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与9个千万富豪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7:13:26

涪陵榨菜与9个千万富豪

2010-10-25 15:25: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 跟贴 52 条 手机看新闻

涪陵榨菜将上市的消息传来,微博上的评论如潮:那家生产一块钱一包乌江榨菜的工厂要上市了!一包乌江榨菜最便宜0.9元,最贵1.6元,与任何上市公司的产品相比,乌江榨菜的价格都低的不能再低了。

涪陵榨菜将上市的消息传来,微博上的评论如潮:那家生产一块钱一包乌江榨菜的工厂要上市了!

一包乌江榨菜最便宜0.9元,最贵1.6元,与任何上市公司的产品相比,乌江榨菜的价格都低的不能再低了。

即使如此,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榨菜)仍然依靠规模优势,依靠每包榨菜贡献的3.5分钱,创造出年44206万元销售额、年净利润4156万元的“榨菜航母”,并于今年10月15日通过了发审委的IPO审批。

每包榨菜贡献3.5分钱

乌江榨菜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视线里,却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发展壮大了。带着“如何壮大”的疑问,理财周报记者对乌江榨菜的渠道、品牌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走访。

如招股书所言,涪陵榨菜建立了多层次、长短渠道相结合的经销制销售模式,虽然未能与涪陵榨菜确认这种销售模式的优越之处,但据记者观察,乌江榨菜已经遍布大到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小到农贸市场和城乡便利店的零售终端。

涪陵榨菜中原大区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做到广泛分布,“一是公司的销售架构覆盖全面,另一点是公司与经销商的关系非常好”。

这一解释也从北京一家涪陵榨菜的经销商处得到了印证,该经销商柳先生说,虽然乌江榨菜对外批发的毛利率尚不足5%,每袋毛利润也就几分钱,但由于乌江榨菜销量很大,经销商的利润还是可以维持的。“我只做乌江榨菜一个品牌,其他品牌因为销量小,很难做起来。”同样的问题对于涪陵榨菜广东大区刘女士来说,答复差不多——“涪陵榨菜对经销商的鼓励政策做的好。”

对乌江榨菜品牌和质量认识的反馈,来自于记者在北京中关村家乐福店的调查。

家乐福的榨菜被分别摆放在四个货架上:“乌江榨菜”与“味聚特”分别独占一架,其他品牌则混摆在一个货架上。据观察,有70%的消费者径直选择乌江榨菜,还有30%的消费者在几个品牌之间徘徊。

购买乌江榨菜的理由大部分都是“习惯了,一直吃这个牌子。还见过广告,吃的放心”;而购买其他品牌的顾客给出的理由则是“不常吃,随便选一个就可以”。一位食用乌江榨菜多年却在最近放弃了乌江榨菜的女士说:“以前的乌江榨菜脆而醇香,但最近一段时间乌江榨菜不再醇香了,所以转而尝试其他品牌。”

乌江做成了大生意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偶遇一位来购买榨菜的品牌营销专家吴先生。吴先生说,作为顾客,他首选乌江榨菜,毕竟这个知名度更高,“大品牌不容易犯错误,安全性也高一些。而且口感一直不错,没必要换成其他的。”

另外,吴先生还从品牌营销的专业角度在现场对乌江榨菜给予了点评:从现场包装和货架摆放来看,乌江榨菜十分注重细节。比如,乌江榨菜的包装颜色统一为鲜亮的橙色,“乌江”二字耀人眼目;同时,乌江榨菜的每一个标签也都整洁而明显地标示了“乌江”品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江旁边的“味聚特”——与乌江相比,味聚特的包装略显暗淡,而且货架标签也不甚整齐。

吴先生解释说,根据顾客在商超的购物习惯,买榨菜属于即兴购物或者叫做现场决策性购物,顾客并不仔细琢磨,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哪一款产品更加容易被选购。“第一印象良好,促成购买之后,就要依靠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一个品牌能否树立起来的最重要因素,这点对上市公司来说尤其重要。”

几十个工序制作,原材料有地域性

靠一块钱一包的乌江榨菜,涪陵榨菜集团卖出了4个多亿,卖出了一个“乌江”品牌。

涪陵榨菜发展于建国初期,为了保障军队后勤供给,当时川东军区责成涪陵军分区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恢复发展涪陵榨菜产业。

1988年4月,为了加强对榨菜的全面管理,涪陵市政府以涪陵榨菜公司为主体,整合部分乡镇企业榨菜厂、外贸公司等,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榨菜集团公司——四川省涪陵榨菜集团公司,也就是发行人前身的前身。

榨菜价格低廉,工序却十分复杂,从原料加工贮存、清洗切分、脱盐脱水到计量包装、杀菌烘干再到最后装箱发货,中间要经过几十个工序,数月时间。

仅仅腌制环节,就要经过3次特殊加工。在第一次腌制时,盐分慢慢渗透到菜的表面进盐。经过十天左右的初步发酵后,再进行第二次发酵,这个过程需要20-30天,盐分可以进一步渗透进菜心里,各种营养成分也逐步产生。而第三次腌制的时间更长,需要3个月。经过充分的发酵之后,青菜头菜块才能呈黄褐色,周身活软而不失香脆醇厚。

与复杂的制作过程相比,乌江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的生长环境也十分受限制。

乌江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9月播种,10月移栽,次年2月收获,在涪陵地区最冷的4℃—5℃和大雾环境下生长,形成了青菜头致密的组织结构。

以2009年榨菜销量72271.19吨为基数,以2009年净利润4156万元为分子,以一元一包的60克包装乌江榨菜为例子,发行人每包乌江榨菜的净利润大概是3.5分钱。

小产品,大生意,涪陵榨菜就是这么一包一包做起来的。

每年营收增长率仅2%,成本控制很考量

涪陵榨菜的初衷并非登陆中小板,区领导对登陆创业板情有独钟。重庆市涪陵区区委书记张鸣曾公开表示,希望能将涪陵榨菜送入创业板,成为继莱美药业登陆创业板之后的第二家重庆企业。

但实际情况是,对于高成长性的要求,是投资者选择创业板股票的关键。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涪陵榨菜遇到软肋。

涪陵榨菜主营收入近几年几无增长:2007年-2009年,营业收入分别是4.40亿元、4.38亿元、4.58亿元,3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2%。涪陵榨菜在招股书中也承认,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可能会仅仅维持在10%左右。不得已,涪陵榨菜只能转而登陆中小板。

让投资者担心的是,涪陵榨菜营业收入不增长,原材料价格却飘忽不定。由于青菜头种植环境的局限性,原材料价格成为影响涪陵榨菜获得净利润的一个显著因素。以2009年财务数据为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涪陵榨菜的利润影响敏感系数为2.10,即原材料价格每上升1%,将使利润下降2.1%。事实上,近年来青菜头的价格波动十分剧烈,2007年青菜头价格260.34元/吨,2008年430.78元/吨,2009年343元/吨,今年上半年价格则飙涨至581.34元/吨,价格增幅达69.49%。

虽然涪陵榨菜声称可以通过调整下游产品价格和降低费用来平抑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但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扬几乎已成定局。同时,面对激烈竞争的终端销售市场,任何提价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市场份额与销量,并最终影响利润。

涪陵榨菜未来的盈利能力受到考验。而青菜头一年一季的种植规律和生长期间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病虫害的可能性,也为涪陵榨菜上市后的持续稳定经营增加了不少风险。

与原材料成本带来的压力类似,涪陵榨菜包装物成本也是影响毛利率一个重要因素。招股书披露,包装物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平均为27.58%,而且涪陵榨菜的前5大供应商全部为包装印务厂商。

本次募集资金虽然有7605万元用于榨菜计量包装自动化改造项目,但涪陵榨菜对外协包装印务厂商的依赖并无减轻,仍然受困于包装物价格的上涨。

小城冒出9个千万富翁

47岁的涪陵榨菜董事长周斌全对资本市场并不陌生,早在1997年他34岁时,周斌全就曾担任涪陵区新上市公司涪陵建陶(000688.SZ)的证券投资部经理、副总经理。

但周斌全担任这一职务不久,涪陵建陶被朝华科技重组(重组后改名为朝华科技),周斌全离开上市公司。此后多年,朝华科技从ST、到*ST,再到S*ST,直至2007年暂停上市,朝华科技走上了一条资本市场的不归路。

虽然当年通过恶意担保和关联交易导致朝华科技负债累累、主业停顿的西南大鳄张良宾已经被绳之以法,但直至今日,朝华科技仍然未能复牌。从这一点讲,当年周斌全的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他手上没有沾染朝华科技资本原罪所带来的血迹。

从涪陵建陶离开之后,周斌全2000年开始担任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当年涪陵榨菜销量很大,却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周斌全上任之后,通过新建现代化生产线,新创榨菜品种,使涪陵榨菜2000年即实现扭亏为盈,2001年销售额1.5亿元,2002年销售额2.2亿,2009年销售额4.4亿。

公司业绩显著提高的同时,涪陵榨菜管理层也获得了诸多实惠。2007年4月,涪陵榨菜增资扩股时,为了建立管理层长效激励机制,重庆市国资委批准以5.45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对时任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其中,董事长周斌全、监事会主席向瑞玺、总经理助理张显海、公司顾问童敏等9人分别购得数额不等的几十万或几百万股份。

以董事长周斌全为例,2007年4月周斌全以5.45元的价格受让2674459份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457万元,持股4.8%。在改制为股份公司时,由于按照2008年2月29日净资产1:0.65029比例折为11500万股,上市之后周斌全实际持有552万股,平均支付成本为2.64元/股。

按照食品饮料行业36倍市盈率,2009年涪陵榨菜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计算,上市后涪陵榨菜的每股价格12.96元,是买入价格的4.9倍,“榨菜王”周斌全成为亿万富翁指日可待。与此同时,十年前来到涪陵榨菜的每一位得到股权激励的高管也都将实现千万富翁的梦想。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