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晏祖福背煤6年建小学--整理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3:51:25
      2006年10月18日08:33 贵州都市报   本文经zhao501整理  欣赏更多进馆看看                20岁成了山村教师 

核心提示

 

  他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从教32年始终痴心不改;尽管家境贫困,他却用6年时间上山挑煤、下田挖泥,烧砖30000块,在自家稻田里建起了一所小学;没有人愿意到山里教书,他一个人将一所学校支撑了27年;三个儿子因无钱早早辍学打工,他却为200多个更贫困的学生免除了学费书本费……

 

  今天,这个名叫晏祖福的山村教师将走进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登上“2006年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领奖台。

  10月13日,记者在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印江团县委几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晏祖福的家和他的学校。

  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白石乡交界的地方,是一道长长的山谷。谷底是一条小溪,当地人叫做六井溪,平时清澈见底,但汛时却形成数十米宽的大河。

  沙子坡镇红星村芭蕉土家山寨就坐落在这道山谷中。晏祖福的芭蕉小学在寨脚的六井溪边,一过河就进了校门。芭蕉寨离沙子坡镇15公里,要翻过寨后的大山,需徒步3个小时,去县城则还有50余公里。由于交通闭塞,山里人至今仍过着肩挑背托的日子。

 

  晏祖福今年52岁,有着一副魁梧的身板,满面和蔼的笑容。

  这个地道的土家汉子,自小生长在芭蕉寨。3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节衣缩食,一手把他养大,并将他送进了学堂。初中毕业后,他作为家里的全劳力,被村里派到山外去修公路、筑水库。

  这时,村里的小学传来了停办的消息。眼看着学校就要“垮”了,初中毕业刚一年的晏祖福站了出来:“没有老师,我来教书。”就这样,晏祖福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那年,他20岁。

  说起当初接手这个学校的初衷,质朴的晏祖福笑着说:“当时也没有多想什么,就是为了生活,好歹也算有点收入。”可他没想到,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感情已经在他心里悄悄扎根,再也割舍不去。

 

  学校在山寨“流动”22年

  开始的时候,村里还是大集体,稍微宽敞一点的村民自愿将堂屋让出来,供学校使用。1980年以后,村里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村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每到收获的季节,包谷、谷子、土豆从地里收回家后只有堆放在堂屋里。于是,“学校”就只能在粮食堆边上课了。

  后来,再没有人愿意为学校提供堂屋了,晏祖福就掏钱向村里人租房子当教室。即便如此,仍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把堂屋租给他,山里人的住房本来就非常紧张,难有空闲的堂屋;而学校的孩子也实在是太顽皮,经常在别人家里捣乱,也真没多少人家能够长时间忍受。

  于是,芭蕉小学开始在山寨里不断流动,一个学期往往要搬家10多次。每年的雨季,芭蕉小学更是需要不停地换地方。芭蕉寨处在一座大山脚,一下雨,山上的洪水就直泻而下,在寨子里四处流窜,破陋的民房难挡山洪,满屋进水,鞋子衣服、锅碗瓢盆漂了一地。

  每遇水淹课堂,“学校”就得搬家。一时找不到地方上课,只有等待雨停后,回到满地稀泥的堂屋里继续上课。

  芭蕉小学就这样在芭蕉附近的几个山寨里流动了22年,一直持续到1996年。

 

  一个人的“建校工程”

  1990年初,连日阴雨,山寨里到处是稀泥,学校因此连续停课几天。在那几天时间里,晏祖福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所不用再搬家,不用再怕雨水的学校!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家里人一说,当即遭到妻子的臭骂:“你发疯啦?学校又不是你一家人的,凭哪样要你来修?再说那也不是修个牛栏、猪圈一样简单……”

  村里人知道了晏祖福要修学校,都不相信,有人劝他,有人讥笑他。就连村干部也曾多次“做他的工作”:乡里、县里现在还拿不出钱来这里修建学校,你一个人还能“搬石头打天哦”。

  面对家庭的压力,顶着村民的怀疑,晏祖福执着地开始了他一个人的“建校工程”。那是1990年夏天。

  山里没有属于晏祖福的山林,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木材来修房子,他就打起了自己家的自留地的主意。他家在寨脚河边有一块五六百平方米的水稻田,土质很好很适宜烧制砖块。同时,这块稻田也是一块建学校的好地基。

  那年,村里人都开始在水田里插秧了,他却将水田里的水都放干,牵着黄牛在田里绕着圈连踩了10多天,直到将泥土都踩得稀烂。然后,他上山砍来一棵松树,做成一个“砖盒子”,搬到田里,取泥制作土砖坯。

 

  6年艰辛有谁知晓

  从那以后,他每天给学生上完课以后,就来到田里,一个人做砖坯。一到周末或是假期,他从早到晚都在田里,除了吃饭时休息一下,基本上都在忙碌着。经常干到夜深人静。

  晏祖福的精神逐渐感动了家人。80多岁的老母亲常常提着马灯来给儿子照亮。在山外上初中的三个儿子每次回到家,都会帮忙干一两天。

  烧制土砖,需要煤。芭蕉寨后山几公里外有一个小煤窑,晏祖福从开始制砖坯的时候,就开始隔三岔五地上山去买煤,然后自己一担一担的挑下山。他所使用的工具是两个大竹篓,一次要装120斤。两个来回,就会花去半天时间。一天中午,他挑着一挑煤下山的时候,饿得实在不行了,两脚一软,向下扑去,120斤重的担子压在他头部,动弹不得,幸得同路的村民救下。

  那几年里,晏祖福的日子就在上课、制砖坯、上山挑煤这三项工作中度过。3年后,他一手制好了建学校所需的近3万块土砖坯,燃煤也积下了1万多斤。

  这时,已是1993年的腊月。晏祖福开始拱砖窑,那可是一个大型工程,得请专业的师傅和几个劳力才行,但那是需要开工钱的。家里没有一分钱,他就打起了妻子一年到头养肥了的那头猪的主意。妻子抹了几天的眼泪后,最终默许了他。那年冬天,他用卖猪得到的1000多元钱拖石头、开工钱,请人帮忙在自家稻田后坎建起了一个砖窑。而当年过年时,他家只买了5斤猪肉。

  砖窑建好后,晏祖福开始烧砖。窑火一烧起来,就需要大量的煤。而山上的煤也需要花钱买,这可难倒了他,手里没有一分钱。这时,乡里的信用社给他开了绿灯,他用三年的民办教师工资作担保,贷到4000元钱。砖烧出来了,他立即开始在自家那块稻田里挖基脚,开山取石打基础,并到几公里外的镇上、沿河自治县的白石乡背水泥、钢筋。

  这时村里人都被晏祖福的行为所感动,纷纷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有木料的出木料,有劳力的出劳力。从山里走出去,在镇上工作的芭蕉人晏光江把寨子里的房子卖了,所得的3800元钱全捐给了晏祖福。

  又是三年时间过去了,1996年春天,芭蕉小学主体工程正式动工。同年9月,一栋一层、三间,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学校在芭蕉寨脚拔地而起,虽然屋顶是用塑料布盖成的,但从此以后,芭蕉小学的孩子们不再跟着学校四处搬家了。而晏祖福自己那本就逼仄、不到30平方米的家,却因被他东拆一块,西挖一块,拿去做学校的门、窗,而早已破烂不堪。同时还背上了近2万元的债务。

  那年9月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大山里四邻八寨的人都赶来了,学生们也高高兴兴地进了新学校。站在新学校门前,晏祖福却放声恸哭……

 

  为修学校“偷”了儿子彩礼钱

  晏祖福有3个儿子,都只读到初中毕业,就被他赶出去打工了。“那几年我正在修学校,需要用钱。”晏祖福说。

  1993年,大儿子晏湖初中毕业的时候,学校正缺人手,晏祖福就把他叫到学校,一边帮忙上课,一边参加挑煤、烧砖。一年后,眼看建学校还需要用钱,晏祖福就跟儿子“商量”说:“你出去打工,找点钱来我们修学校好不好?”儿子依言去了广东,进了一家工厂,陆陆续续往家里寄了一些钱回来,全让他投入到学校建设上了。后来,二儿子、小儿子也在初中毕业后,同样被他赶到广东去打工。

  妻子任永彩说,大儿子晏湖除了寄钱给父亲修学校以外,还让她存了5000元钱在家里,等过年回来就把女朋友娶过门。没想到,晏祖福发现了这些钱后竟拿去买水泥了。儿子回来发现娶媳妇的钱没了,跟父亲大吵一场,之后有三年没跟父亲说话。

  “他教书几十年,没给家里人带来什么,却让山里人的后代不再做文盲。”沙子坡镇教育辅导站一名工作人员说。

  如今已在沿河自治县铅厂小学当老师的彭旭,就是晏祖福的一个学生。彭旭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因为家穷而只送她读了一个学期的书,就不让她再进学校了。晏祖福知道后,多次去彭家做工作,并承诺不收她一分书学费。失学半年后,彭旭又回到了学校,并在晏祖福的培养下,考上了铜仁民族师范。

  据不完全统计,晏祖福在32年的教学中,共减免了200多个特别贫困学生的书学费。……     本文经zhao501整理  欣赏更多进我书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