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骆驼/下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9:55:45

午夜的骆驼/下篇 / 王小平

2010-08-11 09:58 标签: 所见所闻

 

<小平注: 因为对原文作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加进了新的第四节,以深化音乐和大陆政治,个人心灵彼此纠缠的主题,所以全文已过万字的限制,只好重新分割发过,请大家见谅.>

 

 

4.一泓清泉

 

 

现在,依然留在舞台中心,为众人所瞩目的,就只有一个齐秦了.

 

 

不能不承认,生活在大陆的70后这一代人,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至少一首齐秦的歌.在从出生就开始了的党化教育的情感沙漠里,是这匹来自东南方的狼,让我们从红歌红剧的红色中国里猛然惊醒,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和真实的情感是多么珍贵. 在思想和教育,文化的种种钳制下,夸张一点的说,正是他们这一代来自自由社会的流行歌手,让我们接受了最初的情感和思想启蒙.

 

 

如果说70后毕竟还能听到来自外面的世界的声音,那么在更早的一代人即大陆知青那里,他们时代的歌声却更加封闭和绝望.1969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江苏江浦县农村一个简陋的知青点茅草屋里,南京知青任毅像后来的熊天平一样,抱着一把破旧的木吉他,在不经意间写下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苦闷.这首歌就叫做<<知青之歌>>:

 

 

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已经载入了青春的古册

一去不复返

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

沉重的修地球是光荣而神圣的天职

我的命运啊......

 

 

比起同时代罗大佑,叶佳修等的校园民歌中表现的自然,敏感与真实来,这首歌显得有点造作,有点伪崇高.因为它在后面又唱道:"用我们的双手绣红地球赤遍宇宙,憧憬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可是在当时所有人都只能有一个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桎梏下,这首歌中表露的对城市家乡的怀念,对命运如此渺茫没有希望的"怨刺",却很快引起了1700万知青的共鸣.在<<北京的金山上>>,<<浏阳河>>,<<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体现出来的,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都投入到苦心经营的造神运动中去的时候,------这种老一套的造神运动如今又在重庆吹响------正如哪里有人间的社会主义天国,哪里就有<<国际歌>>一样,这首来自最底层的<<知青之歌>>很快被改编为无数的版本.各地的知青都把自己青春时代的迷惘,和对日益残酷的乌有之乡的幻灭通过这首歌唱出来.很快,这首歌还传到了苏修和东欧国家,在对华的广播里不停播放,当然,其居心是否险恶,是否亡我最正统最正确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之心不死,可就另当别论了.

 

 

大概正是因为它唱出了无数知青的心声,于是被当时的运动专家们视为了潜在的挑战力量.在今天的"反三俗"和"砸纲"运动中,我们其实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新道德主义背后的虚弱和色厉内荏.既然惯于制造恐怖者,其实内心往往最恐慌,结果这首歌很快被作为反动歌曲而遭到批判.歌曲的原作者任毅更是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此后的三千多个日夜,他都在劳改农场的非人生活中渡过,以至于在监狱里他甚至开始羡慕起自己当年在农村的知青生活起来.可是夜莺虽然被掐断了脖子,他曾发出的歌声却由此响彻中国大地,哪怕在把最狂热的政治机器全面开动的那个时代里,这首歌依然在贫瘠的田间地头,在被破坏的草原,在映红了人们的面容的明灭不定的炉火旁边,被无数的人深沉,缓慢,悲伤的吟唱.在不知不觉中,它成为了那个时代里,来自地火最深处的,曲折反抗红色推土机的种子.

 

 

也正是当任毅在中国的红色监狱里坐牢的时候------其实除了挥斥方遒的极少数,当时哪个中国人不是在中国这个大监狱里坐牢,朝不保夕呢?------在欧洲,在美国,此时摇滚乐正用完全相反的一种姿态,对虚伪的政治和残酷的战争表达了最深刻最荒诞的嘲讽.它用自己最有活力直指要害的咆哮,将生活中看上去最重要最崇高的东西都戳破了.金斯博格在无所顾忌的"嚎叫",鲍勃迪伦大声的歌唱:我要在大雨降临之前回家去,我要走进最密的黑森林的深处,那里人口众多,可所有人都一贫如洗......"而西蒙和加芬克尔,滚石和批头士们开始让整个北美大陆都听到了真正的天籟......

 

 

当整个世界都开始用最温暖的声音歌颂人性,斥责暴政的时候,只有在中国这片狂热的,所有人都身不由己陷入政治梦呓的土地上,依然荒凉,枯燥,依然到处是高高耸立着的伪崇高.直到来自海岸线之外的流行音乐,慢慢的滋润了无数干枯的心灵,润湿了无数赤红的眼睛.虽然经过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式的批判,但正如北岛骄傲的宣告的:我不相信! 持续数十年的对思想和肉体的禁锢,如今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于是通过来自南方的翻版磁带,我们开始认识了一个崭新的人性世界.

 

 

从早期带着鲜明的人文气质的罗大佑,李宗盛,潘安邦,姜育恒,邓丽君,齐豫,蔡琴,BEYOND,到90年代更加大众化的王杰,伍佰,赵传,郑智化,张雨生,童安格,周华健,张信哲,张惠妹,林忆莲,孟庭苇,王菲,四大天王......一方面他们在一个信仰真空的时代填补了一部分少年的偶像崇拜,虽然这种影响毕竟是商业化的,短暂的,随着年华的老去,歌迷的长大,他们也终将谢幕. 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如一泓清泉,通过音乐这个超越了国境线和政治鸿沟,最直接,最能打动人的途径,把一种基于个人意识觉醒之上的人文主义精神输入到了大陆.

 

 

他们多数都来自台北.台北不是巴黎,台北就是台北,是孟庭苇冬季要怀念失去的感情的地方,是海角七号砸吉它咒骂逃离的地方,是陈升穿行其中买醉逍遥的地方,是从一个边远恐慌的小城,经历60年民主洗礼,终于成为华人世界里最包容最开放最多元的一个东方城市的地方,是在初具现代精神的同时,依然迷惘,充满变数的地方.台北不是北京,她有野百合运动,有驻扎在凯特格兰大道的百万红衫军,也有白先勇的<<台北人>>和林怀民的云门舞集,台北是台北人的台北.而北京,虽然有西单民主墙,有流淌在广场上的绚烂的血泊,可是每况愈下之下,它至今不是北京人的北京.

 

 

5.原来的我

 

 

在"润物细无声"的持续影响下,一代代人开始挣脱党化意识形态的禁锢,开始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最初的感动过后,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方式, 开始质疑既定的秩序和等级化的社会体系------而齐秦,正是凭着他自己独特的声音,歌曲的题材和情感演绎,成为这些来自现代华人社会的不经意的启蒙者中,一个谁也无法绕过去的标志性人物.

 

 

但自从2002年推出最后一张原创专辑《呼吸》后,齐秦就逐渐沉寂下来,再也没有新作面世.以至于我在很多年里,一直只能沉浸在他那个"原来的我"里面,一次次倾听曾经在外面的世界里如狼一般,在丝路,在边界,在垭口孤独的那个嚎叫,或是在花祭中伤感于往事随风,既不甘心袖手旁观,又不知道拿什么爱人的痛并快乐着的叹息......

 

 

在不知不觉的时候,青春期连同关于齐秦的想象和我们当初的感动,都逐渐消逝于日常生活之中.就像白雪覆盖的银白的荒原,美丽的肌肤在太阳的炙烤下渐渐萎缩,以至于最后消失.就好像那壮丽的景象从来没有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一样,我们重新回到污浊的世界里来.也就难怪齐秦在经过少年时的反叛和轻狂之后,终于疲惫的自言自语道:

 

 

曾有太多不懂袭击着我

总有些许冷漠凝聚眼眸

曾有太多哀愁不避开我

总有些许孤独涌上心头

这世界已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生活

生活也不再有我能预知的结果

为何我要接受宿命的悲剧传说

这世界已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生活

生活也不再有我能预知的结果

是不是我也可以有所选择

三十年的沧桑我经历太多

自己的心情我自己感受

 

 

是啊,直到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听到他的声音从某个街角传来,才发现齐秦和我们自己的那个"原来的我",都早已随风而去.不管是不是刚好三十岁,可是相信你一直以来,也有这种跨在新旧时代的门槛上,在反抗和顺从之间迟疑,在开始和结束之间徘徊,在青年和中年之间忧郁的心境,而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时光却总是这样静悄悄的流逝过去.和齐秦同一个时代的郑智化,曾经就"原来的我"这同一个主题,写下<<原来的样子>>这首歌,他也和我们一起对逝去的时代和生命感叹道:

 

 

也许我依然坚强,

可是我不再抵抗

生命在冥冥之中

早已注定了欢喜感伤

也许从一个起点

却走向不同方向

我们在红尘中渐渐的模糊了

原来的样子

 

 

6.永不凋落

 

 

虽然原来的样子早已模糊,好在人生总有意外的惊喜.直到今年,已经50岁的齐秦突然又回到了我们的视野里来,因为他刚在上月的27号,在与我们阔别八年之后,推出了最新的专辑------<<美丽境界>>.于是我们重又见到这张有点陌生但依然熟悉的面孔,重又邂逅这把有点久违但依然熟悉的声音.可惜的是,这只是一张翻唱的专辑,而且在这张唱片里,齐秦也选择了一种更符合他年龄的路线,跟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以古典的方式去重新演绎了一批经典老歌.当中包括《偶然》、《张三的歌》、《你的样子》等,好在其中的几乎每一首歌,都像时间之河里最光洁的鹅卵石,经历过岁月的打磨和沉淀,历久而弥新.

 

 

在某个闷热的午夜,当雷声似乎从远古敲响,我点起一枝烟,在袅绕而去的烟雾中,开始隔着这张专辑与齐秦,与过去的自己交谈.窗外的雨点急促而嘈杂,而屋子里只有平和与宁静.可以感觉出这张专辑如知堂老人的散文,闲适了许多,我想不单是配乐的关系,年龄的关系,大概也和多年的齐王恋和认父官司尘埃落定之后,浪子齐秦的感情如今终于有了着落有关吧.这把略带疲惫却依然温暖的声音,这种娓娓道来如晤旧友的述说,似乎早已是稀世之音,在这个讲究商业,功利和标新立异的世界里,显得如此难得.

 

 

现在的流行歌曲,从周杰伦之后,开始倾向于态度,个性,以及对新的音乐形式的试验精神.周的成功------当然这离不开作词者方文山和编曲林迈可的鼎足之助,他们一起营造了一种周杰伦式的繁复多变的音乐意象和追求"屌"的人生态度------带来了一大批似是而非的模仿跟风者,当然也伴生了一批小众歌手和选秀歌手,如陈珊妮,陈绮贞,卢广仲,林宥嘉,萧敬腾等人.她们以手工作坊的方式,抒发自己独特的音乐,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算是对国际唱片大鳄鱼们的口水歌和粗制滥造的造星运动的反叛和反拨.

 

 

当然,这种音乐的多元化是很值得欣喜的,一个走向多元化的社会,本来就应该有多元化的音乐和思想,但我们如果单就音乐而言,有得必有失,现在的歌曲偏重多元,而少了点九十年代那种简单自然的,对普通人情感的抒发.对一个歌手来说,其最基本的歌声,其透过歌声对人的基本情感面的打动,在强调特色和个性的潮流里却渐渐的被忽略掉了.流行音乐固然有摇滚,抒情,民谣,HIPHOP,绕舌,BLUES等多种新旧交替的形态,以此来回应和表现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和时代,展现更深层更复杂的人性与情感状态,但它始终是一种商业化的大众化的流行艺术,她的思想和批判性,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最基本的对人情感的表达和托举. 她应该是通过感动人而愉悦人或启发人.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就齐秦比齐秦,当然他这个新专辑有点疲惫,但就齐秦比这个时代,却依然有他从过去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延续而来的,独特的声音和真诚的情怀.这种感动不单是因为对齐秦代表的那个年代的怀旧,不单是因为这些收录的经典老歌,也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的情怀,一直以来对自己生命的追问和对这个时代的质疑,以及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信任与宽容. 在这个思想禁锢从体制蔓延到网络的恐惧时代里面,在民众依然如散沙如土豆如原子般被分割的冷漠世界里, 反而显得更加稀少而珍贵. 我想,这也是虽然部分的专业音乐评论员对此专辑不感冒,但它依然横空出世,直接占据台湾唱片榜首位的原因所在.正如每年到圣诞节的时候,西方世界一代又一代的歌者用他们自己时代的方式不断演唱着那些古老的歌谣,而且永远会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欢和虔诚的聆听一样.

 

 

当然,不能不说,由于中国爱乐乐团的不知所云的配乐,让原曲的基本内涵被篡改了许多,而且有点不伦不类,比如<<城里的月光>>,和改编自罗大佑的<<你的样子>,都有点喧宾夺主,而这个宾客又实在不怎么样.但只要齐秦的歌声响起,一切编曲和歌手之间的不和谐就都是可以被忘记的了.让我们等了八年的声音,等了八年的老朋友,理应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巨星永远不会死去,他只是在时光中渐渐凋零,不管齐秦如何老去,我只希望他曾带给我们整整一代人的感动,永远也不会如脆弱的生命或鲜花,在黄昏的时候无声凋落.

 

 

最后,让我引用齐秦这张不新的新专辑里,最受欢迎的那首歌------当年李寿全先生写下的<<张三的歌>>.当这首作于八十年代的老歌响起的时候,我好像听到了二十多年前,当台湾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时代的那种痛苦,迷茫,坚忍与希望.也许正是因为它也同样的表达了在我们这里,今天大陆上依然清醒的人们同样的理想,困惑和挣扎求救的情感,所以这首歌才让我如此喜爱,不能释怀: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

  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

  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忘掉痛苦忘掉那地方

  我们一起启程去流浪

  虽然没有华厦美衣裳

  但是心里充满著希望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

  看一看

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

  望一望

这世界还是一片的光亮

 

 

7.午夜的骆驼

 

 

此时此刻,午夜的雷声依然轰鸣,雨点如匕首刺向漆黑一团的大地. 在环绕在身边的,齐秦平淡却不失深情的歌声里,我悠然独坐.

 

 

我想起了法国人博丹曾讲述过的那个古老的寓言.在浩瀚荒凉的沙漠里,一头单峰骆驼又饥又渴,当把饲料和水放到他的面前的时候,骆驼不知道自己是该先吃饲料还是该先喝水.他犹豫再三,直到最后也不能做出选择,就这样他丧失了生命.

 

 

在这些美好的歌声里,虽然不能回到过去,但至少我们可以回想过去. 其实你和我,难道不都是那头一再犹豫,患得患失,直到彷徨而死的骆驼? 在人生的流沙之河里,我们本来拥有让渐渐枯萎的生命得到救赎的最宝贵的东西,可时代的重压和生存的夹缝,却总是让我们顾虑重重,以至畏步不前,直到被最后的一根稻草轻易压倒,直到无可挽回的失去了一切......

 

 

这个闷热的午夜,我就像已经在迷蒙了眼睛,不断陷落的黄沙里,跋涉了很久很远的一头骆驼. 现在,我卸下了驼帮的沉重口袋,偏离了他们制定的固定的路线, 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打量这片遍布绿洲,生机勃勃的沙漠.不管飞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去, 那里是否有另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也不管我曾经逃离迷失了多久多远,原来她一直都在那里等待,等待我的归来.

 

 

我感到了一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