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现在为什么提倡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2:56:41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现在为什么提倡站桩?

净耀居士 编录

  什么是“第二心脏”
  现代医学认为,脚离心脏最远。因此,脚部血液回到心脏不仅过程长,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心脏。因此,离心脏最远的脚部血液必须凭借脚部肌肉正常的收缩功能,才能使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流回心脏。可以说,脚部肌肉如同人体“第二心脏”,其收缩功能的好坏决定着末梢循环的状态。
  祖国医学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之说,并认为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个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脚,还有60多个穴位在脚上。足底反射学说以中医经络学和生物全息反射学为理论依据,认为脚与耳朵一样,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足底有很多人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足底反射过程,是通过人体经络完成的。如果患者脏腑有病,就会在大脑皮质层形成一个病理兴奋灶,使兴奋冲动传达到足部反射区,形成另一个兴奋灶。也就是说,人体病变可以在足底穴位出现反应,好比“雨前风”,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人体健康状态。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原因何在?
  血液从左心室经过大动脉、动脉、小动脉,再流到毛细血管,给细胞组织输送新鲜空气和营养成分。而返回时,携带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大静脉回到右心室。血液循环一定是单向输送的。
  心脏每一次的跳动可以送出十分之一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等于1分钟送出7升血。也就是说,只要健康的话,全身的5升血1分钟内能够流经心脏。心脏好比是24小时内送出万升血的水泵。
  尽管血液得到如此迅猛的输送,但是由于要送到遍及身体各个角落的毛细血管,所以流回心脏的时候,它的压力已经变得很小了。输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脏凭借的是静脉周围的肌肉的力量。
  不过,人体中脚离心脏最远。因此,从心脏送出去的动脉血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脚的各个组织,然后变成静脉血,携带着废弃物流回到心脏的过程较长,所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脚位于身体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心脏。
  因此,一旦引起诸如动脉硬化等老化现象的血管障碍,血液就会很难流到脚尖。人上了年纪,脚就容易变得冰冷,功能也会衰退。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这类障碍的情况很多。
  凭借脚静脉周围的肌肉,也就是脚的肌肉正常功能的发挥,积存废弃物的血液能够从身体最末端脚尖的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最后流回到心脏。
  为了让血液从末梢流回到心脏,肌肉必须发挥其作用。这就说明,离心脏最远的脚部肌肉特别重要。
  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小腿肚,专家们称之为“第二心脏”。原来小腿肚犹如泵浦,将容易滞留在腰、腿的血液返送心脏。东京都港区的石川洋一医师30年前发现,手腕部打点滴、输液较难进入血管的患者,其小腿特别冷。只要按摩一下小腿肚,输液就会变得容易进入血管了。经反复验证,石川终于发现小腿肚能影响人体上半身的血液循环。
  由于重力的影响,足部静脉血要返流心脏并非易事。光靠心脏搏动,或伴随呼吸产生的脏器运动输送血液明显力量不足。于是依靠小腿肚和足部肌肉像泵浦一样舒缩,压迫血管使血液上行显得必不可少。石川医师提倡“小腿肚疗法”,通过按摩小腿肚改善血液循环,认为此法对肢端寒冷症、肩膀酸痛、高血压等有治疗预防作用。
  小腿肚还和“经济舱综合征”有关。长时间坐在经济舱的乘客,足部静脉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阻塞血管及肺部,严重的甚至因此丧命。航空医学研究中心的三浦靖彦医学博士分析道:“长时间坐在狭窄的地方,小腿肚的泵浦作用减弱是其原因。”三浦用超声波对小腿肚上部的血流进行测试,发现人站立时血流速度为每秒6.3厘米。坐着时急减到每秒4.4厘米。坐姿保持30分钟后降至每秒3.1厘米。血液在足部静脉滞留,就容易生成血栓。因此搓揉、按摩跟腱上部及小腿肚,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成了各航空公司在长途飞行中推出的新服务项目。
  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为什么说“脚是第二心脏”的原因了。
  怎样保护“第二心脏”
  常给脚部做按摩,按摩脚穴可调动人体潜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特别是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和医学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按摩脚穴能标本兼治,整体调理,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寒者能温,热者能清,积者能散,坚者能软,损之有余,补之不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通利关节,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每晚睡前做“足浴” 现代医学认为,热水可扩张足部血管,刺激神经末梢,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组织器官功能、加强新陈代谢的目的。用手指在热水中按摩涌泉穴和脚部肌肉,可使阳气内生,增强脚部肌肉活力,也能给全身带来轻松感。方法是: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冬天的水温应在40~50℃),同时按摩。为保持水温,可陆续加入适量烫水。泡脚后揩干双脚,再用手指按摩三阴交、足三里和风池穴各20次。手法为先轻后重。
  忘记了步行的现代人
  人类是动物的一种。不用脚也能走动的动物恐怕很少吧,那庞大的大象也好,河马也好,都是用自己的脚用力踩着地面才能移动自己的身体。
  属于哺乳类的一种,也是陆上动物的我们---人类的脚,原本就是为了走路而形成的。因此,持续过着不走路的生活,它的功能就会衰退。但是随着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变得非常方便。这是人类的智慧所创造的文化。但是作为动物的人类来说,逐步地被赶进不使用脚的生活里。
  都市的工薪族们持续过着每天仅走几十步的生活。他们上下班换乘公交车,在车站换乘的时候利用自动扶梯,在公司则利用电梯。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在家办公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出差才能解决的事情,现在用传真和因特网就能够处理好。就说购物吧,现在邮购也普及了,只要打个电话坐在家里就能购物,很少需要到处走动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
  还有,私人车的普及也是让我们远离步行的原因。
  步行使大脑更清晰
  在人的体内,最需要氧气的组织莫过于脑细胞。氧气是由血液输送的,因此良好的血液循环是使脑细胞活性化有基础。
  虽然脚和大脑就人体位置而言离得最远,但通过血管与神经,它们非常紧密地连在一起,是相互影响的器官。
  脚的衰老和脑部的衰老是相连的。
  人们往往认为,只要提高心脏的功能就能够使血液循环正常。然而,心脏肌肉属于个人意志不能操纵的不随意肌。但是,被称为第二心脏的脚的肌肉是自己的意志可以操纵的随意肌。因此,为防止衰老,应该通过运动脚、锻炼脚来帮助改善心脏的功能。为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运动。从促进血液循环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运动就是走路,而不是慢跑、跑步等过于激烈的运动。走路时,脚离开地面的时候脚尖会弯曲,这个运动恰如抽水泵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
  其实,走路的时候,脚的大小有三种变化。虽然只不过是一瞬间,但停在空中的时候最小;只用一只脚踩地支撑身体的时候最大;脚后跟接触地面时,或脚后跟完全离开地面,只有脚趾根部落在地面时大小介于两者之间。
  脚的这种大小变化是因为血管周围的肌肉伸缩运动活跃起来,血液也得到了良好的循环。这与心脏活动一样,像抽水泵似的伸展或收缩,以促进脚末端的血液循环。
  徒步旅行的话,步子迈得更大。脚离开地面时脚腕会完全伸展,这就更能促进的血液循环。
  此外,根据最近的研究,步行能够促进大脑物质的涌出,从而使大脑的神经细胞活跃起来。
  
                下盘功夫--站桩
  
  人过了四十岁左右,臀部肌肉会逐渐萎缩、下垂,大腿变瘦,下半身越来越单薄。
  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就会出现体力变差、容易疲倦 等「症状」,随之而来的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癌症等慢性病。
  肌肉约占体重 40 %,其中 70 %以上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 如果下半身的肌肉开始衰退,就会出现各种病兆,身体也会开始老化。双腿,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
  下半身的肌肉量占全身 70 %以上,肌肉的周围遍布微血管,因此担负了协助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如果长期忽视下肢肌肉的锻炼,它们将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退化,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确姿势,开始出现腰痛、疲劳等症状,更因血液循环变差,引发诸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常见疾病。
  所以,只要强化脚部与腰部就能防止老化,并且可以预防、改善各种疾病。
  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 【站桩】
  站桩对身体健康十分非常重要,但很多人不明白而忽视,站桩应列为每天必做的功课。
  姿势不宜蹲的太低,鼻尖、膝尖和大脚趾尖成一直线,站桩时尽量把全身肌肉放松,是初学者最重要的课题,当肌肉慢慢放松时,把全身重量灌注在涌泉穴(约脚掌前方 1/3 的中心点)。
  二、肌屈膝运动—— 【最有效的下半身强健法】
  屈膝运动对于占有全身肌肉百分之七十的腰部、大腿、下肢的肌肉的强化与发达来说是最具效果也是最基本的运动。
  就让我们开始吧!
  做法相当简单。
  〈1〉两脚打开比肩稍宽,双手托住后脑勺
  〈2〉背伸直,一面吸气一面往下蹲,再一面吐气一面站起来同样的动作慢慢的重复5~10次(1回合),休息一下(数秒~数十秒),等呼吸回复正常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大约重覆5回合。
  三、利用垫脚提筋来锻鋉小腿——告别静脉区张
  双脚站直,身体自然放松,慢慢垫起脚来,复5~10次(1回合),休息一下(数秒~数十秒),等呼吸回复正常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大约重覆5回合。
  只要动动下半身,就能带来 13 种惊人效果
  效果 1 促进基础代谢
  效果 2 改善并预防狭心症、心肌梗塞
  效果 3 改善并预防骨质疏松症
  效果 4 改善并预防糖尿病
  效果 5 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效果 6 摆脱肥胖
  效果 7 改善血压
  效果 8 缩短消化道运送时间
  效果 9 减轻忧郁症状
  效果 10 减轻各种疼痛
  效果 11 预防癌症与癌症的复发
  效果 12 提升记忆力、预防老人痴呆
  效果 13 抗老、长寿
  
  附录一:马步站桩——快速健身法
  
  有网友发帖询问,对经药石按摩治疗疗效缓慢,用什么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医盲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居然是最简单基础的---马步站桩!!!
  不想重复三岁小儿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的公案,马步站桩很多人都会,医盲这里啰唆将马步站桩的锻炼方法及心得简单整理,提供给有缘。
  姿势的具体要求可以参见气功导引中相关的帖子,尤其是版主的帖子多有集中阐述,医盲只是简单说说。
  头顶悬,含胸拔背,尽量放松。两脚开3脚宽,平行,下蹲,大腿水平(稍高亦可不要过高拉),两臂可胸前环抱状,可两掌前推状,可叉腰,可抚膝盖上(不建议,容易使力)。愈久愈好。。。。
  其他:
  1.备一个小闹钟放在面前,计时用。
  2.每天至少锻炼一次,每次锻炼累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每次坚持的时间应逐步延长:比如今天第一次蹲桩,只能坚持60秒,第二次45秒,----,那么明天第一次争取65秒(哪怕62秒),第二次50秒,----,后天第一次争取70秒,第二次争取55秒,----,以此类推。
  4.汗出勿当风,勿冲凉。
  5.能一次坚持到5分钟时,就会体会到少腹内热能发生,后来会慢慢自动循经流动。
  6.能一次坚持到10分钟左右,会出现“呼吸极限”,类似长跑运动跑到千把两千米的时候出现的呼吸极限。这时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
  7.能轻松过呼吸极限后,会渐入佳境,一蹲数十分钟不是难事。
  8.就算按5秒钟递进锻炼,第一次坚持5分钟只要48天,到10分钟只要百日左右。能坚持百日筑基,轻松过呼吸极限关,自会体味到其中乐趣,大有欲罢不能之感。
  8.有些东西自己体会先。有体会或疑问欢迎跟帖交流。
  在传统锻炼方法中,对身体内在的锻炼有很多层次,打个比方说,练气,这个气通俗的说,就有粗细的不同,一般来说,越是费劲用力的,其所练之气就越粗,其功效相对于就作用于表(肌体)就比较多(注意并非表皮之表),越是不费劲而用意的方法,其所练之气就越细,其作用相对于里(精神)比较多。作用于表,可以很快有身体反应而健康,作用于里,甚至可以逐步调整性情。所以古人说,修行事,在于变化气质,变化气,多在调身,变化质,多在养性。
  古来锻炼,一般都是由粗到细,由外及里。先调整好身体,打通内在通道,然后随着功夫内渗,人生观健全,知识阅历的丰富,逐步由粗到细的转变锻炼,这样,可以避免直接锻炼“细”功夫带来的难以处理的偏差(可参阅智邦关于偏差的论述)。
  智邦所介绍的马步站桩,不属于武功,不属于练气,不属于练意,各位同仁莫作武功会,莫作气功会,但是它又的的确确的暗含武功气功最最基本的锻炼原理。没有进行过传统功法锻炼的人,只要不是前面所说禁忌病症范围,不妨大胆练习,智邦建议尽量由此下手,以为今后有机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或有身体不适出现,先排除其他的因素,再在马步上找原因。若确实是体质特殊,不适合马步锻炼,应该改练他法(这种人太少太少了,智邦即今还没碰到一例真的不适合此法的,若是觉得自己不合适,那么长跑也必定不合适,锻炼就需要小心些了。)
  练功中出现的疑问或问题,智邦只要能够上网,会尽量及时交流。也希望喜欢此法的同仁,锻炼过程中,细心观察自身的变化。比如,精神是否好转,精力是否感到充沛,饭量是否变化,消化是否好转,声音是否变亮,眼神是否更晶莹,小便是否更有力,呼吸是否更深长,小腹是否更弹性,当身体发生疾病状态时,要注意体会和以往发病是否有不同之处,等等。
  做个有心人吧,传统的锻炼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内省自察。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若更有心者,把智邦前后介绍的方法,联系起来琢磨一下,或许会有所得。
  只希望大家尽快把身体练通练好,喜欢传统锻炼的人们,后面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东西,但是先把最基本的练好,才是深研细究的基础。
  也谈马步站桩
  看到医盲老师写的马步站桩,颇感不错,朋友们纷纷行动起来更让人感觉开心!翻出师父多年前关于马步站桩的一些心得,转载于此,算是锦上添花,尽点绵薄之力,让更多的朋友坚持下去,得到健康的体魂!如有朋友感兴趣可以陆续提供功法的的要求和原理!
  坐、卧、站、行四类桩功,以站桩为最佳,故有“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经验之谈。
  马步站桩是空劲气功的练功特点,也是个特殊的训练方法,它的所有功法大都在站桩功的基础上实现的。
  “寒从脚下生”。
  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青年时期下焦实(指肝、肾),上焦虚(指心、肺),元阳充足,头目清醒,到了老年,变为下焦虚,上焦实,由于心血管衰退而容易引起多种疾病。所以上虚下实被中医学认为是身体健康的标志,而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站桩功采取曲肘抬臂、屈膝下蹲,使身体重心下降来促使上身松驰,以纠正和克服上实(头脑胀痛、目眩耳鸣,胸腹胀满)、下虚(头重脚轻,腰腿酸软,尿频)的不良生理状态,使之保持上部虚以利于宗气运行,下部实以保持肾精充实。
  马步站桩功类似熊经,即庄子《南华经》所提的(熊经鸟申)中的熊经,指熊走路或攀树的姿势。
  站桩功的桩是树桩的意思,功是功夫。树桩埋在地下比较坚固,不易被推倒拨出,从形体上看相对安静。马步站桩是一调代三调,以调身代替调心、调息。它通过起势启动带脉,带脉一动,任、督二脉也动,十二经脉随之而动,实质上是外静内动,动中求静,故行家认为[桩功是休息中的锻炼,是锻炼中的休息]。
  马步站桩不要闭眼入静与意守,而是以形引气,头顶百会与天气相接,脚底涌泉与地气相连,手心劳宫穴与自然之气相通。膝关节神经受到强刺激,真气由此而生,稍练片刻,即感身热手胀,发麻、体内病气、浊气、邪气随汗而出。
  站桩功是在脚的基础上进行。脚现在被称为劳苦功高的[第二心脏]、[精气之根]。人体30%的神经集中于脚底,脚趾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的起上交会穴,故很敏感。同时,通过内[八字]字脚,抬臂下蹲,易于圆档。裆圆在于打开会阴穴。会阴穴居两阴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可调整一身的精血,通调任、督二脉,[任、督调则百脉皆通]。
  马步站桩是打开会阴穴和疏通经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快速启动,促进和增强督脉与任脉的循环功能,以活路诸脉。气行血行,血行气盛,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活跃,各种症状均能很快得到改善,实现 对疾患的不治而治。正如苏东坡评价气功时说的:[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所以一定要按照功法要求坚持下去,功到自然成。
  马步站桩的起势和收势
  接下来聊一下马步站桩的起势和收势,可能跟先前医盲老师的略有不同,但我相信殊途同归,至于马步站桩与经络之间的联系和相关原理陆续会跟上。
  就如前面文章中所提到的马步站桩功类似熊经,即庄子《南华经》所提的“熊经鸟申”中的熊经,指熊走路或攀树的姿势,即“曲肘抬臂,屈膝下蹲”的马步站桩,原称小林马步站桩,是许多武术及气功中常用的架式,也是空劲气功的基本架式。
  起势
  一、预备:人体全身自然放松站立,两脚同肩宽,并成内八字(即脚尖稍带内八字),两臂自然松直下垂在身体两侧,以梯形手指,瓦状形掌心向体侧,中指正好对准两侧风市穴,双目向前平视。
  二、动作:
  1、曲肘抬臂,双掌心劳宫穴相对,随小臂带动上臂慢慢抬至使肘尖离躯干两侧前10公分左右,腑窝悬空若容鸡蛋,夹角在120度左右。
  2、在抬小臂同时,双脚略曲膝下蹲,臀部似坐胯(其角度是大腿和从膝盖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在15-30度左右),我们把它称作“站桩角度”。年轻和身体强壮者可以下蹲至60度,但要做到上虚下实为目的,膝盖不要超出脚尖。
  3、双手翻掌拉开,使掌心向下,小臂对称似11字向外拉开。
  4、提肘垂臂:双肘向后上方提起,小臂自然下沉,掌心向后,手指向下,沉至体侧略后,此时人体象个“巾”字形。
  5、转腕仰掌:转腕时,使指尖对地划一圆圈(即自外向内)然后使掌心向上,十指对着带脉两侧。
  6、双臂向后夹紧:手指向前,手掌不超出前身,掌与背放松,但双臂向后夹紧,形成扩胸紧肩夹背,这时流向臂部的气受阻于肩背部聚积起来。
  7、松肩推出:这时上身很紧,双臂自然慢慢向前推出至小臂与上臂约成120度左右,双肘离身体两侧前10公分左右。
  8、翻掌向下(以上即是空劲气功的起势)便形成马步站桩功。初练者可练5--30分钟左右。
  说明:手指总是成梯形的,从预备-----起势----站桩,两手五个手指分开两个手指的指尖之间相距约一只手指粗不到的距离,各指不能松直,应以第二个指关节有一点点弯曲,使四只手指成瓦状的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似向朋友招手,因为梯形手有利于气血的流畅。
  收势
  收势即是收功,指练功过程的结束。
  动作:
  1、握拳起立,鼻子吸气:三个动作同时一起慢慢进行,即一边用鼻吸气,一边提前臂并握空心拳到锁骨前,掌心向前(握空心拳是关闭劳宫穴,停止放外气),一边起立,两肘自然下垂,不要抬起。
  2、嘴巴吐气,垂臂松拳:即一边轻闭嘴唇,用嘴缝吐气,一边垂前臂,双着拳基本成垂直线自上向下向两侧下垂,在过腰后才逐步松拳伸掌,(气要吐得细慢长,吐到自然站立双掌伸开时,还应留一些气)。
  
  附录二:站桩4个阶段的反应  王安平
  
  站桩的整个锻炼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步实践阶段。由于人们习惯于肢体运动,如跑、跳、广播操、打拳等位移运动,而不习惯于位静运动,亦即形体相对静止的运动,所以一站桩即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胳膊、肩、头、腰、脚酸疼劳累,有的着急思动,有的心乱如麻,觉得站了很长时间,一看表才3分钟。因此,有些人便认为站桩不如吃药、打针方便,也有极个别人站不住。看来,人们对站桩功的认识要有个过程,即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认识到认识,认识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过程的长短,取决于练功者的主观努力。怕艰苦,站不住,是桩功入门的大敌。但也有的人一开始站桩就觉得舒适,自然,发生兴趣。
  第二个阶段——入门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不习惯逐步习惯起来,由不舒服慢慢舒适起来,胳膊、肩、头、腰、腿等比较自然轻松,头脑清醒,精神愉快,饮食香甜,多种慢性病症状开始减轻;身体的局部有明显的热、胀、麻等感觉,有的或热或胀或麻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反应。这个阶段已初步尝到了站桩的甜头,一天不站桩好象少点什么。
  第三个阶段——疾病的反应阶段。由第二个阶段转向第三个阶段时,往往使站桩前的病情又突然发作起来。例如,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又回升,又头晕、头疼起来,出现种种不适;神经衰弱患者,头晕、头昏、头疼又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严重的耳鸣眼花;有眼病(如角膜炎、青光眼等)的病人,又出现眼酸、疼、痒、涩、流眼泪等症状,有的甚至红肿、头疼;鼻炎患者,会鼻子不通,痒、疼、流清水、流鼻涕;牙病患者,会因牙疼而牙肿,有的连脸都肿;颈椎炎患者,会颈椎疼,头不能左右、前后摆动;咽炎患者,患部会发红,发涩,干燥,痒、热;气管炎、胸膜炎、肺病患者,会咳嗽吐痰,患部疼痛,闷气,喘气;冠心病患者,心脏会出现种种不适,心跳加快或过缓,间歇,心悸,疼痛;肝病患者,会肝疼,肝胀;肠胃病患者,患部会疼痛,肚胀,大便不正常;关节炎患者,关节会疼,肿,痒,风湿性的会出凉气,冒冷汗,然后发热,出热汗;肝病、肾炎、贫血,以及部分冠心病患者,下肢会肿胀,个别的全身肿胀;外伤后遗症患者,也会有种种反应,如针刺感、痒、疼、局部肿胀,等等。身体某处有病变,原未被发现,只要到了这个阶段,也会有种种异常反应。有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站桩久了会出现下肢淤胀。以上仅仅举出若干慢性病的例子,实际上即使是一样的病,反应也不尽相同。总之,哪里有病,哪里就有反应,这些都是桩功的作用所致。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这个阶段,疾病才能逐步消除。这个阶段是桩功锻炼的最艰难的阶段,多种慢性病都要明显地反应出来,意志薄弱者会因此对桩功而产生疑问,对练功产生动摇,个别人会产生恐惧心理,由此而打“退堂鼓”。
  第四个阶段——比较舒适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有的病基本消失,有的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练功已形成习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生活中的“必需品”。每次练功都会感到妙趣横生。如有的人发生异常的愉快感,感到飘飘然,或是达到既有我、又无我的境地,汗毛直立,毛孔有穿风往还之感。有的感到热、胀、麻同时出现,有的则感到只有热或胀或麻,有的人有浑圆感,有的人局部发放外气,大多数人可以做到两手之间既吸引,又排斥。练功者大都认为此时为幸福时刻,如有人打扰,说话,将是不受欢迎的。
  以上所述四个阶段是逐步发展的,是有其内在联系和变化的。桩功的各个阶段的感应是由于练功者的思想、情绪、身体等状况引起的,所以因人而异,四个阶段也不是任何一个练功者都要经历的。有的身体好,只经历一、二、四阶段;有的经历一、三、四阶段;有的经历二、四阶段,等等不一。又因练功者的年龄、身体、病情、病程、用功程度不同,各阶段时间长短也不一样。第四个阶段将随着练功者的锻炼而持续下去,在持续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主观、客观的种种原因,又会出现不愉快的异常反应,原来根除的疾病又发作起来,桩功的整个过程,始终存在着由体内不平衡到平衡又到不平衡这种对立统一的情况,体内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人之生命的整个过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反应出来的即是人的体力、精神、情绪的周期性。有人把这种周期规律叫做生命节律。在生命节律的高涨期,人的体力就大,精神旺,情绪好。在生命节律的低落期,人的体力就差,精神不振,情绪不正常。桩功的第三个阶段如果遇上生命节律的低落期,练功者的种种不适反应则可更加明显,但切不可害怕,这是生命运动的必然。不论桩功的第三个阶段或生命节律的低落期,反应的影响不大时,仍可坚持练功,或者少练,或者暂停几天,也可以多练行功。
  站桩反应
  站桩大体可有以下几种反应:
  1.酸痛感:站桩开始的前几天,肩、臂、腿、膝等处,多少有酸痛疲劳的感觉。一些身体受过伤或开过刀的人,站桩初期疤痕处有时会发生针刺样瞬间疼痛。有人病灶部位会出现反应。这些都是练功后自然的生理反应,是好现象,说明站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变化,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
  2.麻胀感:站桩时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是手指或整个手掌,有人的手臂、腿、脚也会出现这种感觉。你就是腿出现这种感觉,过一段时间,皮肤还会出现“蚁走”的感觉,这是练功后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血流加快的一种表现。
  3.温热感:最明显的部位是手脚。随站桩时间增长,全身都会产生温热感。
  4.振颤感:站桩稳定的姿势,需四肢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状态,因此,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振颤现象。
  5.不同感:站桩过程中,会出现两手位置高低明显不同的现象,但本人却主观认为一般高,或肢体一侧发麻、发胀、疼痛发热,而另一侧无此感觉。原因是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
  6.舒畅感:站桩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练功时,如醉如痴;练功后,轻松愉快。这种舒畅感随着功夫的加深会越来越显著。
  
  附录三:站桩的要领
  
  简单说了姿势、情志、呼吸与健康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健身锻炼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会发现,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锻炼方法,妻各种要求,无不暗合上述理论。而在各种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中,站桩又是最全面贯彻上述理论的最好、最完全、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经常有人问,你经常介绍传统的健身方法,到底那种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智邦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就是最简单基础的——站桩。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章句,不论是这个理论来源于先民健身实践,还是以后的健身实践来源于这些基于传统哲学理论的健康理论的指导,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民,在健身的探索实践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登峰造极程度。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我们知道,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只到竭尽死亡。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得不到补充和修复,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疾病也就爆发了。
  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不知道锻炼修补劳损的人来说,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法。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如果人们能过主动的在劳作时,尽可能少的消耗体能,尽可能少的产生劳损,那么我们生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
  如果人们能在更多的时候,模仿甚至超过睡眠的放松状态,那么恢复体能和修补劳损的几率就会更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生病的几率就会更加的减少。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明了气血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并避免劳损,那么,我们健健康康享天年的愿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为了说明,锻炼的大原则,那就是松、静、自然。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的有所变通,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
  静,就是在站桩过程中,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
  自然,就是在锻炼过程中,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前面说到了姿势与健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口诀,如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腭、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头颈:头顶虚悬、虚灵顶劲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诀,就是说,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转动轻灵,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这样,颈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我们知道脊柱内部神经异常丰富,人体的中枢神经通过这些神经对躯干进行指挥反馈,头顶虚悬,因为保持了颈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体不受外力压迫而变形,不至影响神经和保持脊髓通量。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大脑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有的老师说,微微收一点下颌,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还有的老师说,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灵顶劲。
  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眼:在锻炼时,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再双目垂帘,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不加紧闭的意念。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闭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锻炼方法因为特殊的原因,或者为了避免闭眼带来复杂的内景而形象心神安宁,要求睁开眼睛锻炼,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东张西望、思想涣散,一样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宁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锻炼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领。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腭,但是初学者往往因为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所以,我们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无需刻意舌顶上腭,只要自然放松即可。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有自动舌顶上腭的表现出来。即便没有这种力量产生,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也是不迟的。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腭反而造成紧张。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就是拉长的感觉。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所以传统常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其实就是要求腋不不要紧夹,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肘:讲肩腋的时候差不多说了,坠肘,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不管摆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坠的意念或趋势,以拉长肩臂的特殊经筋。
  腕: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锻炼方法时,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想象你在抱一株粗于合抱的大树,尽量把臂指放长想要环抱住两手接触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你在很多人的公共汽车上抱着孩子,环抱的双臂又要保住孩子,又要抵挡别人挤着孩子的那种感觉。再有,如果说弯腰是胸背向前合拢的趋势,就好像肩胯合拢的趋势,那么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拢、左胯和右胯合拢的趋势,是身体纵向弯曲的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趋势,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向和趋向,而不是用力想要达到那样的效果。因为可以用力,又违背松静自然的大原则了。应该注意,前面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读者体会什么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样做。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保持前述身体姿势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来配合了。
  腹:当前述要领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就是过去常说的宽胸实腹了。
  裆: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膝:前面说了,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一般的讲究,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
  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腿,由于曲膝,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前面我们把身体的各部分姿势要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没有对胯进行阐述。这是因为对胯的要求比较难体验,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太过注意胯的话反而会引起紧张,所以对胯的具体要求,我们放在介绍具体桩法的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另行讲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关注呼吸,但不人为的去加强、改变呼吸的状态,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锻炼方法中,才会有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
  精神,传统锻炼无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静、情绪放松、意念专注,保持一种超然怡然的心态。在情绪剧烈变动的时候,不要进行站桩锻炼。
  站桩的高度。
  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锻炼的效果就不同。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其气粗,练意少(静的程度),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那么,抛开特殊的锻炼方法和目的,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仅从站桩的高度来说,到底选用什么高度,或者说,怎样的高度,能发挥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负荷未必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站的太高,又担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轻力壮之人,在人生经历、心智还没有接受或爱好静谧的锻炼方法的时候,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
  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似乎才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
  虽然各门各派在传承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都有一些特殊的经验、心得是秘而不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门派生存的观念已经逐渐淡薄,传统的锻炼方法正在被逐渐的公开和融合,有些秘密也就不应该成为秘密了,虽然如此,到目前为止,关于站桩的高度的这个方法,智邦还没有在任何报章杂志网站看到介绍,也就是说,关于这一点,是首次披露。
  也许读者会说,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的?其实,传统锻炼的有些心得和诀窍一旦你千方百计的探求得到后,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其实有很多秘传的诀窍,就是公开说出来,你不知道其用途或作用,也会当作很普通的一句话忽略掉。关于站桩的最佳高度,也应了传统常说的那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虽然太简单,实际却很管用,如果在介绍站桩的时候,平平淡淡告诉你,恐怕你也不会去注意和接受,所以,说了一大堆,只是想要你影响深刻。
  站桩的最佳高度,一句话:起跳的高度!
  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并非你听到一句话就能彻底明了其中道理,在一句话的基础上,还有相当的解说工作。虽然相对于锻炼内景来说,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桩高度比较容易理解,但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对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
  同样的道理,两脚的最佳宽度应该是多宽呢?想来你读者也猜出答案了,对,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度。
  站桩的时辰、场所和方位
  中医理论阐明,人体气血运行,不同的时辰,不同经脉的气血旺衰是不一样,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一种锻炼,不同的季节、时辰、方向等等,都应该有相对的站桩时间和方向。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因为人类进化到这个程度,对于自然界各种时空影响的敏感,都已经降低到最便于自我保护的程度,试设想如果人类对自然非常细微的变化都感应强烈的话,是无法适应这个星球的生存环境的。
  所以,我们进行站桩锻炼,尤其是初级阶段,对于站桩的时辰、场所及方位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自然时空环境发生剧烈变换时,人体可以轻易的感觉到它的影响,那么,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在户外练功时,应注意空气清新,但应避开风过大的地方,如有树木花草溪流湖泊则较为适宜。冬季如在室内练功,应尽量保持空气新鲜。
  比如,温度骤变,风雨雷电,雨雪雾霁等等太过时,我们还是应该避开这种剧烈变动的时间进行锻炼。时辰上,精神倦怠、体力劳顿、过饥过饱等等时间,都应该避免进行站桩锻炼。同时还应注意,饭后饭后应隔开半小时左右才宜进行站桩锻炼,站后也不要立即饮水,特别是冷水。练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裤带不宜紧。
  每次锻炼坚持的时间
  经云:“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就是说,人体气血一昼夜要循行人体50次,按照一天24小时计,气血完全循行人体一周大约是0.48小时,大约28.8分钟。我们进行锻炼,一般最好是气血完整的循环周期,也就是说,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完成一个气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钟,加上准备调整以便进入状态,一般锻炼要求不要少于30分钟,就是这个道理。等到锻炼有了心得,能够体会体内的细微变化,就能体会到这个时间周期对人体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静坐杂谈中谈到,静坐半个小时左右,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期,就是因为这时正是进入练功状态的特殊气血阴阳更替的时间,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气血交替不畅而神失濡养,造成心绪烦躁。
  我们一再强调保证锻炼每次的时间,其道理读者应该明白了,所以大家应该特别注重锻炼的时间,时间,在中国白话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锻炼出“功夫”。
  关于站桩的高度,读者往往还会有许多疑问,一般问的最多的是高桩和低桩的锻炼强度和效果的差别。有些人说,我的体力不支,把桩架拿高点,会不会有效果?效果会不会降低?等等。
  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尚好,能够坚持把桩步站的比较低的,都应该先进行低桩锻炼。
  原因我们会在【锻炼的层次】相关章节里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这里只做简单的说明:
  低桩,按照过去的说法,开始锻炼人体气血比较粗、浅的部分,这样会为今后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着重姿势,对呼吸、意念要求轻浅,调动人体的能量也就比较“粗”,这样说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粗就是层次低,而是如果一开始就锻炼深细侧重意念类的方法,内部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把握的,或者说,没有“粗、浅”的基础,绝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把握深细的内部运动。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低桩引发的气血运动,对身体表浅层次的矫正作用更大,它几乎不给你人为意念干扰的机会,摧枯拉朽般的自己运作,也就是说锻炼身体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更自然,更容易体验到。因为他的锻炼层次更接近“质”的层次,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就最大,特别是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大众,一开始就用着重意念、放松比较容易的锻炼方法,一旦把握不好,往往欲速不达,且在内景复杂的时候哪一把握反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虽然这么说,高桩锻炼也一样的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只是锻炼的时候要把握要点。若是身体稍差对于低桩有所不适应的人,可以适当抬高桩架,抬高到什么程度为限呢?我们还是用时间来限定。比如有人说,我想从高桩入手,逐渐降低加大锻炼量,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种高度,你非常努力的可以站上半个小时以上,记住不是轻松达到,而是很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当你能够在这个高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适应这个高度身体能够放松后,再加大锻炼量,降低桩架。
  为什么练了高桩还要去练低桩,不是高桩锻炼的会深细些吗?其中的道理在一个“透”字,读者锻炼到一定程度,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字。就好比一个大学生,不一定会做中学最难的题目一样。
  对于身体很弱实在无法进行低桩锻炼的朋友,高桩的锻炼也是可行的。高到什么程度?哪怕只能躺床上不能动的人,勉力能抬起一个手指头,都可以进行桩功锻炼。或者肢体完全不能动,意识清醒,也一样进行“桩功”锻炼。
  这里展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只要选择了桩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时以上的稍高一点桩架”还是“低桩累积半小时的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灵活掌握,但是我们依然推荐只要身体能够承受数十秒低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低桩锻炼起。它对你的身体的“清理、整理、调理”的力度,你会慢慢体验到。
  有许多人,对于女性同胞进行传统锻炼多有忌讳,认为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体质,不适合传统健身方法的实践,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可否认,在传统锻炼方法中,有一部分是不适合女性锻炼或不适合女性特殊时期的锻炼,但是我们只要明白传统健身的原理,把握好锻炼的原则,不要选择不适合女性同胞的方法,调整特殊身理情况下的运动量,完全可以实践传统健身功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秘静克女士跟随王乡斋先生进行站桩锻炼,不但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健康长寿,90多的高龄还能公园教导后辈练习站桩,为推广站桩健身做出卓越的贡献。
  站桩功,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
  
  附录四:站桩疗法的适应症及其特点
  
  1.站桩疗法的治疗应用范围
  站桩疗法的治疗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对一切慢性疾病都有较高的疗效,尤其对机能性和一般躯体疾患者的收效比较快,一些患者在经过不太长治疗以后,食欲、情绪、睡眠、血压、局部疼痛等症状,就会有着显著好转,能很快的恢复健康。通过许多生动事例可以得到证明,例如,神经衰弱以头昏症状为主的患者,在站桩治疗结束后,眼前即刻后现一片清新景象。如能每天坚持练功,完全可以改变头昏视物不清症状。以失眠症状为主的患者,应用站桩疗法以后,能较快的达到入睡深沉的目的,并可摆脱长期依靠安眠药维持睡眠的状况。从北医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快速治疗神经衰弱第二批118例患者中,明显可以看出其中有84例在站桩治疗结束后,即刻有自觉头昏、头痛症状减轻,身体有格外轻松舒适感觉;其中21例在远期表现出精神、睡眠症状好转,食欲增加的情况;其余13例,由于合并症等其它原因,无大变化。此外在应用站桩疗法治疗关节炎、溃疡病、高血压、前列腺炎、及皮肤科等许多疾患中,都收到了相当满意的疗效。由此可见,站桩疗法治疗慢性病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而没有局限性的。
  2.站桩疗法的特点
  ①练功时不必有意识的“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采取自然呼吸的方法,通过意念活动与姿势调配,最后达到慢、深、细、均匀腹式呼吸和人静的目的。因此决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②实践证明,在站桩冶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在初学练功时,虽未达到人静程度,也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③站桩疗法简而易行,无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练功,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完全符合多快好少的治疗原则。
  ④站桩疗法中的姿势与意念活动调配方法较多,医生可以临症参照不同患者的不同病况,进行辩证施治。这样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⑤站桩疗法是动静相兼的练功方法,即能休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特别是站式练功),因此不仅应适于治疗,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健身作用。可使原来体质较弱的逐渐强壮,强者更强,完全可达到保持青春,防止衰老,却病延年的目的,这也是站桩疗法的最大特点。
  三、站桩疗法的机制研究
  有关站桩疗法的机制问题,从中国的一些经典医学文献中,目前还没有发现完整系统的论述,不过根据一些医院、专家的实验研究结论,结合我个人的认识,对站桩疗法的机制,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探讨性的论述。其中难免有很多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地方,还有待于今后继续钻研和整理。
  西医部分
  1.站桩疗法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皮层的影响
  站桩疗法本身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取静,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练功时要求患者摆好一个姿势以后,通过躯干四肢,保持不动的过程,使肌肉活动增强,而形成一种持续不断的轻松的静力性紧张。因此,就可能从肌肉发出冲动,传向中枢神经系统,然后相应的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冲动,传向身体周围。这样使内向“静”的冲动,与外向“动”的冲动相结合,而达到统一,肌肉活动增强,相应的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增强,所以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有些患者在进行站桩治疗过程中,虽未达到人静程度,而也要以收到较高疗效的关键也在于此。
  其次是站桩治疗时,通过形体意念的放松,最后达到人静阶段,这就是主动性抑制状态的表现。其人静的深浅程度,是与大脑抑制状态的分布有关。如果抑制程度只局限于大脑皮层,即属于浅的人静,或称不完全的抑制。如果抑制程度扩散到皮层下部,即属于深的入静,都是大脑皮层的主放性抑制增强的这种表现,会逐渐消除大脑皮层由于疾病影响所产生的兴奋灶,可以改变兴奋抑制不平衡状态。这样对恢复疲劳的大脑细胞功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进一步说,人体内脏器官,都是在大脑皮层机能的正常情况下进行工作,如果大脑皮层机能发生病理变化时,则在其控制下的心脏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就有产生疾病的可能。反之疾病发生病变以后,往往也会影响到大脑皮层机能的正常。而站桩治疗本身,是属于整体疗法,它是通过调整大脑皮层机能,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局部疾病的好转与消失,同时也可阻止由此所产生的恶性循环后果。
  2.从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印证站桩疗法的治疗疾病作用
  ①站桩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到,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唾液增多、流泪、哈欠、打嗝、虚恭、颤动、肢体丧失感、出汗、身热、酸麻胀痛感、困倦欲睡、头脑清醒、全身轻松等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认为在站桩治疗的影响下,使大脑皮质进入抑制状态,或呈时间性的正诱导,而对皮质下植物神经系统也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大多数患者,站桩治疗到达一定程度后,一般反应变得不明显,而全身轻松舒适表现得极为突出,同时体质变得格外健壮,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②苏联克里斯托夫·泥克夫教授认为:过度的静力性紧张,可使局部血液供给量减少,而适宜的轻松的静力性紧张,可使血液供给量增加。通过站桩前后血液常检查中,这一论据得到证实,北京铁路医院曾以5例患者,进行站桩前后的血液检查试验,发现站桩治疗仅二十分钟,结果在治疗患者的血色素、红血球、白血球、中性、淋巴、酸性单核方面,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血血素、红色球、增加的比数最大。此外北京第一附属医院也进行过同类试验,曾检查十三人次,发现患者红血球在站桩治疗后,一般都增加到十三一四十二万,白血球增加二千~六千。而以十三人次患者,进行酸性白血球计数检查时,有十二人次在站桩治疗后都有增加,一般每立方毫米增加44—88,其中一人练功三天,未见增加,但在一周检查时也开始增加,这就有力说明了站桩疗法,这种轻松的静力性紧张,确实可以起到恢复健康作用。
  ③通过X线透视检查证明,练功时虽然采取自然呼吸方法,但在全部站桩治疗过程吉,尤其是人静阶段,能够正常的达到慢、深、细均匀腹式呼吸的要求,这样就促使膈肌按摩及胸廓吸引加强,可以起到控制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加速恢复。
  ④北京第一附属医院曾对站桩治疗时患者的脑电图情况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结果证明在站桩治疗过程中,有85%病人出现慢波或a指数减少,表现出轻度抑制现象。脑电图的改变,大约由站桩治疗后五一三十分钟开始出现,大部分在站桩治疗停止后,即恢原复有节律。说明了站桩疗法是可以起到恢复大脑机能作用的。
  ⑤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英魁大夫,曾就站桩治疗前后患者的肌张力腱反射,皮肤反射的改变,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只因半小时的间隔,治疗者的膝反射表现增强,而腹壁反射表现减弱,同时二头肌及腹壁反射也均行减弱。许氏认为,这种情况多半表示大脑皮层的活动,只在时间过程中就可以改变其原有状态,或大脑皮层抑制。而正诱导的引起反射增强及功能中断了腹壁反射弧,或大脑皮层抑制扩散到脊髓部分,而使二头肌与腹壁反射减弱,此项认识已在对照组的实际观察中得到了明确的治疗,可以认为这些表现,都是起到强身治病的重要因素。
  ⑥站桩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眼心反射联想机能、肌电图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正在继续进行,已初步得出站桩疗法确可起到治病与健身作用的相应结论。关于这类资料,有待今后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整理。
  中医部分
  1.站桩疗法的“养神”作用
  从中医的观点来认识,站桩治疗的直接目的为人身之主宰,统领支配各个内脏器官。如果“神“经常得到保养,从而使经络脏腑四肢百骸都可得到好处。“神”若受伤以后,人体各个部位,就有产生疾病的可能。一个患有内脏疾病的患者,能够经常不断的注意“养神”,也会较快的恢复健康。《内经灵兰密典》说: “故主明则下安,以之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由此可见,站桩“养神”不仅对调节生理机能正常和控制疾病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消除疾病健康长寿,所应具有的先决条件。
  2.从“上工治未病”,体认到站桩疗法在医疗预防上的作用
  祖国医学把医疗预防放在首要地位,医生的责任不仅只在于能够治病,更重要的是能够防病。防病的方法很多,站桩是比较好的一种养生方法,站桩时要求做到: “闭目、静气、形体意念放松”进一步达到“内空灵清虚、外中正园和”境地。其目的不外是使“神”能够经常聚集而不失散,这样也就正是培育了真气。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所谓神役精;气役精,“聚精生气,聚气生神”。如果这三宝保持的好,在就是达到了“真气内守,神不外溢”,必然可以健康长寿。内经摄生篇中重点教给人们来注意这些事项,其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就是内无所营,“淡”就是外无所逐,也就是说,我们能够经常不断的保持无思无虑使神不外益,久之,就自然会精气充满,内部充实,也就很少会有疾病产生。同时还提到“清静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就是说,精气充满以后,则必然使身体健壮,有抵抗疾病侵蚀的能力,即使是遇到了瘟疫流行也无妨碍。至于谈到使“神宁气静,精气充满”的方法时,在《内经上古天真中论》中,更明确告诉我们,它说“上古有真人,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从这里可以看到,上古真人所以能秉天地之青英保护不失有若提挈把握,主要的还是以“呼吸精气加以补助,独立守神以凝固之”,这样最后才可以使气质变化,得以保持正常。“肌肢颜面不老筋肉健壮”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以前的站桩在当时来说,就是独立守神,最好的方法,如果坚持的好,同样会和真人的健康情况一样,长寿百岁,享尽天年而去。就此观之,站桩疗法对一般健康人来说,完全可以达到防止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它对医疗预防上的价值也是不可估计的了。
  3.站桩疗法在医疗适应症方面的分析
  中医认为很多患者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塞,营卫不和所产生的结果,象一般精神衰弱、高血压,清浊相混,气血滞消化性溃疡病、关节炎等等病症,都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而通过站桩治疗过程中,这种状况就会逐渐得到改变。
  ①站桩治疗过程中,可以使心肾相交、阴阳互根。站桩治疗到一定时期后会自然的感到呼吸转向慢、深、细、均匀,这时全身如醉如痴,极为舒适。《内经四气调神篇》这样说:“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雀公人药境》中也有“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之句。这就使我们意味到站桩治疗进行中,所以能有呼吸自然转慢,精神如醉如痴的表现,正是由于心中之元神,在无意之间与肾中之元气汇合,心感肾,肾也感心,心肾相交以后才会产生欣欣之意。经常这样练习下去,使真阳积聚,元气就自然壮旺充实,实为已之有得永不失散。心肾不断交感,日久,可使督任二脉渐通达,元气经常壮旺,阴阳则得以互根。结果可以看出,某些由于这类原因产生疾病患者的病症,经过站桩治疗以后,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善以至消失。《内经》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真正含意,在此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②站桩治疗过程中,可以调整清浊升降使之走向正常。一般正常人,在体内经常保持“清邪中上,浊邪中下”的正常状态,而有些患者往往是清不升浊不降,清浊升降失其常态,疾病也就相应而升。而站桩治疗也可改变这种情况,在治疗时可以体会到有气体上升,从喉咙中排出,或腹内有腹鸣现象,把一些气体自然舒畅的从肛门排出,这些污浊之气排出后,身体显得格外轻松,从而使疾病得到改善或消失。余嘉言《医门法律》一书中曾提到:“善养生者俾黄门之气,传人幽门,幽门之气,传二阴之窍而出,乃不为害。”这不单纯是养生的道理,可以调和营卫流通气血,人身得以保持健康,也赖于营卫调和,如果营卫之气不行,日久天长以后,患者就会形成“气痹难通”或水浆不入、形体不仁。更严重时甚至可使精气驰坏、神去而不可复收,达到无法救药的地步。然而营卫之调和,又需赖以整个大气的周转不息。因此二者又是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在站桩治疗进行中,会感到有气贯全身,手脚发热,颤动、全身透出微汗,精神焕发的感觉。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血液循环功能的加强,血本随气行,如果血通则气必先通,因此血液循环功能的加强,就意味着气血的通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营卫的调和,因为营卫和则腠理开,这样全身才会有微汗透出的征象。就此观之,站桩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功能,同样会使营卫调和,而营卫得到调和的过程,又相应的促进气血更进一步的通畅。《金匮要略》所谓“营卫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论点,在此可得到验证。诸如上述的一些现象,可以体会出站桩治疗本身,不单纯是使精得其养,实际上对维系阴阳,调节清浊升降,调和营卫,流通气血,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关站桩疗法的治病道理,这里举出的只不过是几个简单的例证,更多的感觉,还需要患者的亲身领悟,和耐心的深入钻研,才能够真正、全面、透彻的认识。
  
  附录五:站桩就是通气
  
  第一个阶段,精满血旺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养生初期,摆一个站式,不在于架势高低,手的远近,只要合乎站桩的基本要求,就是那几个“不”。这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去掉浑身的“僵”,让身体安静下来。基本达标的表现就是四肢能发热,身体能发热。即使在冬天练一会儿后也要热得把手套脱下来。这不是空想,凡是“站住”了的人,都能达到。这样才说明,站桩能够让气血旺盛起来,内脏、肌肉得到充足的营养。这是将来肌肉运动的“本钱”。站桩能够训练出“排打”功的功效,秘密就在这里。练就精满血旺,就是本身具备了“洗药”,有些功法练后需要用专门的药水洗身。
  站桩不需要,而是自身具备“洗药”,天天泡在“洗药”中,不洗自洗。到了精满气足,就自然会感觉到它的运动,意之所想,气血则为之动,这本是即平常的事,为什么原来就感觉不到呢?只是原来气虚血弱,它动起来的“动静”太小,加上肌肉感官没有活力,就不能敏锐地感觉到它们的运动。到能够感觉到它们自然的运动时,也就能够感觉到它们也会随着意识的变化而动。肌肉得到滋润,活力增强,自然做功能力就强,又随时都有“洗药”滋润,越练越来劲。这时要作“整体”想,让全身得到滋润。什么地方不能放松或是有毛病,相关的地方就不会热起来。
  这时要静静的,象母鸡孵蛋一样有耐心。就是要静,要“一下就进去了”,要“你就这么给我呆着”。然后身体自然会有充实的感觉,这是气血旺盛的表现,身体好象充足了气,“联通”了。这时就想动,觉得胳臂、腿有劲,想伸一伸,冲一拳,踢一腿,腰也想鼓一鼓,但是还是不要随便动,还要再“闷一闷”,“闷”得熟透了。要是观察那些“熟透”了的,站进去了的练功者,会发现有的会鼻翼煽动、耳根微动、汗毛立起等等,这些都是内脏器官发达的外在表现。查一下中医的书,耳、鼻、毛等都对应着相关的“五脏”。
  什么是内功?这就是内功。到这步功夫,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懂得多少道理,只需要喜欢这玩艺,只需要静得下来,任何一本站桩功的书籍的头几页所介绍的方法就足够了。需要三、五月或是一年不等的时间。 然后可以动,要慢慢地动,是感觉气血运行的动,是连通的动,气血如海溢般涌动,象水中鱼,象在空气中游泳,别想打人,因为脑子里原来打人的动只是出一拳、踢一腿,而不是如海溢的整体动。象大蟒蛇一样,盘在那里头不动,但是身体却在漫漫的滑动。
  用意动,什么意,就是海溢的意、空气流动的意、蟒蛇蠕动的意。就是不要用“攥拳头”的那种意。要松和均整,不要用局部的力,不是胳臂被人挡了一下的那种用力,而是全身被空气包围,被水包围的那种无孔不入的阻力。这还是在站桩,身体还是在被“洗药”洗。但是“意”动了。这时不管摆出什么姿势,动法都一样,无非是左右拧转、上下起伏、前后晃动,再加上步子的前后、左右。可以是三体式、矛盾式、傻瓜式,习惯什么式就用什么式。因为是空气在动、水在动,与自己的胳臂摆在哪里关系并不是很大。一段时间后,再有人推在自己的身上,就有推在弹簧上的感觉,就是越往里推越费劲的感觉。但是还不能弹。就此练下去,医药费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对于许多许多的人,已经是可以非常满足了。 然后许多功法里的一些小玩意,都可以练着玩,比如,峨嵋十二桩里的震动、颤动法,什么蛹子劲等等,还有内劲一指禅里的扳指功,形意拳里的丹田功,还有瑜伽的一些动作等等都可以拿来练练,保证比他们门里的人练得都愉快。要是再学两天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弄不好晨练的老头老太太会拉你去当教练。如果是玩,到这里就算有得玩了。无所谓动、静,想动就慢慢地动,不想动了,就静静地呆着。
  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就这样玩,坏不了,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朋友,就可以互相接触着动。两个人“吻”在一起练慢慢地动,互相感觉对方的气血、肌肉的运动,就像两股水流的交汇、旋转、渗透、嬉戏、应和。 如果还想动一动,就练几个操拳,开始要“吻”拳,因为挥起拳头,很容易胳臂与身体脱节,要用“吻”的方法,把身体的那种“海溢”吻到拳头上,再通过拳头吻到被打击的目标上,所以开始打沙袋,不是挥胳臂打,而是通过用拳头吻沙袋,把身体的与沙袋连通起来,用身体去吻沙袋。还是原来“动”的那些东西,打沙袋也是试力。
  开始时水慢慢地“流”过去,吻好了就可以一盆水“泼”过去,水泼过去,盆要留在手里。或者身体就是这个水盆,水从身体泼出去,可以往上泼、往下泼、往左右泼,甚至可以转着圈泼(身体并未转圈),还可以送出去后泼、撞出去泼、打翻了盆泼。 之后如果能两个人在一起吻,趣味就又多了一些,看能不能互相“泼水”,你泼我收,相互泼收,收要注意,不仅仅是收水,要把对方的“盆”也收了,收不了盆,还会有水再泼过来,要是对方能收,这盆水就泼不出去了,就还是交融,还是站桩,还是“洗药”在滋润。
  如果觉得不过瘾,可以摆一摆大步桩,这时腿脚轻松,原来摆不到位的现在就可以一下摆到位了,摆不到位也没有关系,能摆到哪里就到哪里,原则是在摆到的位置仍然能做水中鱼,能做空气中游泳,能体会肌肉、气血在意的支配下自然运动,还要能“泼水”。比如,在高桩时能做“践步”,在大步桩下也要能做“践步”。这也只是玩,工作疲劳之余的游戏,是有无穷乐趣的游戏。对于工作繁忙的人,这已经足够了。
  
  附录六:站桩漫谈
  
  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养生(健身)之术,同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以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以说是艺术的锻炼,这本小册子,原为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大家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绝不敢认为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须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养生之术,既长外游各地,访名师寻益友,凡有关健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养生一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最多,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功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养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势,行站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又名浑元桩)。
  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养生一道稍有心得,深愿贡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养生之学,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用文字来详细而正确的说明养生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字,不但失之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深望海内同好多加指正,并盼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乏书籍稽考,也无文字记录,偶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的参考,个人认为,应是古代人类在大自然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由争斗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不知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参加研究探讨中得来。相传二千余年前,即有《内经》一书,为中医宝库,对防病治病之法记载甚多,其中素问一篇,就是专讲养生的,原文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文虽简单笼统,意义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黄帝内经》,一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养生术,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不能奏效的多种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作为体育医疗,并和《灵枢》互相为佐,其主要内容是养静,就是“独立守神”。
  东汉以前,很多文人武士都会静养,行站坐卧皆可用功,成为一种普通的健身术,后梁武帝时,达摩行教游汉土(此时达摩年六十七岁,是天竺国王第三子番王之子,见高僧传、东流小传、梁武帝、诏文、祭文),传来洗髓易筋经等法,唐代有临济、密宗两派,相继传出插条、柔杠、三折、四肢功、八段锦、金刚十二式,罗汉十八法—印度统名之曰柔杠,后又有岔派,派别迭出,不可枚举,居士尤多,标新立异,花样繁多,方法极乱,异论杂出,遂使此术没有发展反而有分裂情况,早在五百年前,已形成抱残守缺。
  宋代之后,多变为禅坐等法,也是门派迭出,互有异同,而且坐法不够自然,也不够具体,舍精华而取糟粕,不仅达摩师傅湮没已尽,而我历代先哲遗产也随之俱废,大好学术无形销毁,殊为可惜。
  日本相近此术者不少,每在用功之前首先凝神站立以定神思,并得到各方面的提倡支持,也确有深造独专精持的功夫,但亦系支离破碎,只鳞片爪。
  我生平对祖国遗产—养生术、拳学特别爱好(这和幼年多病是有关系的)。由青年时代略识养生门径之后,就一方面求师访友,认真学习,一方面博览古籍,细心体会,同时按照师的指导,和《内经·素问》篇所载的道理,朝夕不辍练习,虽受个人智慧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不少缺点,但五十余年的经验,证明他不仅有健身防病之效,而且对很多医药无效的慢性病,确有不可想象的治疗作用。
  养生桩的意义和作用
  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势方面着想,也不在式之繁简上注意,更不在姿势的前后秩序,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使肢体得到适当锻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特效,五十年来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
  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体弱的通过锻炼可使身强,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组织有毛病的,通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的理趣。
  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养生桩应注意的问题
  养生桩不仅是健身治病的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所以学习养生桩的人必须注意这种锻炼。粗暴、浮燥、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意志和品质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
  对于治病的人来说,凡是学养生桩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药石刀针不易奏效者,但须要气不自馁,应该积极的锻炼,积极的治疗,精神要焕发,蓄有弹力,时时作反攻斗争的准备,才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如果悲观失望、生气着急、毫不振作、一暴十寒,时作时辍是不起作用的。医生常说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学习养生桩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虚心体会站桩的意义,耐心地、持久地锻炼,使精神焕发,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练养生桩必须心神安详,摒除杂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神态要轻松自如,蓄意要深戆雄浑,力量要稳准虚灵。“无动不机,无机不趣,虚灵守默,而应万物”,虽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学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为主,不是枝节片爪形式问题,意在整体与内部,不要使局部破坏整体的统一,不要使外部动作影响内部失调,要浑身轻松自如,心旷神怡,好象沐浴在大自然之内似的,要做到这样,在运动前就必须作到心安神定,摒除杂念。
  还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对人对事都要恭敬谨慎,意思周密切实,任何事不说硬话,不作软事,这是学者内心和外貌应具备的练功条件,从个人意念来说,应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为,父母的心肠对人,在练功方面来说,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样才是练功应有的要义。
  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修养、性情以及其他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有一定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时间的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等,教者对此自应充分了解情况,作适当的安排,学者应注意掌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有的人,初学时多有怀疑、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现象,须细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之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己身,无物可求,但执着己身,都是错误。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若本着以上所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妙。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锻炼。
   关于《内经·素问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大医师们早已说过。在此,我对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修养锻炼,稍加补充。
  “独立守神”在用功之前,思想先准备一下,应首先着想游于物初,静会全机之意。视同植物外形不动,内里却起着根生、发展、顺逆、横生的变化,万不可走入招式断续的方法,那就是破坏无余了。局部运动纵然有益,长久也有害,是慢性的戕生运动。
  锻炼时要永远保持意力不断的虚灵挺拔,轻松均整以达到舒适得力为原则。锻炼时,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圆和,同时要脱换一个心目欢喜的状态,洗涤一切杂念,扫除一切情缘,寂静调息,内外温养,浑身毛孔放大,有如来回过堂风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条空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有如躺在天空地阔的草地上,又象立在悠悠荡荡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锻而自炼,神经不养而自养,这是锻炼的基本要义。
  怎样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洪炉大冶,无物不在陶熔之中,并尽量吸收一切杂念,来则熔之,不久杂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绝杂念,则一念未去,万念齐来,精神分散,神意外驰,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锻炼时还要有这样的意态,使肌体和大气相呼应,自然而自在的发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不可有丝毫的矫揉做作;一有矫揉造作和局部方法,就破坏了整体和本能的作用,所谓这种运动是一种人体本能学术和“一法不立,无法不备”的意义,就在于此。
  锻炼方法虽简实难,初步锻炼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由不动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如此神经始易稳定,热力才能保持,自然地增强新陈代谢,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逐渐学动,才容易体会不动之动,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相为根之动,然后才能体会到大气的压迫,松紧力的作用,也就不难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动荡枢纽之动,不动而动,动而不动,同时起着刚柔、虚实、松紧错综,表里为用之动(至于假借一切之动,言之太繁,姑不叙谈),全体就自然地发挥了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联,前后左右都相应之动,以上是试验各种力的功能作用,盖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锻炼是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动中求迅速,一用力身心便紧,百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体,无形能神聚。
  先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要注意从拙笨里求灵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用功时浑身大小关节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犹虎豹,气若腾蛟,而神意之放纵有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其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之势,外形拙笨,意力灵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体,学理自通,自然明了。
  “肌肉若一”是特别重要的一步功夫,这一步功夫表面好象另是一种,其实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关联的。没有这步功夫作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持久的能力,这虽是肌肉锻炼,但仍是以形为本,以意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这种运动,加强运动也是减低疲劳,减低疲劳正是加强运动,锻炼和休息是一件事,要在调配适当,使患者在不觉中就增强了耐劳持久的能力,并尽量减免大脑和心脏的负担,以达到舒适得力为止)。
  (按:筋肉锻炼是进一步的研究,大都是筋肉伸展、骨节提纵、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自然的筋肉捋卷,相互若一,更进一步的研究求力的功能多系超以象外,接近拳学。)
  调配方法
  一、肢体调配:不外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肘足膝胯各处,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体会得到的精微细小之处,也都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撑或力量的称合,肌肉的联系等法。
  二、内脏调配:是神经支配,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根为用。
  三、时间调配:是以学者性情浮沉、体质强弱为基础,总要不超过负担能力,不使思想上产生烦闷或厌倦。
  养生站桩歌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
  再谈试验各种力,名称用途各不一,有形或无形,有意或无意。具体、局部、自动、被动及蓄力,有定位、无定位、应用和练习,大都是骨藏棱,筋伸力,沉托分闭提顿吞吐,筋络鼓荡弹簧似,毛发根根意如戟,一面要含蓄缠绵力旋绕,一面要斩铁截金,冷决脆快,刀剪斧齐,曲折路线存松紧,面积中分虚实,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任转移,精神犹怒虎,气质若灵犀,身动似山飞,力涨如海溢,这种学术并不太稀奇,都是以形取意,抽象中求具体的切实。
  基本姿势
  下面画几个姿势轮廓,只可供初学的参考,略补记忆之不足,不可认为就是用功的依据。(略)
  运动的特徵,是在运动中体会身体内外的动态变化,如何使浑身大小关节,都成钝形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积,尤不许有执着点,而是轻灵浑然,想浑身血液循环有如水钻沙之意,按之又如水中漂木之力,而全身又象湖水空舟,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听其自然,这种神意的表现是随着个人的风度、性格、独赋、特徵以及年岁的老幼,体质的强弱,和用功时间的长短,病情种类之不同,当然就不是几个姿势所能表现。
  因此,说明这种运动,必须根据一切不同的条件,深切体会,逐步加强,随时调配,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运使变通,使局部跟着具体起作用,经过锻炼大都有效,如某处有病就治某处,非但无效,且恐有损失,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够了。
  (按:调配方法,一有形,一无形。有形的是姿势、骨骼、肌肉,无形的可就无穷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也就不是几个姿势所能范围,但姿势确为神意的代表,按照轮廓来说明神意,所以姿势也是需要的,不过要把这种运动完整地用图表现出来,目前因客观条件和能力的限制,还作不到。)
  练习站桩的体会和常见的现象
  随着各人身体强弱和病情之不同,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感觉及表现亦各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练习十日左右就能体会到站桩的好处,感到练功之后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的练习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点所致,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至于不觉疲劳的有规律地颤动,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的抑制,也不要有意识的扩大。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练功过程中的好现象,病愈之后自可消除。
  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
   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因而对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以及新陈代谢各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去随学随止之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而益壮之效。
  由于缺乏文字记录,对于过去的经验不但未能总结,就是学者的人数姓名也无法统计,现在为了供大家参考,只好将最近一、二年来对于站桩治疗各种病的一点体会,分类略述于下:
  高血压—神经性的收效较快,官能发生变化的如血管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收效较慢。
  神经衰弱—一般的头晕脑胀,头痛等症状较易治疗,收效的快慢主要在于能否稳定神经,已经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收效较慢。
  关节炎—一般的风湿性和多发性关节炎都易于治疗,属于后遗病或先天性的关节炎比较难治。
  气管炎—气管炎的种类很多,大多有肺气肿和心脏喘的症候,得病不久者,收效较快,先天性的不易治疗,但和年龄、体质、性情及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只要耐心持久的练功,饮食起居多加注意,也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
  肝脏病—肝肿和肝硬化只要耐心地适当地练功,再注意饮食和环境方面的保养,可以逐渐减轻以至治愈。
  胆囊炎—经历过的胆炎患者,大多已作过胆切除的手术,有的已经转为肝脾病或神经衰弱病,根据过去的几个患者来看,在练功过程中病状是逐步减轻的,痊愈的前后效果都很好,将来能否把握,尚难预测。
  肺病—只要按照步骤适当地耐心练功,再加注意饮食保养,一般都可治愈。
  半身不遂—要耐心练功,持之以恒,一般是可以治好或减轻的,但此病最易复发,必须一面练功,一面避免生气、着凉、劳累方可,如舌头手脚都坏,就不能治疗。
  胃肠病—疗效良好,但比较迟缓,病情较轻者三四月可好,病情较重者八九个月,三五年不等。
  精神分裂病、筋肉失和等症—比较容易治疗。
  
  附录七:站桩三年后的体会,仅以此贴献给AS而站桩的病友
  
  我是1997年开始由于上班离家远,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一年时间,我的膝关节开始受凉后疼痛,要么有风时疼,到了夏天,在空调室内不能呆了,我开始认为受了凉了休息一下会好的,可是从此开始我夏天不能在空调屋内呆,再后来开始发展到腰部,四肢关节疼痛,我到过河南风湿医院,诊断为强直早期,可是AS阴性,我以为早期吃点药应该会很快好起来,可是求遍了大小医院,没有一点效果,期间我用过各种治疗器,可是广告上说的疗效我始终没遇上过,期间光护膝不知买了多少,治疗仪器至少有四台,都没效果,吃过各种药,有河南骨伤医院用了三个月的药,也是没有任何效果,2005年4月我在论坛上看过少林内劲一指的贴子后于4月24日开始照着练习,一个月后有点效果,三个月后我能在办公室里开着调办公而没感觉了,以前的夏天我总是脱不了秋裤再热的天我总是穿一条三护秋裤,冬天我总是穿两条棉裤还是不行,今年好了,我能穿着毛裤过冬了。背部,其它关节均没再疼过。我的治疗体会是,医院是不可相信的,我去过北京至少看了四家医院,没有人说治了不此病,可是到你身上就是没用,尤其是中药,简直就是伪科学,就那么几样草根,树叶一付就是数十上百元,而且其疗效根本就无可查考,我去北京有个藏医院一个月要四千元,我没上当,我回来几天中央台给曝光了说是非法行医,可是明明他们挂着牌子行医骗钱就是没人管。所以我提醒大家捂好钱包。我以前曾练过中功,太极可是均没效果,我深知患此病的痛处,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一点启示。祝大家早日康复。
  至此,不知不觉间站桩已经满三年了,不断有病友或者是一指禅爱好者和我联系交流,今就我三年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对因为AS而站桩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感谢强制,澄清,老玩童等论坛上的前辈,尽管我从来没有和他们几个交流过,只是在论坛上看过他们很多帖子,但我来此论坛看的第一个帖子就是强制兄的,是从他的帖子中得到启发而步入站桩之路,尽管此前我对此功有所了解.但能用于治疗此病还是第一次知道。
  第二,或许是我运气太好,我站了三个月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至今已经不再受此病魔的折磨,而且练功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三,关于练功的效果问题,我认为刚开始不易过于追求气感(不过此功是我所知的功法中最易感受到气感的功法,而且很多功友站上几分钟都有气感),不要过于强求疗效,欲速则不达,很多病友交流时总是问我,我怎么没有那么好的效果呀,其实想想,广告中的药品不下万种,我们用了都有效果吗,再说练这个也不用花钱,没效果也至少没什么副作用,所以练下去吧,至少我们在这儿还有希望。
  第四,关于练功要领,有几个病友说站了多久多久没见什么效果,我接触过很多气功,但至今没修炼什么正果,但所有的气功都讲究放松,收腹,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而这几个要领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做到更不容易,如果你的效果不好请仔细对照自己是否做到了这几个要领。
  第五,关于练功的时间和强度问题,我认为刚开始易站高桩,当然不是绝对的,传统观念认为桩位越低,功力进步越快,但是低桩往往难以做到放松,当然会影响练功的效果,我刚开始的一年时间里,就是站高桩,而且是高到膝盖仅仅感觉到放松的地步,可是效果并不差,我的感受是,马步站桩是该功法的精髓所在,我至今还只是站桩,也板板指,而板指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减少无聊枯燥而已.关于每天练多久,我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分两次站一个小时左右,但每天至少要站半个小时,每次不易少于三十分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站的越久越好,但千万不能把站桩当成负担。
  第六,关于健身问题,我已经站了三年桩,关节不疼了,意想不到的是原有的小三阳经过检查也全转阴了,只可惜至今没检测到抗体,这也许和站桩有关,但我没办法确定是不是这个原因,但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站桩是有益于身体的.但是最近体检发现三脂高,心脏跳动稍快,一分九十多次,肾脏有小结石,或许这些毛病和生活习性有关,但由此来看,一指禅能够健身,甚至可以治病,而且治病的效果比吃药还神,但不能保证身体就可以没毛病。
  
  附录八:站桩心得——站桩可通周天
  
  练习站桩已经三个月了,近日在网上翻看了许多站桩的文章,在练习中经常细细揣摩老师的动作和叙说,同时又不断纠正站桩姿势,于是功感大大加强,全身感觉大不同往常,最大的变化是居然练通了大周天。
  与前一篇文章说的体会一样,首先还是强调一定要姿势正确,王芗斋说:“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低稍过脐,近不贴身,远不过尺,臂半园,腋半虚,左手不往右身来,右手不往左身去,动作变化在这范围内。”这里关键是两脚微弯即可,弯曲过大站桩时间不能持久,否则会比较累,也不利于气血回流,站桩日久的武功高手可以加大弯曲,降低身体重心,臀部似坐非坐是关键,这样可保持身背正直,似靠非靠,这里要求腰部稍微后凸,这样才能保持背部正直,以前我感受多次百会穴如系绳子,使头部上顶,总是感觉不出来头悬梁的感觉,有文章告知下颚稍微后收,如夹鸡蛋,两嘴角微笑向下,舌顶上腭。这样一来,颈椎就被拉直,头顶就被吊悬起来,肩眼就被拉直放松,使项背从大椎、命门到尾闾连成一线,同时面部的任督二脉也嘴角接通天突穴。王安平老师说两手如抓状,指间如各夹有香烟一只,这样手指容易产生热麻胀的功感。双目远望或半闭,我感觉两眼自然半闭最好,如同看见眼前一两米的物体,但视物不清,这样有助于加强眼部微循环。还有就是强调空裆,有老师称作“圆裆”,就是会阴部空虚通畅。脚趾轻轻抓地,让涌泉穴空虚。王芗斋强调以形取意,“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即“头有上顶之意,脚有下踩之意”,有人形容如抱小孩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七分力抱小孩唯恐抱不住,三分力挡住周围不让小孩受挤压。双脚稳立于行走的汽车之上,这种感觉类似站桩。还有就是前面介绍的动作关键时每一环节都要做到,缺一不可,否则功感就会被阻断,气血运行不能畅行无阻。与练功的朋友交流心得时,不少人功感时有时无,气血运行不畅,原因就在于姿势不完整,气血通道阻隔不通。
  姿势正确以后,果然如王安平老师所说,快者两三分钟,慢则五六分钟,手部即可出现热麻胀的功感,我的左手指只有热胀的感觉,右手热麻胀都有,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左肢以前瘫痪过的原因。于是我把这些热麻胀,引导到小臂,大臂,双肩,很快到达背部,引起肩胛骨酸胀。这种胀痛只是练功时才有,日常并不发生,这是正常的练功反应。几天之后,当把热麻胀引导到整个背腰部的时候,只感到背部凉风习习,从大臂腋下到背部毛孔初开,随呼吸接受凉风一开一闭舒服之极。第二次练功我想再次进入凉风习习状态时,却只有背脊热胀感觉,由于我平常都有吸气压入小腹的习惯,所以一旦丹田气足,就很快下注会阴部,只感觉空裆热气一团翻过髋关节,会同背部热胀感沿大腿外部三阳经下行到足尖,待吸气时候又沿腿内侧三阴经上行到会阴部,只感到空裆凉风忽来,转入尾椎,变成一团热蒸气以飞快的速度沿脊椎上窜到头顶,其中有两侧部分气感稍停集中于肩胛部随呼气分两边闯入手臂手三阳经到达指尖部,待吸气时候,这气感 又沿手内侧 手三阴经汇集于胸部双乳中穴,随呼气时沿胸腹部向下行走汇集于会阴穴。如此循环,周流不息。这时只感觉全身衣着不贴身,凉爽之极,整个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然而我每次练功过后,都是全身发热,有时还微微出汗,这可能是因为我是得过重病之人的原因。
  通过学习得知,大周天是我国数千年道教传统内功修炼的主体功法,属上乘心法。王安平老师传承的王芗斋大成拳是气功与拳法结合的最紧密的武功拳术。王安平老师的站桩意念导引,采取类似于易筋经的方法,通过洗肌肉、洗脏腑、洗筋骨,发掘浑圆气,由浑圆气爆发为强劲的武功力量。我以为浑圆气本质上来自经络真气,而经络又是人体阻力最小的通道,当浑圆气充融到一定程度,必然要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运行,这路径就是人体广泛分布的十四经络,即任督二脉加上手足十二经。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说;“练习须使身体均整,筋内空灵,使具体毛孔无根不有穿堂风往还之感”,我想我的站桩练习,感到凉风飕飕可能就是。有一个问题是,大成拳不强调运行周天,我想主要是因为大成拳需要开发的是浑圆力,这与道教内丹功修炼人体真气、修身养性目的不一样。我想,像我们这些以健身祛病为目标的人练习站桩,如果打通大小周天,能走上内丹修炼的捷径,应该说是一种良好的进展,道教内丹心法毕竟是我国悠久而又有效的传统上乘修炼方法。以上虽然是些初步感受,但也颇为鼓舞人心,更增加了我持久锻炼、康复身体的决心和信心。
  
  附录九:微循环——人体的“第二心脏”
  
  www.cnkang.com 2007-6-5 9:15:08 中国中医药报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微循环功能障碍或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时,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同时组织器官中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这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微循环也因具有这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被当今医学界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1.微循环与人体衰老:人的心脏犹如水泵一样,是全身血液流动的动力;遍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则像“大江”、“大河”一般,是输送血液的通道;而相当于头发丝1/20粗细的毛细血管,则如同灌溉的“渠道”。人体主要靠血液输送养料和清除废物,并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交换。显而易见,当人体微循环功能异常时,组织间营养交换和废物排除就会受到影响。若微循环的异常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发生疾病,或加速衰老。所以,一般而言微循环功能好的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而早衰或患病者,微循环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功能障碍。
  2.微循环与高血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而导致血压升高,并且有细胞聚集成团、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所以,人体微循环障碍是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基础。
  3.微循环与糖尿病:经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径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其红细胞聚集,血流变慢,停滞。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亦有障碍。
  4.微循环与头痛、眩晕:脑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弯曲、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以至停滞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围水肿、出血等,均可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使细胞的代谢产物因血流异常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头痛和眩晕,引起一系列的脑部功能障碍。
  5.微循环与风湿病:风湿病的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风湿患者的微循环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水肿、血管基底膜破坏的病理变化。所以,改善微循环可以帮助消除肿胀和减轻疼痛。
  6.微循环与冠心病:微循环异常可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7.微循环与疲劳:人体在运动后,机体内产生大量乳酸、肌酐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把新鲜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组织,而组织中代谢产物随血液排出体外,将能很快解除人体的疲劳。
  8.微循环与痛经:患痛经的女性很多,她们都有脐下寒冷、小腹下坠的感觉,传统医学认为这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目前的临床也发现改善局部微循环能减轻此类疼痛。
  9.微循环与痔疮:痔疮是肛周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长期扩张、淤血所致。所以在疾病早期改善肛周微循环,使血流畅通,痔疮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10.微循环与体臭:体臭包括腋臭和脚臭。体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汗腺分泌旺盛,旺盛的汗腺分泌出大量汗液被细菌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而产生特殊气味。改善局部微循环,使汗液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可减少细菌作用于汗腺分泌物的机会,从而抑制体臭。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