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锐观察:挣扎的FIBA霸王 什么制约易建联斯科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55:13

深锐观察:挣扎的FIBA霸王 什么制约易建联斯科拉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09:27  新浪体育


规则的不同,让易建联斯科拉等海外内线在NBA不如在FIBA霸道

  新浪体育讯 挣扎着的大个子

  在NBA,为什么绝大多数来自海外的大个子,难以打出其在FIBA或欧洲赛场的表现?

  文/张佳玮

  当年老邓利维说:“看过萨博尼斯年轻时打球的人就会知道,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个中锋之一。”听过这番大论,再看萨博尼斯他老人家的NBA数据,多少有些落差。他老人家效率不能说差:新秀季每场不到24分钟,14.5分8.1篮板1.8助攻1.1封盖,还和库科奇竞争了一把年度第六人奖。最好的一季,每场32分钟16分10篮板3助攻。好中锋?当然当然。欧洲帝王?嗯……

  主要问题是,他老人家把世界的胃口吊得太足。欧洲第一中锋,1988年奥运会冠军、1992年奥运会季军、1982年世锦赛冠军、1986年世锦赛亚军、1985年欧洲冠军,1995年欧洲亚军,外加在欧洲联赛堆山填海的冠军和MVP奖杯,以及无数传说——能扣碎篮板、能投三分球、能随心所欲统治比赛。于是,理想中的萨博尼斯是:用力量震开鲨鱼扣碎篮板,用速度甩开罗宾逊跳投,用舞步把大梦玩得漫天乱飞,一巴掌把尤因的兔子蹦跳步投篮给盖上观众席,最后没事拿迪瓦茨、斯密茨一口吞了做饭后甜点……因此,如今世界都在感叹这个:“如果,萨博尼斯年轻时就来NBA的话……”

  这大概是NBA史上最经典的“如果”之一了。

  实际上,“传说中的的萨博尼斯”,谁都无缘目睹。1989年萨博尼斯25岁时,弹跳已经开始有问题。那年他到过波特兰试训,顺便请美国队医给看看膝盖。他少年时被苏联的农庄式训练伤过膝,始终没太痊愈。当然,这没妨碍他继续统治欧洲。实际上,“如果年轻时”是个挺伪的命题:鲨鱼运动能力和力量最鼎盛期是1994年,但他最有统治力的时节是2000年,28岁;大梦开始真正统治联盟是1994年,31岁。因此,1995年到达NBA的萨博尼斯虽非巅峰,但并没有那么大的滑坡。他的确有些跳不起来,但技术意识却还在巅峰。用句《书剑恩仇录》里的话,无尘道人叹陈正德剑法了得,“若年轻几岁,未必挡得住”,赵半山则说:“那时他快虽快了,功力未必有这么纯了。”

  如此,回到这个现实的问题:欧洲版本的萨博尼斯和NBA版本的萨博尼斯,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身体

  按唯物主义观点,一切都是客观物质的因素:篮球最后总得肌肉对抗,欧洲内线就吃亏。白人大个子到NBA后,除了少数如别德林斯这样的愣头青,大多都要被打个“软蛋”印。库科奇当年在欧洲垄断年度球员,到了NBA只好打第六人,而且被定位成半个射手,基本变成外线。里克-斯密茨被巴克利当成软蛋代名词,2002-05这三个赛季,还老拿斯密茨去比姚明,一副看不起的姿态。德克早就在FIBA见神杀神,加索尔2006年带领西班牙统治世界,可是在NBA,不管德克投进多少绝杀,加索尔统治多少篮板,他们俩总是被隐隐约约的“软”字跟随。

  按说姚明、加索尔和德克,已经算21世纪FIBA内线的翘楚人物了。在NBA,还是得靠手感和聪慧补身体之不足。早些年的球员们营养训练跟不上,更是吃亏。迪瓦茨代表南斯拉夫队打世界大赛,端的是呼风唤雨,但在NBA大不一样:直到花落国王队找到为他量身定做的普林斯顿体系之前,也就是个擅长假摔的角色中锋。他们南斯拉夫一脉,都是这个路数。

  米利西奇当年在塞尔维亚国家队多少算号人物,在NBA却被踢来打去,先当人肉雪茄,后当防守蓝领看待。内布拉卡在希腊联赛春风得意,2000年欧洲四强赛MVP的人物,一时迷了心窍被骗去底特律活塞,一慢二软三呆,被美国人当木桩子伺候。科斯蒂奇多少算是塞尔维亚新一代内线代表了:2009年欧洲亚军队首发中锋,2010年世锦赛四强队首发中锋。可是上季在雷霆队,他不但首发岌岌可危,连第一替补位置都有些危险——雷霆的新人阿尔德里奇、二年级穆伦斯、老蓝领科里森、野兽伊巴卡统统虎视耽耽。论跳投策应球感意识,科斯蒂奇都可以给这几位上课,唯一差在他是根白面条型内线。在NBA当内线,身体差了,麻烦就这么大。

  规则

  再往前一步,就是规则问题了。

  一件事隔着大西洋就能色彩暗换。拿篮球来说:美国人当作乐舞,欧洲人当作棋。美国人在篮球里看到美感、速度与一对一,欧洲人则看到了纪律、战术与算计。欧洲篮球没有美国那些为娱乐而特设的繁文缛节——防守三秒、三分线长度的调整、合理冲撞区。他们也从来不像美国般,用一些规则来束住巨人的双手,借以平衡这项运动。欧洲篮球是军人的游戏,没有剧院老板似的商人来采购剧情与英雄。

  90年代的FIBA与NBA,四点决定性的不同:更短的三分线,没有防守三秒的限制,允许联防,每次进攻限时30秒。毫厘之差,千里之别。

  因为三分线更短,防守区域也就小了。对进攻方来说,防守更密。

  没有防守三秒的限制,导致FIBA的巨人们可以长驻篮下。90年代初FIBA内线一高兴就摆一群两米开外的前场,集体在禁区列阵,不必如NBA似的,巨人们时不时为了躲防守三秒而出禁区,专为给突破大师们让路秀扣篮。

  允许联防,于是FIBA的防守套路比NBA复杂多了。2001年以前的NBA,比如今是一加一减:防守尺度更大,动作更凶恶,但因为限制联防,所以不像现在阅读防守这么费力。说穿了,就是身体上更轻松,脑子上更费力了。FIBA允许联防,客观上是缩小了单防能力的差距,扩大了协防、默契、站位意识等等的影响力。

  每次进攻限时30秒,则允许FIBA推演更复杂的进攻。更多的掩护、更多的无球跑动、更多的后续变化。

  如是,规则的不同,使FIBA与NBA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在FIBA规则下,内线们的单对单攻防能力被缩小了;对防守的阅读和判断要求更高;进攻内线更困难;有更长更复杂的进攻时间。FIBA更倾向于深谋远虑的精确计算,更准确的外围投篮,更快速的传递球,而不只是比谁单打内线强、谁单防好。

  尤其要附加的一点是:自从2005年NBA对手部动作严吹以来,外线突破遂成主流。在FIBA不可一世的内线,到了NBA就束手:防守时动辄挨吹犯规大王,进攻时地位远不如突破型外线只好去当肉墙。

  比如,在FIBA,迪瓦茨的单防不够敏捷、姚明的活动范围不大这些弱点,是能够被无防守三秒和联防所掩盖的。因此在NBA人人都知道用挡拆对付姚明,而在FIBA规则下姚明屹立禁区基本一柱擎天。同样,2009-10赛季NBA常规赛,易建联单防对方内线时,站位、细节,都有不妥帖处,而且频繁移动,很容易后场篮板失位。于是犯规频繁,防守效果也不佳。但到了9月世锦赛,中国一摆联防,易建联坐镇内线,送盖帽、抓篮板、协防保护,俨然是内线一霸:这就是FIBA规则对大个子们的防守补益了。

  与此同时,由于FIBA对内线的保护更好,内线单打手地位下降,投篮精准的内线便受益良多。诺维茨基在FIBA几乎无解不提。克雷扎在掘金不过一介快下偷跑+三分手,2010年世锦赛代表立陶宛出赛时却所向无敌,几乎无人能防。易建联打遍世锦赛,就是一手练到精纯的中投。须知在NBA,中投已是失传的艺术了,也就是在FIBA依然管用。

  评估体系

  身体、规则之外,最后的一点影响因素:评价球员的方式。NBA数据齐全,因此大家习惯性觉得,内线是否打出来,和数据有关。比如,还是萨博尼斯的例子:1997-98赛季他场均16分10篮板3助攻,同一季,二年级的安托万-沃克场均22.4分10.2篮板3.3助攻。这数据横看竖看,都是沃克比萨博尼斯出色。但表现则并非如此。

  评价一个内线的表现非常困难。伟大的巨人对比赛的影响力远不只数据一途。掩护、传球、对对方内线的威慑力、对防守的牵制力、卡位、干扰对方投篮、挡拆时施压、篮下单防,这一切统统是数据无法体现的。就像你单看鲨鱼1999-2000赛季场均29.7分,会觉得“哎,还不如1993-94赛季大卫-罗宾逊场均29.8分哪!”这就是典型的数据谎言。对比赛的影响,只能通过比赛本身来阅读。

  萨博尼斯在NBA有许多华丽的时刻:运用背身步伐掩入篮下完成勾手;活动到弧顶做掩护然后投出三分球;虚晃假动作后用垫步试探随即切入篮下超手扣篮完成进攻。但这一切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强大。最可怕的时分,是他在45度腰位拿到球,用单手将球像玩一只苹果一样挥扬。这个时刻,你不能眨眼。因为在下一个瞬间,球就可能悄无声息的传到了某个奇怪的角落。这是他、迪瓦茨、加索尔们最被数据忽略的部分:他们那些没有直接转化为助攻的策应。

  用比尔-拉塞尔的话说,作为内线,好的传球不是形成助攻的传球,而是“使局势变化的传球”。这是外籍内线们极擅长的事。

  但是在NBA这个数据见真章的环境下,马克-加索尔的掩护、安德鲁-博古特的策应、保罗-加索尔的各种魔术师传球、姚明逼迫对手绕前的同时对对方整个内线防守的牵制、迪瓦茨老奸巨滑的指挥,都无法在数据上完美体现。因此,只有球队在谈合同价格时才能真正评估他们的价值,而外界则很容易被数据左右,觉得“他们的数据不如在FIBA那么好看”。

  最新的、最鲜明的例子,是路易斯-斯科拉。就在2010年2月之前,他甚至都不算火箭最受宠爱的大前锋。兰德里的得分效率和活力,让休斯顿人痴迷。而后在2010年世锦赛,斯科拉几乎所向无敌。

  的确,在FIBA环境下,他有华丽的背身步伐、左右手皆能的魔术手感、宽广的传球视野、聪慧绝伦的头脑。他的中投炉火纯青,整个世界都无法阻止他得分。加索尔和德克都不参赛之下,他就是2010年的FIBA第一内线。

  可是回到NBA,这一切又得重新开始。斯科拉的运动能力牵制着他的对抗,NBA的规则不利于他这样的背身技巧型内线发挥,他的中投在NBA被认为不如突破或三分球经济,他的罚球线递手传球策应能够启动火箭的进攻,但无法转化为数据,他的假摔、协防和卡位不如年轻人的劲爆盖帽有噱头。于是,FIBA的伟大内线们,依然得在NBA这个不同的世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