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草原之夜》的神秘面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45:53

解开《草原之夜》的神秘面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30 21:00:49 / 个人分类:山石窗侃民歌

查看( 908 ) / 评论( 4 ) / 评分( 0 / 0 )

张加毅【十大民歌探源之一】

 

解开《草原之夜》的神秘面纱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这是1959年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一首插曲——《草原之夜》。

《草原之夜》不仅与《天涯歌女》《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康定情歌》《紫竹调》《敖包相会》《茉莉花》《蝴蝶泉边》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并称为中华民族十大民歌经典。而且还在20世纪9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成为我国第一首被列入世界名曲的艺术经典。那么,它是怎样诞生的?其歌词作者张加毅,曲作者田歌,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又是如何演绎这首经典名曲的,他们与这首名曲之间究竟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些内容都强烈吸引着人们去了解其幕后的故事。

 

 

边境小农场诞生“东方小夜曲”

 

可克达拉草原位于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南部,北依天山,南临伊犁河,与阿力麻里城相互交融。著名东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就诞生于此。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到伊犁之后,先探访了《草原之夜》的故乡——可克达拉农场。

“可克达拉”是维吾尔语,意思是“绿色的原野”。在许多人想像中,可克达拉是一望无际的大片草场。其实,上世纪50年代兵团刚来的时候,这里最多的是碱滩和苇子滩,经过几十年的屯垦,已经开发出了大片农田。成片的草场也有,但面积不是很大。

日历翻到1958年,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导演张加毅有机会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拍摄一部反映兵团战士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影片,并热情地向他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有关情况。

1959年春天,张加毅奉命要拍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作为建国10周年的献礼片,几经周折后,摄制组最终选定伊犁地区可克达拉农场(后改名为64团场)作为拍摄地点。这里聚居着13个民族的兵团战士,他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互帮互助,展示出一幅民族团结的壮丽画卷。

“临行前,周总理的接见我们时。在谈到即将要拍的记录片子时,总理做了三点指示:第一,要歌颂兵团战士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第二,要很好地反映新疆多民族的亲密团结;第三,要反映中苏友好。”张加毅晚年的时候,每每电视里传出歌声“美丽的夜色多沉静……”的歌声,经常勾起自己对往日的许多回忆。

3月的柯克达拉,正是严寒的冬天,冰都没有开化,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丛,建设兵团的战士们脱了靴子,赤着脚在冰上割芦苇。看到战士们嘴唇都冻紫了,牙齿咯咯打颤,张加毅心里很不舒服,回答他一句︰“太残忍了!

有一天,吃过晚饭,张加毅带著作曲家田歌,骑着马离开了农场,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走着,走着,太阳落山了,晚霞非常绚丽,逆光照射着芦苇,美极了。远处缕缕炊烟升起,再走近,看到生产兵团的战士们,在那里围着篝火,火上放着支架,烧烤着野兔、野鸡,旁边架子车上横躺着休息的战士。他们愉快地唱着歌,他们走过去问道:“同志们,你们在唱什么呢?”战士们回答张加毅们说,在唱劳动嘛、爱情,在唱今天,也唱明天嘛。张加毅一听,内心很受触动。张加毅就对田歌说,这才是人们内心情绪的流露,为什么天天在那儿强调“拼命干,死了算,一天等于20年”呢?为什么不去真正抒发一下人们内心的情绪呢?

 “张导,你敢拍吗?你敢写吗?”“小田歌,我写出来,你敢谱吗?”“只要你写出来,张加毅就敢谱。”“好,我们回去。”往回走的路上,刚才那些情景在脑海中涌现,歌词在心里面闪动跳跃。张加毅就用铅笔头在烟盒上三个字、两个字地写下来。

“你们都退场,本导演要写歌了。”回到农场张加毅就坐下来,提笔写下: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张加毅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差来传情。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张加毅的琴声。写完之后,张加毅走到田歌的房间说:“我写好了,你谱去吧。”田歌见了歌词,有点傻了,在那里念叨了半天,不吭气。张加毅说:“田歌,你得表态呀,歌词行不行?”田歌终于说:“亚克西,好呀。词作家,你退场吧,让我来试试看。”     

60分钟后,田歌走出来叫张加毅:‘张导,词作家,你来,就是它。”他拿着提琴,用手弹拨着伴奏:“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他唱得非常动情,张加毅当时也有点傻了,心想,现在是什么气候呀,我这词是写得软了一点。但是你田歌的曲要是写得硬棒一点,这日子不是也好过一点嘛!谁知道你这曲子比张加毅这词还软,但是,确实好听。张加毅说,再唱一遍,他就又唱了一遍。张加毅又说,再唱一遍……就这样让他唱了四五遍,他有点担心了,说:“张导,该你表态了,到底行不行?不行,就‘枪毙’了嘛,就算了嘛。”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生产兵团的战士们,在窗外喊︰“亚克西,亚克西。”他们一直在窗外听着,这时候都鼓起掌来,喊着叫好。这对张加毅震动很大,大声说道︰“人民承认了,人民认可了。”

“那是1959年,我20多岁,是新疆军区歌舞团的创作员。适逢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新疆拍摄建国10周年的献礼纪录片《绿色的原野》,让我为该片创作插曲。有一天,我和导演张加毅一同到大草原采风,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就地写歌。很快,张加毅写出了歌词。我一看,顿时被吸引住了。我顺手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趴在草地上将信封撕开,然后在上面写下一个个音符。也就一个多小时后,《草原之夜》就写完了。不过,当时并没有确定歌名,只是这首插曲被广为传唱后才正式定名。”著名作曲家田歌在南京的家中向《广播歌选》的记者披露了《草原之夜》的创作的细节和轶事。

张加毅生前在《草原之夜,留下我的心声》文章中写道:电视里传出: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这熟悉的旋律,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40多年前的新疆,仿佛又到了伊犁的克格达拉,又看到了那些生产兵团的勇士们……

 就这样,歌曲《草原之夜》成为了《绿色的原野》这部记录片的主题歌,且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唱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