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7---初中数学教师接触小六教学的几点感悟-七年数学七人团队-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22:55

初中数学教师接触小六教学的几点感悟

                    ------六年级   吴敬敏

初中与小学是义务教育中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断层”,初中与小学的课程有重复也有断档,小学六年级课程相对宽松,而初中比较紧张。往往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普遍不适应,而让小学六年级学生尝试在初中学习,由初中教师接触小六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益处:

一、有助于学生尽快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数学基础的期望,第一是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是扎实的计算基本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观念。而对小学毕业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真正了解多少,只凭小学升初中的成绩之外,我们其余无从得知。而六年级教学由初中教师来教,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也掌握了每个学生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从而按照初中的要求,再逐步培养学生的习惯,而且教师要教小学教材,教师也要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的加以渗透,使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而且没有直接上初中面临的功课多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的压力,给学生一个过渡的时间、空间,为下一步尽快适应初中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有助于教师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做好前期的铺垫和知识的引导

课改目标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以往初中教师都要着眼于小学、初中的衔接上,但真正做到了解情况,摸清规律,提高认识,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很难。但是现在的六年级由我们自己教,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达成更好的“瞻前顾后”从而为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打下适度的基础。

第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六年级的学生重新面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方面,有助于知识内容上的疏通,学生能力上的训练。六年级下册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这四个领域的内容分别就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式和方程)、量的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和简单的统计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教师在采取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梳理、分类、整理,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结构,并适当的进行简单的扩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⑴渗透顺向思维解题,既渗透方程的思想,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学生不喜欢用方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用份数解或用逆思维的小学算术方法求解。尽管学生可以用这些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用方程解,尤其一些较难的应用题,教师要鼓励学生顺着题意用方程求解更简便。因此,我在教学时告诉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要绝对掌握,学到后面你就会喜欢上列方程解应用题,因为方程思想始终贯穿于我们初中的数学学习。

⑵渗透“式”的学问,建立代数概念。因此在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圆锥的体积时,要求学生带公式解题,在教学时尽量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来表示知识点。让学生用字母去表示数量间的简单关系。

⑶对于圆周率“π”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理解,是近似取3.14,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为初中的学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⑷对于“比例”的学习,尤其“图形的缩放”,对以后学习相似图形奠定基础,“对应边成比例”当时在初中教学时,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讲“比例的意义”时,就要渗透相似形的概念(形状相同、大小不一样)。

⑸“负数”的引入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飞跃。教师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多举一些实例,从发现中把负数引进,对于“数轴”的引入及要求,直接定位于七年级“数轴”这一节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知晓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会在数轴上表示数,会认知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并会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⑹对于学习“成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用比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两个相关联的变量,还有一个定量,从而渗透函数思想。

第三方面 有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惯包括听课、书写、作业演算、识记、独立思考、复习巩固、检验反思等等,小学六年级正好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大好时机,先进行初步养成教育,到初中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六年级必须抓住这有利时机。

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因此,我认为六年级尝试在初中进行教学,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地方。

第一 教师要做到“顾后”还不是很困难,毕竟大家都有过教初中的经验,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已有所理解,把握重、难点的度上能够有的放矢(但是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就困难多一些),然而要想做到“瞻前”难度很大,不仅要对四至六年级的课程标准熟悉,还要对小六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尤其对教法上要更新,对学法上有改进。这可能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些定势思维的我们来说,任务艰巨,挑战性大。

第二 初中教师在小六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多的考虑扩充初中知识,但把握扩充的度上没有标准,同时忽视小六学生的认知能力,可能会出现“夹生”现象,有可能加深超出了小六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如何把握好过渡补充的把握度上很关键。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只有把教学的步子走实、走稳、走活,学生的学习之路自然会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