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2010年10月25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15:09
 150多名加沙声援者从叙利亚启程 计划经埃及前往加沙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据媒体报道,第一批155名加沙声援者20日晚离开叙利亚拉塔基亚巴斯勒·阿萨德机场,前往埃及西奈半岛阿里什机场,随后前往加沙。  
  ●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是“继续打通海上通道”?
  此次行动的组织者英国前议员乔治·格拉维在拉塔基亚港举行的欢送仪式上说:“下一个步骤将尝试通过空运援助物资打破对加沙的封锁。”
  对上面这段内容,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是“下一个步骤将尝试通过空运援助物资打破对加沙的封锁。”?而不是“继续打通海上通道”?
  ●再谈国际社会“进出”加沙的三条路线
  大家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一个概念,即:根据“政治因素”区分,国际社会进出加沙地带应该有所谓的“第一、二、三条路线”。
  所谓的“第一条路线”,在我们的讨论中,是指“以色列直接控制的、进出加沙的陆地口岸”,而“第二条路线”是“埃及直接控制的、进出加沙的陆地口岸”。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如果考虑埃及此前在“欧美”有意搭建“中东与南亚利益交换平台”的“共同压力”下,已经“部分关闭”了加沙的补给(关闭埃及地面上的口岸,却始终默认加沙与埃及之间的地道继续运行),因此,所谓“第三条路线”实际上就是“国际社会”的救援物资进出加沙地带的“海上通道”。
  如果我们说得更准确一点儿,这条路线也就是一条与“美以联合控制的”第一条路线、“欧美联合控制的”第二条路线“有本质区别”的第三条路线。
  就所谓的“本质区别”而言,我们想提请大家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点,不论是第一条、还是第二条路线,或“关”或“开”,都有美国人参与决策;
  第二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美以”之间不久前曾经上演了一出“以色列公开侮辱美国副总统(注,这是美国人自己用的形容词,除了美国人自己外,好像别人并不这样认为)”的双簧,但就目前而言,在以色列“发现”美国的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进一步下降之前,特别是,在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虽然下降得厉害,但美国“仍然在竭尽全力充当以色列最后保护人”的角色的情况下,第一条路线本质上仍是美国人“说了就算”的一条路线;
        ●第二条路线则是一条“美国说了既算也不算”、“欧洲人说了同样既算也不算”的路线
  第三点,在第一点与第二点的基础上,第二条路线则是一条“美国说了既算也不算”、“欧洲人说了同样既算也不算”的路线。在这个问题上如何理解呢?
  显然,第二条路线的开、或者关,首先取决于“欧美”的“开关意见”是否高度统一,否则,埃及(其实就是阿拉伯国家)也就会有机会最终决定第二条路线的开与关。
  当然了,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在“欧、美与阿拉伯联盟”中的“大多数”决定开或者关之后,如果不如“美国之意”,埃及(或者其它相关阿拉伯国家)政府会因此有些“内部麻烦”的,比较典型的如:某些正在埃及上演的民主运动;或者阿拉伯联盟内部也会有些“内部麻烦”的,比如已经完成选举、却迟迟未能产生新总统的伊拉克;甚至随时有可能因“美以”军事打击而陷入混乱的黎巴嫩、特别是叙利亚;更或者因伊拉克被肢解、而可能立刻陷入混乱之中的整个中东;
  ●“第三条路线”之所以能称之为“第三条路线”
  第四点,在上面三点的基础上,我们也就很容易看出“第三条路线”之所以能称之为“第三条路线”,其最大特点必然就是:一旦得以“打通”,它将既是“第一”条“美以无法联合控制”、甚至无法施加影响(除非直接动武、就像以色列这次武装袭击)的路线,却也将是“第二”条“欧洲说了既算也不算”的路线,如果拥有“自己说了既算也不算”之“第二条路线”的欧洲人,最终也支持建立“第三条路线”、从而再“增持”一条“自己说了既算也不算”的路线的话!
  ●一旦“得以打通”,将是“非美势力(包括欧盟)”中的“大多数”说了就算的一条的路线
  第五点,在上面四点的基础上,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第三条路线一旦“得以打通”,它将是“非美势力(包括欧盟)”中的“大多数”说了就算的一条的路线。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及前提条件,既“也...一旦得以打通.....”。显然,就目前而言,在“国际社会”没有对以色列袭击土耳其救援船队进行“对美以有约束力”的处理之前,“第三条路线”并没有得以打通。因此,进出加沙的路线眼下仍然只有两条。
  ●上述内容就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
  显然,上述内容就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即:在“以色列袭击土耳其救援船队”的“处理进程”仍然没有结果,也就是、在“国际社会”的国际救援物资“进出”加沙的路线眼下仍然只有两条的情况下,为什么“国际社会”不去致力于打通“意义更加重大”的“第三条路线”、却要引出“既便打通了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靠空运?成本怎么算?)”的“第四条路线”,也就是所谓的“....下一步骤是尝试通过空运援助物资打破对加沙的封锁”?
  ●在“三条路线”问题上的所谓“国际社会”
  为了更好地讨论问题,东方评论员认为,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三条路线”的问题上,这个所谓“国际社会”的组成情况,大体上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欧美双边中东事务决策框架”之外,主要由“中俄”及“部分”中东国家所组成;
  第二种形式:是在“美国单边中东事务决策框架”之外,则主要由“中欧俄”及“几乎全部”中东国家所组成;
  另外,不论是第一种形式、还是第二种形式,“美英”特殊关系、“美以”特殊关系、“美日”军事同盟等,本质上而言,本质上都只是个“参数”。这些个参数有着如下特征:
  首先,它们“从属”但又“影响”第一与第二种形式;
  其次,它们既不能“决定”决策、但又能“影响”决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时而异,它们既能为“第一种形式”中的“欧美”所用,也能为“第二种形式”中的“国际社会”所用。
  这段描述,请大家慢慢体味。
  ●“这一移动”已开始实质性地触动“方方面面”的“战略神经”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恐怕在大家慢慢体味的过程中,问题的答案就已经慢慢地浮出水面了。在此,我们不妨归纳如下:
  其一,我们认为,“国际社会”之所以“未能致力于”“意义更加重大”的第三条路线、而弄出个“即便打通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第四条路线”,首先在于“国际社会”的“成员构成”过于复杂!
  其二,我们认为,“国际社会”的“成员构成”过于复杂,又在于“方方面面”交织在“中东方向”上的“利益排列与组合”过于微妙!
  其三,我们还认为,“方方面面”在中东方向的“利益排列与组合”过于微妙,又在于“大国间的利益交换主要平台”,在“第二种形式的国际社会(中欧俄为主、包括几乎所有中东国家)”的需要下,在由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推向“欧美”共同的“重中之重(科索沃方向)”的过程中,“第一次实质性”地“位移”到了两者之间的“中点”、也就是“中东问题”,与此同时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一移动”已开始实质性地触动“方方面面”的“战略神经”。
  在这里,我们想再次强调一组观点:
  1):在我们的讨论中,所谓“中东问题”向来不包括伊核问题,尽管伊朗就是中东的一部分,尽管中东问题的确很重要,但在我们的讨论中独立于中东问题之外的伊核问题更加重要,在“综合层面”上,伊核问题绝对是个“世界性的、最最核心的问题”;
  2):在我们的讨论中,中东和平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
  3):在我们的讨论中,中东问题与科索沃问题、中亚问题、南亚问题、甚至至关重要的朝核问题都一样,尽管它们都极其重要,都极大地关乎着全球局势的演化,但是,它们又无一例外,都是“从属”于伊核问题这一最最核心问题的系列“外围问题”。
  4):在我们的讨论中,伊核问题是事关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新秩序的“战略支点问题”,是“国际社会(以中欧俄为代表,包括日本、印度、巴西等主要政治与经济实体))”要凭借之对“美国全球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的“战略支点问题”,在此事实下,也是美国也不得不围绕“它”全力抗拒“被重新定位”的“战略支点问题”。
  5):在我们的讨论中,镶嵌在伊核问题之中的“最最核心的问题”既是“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但更严格地讲,它更是“国际金融体制革命”的问题。
  事实上,结合我们在“三条路线”问题上对所谓“国际社会”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是“国际社会(以中欧俄为首的、几乎所有非美势力)”要求对现有的“美国金融霸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彻底改革的“改革问题”;而所谓“国际金融体制革命”,则是”国际社会(以中俄印巴等为首的几乎所有南方经济体)”要求对“美国主导、欧盟与之共同把持的西方金融霸权”进行“彻底革命”的“革命问题”。
  显然,如果在“5”的基础上去观察“4”,再在“4”的背景下去审视“5”,并在“4”与“5”的综合背景下去“梳理”欧美在伊核问题、特别是“从属”于伊核的一系列“外围问题”的“相同立场”与“不同立场”,也就不难明白:欧美在“三边撕裂”与“南北撕裂”的框架中,是既有战略矛盾且“不可调和”、也有共同利益而需要“相互依存”。
  ●在这个层面上,“再谈”进出加沙的“三条路线”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上,“再谈”进出加沙的“三条路线”,也就不难看出,“第一条路线”的“决策与控制机制能否延续问题”恰好对应于“美国单边中东决策框架”能否延续,在“欧美”还共同把持着“第二条路线”、也就是欧盟还期望运营“欧美双边中东事务决策框架”的背景下,打破“第一条路线”的“唯一性”的实质在于打破“美国单边中东决策框架”独自控制“第一条路线”、并可否决“第二条路线”的单边机制,最后以“欧美”双边控制机制加以取代。
  显然,单边机制不是“第二种形式的国际社会(主要由“中欧俄”及“几乎全部”中东国家所组成”)所需要的,也不是“第一种形式的国际社会(中俄、及部分中东国家)”所需要的,因此,作为国际社会“第二种形式”中的重要一员,“欧盟”才能依靠“第一种形式的国际社会”的力量,要求美国同意向“第一条路线”移植“第二条路线”的决策与控制模式。
  否则,欧盟就“准备将”打破“第一条路线”的“唯一性”的希望、转向为借助“第一种形式国际社会”的力量、去打通“第三条路线”。        ●欧盟的这种“准备转向”,对美而言,既是一份警告、也是一份攻击
  非常清楚,这种“准备转向”的姿态,就形式而言,对“美国中东战略”看似是一份警告,但就效果而言,对“美国大中东计划”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攻击,意在进一步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从而为“展开”地中海计划(实际是掩护欧盟“和平处理”科索沃问题,从而最终完成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层面的、对欧盟的彻底整合)做准备。        ●欧盟目前“巴以政策”的着眼点在于两点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目前“巴以政策”的着眼点,在于两点:
  其一,通过种种努力的方式,让大多数中东、阿拉伯、或者伊斯兰国家“确信”欧盟“的确”在为“中东和平”而不懈“努力”、并“沤心沥血”着。
  其二,通过种种努力的方式,让“中东和平进程”继续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甚至美国欧洲战略、以至全球战略的“黑洞”,一方面借“中俄”等全球势力中心、及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等地区性势力中心继续消耗美国的中东、以至全球战略资源,一方面,则是“掩护”欧盟之“和平解决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的战略展开,从而既为“欧元能活下去”构建必要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基础,也为“欧元在人民币的策应下、继续挤占美元市场”争取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最后,对以色列而言,美国“大中东计划”与欧盟所谓“地中海计划”之间的战略利益交换,基于我们之前相关讨论,不论是交换成功也好、交换失败也罢,只要它们处于一种“准交换”状态,那么,如果仅限于中东层面去观察问题,由于“欧美”彼此之间,特别是“欧美”各自与阿拉伯国家之间,都要把这场争夺人心的“戏”做足,而为了争取“人心”与“主动”,美国既要做戏给欧盟看,也要做戏给阿拉伯国家看,至于欧盟,则要做戏给阿拉伯国家看,如此一来,这个戏要做好、做足,左(美国)右(欧盟)都是要牺牲以色列国家利益的,因此,“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与这场“戏”之间成为水火也就成了必然。
        ●“同以”科索沃方向为“重中之重”的“欧美”、彼此之间的这场戏、更是要做给“中俄”看的
  在这里补充一点,既:如果从全球层面去观察问题,基于“中美欧俄”在南亚(比如,巴基斯坦问题)、中亚(比如,吉尔吉斯问题)方向的角力,基于“中欧俄美”在东欧、南欧(比如科索沃)方向的角力,基于“中欧俄美”在中东问题上(比如,中东和平问题)的角力,特别是,基于“中欧俄美之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只缘身在此山中”、且“同以”科索沃方向为“重中之重”的“欧美”、彼此之间的这场戏、更是要做给“中俄”看的。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其实是想导出这样一组结论,既:
  其一,就在“准备重返东南亚”的美国、通过制造“天安号事件”、暂时阻止了“中欧”的战略靠近,并抛出“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一变量,在东亚方向,利用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与中国不可调和的战略矛盾,企图以“更加严厉制裁朝鲜”为“平台”,辅之以“南海问题国际化”、“台湾问题国际化”等“材料”、来组成一场“围攻中国”的反华运动的同时,在欧盟先“试探性”做出“配合美国更加严厉制裁伊朗”这一战略姿态、随既又配合“中俄”、“叫牌式”做出“支持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硬闯加沙”的动作之后,由于“美国既定全球战略”始终不肯做“实质性调整(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满足欧盟的要求,让欧盟完成这一绩效工程,或者同意让欧盟与美国‘共同控制’进出加沙的所有陆上口岸,从而‘实质性’分享中东话语权),美国南亚政策与美国东亚政策不仅得始终不到“欧盟的南亚与东亚配合”,且“美国的中东政策”也因此被“中俄欧”一起拿“以色列武装袭击土耳其救援船队”一事“可着劲儿”地消遣,而以色列被迫接受联合国组织独立调查组进行独立调查一事则说明,“美以同盟”也将因此受到空前的考验。
        ●“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在“天安号事件”的迷雾之中“能”闯加沙的原因,更是其“敢”闯加沙的原因
  显然,在“中欧俄”联手消遣“美国的中东政策”的一系列策略中,再没有什么可以比“尊王(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攘夷(美国)”更具冲击性的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既是“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在“天安号事件”的迷雾之中“能”闯加沙的原因,更是其“敢”闯加沙的原因。
        其二,由于“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与“欧美”之间的这场“戏”成为水火,而以色列原本就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点,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之前,在以色列被迫接受联合国组织进行独立调查的背后,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样两点:
  首先,是以色列头上的那顶“一向绝对有效的美国保护伞”之“保护效能”已经开始打折扣了。
  其次,在“另一场悲剧(天安号事件)”中,我们完全可以设想,至今不肯对“韩国调查报告”给出“组织意见”的欧盟,一旦在战略上需要再次在东北亚方向向中国靠近,在东欧方向向俄罗斯靠近,那么,在“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处理进程中“曾经合作了一把”的“中欧俄”,在“天安号事件”的处理进程中也是可能进行“战略再合作”的。
  显然,如果已经“透支”了“天安号事件”的美国决策层,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年内二次访华,朝鲜决定放下原本强烈的民族主义、全面倒向中国的“新形势”下,继续“透支”他们一手制造出来的“天安号事件”的战略价值,企图继续借“天安号事件”与“南海问题国际化”在东亚围攻中国;如果美国决策层一边继续“享用”欧盟在严厉制裁伊朗问题上的配合,一面又以欧盟拒绝提供美国急需的南亚配合、而不肯在中东和平问题上与欧盟分享话语权;如果向俄罗斯“已经交割了”乌克兰政权、并与俄罗斯一道弄出吉尔吉斯政权更替问题的美国,继续“阻碍”俄罗斯“强化”对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中亚)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影响力的进一步努力,那么,这种“战略再合作”将可能导致联合国(实际上就是中欧俄)在“朝鲜要求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比照“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的处理方式,也“要求”组织一个独立调查组,对“天安号事件”的真相进行“独立调查”。
  在此基础上,如果战略上有需要,那么,在中东方向,“第二种形式的国际社会”或者会紧接着“要求”联合国再次组织一个独立调查组,对“土耳其船队遭以色列袭击一事”的真相进行“再调查”,或直接要求联合国对以色列做出令美国、或者“美以同盟关系”无地自容的“严肃处理”。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局势果真演化到这一步,那么,对美国中东战略而言,那种令“美以同盟关系”无地自容的“严肃处理”,极可能是“美以同盟关系”步向已经“貌合神离”的美英特殊关系、或者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的“第一步”。
        ●“两场悲剧”之间的“内在利益逻辑”
  有必要重提的是,在“天安号事件”之后,接着就发生了“吉尔吉斯政权更替”,对于“此次更替”,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予以了定性,那就是:这是一场“俄罗斯主导、美国配合,中国事先无法阻止、结果也就不妨让吉尔吉斯发生点什么,并予以冷处理”的“政权更替”。
  至于美国为何“配合”俄罗斯?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观察,既:它有着自己的“长远目的”:
  1):在用“天安号事件”成功地阻止中欧靠近、有效地延缓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后,想利用“中俄”在中亚方向的战略矛盾(中国在中亚五国的经济影响力令俄罗斯担心),瞄着中印在南亚方向的战略矛盾(中国决心重资建设巴基斯坦通道),从另一个方向(中亚)着手,充分借助俄罗斯、印度、日本与韩国等在中亚、南亚、东北亚三个方向的影响力,企图最大限度地对“已经正式启动新疆开发”、从而准备从中亚、南亚、东北亚三个方向打通“新丝绸之路”的中国施加战略压力(详细讨论见之前讨论纪要);
  2):如果中国因为这种“最大限度压力”而考虑接受所谓的“G2模式”,那么,美国就可以立刻凭借“美国主导的G2”之强大威力、转头迫使欧盟(欧元)妥协、并彻底瓦解欧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整合进程,从而迫使欧盟回归北约旗下,以全面巩固“北约”组织。
  之后,美国再凭借自己继续主导之“北约”的力量,或促成亚洲北约的成型,或直接将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提升为北约的一部分,最后,再转身对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空间进行“更大规模的挤压与掠夺”。
  3):显然,在实现了“1”与“2”之后,华盛顿自然就可以实现其长远计划了,既:有了这种“全方位战略挤压能力”的美国,当然就可以以自己的意愿为依归、彻底解决“两核问题”,从而一举实现其大中东(包括中亚)计划,并用一个所谓的“大中东计划”将欧亚大陆上的“中欧俄”分别分割、各自包围、有效控制起来。
  事实上,这正是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的字里行间里精心酝酿的“美国梦”。
  当然了,如果从经济、特别是金融利益层面去看问题,这个“美国梦”最终都可转化为这样一个“具体形式”,即:借用各种手段,最终由美联储(或者改称为地球央行)“实质性地”充当“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用美元(或者“地球央行”发行的“地球元”)取代各个国家的货币,用美国制定的金融法规彻底取代全世界的金融法规,从而最终彻底控制全球的政治与经济命脉。
  而除了上述“长远目的”之外,它还有它的“现实目的”。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国际局势突然间“注入”了一个“冲击性变量”,这就是中国央行19日令人意外(起码是令我们意外)的“率先加息”。
  请大家注意,我们将其定性为进入“第三阶段排列与组合”后的“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冲击性变量。“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冲击性变量”是美国决策层借基辛格先生的“两篇高论”所抛出的,即:“美国全球战略正在深刻思考下一步如何走!”(详细内容参见之前讨论)。
  而为更好地讨论“第二个冲击性变量”意外注入的大背景,我们有必要回到之前的一段讨论。
  ●四层宣示
  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涉华汇率法案”,并扬言如果人民币不大幅升值,就“极可能”在美国参院通过,从而一俟美国总统签字,就将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产品课以重税的情况下,中国空军经巴基斯坦、伊朗这条战略通道、与土耳其空军“在叙利亚旁边的土耳其”举行联合演习,本质上就是在进行四层宣示:
  第一,在综合层面,如果确有必要,中国决心以包括武力在内的所有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即便是在“美国最最核心区域”、比如说中东,也是这样;
  第二,在军事层面,如果确有必要,中国决心以武力去“举张”自己的核心利益,即便是在“美国最最核心区域”、比如说中东,也是这样;
  第三,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如果确有必要,中国决心以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手段,去“反击”美国、或者“欧美”、更或者“欧美日”以及所有“有心跟随美国”的势力、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贸易战争。
  第四,在中国空军经巴基斯坦、伊朗这条战略通道、与土耳其空军“在叙利亚旁边的土耳其”举行联合演习的背后,恐怕还有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如果欧盟认为自己在“中美之间贸易战争”中有利可图、并“试图尝试”一些对中国进行实质性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小动作”、以配合美国“营造”“天下围攻中国”的局面,从而企图两边渔利的话,那么,中国空军除了巴基斯坦、伊朗这条战略通道、直飞叙利亚“周边”的路线之外,还可由“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经里海、直飞叙利亚“周边”,从而也“实质性尝试”一下从“上合军事同盟化”的角度强行介入中东问题(其实也是瞄着科索沃问题)的“可行性”,“强调”一下“欧美俄”之间现有的、对欧盟最为有利的战略格局的“不稳定性”,同时,强烈警告一下欧盟业已启动的、对欧盟继续进行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整合至关重要的,“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和平解决进程”。        ●在对中国“率先加息”给出我们的观点之前,我们想再补充一些内容
  在“重新提炼”上述四个问题之后,在对中国“率先加息”给出我们的观点之前,我们想再补充一些内容,即:
  第一,我们认为,由于“欧美日”在继续“低利率或者零利率”货币政策,且“欧、美、日元”都是硬通货,因此,只要这些硬通货有“去处”,那么,起码在数量上,欧、美、日元将是“无限”的,且相对“目前仍为非硬通货且有套利空间与升值预期”的人民币而言,这些“欧、美、日元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是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当然了,这是指市场风险而言,并不包括“政策上的风险”。
  第二,尽管中国仍然实行资本管制、且人民币汇率也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真实的情况是,境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热钱”注入境内的手段极其多样、且无法有效监控。
  举例而言,一双原本只卖“1美元”的靴子,可因“在华美国资本”出于“政治目的”,在出口美国时报“10美元”、甚至“100美元”,多出的“9美元”、或者“99美元”,就可以合法的方式注入境内、并兑换成与之相当的人民币、形成热钱,或投资中国房地产、或投资中国股市,总之,是投资一切必要时可用于“做空”、或“做多”中国的中国资产。特别是,还可用于购买一切“可能买到”的中国企业、矿产、商业链,用以干扰中国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价格水平。        请大家注意,这“9美元”、或者“99美元”可以是一个美国商人以“零利率”从美联储那“借”来的,更可以是美联储无偿提供这个“美国商人”的,为的是“零成本”地购入有用的“中国资产”。其最终意图在于将中国经济打造成“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的第二版本。
  值得强调的是,相比这种貌似“合法方式”,被许多人视为热钱注入主要途径的非法方式、比如“地下钱庄”,反面显得容易监控、且易于取缔!
  第三,一般认为,央行加息是为了降低经济增速,打消通胀预期,抑制资产泡沫。
  在此,针对中国“率先加息”,我们想重复之前的观点,即:
  第一种可能,我们认为,由于目前中国的通胀属于“输入型通胀”,因此,在“美元本位制”仍然把握着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且其在中国境内资本可“策应、影响”中国生产与生活资料价格的情况下,中国央行的“率先加息”对“抑制输入性通胀”、或者通胀预期、将并无大的助益。
  第二种可能,由于“欧美日”继续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货币政策,中国央行的“率先加息”,客观上加大了境内、外利差,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更多的“欧、美、日元”流动性通过种种合法与非法方式注入中国,形成更加庞大的热钱,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对应产生的人民币无法“等量”走出国门,被迫在中国境内循环,导致流动性更加泛滥,再加上中国境内投资渠道相对较少,境外势力更是有心推高中国房地产,企图将中国银行系统置于风险之颠,因此,中国央行的“率先加息”,即便暂时能抑制房地产,但总体上看,对抑制中国资产泡沫也没有大的助益。
  更何况,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更加能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手段,是行政与法律手段。
  第三种可能,在撇除第一与第二种可能之后,从“纯经济的角度”看问题,中国央行此次“率先加息”,也就只有“降低经济增速”的“意图”了。
  第四种可能,我们认为,如果中国央行没有“有力的后续手段”,足以立刻消除“中国率先加息”的负面效果,那么,一旦中国房地产失控(继续上涨是一种失控,短时间内发生暴跌也是一种失控),那么,中国的资本与货币政策,未来将因为应付“热钱大规模集中撤出”而进退失据、最终受到“通胀”与“通缩”的双重夹击、并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中国“率先加息”无疑是一次“政治加息”且是一“经济冒险”
  而结合我们上面的讨论,我们也应该不难看出,面对美国“精巧计划”、并全力营造“天下围攻中国”的局面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选择中东方向打造一个“更具份量”的“战略筹码”,并抛给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等“势力中心”的对美政策“待用”,以“诱导”并“等待”它们的对美政策对美国相关利益“予取予夺”之后;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如果确有必要,中国决心以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手段,去“反击”美国、或者“欧美”、更或者“欧美日”以及所有“有心跟随美国”的势力、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贸易战争的情况下,在中国“率先加息”以强调“降低中国经济增速”之后,在中国“率先加息”之后,如果没有“有力的后续手段”,足以立刻消除“中国率先加息”的负面效果的危险,那么,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夹击下,一旦房地产风险演化成银行风险,那么,中国经济最终有可能走向崩溃。
        ●此举应该是为了彰显这一决心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率先加息”无疑是一次“政治加息”且是一“经济冒险”,但结合我们之前的讨论,此举应该是为了彰显这一决心,即:
  第一,如果日本、韩国、东盟等东亚经济体跟随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围攻中国”,也就是借天安号事件、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等,在“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的问题”上“围攻中国”,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韩国、东盟经济的“增速”。
  第二,如果欧盟跟随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围攻中国”,也就是在“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的问题上“围攻中国”,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与中国高度互补的欧盟经济增速。
  第三,如果美国朝野在人民币汇率上继续“攻击中国”,并决心最终通过“涉华汇率法案”,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产品课以重税、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争的话,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与中国高度互补的美国经济增速。
  ●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让其“在华赚取的投资、或者投机利润”于“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的!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由于中国已经“率先加息”,因此,如果美国“精确计划”的、对中国的“天下围攻”得逞(特别是成功引诱欧盟与之联手),那么,在第一、二、三的基础上,作为可能是唯一有效的、足以立刻消除“中国率先加息”之负面效果的“经济手段”,就只能动用人民币兑美元(或者兑欧元)大幅贬值这一手段了。
  以人民币选择兑美元突然大幅贬值100%、甚至更高幅度为例,“美国资本”在撤出中国时,如果必要,再辅之以其它的资本与货币政策、强化的外汇管制政策,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让其“在华赚取的投资、或者投机利润”于“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的!
  显然,那些“欧、美、日元”尽管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是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当然了,这是指市场风险而言,并不包括上述这些“政策上的风险”。
  ●此举对破解美国“精巧计划”是“有效”的。起码目前是如此。
  第五,在第四的基础上,“第一”就可能演化为人民币带领东亚货币兑美元(或者欧元)大幅贬值,从而决定东亚商品是输美为主、还是输欧为主。
  由于“东亚商品”的主要流向,意味着选择谁才是将来的硬通货,这样,就可以一边破功“天下围攻”,一边重置欧美经济运行成本,引导、并分化欧美市场利率,激化欧美经济矛盾;
        第六,在第四与第五的基础上,并结合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率先加息”,意在宣示:中国决心以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手段,去“反击”美国、或者“欧美”、更或者“欧美日”以及所有“有心跟随美国”的势力、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贸易、金融战争,或者“天下围攻”。
  一如我们之前所说,不难看出,中国在用“不惜与美国、甚至欧美打一场汇率战争、或者贸易战争”来“迎面截击”美国想营造、欧盟、日本等想利用的“天下围攻”了。
  而中美之间的“直接交手”,将导致“中美”都将位于“悬崖之边(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进行相互搏击阶段,这是双方均绕不过去的一个阶段,最后,欧盟、日本、俄罗斯、及其它国家、组织也将加入进来,并也不得不立身于“悬崖之边”,这也将是第三轮排列组合的高潮阶段。至于谁能全身而退?那就要“拼内功”了!
  而从欧盟在中东方向再次进行“欧美双边框架”之“外”的“试探(抛出所谓的第四条路线)”的情况来看,从近日日本外相因“出言不逊”被中国点名批评,但日本央行行长却在G20财长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汇率政策”的“矛盾情况”来看,中国“率先加息”所发出的“..... 只能动用人民币兑美元(或者兑欧元)大幅贬值这一手段....”的警告信号、对破解美国“精巧计划”是“有效”的。起码目前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此举出乎意外,虽然有巨大的经济风险,但却在政治上初步打乱了美国的“精巧计划”,不仅如此,令对“精巧计划”感到一丝失望、再加上美国在欧盟的绩效工程--“中东和平进程”上迟迟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原本积极配合美国“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准备“通吃中美”的欧盟、近日已经转身去协调“欧俄新关系”了。
  ●对此可能性 ,中国政_府绝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我们的建议是,由于“欧美日”仍然实行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政策,中国仍然不应扩大与之的利差,因此,未来,如果形势没必要动用人民币贬值这一工具,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十分有必要及时清除“率先加息”的“负面后果”,尽可能维持目前利差水平,避免形成“中国已不可逆转地进入加息周期”的市场预期,如果不能做到这样的话,一旦中国利率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的诱导下、在“加息才是压制房地产最好办法”的误导下,“率先调升至不能再调升”的高度,那么,紧接而来的中国经济通缩,甚至中国经济硬着陆,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巨大利差”所形成的“美元加息预期”、必将产生强大的“美元资产升值预期”,这在本质上,即可成为美联储“无限制宽松货币”的“通行证”,又可成为将中国、以到全球资产流入美国“吸钱机”,最后将中国的资本与货币政策置于“进退维谷”的绝境、更加恶化中国的经济!对此可能性 ,中国政_府绝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我们的疑问是:既然更多为了“降低经济增速”、以对外宣示一种“战略决心”,其实还有更好、更安全的办法,比如,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业、产品“限能限产”,中国政府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扩大使用呢?在“纯经济层面”上,在“率先加息”的问题上,是否低估了其“过大的副作用”、高估了“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其“并不大的正作用“呢?
  至于形势如何演化,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