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10:10
南京交通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章 概述
1.1研究背景
1.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公示阶段,城市交通建设需积极响应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进入公示阶段、《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08-2020)》通过评审,标志着南京城市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乡界限进一步模糊、都市区范围进一步外延,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在土地、空间资源的制约下,选择有效的交通组合模式和高效的运营组织,统筹考虑区域(都市圈、都市区、城区)内外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动静态交通等多种交通,以需求引导和各种运输方式供给结构优化、网络层次提高以及集约化的发展,是南京市近期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
2.推进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成为关系交通发展全局的命题
自交通运输部组建以来,明确把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南京是长三角地区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汇集了铁、公、水、空、管五大运输方式,是江苏省最为重要的运输枢纽,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地位。
3.近期三年承接“十一五”,开启“十二五”,是城市交通建设关键之年
近期三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的开启之年。南京的综合交通体系需要在全面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标的基础上,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用更具战略的眼光来指导和规划下一轮五年计划的开展;合理安排未来三年交通建设时序;运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指引新时期的南京交通发展,促进南京整体城市竞争力的上升。
4.交通工作重点由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向建管并举、注重管理和服务的转移给南京交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管理的转变,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公共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十二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新形势下南京要加强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研究,即应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在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研究如何建设服务型交通管理模式。
1.2研究年限与范围
研究年限:以2008年为基准,近期行动计划为2010-2012年。
研究范围: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作为规划研究范围,以南京市域作为基本规划范围,以南京都市区作为规划的重要研究范围。
1.3研究目标、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和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南京的交通运输发展应根据资源条件和需求引导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进行规划布局和优化组合,在有效满足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基础设施与使用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和有机配合。
促进连续、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输。
推动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智能化。
1.3.2 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方法:在把握南京城市发展趋势、重大建设项目、热点建设区域、重点保护地段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指标、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制定对外公路交通、内河航道港口、客货场站枢纽近期三年建设的目标、重点,并制定详细行动计划,从而有效的支撑南京的城市发展,引导南京都市区的拓展,为近期南京交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现状交通发展状况研判、发展态势把握、具体行动计划制定三个方面。
——在现状交通发展状况研判方面,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布局、现代物流业发展、行业建设、交通投融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指标比较、趋势分析等多种方法确定目前南京交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为计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发展态势把握方面,充分解读新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近远期发展重点,分析南京未来交通发展的宏观影响因素,把握南京交通发展趋势,并提出近期交通发展策略和建设重点;
——在具体行动计划方面,从南京公路及过江通道建设、内河航道设施建设、港口设施建设、客货场站建设几个方面出发,制定各方面的近期行动计划,并有效的做好建设保障工作,以确保本次近期建设行动计划研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
1.4研究依据
 《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南京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7-2020)》
 《南京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2005-2020)》
 《南京市内河航道网及港口规划》(目标年2020年)
 《南京港总体规划》
 
第二章 南京市交通发展成就回顾及现状研判
2.1南京市交通发展成就回顾
2.1.1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目前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俱全的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公路
南京是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目前的公路网格局形成了“环线+放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城乡贯通的公路交通网。
2008年末,南京市公路总里程为10164km,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2.18%。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约为430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约为534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一级、二级公路所占比例为21.7%,一级公路所占比例偏低,四级公路比例偏大,市域内公路网技术等级级配不合理。2008年公路技术等级统计见图2-2。
2.航道
南京市水运以长江航道为主体,形成了长江与芜申线、秦淮河两条主要干线航道共同构成的“工”字形水运网络。该网络也是江苏省“二纵四横”干线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全市内河航道里程812.74公里,其中,等级航道313.08公里,占全市航道网里程的38.52%。2008年航道等级统计见图2-3。
3.港口
南京市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长江南京港为主体、内河港口为补充的格局,初步形成公用、工业港区相结合,“一江两岸、大桥上下”各具特色的总体格局。2008年底,全市港口码头泊位达到297个,比2007年增加2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3个;泊位长度达到29611m,比2007年增长6389米。
4.枢纽场站
2008年末,全市共建有公路客运场站1507个,比2007年增加了190个,其中等级客运站12个。全市共有九大公路客运主枢纽,其中主城七个,以及溧水客运站和高淳客运站。主城七大客运站布局见图2-5。
2.1.2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
1.运输量
 公路运输
从运输量来看,2008年,全市公路旅客运输量46658万人次、周转量2447981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3784万吨、周转量1039356万吨公里,分别比2007年增加7.97%和38.21%。
从交通量发展趋势看,公路网交通量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全市国道年平均日交通量33114辆/日,比2007年增长了17.75%;省道年平均日交通量20358辆/日,比2007年增长了13.89%;县道年平均日交通量13034辆/日,比2007年增长了39.67%。
 水路运输
2008年,全市水路旅客运输量0.93万人次、周转量30.54万人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9485万吨、周转量16745513万吨公里。2008年航道交通量稍有增长。全市内河航道年平均日交通量259艘/日,比2007年增长了7.02%。
2.运输工具
 公路运输工具
2008年末,全市拥有民用车辆942396辆,比2007年增长了10.88%;市运输主管部门登记注册营业性公路运输车辆71062辆,比2007年增长了6.27%。
 水路运输工具
2008年末,全市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942艘,比2007年减少了6.45%;净载重量4459016吨,比2007年减少了510147吨。
 港口装备
2008年末,全市港区拥有港务船舶131艘,铁路线21263米,输油管线总长39220米。
 客运场站装备
2008年末,全市等级以上客运场站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危险品检测仪14台。
3.行业管理
 道路运输业
2008年末,道路货运业21387户、客运业1685户,道路客货运场站业8户、运输服务业2132户、驾驶员培训业40户、维修业1856户。
 水路运输业
2008年末水路运输从业户数387户,其中货运业129,客运业10户,水运服务业248户。
 港口生产业
2008年末,港口从业单位106户,其中规模以上10户,其中拥有集装箱业务的单位2户。
 汽车维修业、综合性能检测站及驾驶员培训业
2008年底,全市汽车维修业1856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0个,驾驶员培训业40户。
2.1.3交通投资
南京市“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突破 280亿元,达到282.9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20.3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7.89%,水运建设完成投资49.3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7.44%,场站建设完成投资13.1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7%。


南京市“十一五”前四年公路建设资金投资结构(单位:亿元)   表2-1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投资额 增长率 投资额 增长率 投资额 增长率 投资额 增长率
公路建设 40.89 25.31% 40.52 -0.91% 63.67 57.13% 75.26 18.21%
水运建设 6.59 4.8% 11.41 73.1% 13.78 20.77% 17.58 27.57%
场站建设 1.18 - 0.95 -19.5% 3.21 237.89% 7.85 144.54%
总投资 48.67 21.4% 52.88 8.7% 80.67 52.55% 100.69 24.82%
“十一五”前四年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82.9亿元,年均完成投资70.73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了66.81%。延续了近几个五年计划中,年均完成投资额大副增长的趋势。
2.2交通发展现状研判
1.南京对外通道基本完善,但网络“内联外通”的程度仍需提高
近年来,南京加大了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的构建,陆续完善了宁淮高速、宁常高速、宁蚌高速等多条对外射线通道,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但南京尚未形成完整的高速公路外环,区域大量交通仍然集中在绕城公路;其次与苏北盐城等地、安徽巢湖方向的联系通道方式较单一,综合运输的供给能力不强。具体如下:
 公路建设总体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偏小,等级结构需要优化
南京2008年人均公路网密度为12.71公里/万人,不但低于同类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南城市,并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只达到日本1998年建设水平的10%。目前南京市高速公路建设相比省内其它城市处于领先地位,且在公路网中的比重较大,一方面,表明了南京市高速公路网建设卓有成效,体现南京国家公路主枢纽的地位,但同时也表明,普通干线公路的建设仍是南京交通建设的薄弱环节。
 内河航道建设相对滞后,航道等级偏低
2008年南京内河航道总里程为645km,面积密度为0.1公里/平方公里,在苏南排名第四,但面积密度却远远落后于其它各市;并且,南京尚无四级及以上等级内河航道,航道等级偏低,南京内河航道无论在规模还是等级方面与苏南其他各市具有较大的差距。
 港口发展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快
南京港是长江的国际航运中心,是服务于南京都市圈及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港口,为了策应沿江开发及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力度。
 都市区范围内交通网络不断优化,但与新城规所提出的总体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南京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为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格局。为顺应这一总体布局的要求,近年来南京交通建设加大了对新城交通的投入。但从现状需求和未来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看,都市区范围内的交通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主城与新城之间的交通供给条件较差。
2.过江通道建设加快,但过江通道能力仍不足,不利于南京拥江发展
根据南京“拥江发展”战略部署,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过江通道体系,打破过江瓶颈阻隔。目前,南京过江通道主要有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和即将建成通车的纬七路隧道,通道能力有限,与南京“南北齐飞、拥江发展”的目标不相适应。
3.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但仍落后于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要求
为了推进综合交通发展,开展了专项港口和机场集疏运体系研究,港口和空港的集疏运体系不断趋于完善。但与省内一些城市相比,南京人均规模仍显不足,目前南京人均公路客运场站面积约为280平方米/万人,而苏州达到982平方米/万人,明显高于南京。
此外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方面,南京尚缺乏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大部分枢纽场站仍处于衔接效率不高的状态,与现代化综合客运发展零换乘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主要大型客货枢纽集疏运体系薄弱。
4.现代物流业已起步,但平台建设仍有待加强
 物流基础设施成就显著,但枢纽功能、结构层次尚不清晰
龙潭物流园区、丁家庄公铁联运站以及城市配送中心等,为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但尚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尚未形成完整层次体系等问题。
 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南京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参与扶持至关重要,但在具体的职能划分、政策落实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定位。
 尚未建成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整体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区别传统物流业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南京已有物流信息平台缺乏整体的信息流通机制,不能实现信息的高效管理和运作。
5.交通科技应用成绩显著,但仍需进一步强化
“十一五”期间交通科技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完成“两平台14个子系统”的建设;二是建成了南京交通主枢纽指挥中心运政分中心、水上分中心,并开发完成了突发公共事件交通应急预案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三是实现了与南京都市圈内大部分城市的长途客运联网售票;四是南京市智能交通诱导服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力量更加方便居民出行,让普通百姓共享信息化成果,提高信息服务和管理的水平等成为下一步交通科技建设的重点方向。
6.交通投融资机制日趋多样化,但需要考虑政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
    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套适宜的投融资政策体系支持。为适应城市跨越发展的需要,未来几年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依然很重,建设资金需求量在不断放大,而一方面燃油税改革和二级公路收费站撤销对原有的投融资机制构成了冲击,另一方面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风险在放大,投融资体制改革需要有新的突破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
 
第三章 南京交通发展宏观需求分析
3.1对城市发展新要求的解读分析
3.1.1对三个发展的认识
2009年末,南京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
南京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给南京未来的交通发展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南京的交通建设应紧紧围绕“三个发展”的要求,按照“内外联通、南北齐飞、城乡统筹、水路协调、客货并进”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全面推进南京交通在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中率先发展。

3.1.2对南京新一轮城规的解读
1.交通区位解析
五大运输方式齐全:南京素有北跨中原、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之美称。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及管道运输五大运输方式齐全。
沿江、京沪、沿海运输大动脉交汇处:从国家路网的角度看四条国道经过南京,万吨轮终年可达,京沪线贯通南北,是我国东西沿江运输大动脉与南北京沪和沿海运输大动脉交汇转换的枢纽城市。
2.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发展战略:创新驱动,集约增长,品质提升,协调发展。
区域合作战略:引领中西部,竞合长三角。
3.城市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以“继续建设中心城,加快构筑都市区”为总目标,稳步推进主城新区建设和旧区功能更新,加快提升副城的综合功能,有序推进新城的基础功能建设;加快公交先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支撑体系服务功能;继续推进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加速提升城市综合宜居水平;加大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至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00亿元。
规模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1060万左右,城镇人口91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6%;都市区总人口950万左右,城镇人口8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8%。
4.市域空间格局与体系
(1)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两带一轴”
江北城镇发展带:南京辐射安徽、苏中地区的主要载体,秉承相对独立发展原则,未来主要注重加快沿江城镇、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隔离廊道的建设。
江南城镇发展带:南京对接长三角发展的主要载体,未来发展方向为适度推进下游沿江空间的整合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南北向城镇发展轴: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是南京辐射苏北、对接宁杭城镇群的主要载体。未来南京土地的投放和产业的发展将主要沿该轴。
(2)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中心城-新城-新市镇”
城镇体系方面,将在“两带一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5.南京都市区发展空间结构
(1)城市发展进入都市区发展阶段
目前,南京的城市发展已经跳出主城进入都市区发展阶段。
都市区职能:都市区是南京市域江南、江北沿江发展带和南北向发展轴交汇区域,以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市公交与公共服务高度覆盖,城乡发展品质基本均等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是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主要承载区。
(2)总体结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
主要是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形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格局。
(3)城镇布局结构——“一带五轴”
“一带”:江北沿江组团式城镇发展带:主要由江北副城、桥林新城和预留龙袍新城构成。
“五轴”:江南以主城为核心形成的五个放射形组团式城镇发展轴(沿江东部城镇发展轴、沪宁城镇发展轴、宁杭城镇发展轴、宁高城镇发展轴、宁芜城镇发展轴)
“一主三副”:都市区的城镇主要由主城,三大副城以及新城和新市镇构成。
——主城;东至绕城公路,南至秦淮新河
——东山、仙林、江北(浦口)3个副城;
——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等新城;   
——淳化、湖熟、秣陵、横溪、谷里、乌江、石桥、星甸、汤泉、永宁、葛塘、程桥、马鞍、八百桥、横梁、龙袍、八卦洲、江心洲、柘塘等19个新市镇。
6.产业布局——集中集约、优化整合、差异发展
未来南京市将按照“集中集约、优化整合、差异发展”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
主城:利用传统工业退出的机会,在提升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副城:在完善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新城、新市镇: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3.2南京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1.建立起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南京市交通重点需要处理好出入交通、内部交通、过境交通、过江交通的关系,解决好局部路网优化问题,同时要考虑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与衔接。
2.构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
南京未来的交通发展规划要注重铁路枢纽、航空枢纽、主要港口等其他交通枢纽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场规划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强化快速客货运输组织功能,提供“无缝”、“连续”、“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的运输服务。
3.打造低碳、绿色的环保交通
在交通发展方面,也同样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理念。在营造高效综合交通体系的同时,考虑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4.交通发展模式注重集约、高效发展
南京的实际情况要求南京必须尽快扩大高质量公共客运的网络规模,及早提供具高吸引力的一体化公共客运服务,从而减缓机动化进程、降低城市居民对小汽车使用的依赖度,引导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合理配置。
5.实现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功能
主要考虑以快速轨道、快速道路形成的复合交通走廊以及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引导土地集约开发、高效利用。
6.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整合南京的城乡公共交通资源,促进城乡公共交通协调发展,构筑一个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高效率的、一体化的、人性化的城乡客运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枢纽站为龙头,以县(市)客运站为中心,以公交线路为衔接,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以行政村站点为结点的干支线相连、辐射城乡的社会化公共客运服务网络。
7.实现交通管理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未来南京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加强宏观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通过改革,实现交通运输向管理一体化、行政集约化、发展综合化的根本转变。
8.交通发展以科技和创新为动力
未来南京应积极发展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依托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把南京交通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第四章  南京近期交通发展建设策略
4.1 发展目标
南京交通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导向,以适度超前为发展原则,以2012年和2015年为时间节点,分别以实现南京交通“五年大变样”和初步现代化为发展目标,通过3到6年的努力,实现交通行业规划科学,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布局合理,“两环两横十四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连接城乡的干线公路网加密升级,农村交通设施较为完善,通达江海的干线航道网初步建成,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科学高效,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012年具体目标为:
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入。2010年至2012年完成投资376亿元。
2.完善干线公路网。至2012年新建成通车高速公路41.3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约471.5公里,路网密度达7.1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国中心城市保持领先水平。
至2012年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20公里,实现一级以上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干线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的比例达51%,其中一级公路里程突破500公里,总体上实现公路网“覆盖更多结点,规模更为合理,结构更为科学,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更为便捷”。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3.加快水运建设。至2012年新增码头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新增年通过能力约5000万吨及120万标箱;
 4.运输量指标。2012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2亿人次/年、旅客周转量282亿人公里/年;公路货运量1.8亿吨/年、货运周转量137亿吨公里/年;水路货运量1.1亿吨/年、货运周转量2180亿吨公里/年;2012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达1.6亿,其中集装箱160万标箱。
5.交通服务业。2012年全市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其中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率达到90%;实现物流增加值90亿元。
4.2 近期交通发展建设策略
未来三年内南京交通要在“提升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中,着力提高交通综合运输能力、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促进行业转型和城市空间拓展,全力推进南京交通现代化。为此,近期南京交通发展要注重:
1.完善城市对外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提升南京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具体表现为:(1)深化与长三角的协作:进一步优化沪宁、沿江综合交通走廊;(2)培育宁杭甬运输通道,提升该通道内的禄口国际机场以及江宁区、溧水县的枢纽地位;(3)西联皖赣:促进皖赣地区与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等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间的快速对接;(4)辐射苏北:加强与苏北地区多通道的沟通。
2.突出过江通道建设和路网优化,呼应城市拥江发展战略
主要是配合南京“拥江发展”战略,推进跨江通道建设。实现过江通道间的快速连通,提升过江通道联动保障能力。近期大力推进过江通道建设,解决过江通道资源问题,缓解大桥拥堵状况。
3.构建现代综合客货运输枢纽体系,加快打造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即从南京交通节点联通的便捷性、交通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性以及土地环境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具体做到局部优化南京路网结构,完成干线公路加密升级,农村交通设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水运发展转变滞后状况,注重各种运输方式高效串联。
4.加快港口水运发展,打造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即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发挥南京港辐射中西部、带动南北的江海转运主枢纽港作用,从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战略高度,将南京港作为江苏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加以推进,形成南京港、太仓港、连云港港三港齐飞、鼎立发展的新格局。
5.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打造“智慧交通”
提高交通科技装备水平,完成多种交通管理信息平台的软件开发及硬件配置;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网络上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进行系统集成。
6.强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交通,提升交通运输“三个服务”的能力
注重交通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交通发展与土地环境资源相协调,城市交通发展与农村交通发展相协调。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高用地交通运输方式的限制,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第五章 近期交通建设行动计划
5.1 近期交通建设重点
5.1.1内外联通,切实服务泛长三角区域发展
(1)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
2010年建成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公里。力争2012年建成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实现绕越高速公路闭合成环;建成江都至六合、溧水至马鞍山、高淳至芜湖等高速公路项目,实现对外交通便捷畅通、过境疏解能力显著提升。
(2)加快干线公路及城市出入口道路建设
根据《南京市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目标,继续加快推进干线公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建设。2012年以前完成G104南京江南段、S122南京段拓宽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东南部进出口道路通行能力,完成S239高淳东段改建、S246溧水至定埠段建设和浦合公路等,进一步构建完善都市圈城际间快速路网。至2012年实现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里程120公里。
5.1.2南北齐飞,坚决呼应城市拥江发展战略
2010年建成纬七路长江隧道,开工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力争2012年建成南京长江四桥,实现过境过江交通有效疏解,有效缓解大桥拥堵状况和过江通道资源紧张问题,同时力争开工建设浦口至仪征公路,实现过江通道间的快速连通,提升过江通道联动保障能力。
5.1.3水陆协调,积极打造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1)加快内河航道及船闸建设
2010-2012年建设投资24.1亿元,加快建设芜申线南京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展划子河八百河等航道的疏浚工作,完成干线航道整治30公里,建成划子河船闸和杨家湾船闸。
(2)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至2012年港口建设计划投资30.3亿元,重点续建并完成龙潭港区四期、五期工程、西坝港区西坝作业区二期工程、七坝港区起步工程等。
5.1.4客货并进,全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加快客运综合枢纽建设
规划建设南京南站、小红山综合枢纽、江北换乘中心,全力打造以铁路为主体,集合公路、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社会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快速客运枢纽。同时,以此为契机,科学调整我市公路客运市场格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规模适度的公路客运枢纽体系。2012年前建成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小红山客运枢纽、中胜客运站、溧水县客运站等,推进城乡结合部换乘中心规划建设,提升综合集散能力。
(2)构建综合物流体系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产业布局,加强货运场站布局规划研究,推进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
(3)完善枢纽场站配套工程
配合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完成集疏运道路系统建设,增强交通疏散能力。进一步深化禄口机场、江北机场及龙潭物流基地等客货枢纽的集疏运道路系统研究,以综合枢纽为支点,提升全市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5.1.5城乡统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改善农村地区交通出行条件
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2012年前消除县道桥梁安全隐患;实施撤渡建桥“三年计划”,到2012年,拆除现存的11道渡口,实现南京“内河无渡市”目标;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管理、使用好农村客运站亭,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站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支持薄弱乡镇交通发展,在工程立项、资金安排、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
(2)大力推进城际,城乡客运公交化
2010年完成南京至马鞍山、南京至句容、南京至溧水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2012年实现南京都市圈城际客运班车公交化。积极与市公共实业IC卡公司进行沟通,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城乡客运、收费站等交通领域推广应用“一卡通”系统。
5.1.6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交通运输“三个服务”的能力
(1)建设公路收费ETC通道
依托省高速公路ETC系统,将绕越高速东南段等新建高速公路纳入全省高速公路收费路网,力争将市属的宁马高速收费站、江北收费站建立ETC通道,实现市域范围不停车收费,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完成都市圈城市间收费站合并征收工作
结合年次票方案的实施,撤销宁铜公路收费站、绕城公路收费站,推进312国道南京收费站、宁连公路潘家花园等收费站外移合设工作。
(3)建设交通应急指挥平台
建成公路应急指挥中心,同时整合已建成的南京交通主枢纽指挥中心及“突发公共事件交通应急预案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等,构建南京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充实和深化南京交通主枢纽指挥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其在交通应急指挥中的作用。
(4)进一步方便群众购票
在与扬州、镇江、淮安、滁州、马鞍山已开通长途客运联网售票的基础上,加强与芜湖、巢湖两地的协调沟通,2012年前完成南京都市圈8城市间的长途客运联网售票工作,并逐步扩大联网售票范围,试点并逐步推广ATM自助式客运售票机,进一步方便市民就近购买公路客票。
(5)积极推进车辆通行费年次票制改革
争取2010年完成年次票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上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后及时实施。
(6)拓展信息服务
进一步放大96196功能,完善信息社会发布系统,2010年完成船舶安全信息提醒系统,实时向船企负责人发送气象、水文信息和安全警报。
5.2 近期建设计划
5.2.1公路建设
1、高速公路及过江通道建设
近三年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包括绕越高速东南段、绕越高速东北段、江都至六合高速公路、溧水至马鞍山高速公路、高淳至芜湖高速公路江苏段,进一步完成“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建设;开展浦仪公路、宁巢高速、宁宣高速等项目前期研究。
过江通道建设项目包括:南京长江四桥(含南北接线)、纬七路过江通道、纬三路过江通道。
2、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近三年南京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包括:
122省道百水桥至新塘段拓宽改造、239省道高淳东段拓宽改造; 246省道溧水县城至苏皖省界段、104国道浦泗公路、340省道南京段、341省道南京段;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
开展S246新线南京至溧水段、宁镇公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的前期研究。
3、地方干线公路
近期三年地方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包括:六合东部干线、六合机场东路、宁滁快速通道(浦合公路)南京段、扬滁公路南京段。
开展六合北部干线等项目前期研究。
4.农村公路
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路网的连通度及通达度。
5.2.2水运设施建设
1、航道及船闸
近期三年南京航道及船闸建设项目包括:芜申线高溧段三级干线航道整治工程、划子河船闸(五级船闸)、秦淮河复线船闸(四级船闸)、滁河划子河和八百河段等航道疏浚工程。
2、港口
近期三年南京沿江港口建设项目包括:龙潭港区四期、五期、七期工程、西坝港区西坝作业区二期工程、七坝港区起步工程、大厂港区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二期改造项目码头工程、大厂港区南京热电厂上大压小项目码头、马渡港区江苏大唐南京下关发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新建工程项目配套码头工程、板桥港区梅山原料码头扩建工程、板桥港区华润热电卸煤码头技改工程、板桥汽渡码头改扩建工程等。
5.2.3枢纽建设
1、客运枢纽
近期三年南京客运枢纽建设项目包括: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小红山综合枢纽、中胜客运站、溧水县汽车客运站等。
2、货运枢纽
近期三年南京货运枢纽建设项目包括:南京丁家庄物流中心工程、南京龙潭物流基地等。
5.3 投资估算
根据对近三年交通投资需求的分析,交通投资总额需求为376.5亿元,其中对公路建设投资246.7亿元,占65.5%;航道及船闸建设24.1亿元,占6.4%;港口建设30.3亿元,占8.0%;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建设共计74.7亿元,占19.8%。具体见下表。

南京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表5-1
 2010 2011 2012 小计
公路建设 767400 730000 970078 2467478
航道及船闸建设 43000 69873 128200 241073
港口建设 103250 100000 100000 303250

客运枢纽建设 274900 3290000 78900 682800
货运枢纽建设 20000 22000 22000 64000
建设前期投入 2000 2000 2000 6000

总计 1210550 1252873 1301178 3764601
  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未来三年总投资需求376.5亿元中,资金比较确定的来源及数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中:部专项资金15亿元,省专项资金78亿元,已经初步确定的企业自筹(包括港口企业自筹和公路BT项目融资)资金70亿元。据此,缺口资金达213.5亿元,占资金总需求的近50%,需要市自筹、市交通集团和市铁投公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未来三年的融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第6章 相关政策与措施
1、理顺交通行政管理体制
以全市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结构科学、分工合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2、建立支撑交通快速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在推动交通建设由部门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市场化动作手段,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争取政府在土地增值反哺交通发展上有所突破,在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索采取BT、BOT、PPP、EPC等市场化运作模式。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拓宽交通建设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提高政府交通投融资平台的自主投融资能力,继续探讨对投融资平台利润分成机制的建立,建议搭建市级交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平台,最大限度盘活各类交通资产和资源,力争形成高效的资金运作渠道和机制,满足交通建设有效投入不断扩大的需要。
3、争取出台有利于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已有交通建设支持政策基础上,为配合南京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及省专项资金和市政府的配套资金政策支持。争取市政府出台新的干线公路扶持政策;利用市政府实施南京港三年振兴计划的有利时机,争取新的港口和水运有利的发展政策。理顺市、区、县交通投资体系与机制,争取市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支持财政力度。同时,在交通系统内部探索激励政策,推动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保障
围绕打造科学的干部队伍结构和专业人才队伍结构,通过提拔和交流调整,进一步调优配强各级干部队伍;通过教育培养和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队伍知识结构;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和用人导向。特别是针对交通大部门体制改革后的实际需求,加强行业管理和工程建设人才的培养选拔,选拔任用一批眼界宽、理念新、素质高的领导人才,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5、深化交通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交通文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指导和推进行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提升管理力;继续加大交通先进人物的培养,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研发行业文明创建管理系统,出台行业文明创建工作规划,保持南京交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增强南京交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后劲和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