制作用,适用于急性病或局部病变。

        4.点刺的线距点刺一般按线、圈、点进行,如四肢、胸腹、腰背可按经络路线进行,并主要以经络线上的穴位为点刺点。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例,即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大杼穴顺序而下,肺俞、心俞、膈俞……会阳。关节病、皮肤病,则绕关节周围进行基本等间距点刺。如大椎治疗肩凝症时,大椎周围 0.5cm;上下左右皆为常用的点刺部位。四肢末梢疾病,主要点刺指()端穴位,如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少冲等。如果在同一点刺线上需要重复点刺,必须间隔几分钟,并注意点刺部位有否出血和是否消毒。

        【主治病症】

        点刺疗法有活血消肿、开窍泻热、通经活络的作用,故主要用于急性病的实热证。但是轻针散刺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局部影响全体,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故又可适用于部分慢性病。

        一、发热

        刺大椎及其周围,风池及肺俞的两条竖连线,少商点刺放血。

        二、咽痛、乳蛾

        点刺承浆、少商。

        三、牙痛

        点刺颊车、商阳。

        四、痹证

        点刺病变关节或肌肉,循经远端取柏应穴位。

        五、胁痛

        治疼痛之肋间和背部俞穴点刺。

        六、腹痛、胃痛、泄泻、痢疾

        可点刺巨阙、中脘、神阙、关元连线;幽门、膏肓俞、大赫连线;不容、滑肉门、归来连线;夹脊穴。

        七、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肌萎缩

        上肢可按手三阴、手三阳经穴点刺;下肢可按足三阴、足三阳经络点刺。

        八、痈毒、肿块

        围绕病变周围点刺。

        九、淋巴管炎

        沿红线的经络进行截断式点刺。

        十、顽癣

        1.局部点刺,并点刺耳穴肺、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此法可治疗牛皮癣和皮炎。

        2.点刺耳根穴(取穴方法:将两耳翼向前用力卷折,以耳根部取之)和内中魁穴(取穴方法:中指第二横纹中央,伸指取之)。耳根穴及内中魁穴,金钱癣、干癣、湿癣、神经性皮炎等。

        十一、腱鞘囊肿

        将囊肿常规消毒。医者一手掐持囊肿,另一手持三棱针,对准囊肿之高点快速刺入,勿透过囊肿的下层,然后快速拔针,同时以掐持囊肿的手掐挤囊肿(拔针与掐挤要同时进行),使囊肿内胶性粘液全部排出净尽,局部擦净,常规消毒,最后包扎即可。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皮肤病、传染病(如乙型传染性肝炎等)患者所用针弃而不用,或经高压消毒后再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点刺一般宜轻、浅、快、勿刺伤深部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