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松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22:46
       《读者》总第480期刊登题目为“独一无二的松子”,是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老师写给他毕业班同学的寄语,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很希望我那刚刚华工毕业的外甥能读一读,也希望我那读大三的小子能看一看,于是摘抄(部分)下来,发给他们。         在我们眼中,所有的松子其实没有差别,一批掉了,零落成泥,另一批自然生出来,周而复始。世界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一颗松子而有任何不同。        松子的命运,大抵也是人生的实相。如果我注定是万千松子的一颗,平凡走过一生,然后不留痕迹地离开,我的生命有何价值?如果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最后一切必归于虚无,今天的努力和挣扎,于我有何意义?        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的心情总是五味混杂,有时惶恐,有时悲凉,有时豁达,有时虚无,更多的时候,是不让自己想下去。我于是退一步问,为什么这个问题总是挥之不去,总是如此影响心情?渐渐地我明白,我其实不可以不想,因为我是人,有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我如此清楚地见到自己在活着,见到当下眨眼成过去,见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在默默走着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我无时无刻不在衡量自己的生命,我们心中好象有杆秤,要求自己每天要活得好,我们认真规划人生,谨慎做出决定,珍惜各种机会,因为我们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愿意活得一无是处,不愿意虚度年华,意义问题遂无从逃避。       难题于是出现。从个体主观的观点看,我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切,重如泰山,我的生命完结,世界也就跟着完结,我是宇宙的中心。但只要离开自己远一点,从客观的观点看,我又必须承认,我只是万千松子中的一颗,我的生命完结了,世界仍然存在,一点没变。我的生命如微尘滴水,毫无分量,很快遭人遗忘,后面有更多来者,这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每次去殡仪馆,目睹至亲好友片刻化成灰烬,返回闹市,再次面对笑语盈盈的人群,我总有难言的伤痛。那一刻,我看到生的重,也看到生的轻。       既然我们的人生路线图早已画好,这中间的曲曲折折真的有分别吗?       我想我们总是相信,那是有分别的。对,即使我是长在深谷无人见的松子,终有一天跌落荒野化成泥,我依然不会接受,我的人生和他人的毫无分别,更不会接受我的人生毫无价值。但这是自欺吗?我们是在编织一张意义之网安慰自己吗?我不认为是这样。所有意义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之所以困忧我,说到底,是因为我意识到“我”的存在,意识到“我”在活着自己的生命,并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我没有了一己的主观观点,只懂从一客观抽离的角度观照自身,我将无法理解“我”为何要如此在乎自己,我们必须先意识到“我”的存在,并在浩瀚宇宙中为“我”找到一个立足点,意义问题才会浮现。所以,即使我是一颗松子,也不必因为看到身边还有无数更大更美的松子而顾影自怜,更不必因为默默无闻而觉一生枉度,我真实地经历了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见证了一己容颜的变迁,并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体味生命赋予的一切。这份体味,是别人夺不走也替代不了的。        这份对自我存在的肯定,是我们活着的支柱。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有很多其他生命,但我只能通过我的眼睛看世界,只能用我的身体和心灵去与世界交往。只有先有了“我”,我们才能开始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但问题并未就此完结。因为一但有了“我”,自然也就有无数与“我”不同的他者。我们的相貌、性情、能力、信仰、家境、出身,千差万别。有了差异,便难免有“争”,我们于是时刻将他人当做对手,并要为自己争得更多的财富、地位、权力。各位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工作,可能感受最深的,正是这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我们未必喜欢争,但又不得不争,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你,世界就是一个竞技场,只有争才能生存,只有争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人世间种种压迫、宰制、异化,遂由此而生。       问题是这些压迫、宰制、异化,真的无可避免吗?不同个体组成社会,难道不能够以更平等、更公正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吗?这是过去三年,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承认个体差异和接受平等相待之间,虽有张力,但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融合。一方面,从主观的观点看,我们意识到自我的独特和不可代替,以及一己生命对于自身绝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转从客观的观点看,我们将意识到,如果我的生命对我无比重要,那么他或她的生命也将对他或她同样重要,我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要过,都渴望过得好。就此而言,我们的生命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出身、能力、财富将人划分等级,并以此衡量人的价值。推已及人,我们既看到人的差异,也看到人作为人共享的可贵人性,因而努力在群体生活中实践平等而有尊严的政治。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肯定个性,鼓励每个人自由地活出自己的生命情调,同时也要彼此关照,保障人的平等权利,使得人们能够公正地活在一起。这就是我常说的,我们应该追求一种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我觉得,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份对人的平等关注。但这并不容易。试想想,各位也是经历重重考试,并将很多同辈甩在后面,才能进入中文大学。而一旦离开校门,迎面而来的将是更激烈的竞争。既然这样,我们如何能够穿过人的种种差异,看到人性中共享的价值,并以此作为社会合作的基础,实现平等而有尊严的政治?到底需要怎样的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我们才能培养出这样的道德信念?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