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05:38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2007-12-28 15:48

摘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对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快乐学习

         引言: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我国则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政治、经济、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的教育也进行了突飞猛进的改革,使得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数学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学习内容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创设问题情境,要跳出数学讲数学,但有的老师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课不仅要有意义,而且要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所收获。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学情境的帮助,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快乐.生动.活泼。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自2001年1月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的四环节论中,首要其冲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体现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问题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我区钦州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因此对于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实验动向。

         以智力竞赛活动中增强学生求知欲的策略。长久以来,智力竞赛促进和引导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其社会效应是明显而巨大的智力竞赛弘扬了社会尚智风尚,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智力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学生中开展智力竞赛能开发个体智力,每个学生因其生活环境的差异和经历的差别,其智力的深度、广度具有局限性,难以达到多侧面,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多层次的纵身开发,使其被隐藏和掩盖的智力得到发掘,智力竞赛不失为可取的一条途径。赛题形式的趣味性,赛题不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题目、游戏、道具都可能成为赛题的一部分,这大大提高了智力竞赛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别出心裁切蛋糕。教师: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买了一只大蛋糕给他,让他切三刀,把蛋糕切成七块,每块上都要有一个樱桃,小明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我们能帮助他吗?为了激发学生的竞赛兴趣,教师在编写题目时,注重了知识性、思维性,又不忘趣味性,通过智力竞赛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那些平时经常做“观众”的同学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创设趣味情境的策略。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趣味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一年级的“统计”一课,教材安排是让学生统计各种花的数量,再是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我们把这些教学环节编成一个故事:今天大象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他们给大象送来的礼物是各种颜色的鲜花,大象招待小动物的是各种好吃的水果。通过统计花、吃水果的人数不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还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兴趣浓厚。

         表达生活背景再现情景的策略。把活动视作儿童主体的活动,突出儿童在情景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在优化的特定情景中进行,儿童随着担当角色的知觉,产生体验角色的情感,又有发展角色的体验,合乎情理的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和语言,用表现生活背景的方式展现情景,是利用心理场整分原理,形式推进教学活动的正诱发力,根据心理场的推论,儿童生活的空间无不对儿童的心理发生作用,当儿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认知活动时不可能无动于衷,相反,会展开思维、情感和想象的活动,创设的情景得到丰富了,情景渲染的氛围,更为浓烈,教师和学生同时享受到教与学的快乐。“情景—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良性推进的多向折射的效应,心理得到优化整合,教学过程进入与教与学状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知识的发生过程更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对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将学生身边的蕴涵数学知识的事物引入课堂,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在课的导入部分创设了回忆学生换座位这样一个情境。因为换座位是我们学生学习生活的事。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知其中蕴涵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学生实际生活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

        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境的策略。因为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单一的交流形式,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学生感到自由、轻松,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了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一)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①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②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四)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l)实体性现场操作,让学生从小步入生活,面向社会;       (2)模拟性相似操作,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极易产生顿悟,       (3)符号性趣味操作,通过情绪的作用,为符号性操作添“趣”。            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1)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2)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      (3)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      (4)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认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志萍.季正蓓.情景创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3].胡云.新课程课堂教学指导.远方出版社

[4].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