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第一枪:被误判的加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06:16

 

    五中全会第一枪:被误判的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23:09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公培佳 吴丽华 唐玮 北京报道

  没有人会想到,结果却偏偏是。

  10月19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加息25个基点。

  时间选择非常玄妙:前一天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刚闭幕,“十二五”经济运行方向初定;隔一天21日,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此时只有决策部门对重要数据了然于心。

  这次33个月后的首次加息如此突然,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在一周前,有官方背景的媒体报道称:“央行行长周小川断然否定年内会加息。”这让那些一点点微弱的主张随时加息的声音在真正加息前戛然而止,也让A股闪电突破3000点。

  “五中全会之后,宏观调控第一枪正式扣动了加息扳机。”

  《华夏时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经济学家左小蕾等多位专业人士,大多数人判断此次突然加息背后的必然是:CPI会再创新高,管理通胀预期需要增强;而经济发展强劲,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谜底在21日揭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新高;而GDP三季度增长9.6%,尽管回落至10%以内,但全年保八无虞。

  同一天,央行网站挂出“系铃人”周小川在近日的最新表态:“通胀和资产泡沫等风险将显著上升。”官方权威“解铃”。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美日等国依然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是否会再次进入加息通道?宽松调控会不会在进入“十二五”之际转向中性?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本报记者分析,从加息公布的时点判断,央行可能得到了超过一次加息的授权,连续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五中全会定调中淡化了GDP增长目标,突出结构调整,未来经济不以快慢论英雄,而要求质量。

  一次被误判的加息,背后有多少深意?

  “意外”的加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日前一周左右时间里,关于加息的传闻紧急转向。手机里每天收到的行情咨询,大标题都是“年内加息无望,股市暂时安全”。主流媒体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同样的信息。

  记者梳理中金、中信证券(15.04,-0.44,-2.84%)、高盛、交通银行(6.44,-0.02,-0.31%)等国内外投行机构此间发表的报告看到,观点同样明确:年内加息为小概率事件。

  “加息?完全不靠谱!”一位银行内资深经济学家10月1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非常肯定。

  加息公布后,记者致电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周天勇和左小蕾,他们一致的反应是,的确超出了预期。

  事实上,加息传闻在此之前随着CPI的步步走高,已经喧嚣了大半年。

  自从2008年12月23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定格为2.25%,到今年年初,储户就已经戴上了负利率的帽子,加息传闻更是一次比一次逼真,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就是其中一位坚定主张者。

  9月29日,央行召开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此前的“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目标中,“防通胀”被提到了首位,这成了央行对加息最明显的暗示。

  不过,随后曝出的周小川“年内不会加息”声音将这一暗示掩盖。

  10月12日,《国际金融报》头版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0月10日,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内,中国不会加息。

  央行行长如此明确的表态,而且有固定的时限,是绝无仅有的。对于报道真实性也只是短暂质疑,鉴于消息出处的权威性和央行之后的沉默,市场猜测已是板上钉钉。而央行有关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的表示却是,“我们不对市场传闻评论。”

  相关印证也在这一时间浮出水面。先是10月11日央行再次提高6家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加息预期降温;接着社科院、经济学家厉以宁等纷纷发表观点调高CPI警戒线,提示目前离通胀还有距离。

  事实上,此时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会二次探底的言论再起,加息势必太贸然。而再过一个月,20国集团峰会将就全球经济事务展开磋商,市场已准备到时再探听政策风向。

  这个时候对热钱关注度也空前高涨,《华夏时报》记者从商务部和外管局获悉,多个部门将密切关注热钱,并已出政策来管理。

  周小川言犹在耳。这一次,市场彻底误判了。

  玄妙的时机

  意料之外,但决不是擦枪走火,而是主动且坚定地扣动了扳机。

  事实上,每次加息传闻背后都有CPI清晰的影子。加息一次次落空背后则是,CPI见顶时间被一次次推迟。

  从占CPI比重相当大的农产品(21.78,-0.27,-1.22%)炒作路径可清晰看到物价运行轨迹。以为炒过一轮后没什么可炒的时,又一个炒作就开始了。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从小品种到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今年上半年,市场普遍预期CPI的年内高点会出现在6-7月份,但直到二季度结束才发现,随着新涨价因素的增多,CPI还会有新高。年中普遍预计,CPI见顶会在8-9月份。如今,随着美日持续量化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流入新兴资本市场,推升商品价格,新一轮涨价潮来临,已确定的9月份CPI3.6%新高又被预期并不是天花板。

  通胀预期不断被改写,且难言结局,这个时候是到了该出手的时机了。一边是五中全会刚定调,一边是经济指标即将出炉,央行在抢占最佳时机。

  法国巴黎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对本报记者的分析用词是,此次加息,时间点“耐人寻味”。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行选择在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加息,并且采取的是对称加息,而不是此前广泛预期的非对称加息,是为缓和日益高涨的通胀预期。

  周天勇称,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良好,下半年GDP增速不会像上半年这么快,但不存在二次探底的担心。他预测全年GDP增幅会在9%-10%之间。政府对经济回暖是有信心的,软着陆已经实现。

  持有这个观点的还有李慧勇,他分析,在热钱再次流入的背景下仅仅靠目前的手段难以实现房地产调控目标,需要通过利率手段进行强化;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化被动为主动。

  上述多位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加息时间点从国际背景来看更可谓玄妙: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不减,使得流动性宽松热钱汹涌,很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而最近持续增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使得加息宜早不宜迟。

  从周小川最新的“资产泡沫将显著上升”表态中,记者看到,越调越高的房价也正是本次加息搭弓射箭的另一个目标。

  调控新方向

  新的博弈已开始。

  必须清晰的是,五中全会后第一时间的重大政策选择是加息,玄机在于在经济运行两难夹缝中的“十二五”,调控策略已经有了新的轮廓。

  记者梳理20世纪90年代之后党的历届五中全会公报发现,每一届全会都对下5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方向。

  中央已开始了部署。20日开幕的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五中全会会议情况作了报告。同时,五中全会公报已在地方进行了集中学习。

  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是,加息第一枪是单发还是连发?按照以往的惯例,既然重启加息,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尤其现在仍处于利率跑不过CPI的情况下。

  “此次加息,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号。”左小蕾认为,下一步加息与否重点参考物价上涨指标。这和周天勇的判断不谋而合,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将成为政策倾向的重点。

  李慧勇分析:“基于我们对经济将进入3年上升周期的判断,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具有必然性,但断言目前中国就进入加息周期为时尚早。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加息1次的可能更大。”

  事实上,加息会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拉大必然导致热钱加速流入,这并不是决策者乐意看到的结果。同时,西方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也正给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风险。

  陈兴动的分析更为独到:“汇率战争背景下,加息作为一种信号,说明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作为增加谈判筹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如果这样分析,此次加息显然不会是进入加息通道的开始。

  除了货币政策变化,五中全会之后,调控方向还会有哪些变化?

  上述人士分析五中全会公报发现,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央有意淡化GDP目标,而重点强调居民收入增长,强调结构调整。

  社科院则在“十二五”研究报告中建议,为推进经济转型,不宜再提“保八”口号,不宜将GDP增长目标作为地方政策的目标和干部考核的惟一依据。

  山东一位地市级官员在组织学习完五中全会公报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央执政理念有此重大进步,地方官员转变思维并不是难题,“之前比着看GDP的现象会转变。”   

央行: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警示通胀四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7日 20:1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贾靖峰) 中国央行27日警示:尽管通胀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当前货币信贷环境仍较宽松,加之粮食价格上涨、收入分配及资源价格改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的影响,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央行今日在《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称,央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前三季度累计上涨6.0%,月度涨幅连续两个月下降后又连续两个月回升。据悉,央行已于年内三度调升存款准备金率,本月更启动了34个月来的首度加息。

  央行今日并对未来中国通胀风险作出四点解析:

  其一,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

  其二,当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较宽松。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M1增速已连续9个月接近或超过30%,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近期货币信贷增长逐渐回归正常,M2增速高位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00年至2008年16.3%的平均水平。

  其三,明年粮价上涨压力较大。虽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预期影响导致的惜售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其四,收入分配及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  

   左小蕾:在“盛宴之前”撤酒杯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7日 04:26左小蕾上海证券报    美国在任时间最长的联储主席威廉·马丁先生有句名言,货币政策控制通胀“一定要在盛宴之前撤掉酒杯”。意思是等通胀恶化了货币政策再出手就为时已晚。笔者分析,央行这次与经济形势稳定被确认几乎同步的加息,应该就是“盛宴之前”撤杯行动的开始。

  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9.6%, 略高于前十年平均经济增长9.5%的平均水平,处于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水平。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0.7%,到今年一、二、三个季度的11.9%、10.3%和9.6%,经济增长已连续四个季度恢复到危机之前十年的平均水平上运行。这确认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国经济已经走出危机,并恢复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PMI领先指标在8、9月分别上升0.6%和2.1%所发出的信号,配合近期一些新的政策动态,包括深圳珠海和西部项目在第四季度的启动,笔者预期第四季度将继续平稳增长态势,达到9.5%左右的水平。很显然,中国经济已经稳定但没有过热。

  但是通胀压力开始增大。输入性通胀可能替代逐渐趋零的翘尾影响增大通胀的压力。近期在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输入性通胀从两个方面产生了叠加效应。一方面,套利人民币升值活动导致资本的流入规模增大,加大国内流动性的压力,制造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9月新增外汇占款创下年内新高。900亿资本净流入显示被动增加的流动性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美元贬值推动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购进价格指数8、9月两个月分别上涨10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可能滞后影响第四季度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进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产生最终传导效应,加大成本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输入性通胀的影响非常可能会开始替代翘尾影响,成为第四季度以及明年的主要通胀因素。

  经济形势稳定通胀压力增大,按照威廉先生的原则,中国经济已经处在通胀控制的“盛宴之前”的关键时刻。

  这样看来,央行10月20日的加息尝试,把握住了防止通胀恶化需要的“盛宴之前”的提前量。提前量从两个角度有重要作用。首先,加息的累积效应需要时间。加息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加息的累积效应显现出来。所谓“加息周期”,含义是一旦中央银行启动利率工具,就应该是一个系列性的动作,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否则不可能产生政策效果。特别是通胀压力还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通过利率调控通胀,更需要有提前量或者说利率提升的累积过程和时间,赶在各种通胀压力膨胀之前,通过小幅多次调整利率,累积一定规模的利率水平,才能遏制通货膨胀的恶化。没有任何中央银行会一步到位实施货币工具,小幅多次加息是中央银行动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操作模式。现在开始调整利率,显然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的产生。这也是威廉先生强调在“盛宴之前”撤杯的原因。

  其次,纠正了上次汇改时政策配套上在时间上的“误差”。2005年人民币升值,资本大规模流入,2007年开始才启动加息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资本流入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几乎抵消了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遂形成了2008年上半年8%的通胀环境。这一次不同。央行在资本流入出现加快迹象之初就提升利率,希望产生在“盛宴之前”撤杯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遏制通胀恶化,不会重蹈2008年的覆辙。

  笔者认为,加息的政策配套还应该纠正一个“误差”。近期数据显示,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资本流入加快,加上近期加息可能推动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资本流入的情况与2005年至2007年的情况相似。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央行可能会吸取上次的经验,在升值后立即加息控制通胀的同时,或会采取相应的资本管理配套手段,比如加大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对冲流入资本的外汇占款,阻止资本的大规模流入等等。

  我们注意到,自6月19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上升了2.5%,对欧元最高下跌了8%。但是近几天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对美元汇率在6.67的中间价位左右开始上下几百个基点的震荡,对欧元出现超过1%的升值幅度。笔者估计,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年内或将升值3%左右,然后可能在升值后的水平上出现较大波动。无疑,汇率波动的风险加大了套利资本的成本,或能达到阻止套利资本的流入的目的。我们还注意到,10月21日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对所有外资征收建设税。这固然是制度完善的一部分,但在此关键时刻,这项税收也有增加成本,阻止一些变相投机资本的流入的作用。

  “盛宴之前”的撤杯已经开始。笔者并不认为这次突然加息是“虚晃一枪”,因为通胀的实际压力已不容许货币政策再有犹豫。
 

周其仁:加息是扔给天量货币的一块肉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7日 07:58周其仁中国企业家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资料图)

  近日,央行决定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至2.50%,贷款利率提至5.56%,以应对愈来愈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解决资产市场价格飙涨的问题。经济学家周其仁在《经济观察报》上撰文表示,央行加息仅是“安虎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胀和货币市场价格飙涨问题,实为养大了这只货币“老虎”,加息只是丢给货币老虎的一块肉。

  以下为其文章全文。 

  周其仁:

  当通胀压力增加,或者资产市场价格陡然上升之际,央行加息就成为一招应对之道。为什么加息就能对付通胀和资产价格飙涨呢?道理或许是这样的:利息乃货币之价,加息等于给货币加价。一般地说,货币之价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减少,人们少借债、少花钱,购物或购买资产的 “买压”降低,上冲的物价被釜底抽薪,市场就可平稳下来。形象一点说,加息等于给货币老虎丢出一块大一点的肉,好让那厮待在笼中,不要跑到市场上来乱咬一气。

  这套 “安虎策”,说起来是国际惯例。不少读者看过格林斯潘的回忆录 (《动荡年代:一个新世界的冒险》),对这位1987年新任的美联储主席,刚上任不久就做出的加息决定,不可能不留下深刻印象。那是美联储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加息后的第一次加息,1987年9月4日做出的决定,加息幅度不过50个基点 (从5.5%到6%)。最初商业银行的反应是相应调高主要贷款的利率——一如政策预期, “让借钱变贵”以抑制通胀。但接下来的反应惊心动魄:10月第一周美国股市急跌6%,第二周又跌12%,其中9月16日 (周五)一天时间道琼斯指数跌了108点。等到白宫派军用专机把原本要在达拉斯发表讲演的格林斯潘接回华盛顿,9月19日(周一)的美股创下比1929年大萧条还严重的史上单日最大跌幅:道琼斯指数一天跌508点、下挫22.5%!

  美联储接着又为 “稳定市场”手忙脚乱。对此,格林斯潘主席的回忆录里有详细的记载。他戏称自己必须像一条 “八脚章鱼”那样行动,才可勉强应付局面。那也给天下所有央行行长们上了重要的一课。拜学习曲线之福,此后的美联储加息再也没有引发如此的超级震荡。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18年期间,多少轮加息、减息,操盘手法越来越娴熟。这也把 “加息”工具,很自然地列入货币政策 “成熟兵器”的武库。

  其他按下不表,这里单追一个问题:格林斯潘那一年究竟加的是哪一种息?不难回答,因为上引《回忆录》载明,那一次把美股闹得天旋地转的 “加息”,加的乃是美联储 “贴现率” (discountrate)。这是各成员银行以尚未到期的票据向美联储要求兑现时,美联储要求支付的贴现利率。它有时也叫再贴现率,指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向美联储借款时所必须支付的利息。

  美联储控制的另一项利息,是“联邦储备基金利率 (FedFundsRate)”。那也是商业银行向联储借贷的利息,不过不需要以未到期票据为凭。根据联储是美国银行体系 “最后贷款人”的制度安排,各成员银行就有权在头寸不足时直接向联储借贷。美联储当然永远有钱可借。问题是,一旦央行认定市场过热,就通过加息把自己的钱变贵,以抑制商业银行向自己借钱的需求。

  很清楚,美联储的 “加息”,无论加贴现利率还是加联储基金利率,调节的都是商业银行与央行的借贷关系。至于商业银行与其客户的关系,联储加息并没有给予直接的管制。商业银行还是自行决定他们的存贷利率。这里的 “决定”,受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竞争以及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影响,不受联储直接干预。联储加息对商业银行只有间接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从联储得到钱变贵了,而市场上再也无处可以得到比联储 “更便宜” (即利率更低)的钱,那么商业银行可放贷数目就减少,在竞争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就要加上去。

  这样看,联储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既间接、又重大。为什么间接的干预反倒能带来重大的市场影响?我的理解,美联储加息虽然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但转回来抑制的却是央行自己的货币供给量。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功夫再了得,央行也还是货币供给的主渠道。关小主渠道的闸门,货币供应流量从源头收紧,所以影响巨大。加上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跟着上浮, “创造货币”的动力也下来了。

  制度环境不同, “加息”的含义也不同。以本次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的加息为例,央行说得清楚,从今年10月20日开始上调的是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为所有商业银行划定下来的吸收存款、放出贷款的官定利率。各金融机构以此为基准,在允许的上下浮区间里浮动,才形成实际的存贷利率。一般地说,基准利率上调,实际存贷利率也上升,反之存贷利率下降。因此,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为了 “让借钱变得更贵”,也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这是没有错的。

  但是,中国式加息是央行直接调节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系,却没有调节央行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央行之所以能够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是因为利息管制尚存,也就是 “市场化利率”的体制还没有实现。

  本来过多货币供给形成的利息率变动,天生就会先降后升。第一个阶段,货币过多,其价自贬。接下来货币之价 (利息)下跌,引起对货币的需求上升。当利率跌到物价指数之下时——负利率是也——对货币的需求急剧上升,因为此时借钱不但可保值,还有机会升值。到了大家都看明白,谁借得到钱,谁就拿到通胀条件下参与财富转移分配的门票,第二阶段就来临了。此时,借钱需求旺盛、存款意愿下降,竞争的力量会把存贷利率一起推高。

  这就是说,放任利率自由,市场上也会加息。在这个意义上,央行本次加息,带有松动利率管制的意味。央行提高基准利率外加浮动,就更多地利用市场自我平衡的机能。这当然值得称道。个把月前我到杭州访问泰隆商业银行,一线业务员已发现,负利率正同时压低存款的意愿和拉高借钱的需求。他们问,为什么不能提高存贷利率?日前央行的加息决定,看来顺应了市场要求。在逻辑上,早加息可能早就可以消除负利率的严重状况。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了,大范围的严重负利率根本就不容易出现。

  问题是,消除负利率还不等于消除通胀的压力。道理简单,即使利率在物价指数之上,物价总水平也可以升到不被接受的高水平——后者才是通胀的定义。正而高的利率,不过有助于抑制高通胀预期可能转为恶性通胀的几率,但并没有根除通胀压力。再说破一点:作为货币之价的利率,本身也是广义物价总水平的组成部分。统计上对头的话,加息也是 “加价”。物价总水平过高的根源是货币总供给过大,非到源头下工夫,无从根除。从这个观点看,仅仅调控金融机构与其客户的关系还不够,正本清源,还要调节金融机构与央行的关系,特别是根除当下央行在开放条件下被动超发货币的机制。

  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当然有助于把它稳在笼子里。可是,老虎却因此变得体型更大,胃口也更好了。问题尚未根治,同志仍需努力。
  

     美元“失控”正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7日 03:15刘玉凤上海证券报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6日视察第108届广交会时表示,世界经济虽然进入复苏进程,但多重迹象显示,复苏的过程是缓慢、复杂和脆弱的,其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他指出,在市场普遍关心的汇率波动、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之外,中国外贸尚需面对美国货币发行“失控”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等重大难题。

  广交会有效客商比例提高

  广交会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近年来,出席广交会、与企业座谈并近距离了解一线实际情况,已经成为陈德铭的“例行功课”。在当天的视察中,他走访了大批参展企业摊位,了解到本届广交会开幕以来成交总额已经超过250亿美元,比上届同期增长11%以上。

  “虽然客商到会数下降,但成交额在上升,这表明有效客商的人数比例是在提高的,说明全球经济在复苏,然而这一复苏进程是曲折的、复杂的。”他说。

  明年出口仍将平稳增长

  在本届广交会上,陈德铭重点向参展企业了解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上升等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已经对汇率变化、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进行了提前考虑和准备。”陈德铭表示,“但因为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当前这一问题引发的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困难更大。”

  “不过,我国企业也在积极考虑应对这些因素,相信明年中国的出口仍然是平稳的增长,进口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陈德铭说。

  陈德铭还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方式重点是在结构、质量、技术、标准上进行转型,同时,商务部还将帮助外贸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

  “相信经过几年时间,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结构会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内外贸市场会连成一体。我认为,未来中国的国内市场会明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内市场。”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当日,记者还从“2010年中外服务贸易企业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预计全年服务贸易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增幅将超过20%。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巡视员王慧英表示,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

  据介绍,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286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位。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6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出口769.7亿美元,同比增长41.2%;进口88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服务贸易逆差11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0.5亿美元。

  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2010年中外服务贸易企业洽谈会”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本届服洽会旨在展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搭建国内外服务贸易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服务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次服洽会将由展览和主题活动两大板块组成,会议期间将举行“中国国际创意设计论坛”、“中国首届品牌物业及配套服务企业合作峰会”、“中国有机食品国际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纽约联储杜德利:美联储能为经济提供必要支持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6日 22:49东方财富网    北京时间10月26日晚间消息,纽约联储行长、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永久投票委员威廉-杜德利(William Dudley)称,美联储无法“挥动魔杖”来在一夜之间修复美国经济,但却有能力为经济提供“必要的”支持。

  杜德利在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称,事实上美联储很可能将有正当理由来为美国经济提供支持,除非经济状况能有所改善。他的这一言论表明,市场有关美联储将在11月2日到3日召开的下一次货币政策制定会议上收购更多长期资产的预期是有根据的,这种“定量宽松”的政策措施旨在为美国经济复苏进程提供支持。

  所谓“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由日本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在经济萎靡不振、银行信贷急剧萎缩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对从2001年3月开始的零利率(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其内容是由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提供充裕的流动性,以便鼓励借贷和刺激经济复苏。

  杜德利同时指出,美国经济走向完全复苏之路很可能将是“漫长而崎岖的”,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动量正在下降。他还重申了此前的观点,即高失业率和低通胀率与美联储维持物价稳定性和最大就业的双重使命是不一致的。他还重申,处于超低水平的利率以及与危机前相比已经扩大了一倍以上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造成了资产泡沫产生的风险,为另一场危机奠定了基础。

  在最近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已经将其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收购了价值1.7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和美国国债,试图藉此提振美国经济。

  但与此同时,以一直反对放宽货币政策而著称的堪萨斯城联储行长托马斯-霍恩(Thomas Hoenig)则表示,进一步收购资产将是一种“危险的赌博”,可能启动又一个令人痛苦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他指出:“实施‘定量宽松’政策确实存在着一些风险”,原因是美联储进一步收购资产将导致借债成本下降,而目前的短期利率已经是处于接近于零的水平。

  霍恩承认,他在美联储理事当中是持有少数派观点的理事之一。在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召开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政策制定会议上,霍恩曾6次利用其投票权反对美联储采取旨在为经济复苏进程提供支持的措施。   

   谢国忠:中国加息了 美联储还是认输吧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2日 13:18谢国忠中国企业家网

  人民币利率提高。美元大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人民币在NDF市场中的价格也下跌了。(利率升高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再有更多热钱。)

  巴西和韩国正推出措施核查资金流入。如果两国政府未能看到所希望的效果,他们将不断加大措施力度。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向新兴市场输入流动性,以制造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可能支持美国经济的重组。然而,当美国经济复苏之时,1998年的金融危机将再次重演。而新兴经济体以史为鉴,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为什么人民币利率升高后美元会大涨?用金融行业的术语来说,风险资产的胃口缩小了。这意味着那些制造泡沫的人有点被吓到了。

  投机者正乖乖地听美国财政部的话:抬升新兴市场货币和资产市场。后者通过泡沫来产生需求,以抵消强势货币的顶头风。这能给美国一个通过向新兴经济体进行出口改善经济的机会。之前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在银行危机之后,同样的情况也以较小的规模发生过。不过,新兴经济体还是在1997年至2000年之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危机。

  盖特纳和伯南克之流毫无羞耻之心。

  他们所信奉或支持的政策导致了1929年以来最大的泡沫,并摧毁了美国的经济。随后,他们又花费了纳税人的几万亿美元来救助金融系统,借口是听任金融系统崩溃将导致新一轮经济大萧条,而拯救金融系统就能将经济带回正轨。于是,尽管纳税人解救了陷害他们的人并充实了这些人的钱包,名义上这样做还是为纳税人好。

  现在,金融系统已经获得了“拯救”,资源集中程度甚于以往。但是它不再发放贷款,特别是不再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当然,大型银行从来都不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之前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小型银行正处于两难境地。中小企业能够提供大部分就业机会。也难怪失业率居高不下了。这些人的救助政策是高失业率的一个原因。

  现在,他们想要通过美元贬值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美元价格多低,也无论新兴市场泡沫有多大,最重要的是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击。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阻止热钱流入。金融行业人士总是说,你不可能反击市场,其实他们的潜台词是,你不可能反击他们。但是,如果他们进入你的国家时你把他们送去坐牢,或者仅仅是在你的国家没收他们的财产,市场还能赢吗?是的,主权国家可以这样做。是的,这批人还是会回来玩同样的游戏。

  新兴经济体不再像以前那样愚蠢。这次他们不会屈服于美国。他们正在做出反击、遏制泡沫和货币升值。当他们稳定货币之后,货币市场的波动将消失。全世界大多数投机资金都集中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再像之前那样震荡,这些资金将撤离。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令美国消费者加重负担。美联储的弱势美元政策可能直接导致通货膨胀,且将来经济也不会出现更快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每个国家在大规模的泡沫之后都会遭受长期的经济低迷,因为调整需要时间。美国也不例外。接受这一现实、脚踏实地地重建经济才是上策。更多“快速复苏”的点子只会为全世界带来更多麻烦和混乱。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出于同样的原因采取了美元贬值政策——借口也是那一套。结果在全球范围引起了混乱,并将美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之中。或许其他国家能够通过货币干预阻止美国重蹈覆辙。这不是一场货币战争,而是给美国的一帖良方。

  这一次,是你的美元,你的问题。  

谢国忠:新兴市场与盖特纳打响新一轮货币战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6日 08:17谢国忠深圳商报  

  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大涨,甚至人民币不交割远期市场也出现了下跌。看来一旦提高利率,“热钱”的能量不过如此。

  现在,巴西和韩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热钱”流入。美国的联储和财政部正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性,催生资产泡沫,借此对重组过程中的美国经济起到支持作用。但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这些新兴经济体又会像1998年那样经历一场危机。新兴经济体已经吸取了过去教训,为了自己的生存打这场战争。

  盖特纳和伯南克信奉或支持的政策招致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泡沫,摧毁了美国经济。目前,金融体系已被保住,但它们不贷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雇用大多数人。失业率那么高,难道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盖特纳和伯南克这些人的救市政策促成了失业危机。现在,他们试图通过美元贬值解决就业问题,不管美元能走得多低,新兴市场泡沫变得多大。

  新兴经济体这回反击了,为了控制泡沫,阻止货币升值。由于他们保持本国货币稳定,货币市场的波动将会消失。世界上大部分投机资本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太波动了,这些钱会去别的地方,目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美联储的弱美元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却没有好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每个国家在经历巨大泡沫后都会进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因为它需要时间来调整。美国也应接受这个现实,采取真正调整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措施。任何妄图速胜的计划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谢国忠:盖特纳和伯南克这样的人不知羞耻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28日 08:12谢国忠新快报  

  美国正故伎重演,通过美元贬值来解决国内失业问题,不顾新兴经济体可能陷入“泡沫-崩溃”;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击,也应该反击。

  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大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现在,巴西和韩国都采取措施,限制“热钱”。除非达到预期效果,否则措施会升级。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这些新兴经济体又会像1998年那样经历一场危机。新兴经济体已吸取教训,为了自己的生存打这场战争。

  为什么中国加息后美元会飙升?用术语说,就是“热钱”对风险资产的偏好下降了,意味着泡沫被吓了一跳。投机者正应美国号召,拉高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和资产市场。泡沫可以创造需求,抵消美元强势对出口的阻力,美国得以有机会扩大出口,从而提振经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过,美国也是用同样策略。结果1997年-2000年,新兴经济体遭受一场可怕的危机。

  盖特纳和伯南克这样的人不知羞耻。他们信奉或支持的政策招致1929年以来的最大泡沫,摧毁了美国经济。然后,他们花数万亿纳税人的钱来拯救。对纳税人来说,出手救这些损害他们养肥自己钱包的人,仍是为自己好。目前金融体系已被保住,比以前更精简。但它们不贷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历来都是小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型企业雇用大多数人。失业率那么高,难道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盖特纳和伯南克的救市政策促成失业危机。现在试图通过美元贬值解决问题。不管美元能走得多低,新兴市场泡沫变得多大,首先必须要能够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击。简单方法是阻止“热钱”流入。金融界人士总是说,你无法对抗市场。但是,一旦他们在你的国家出现,你就把他们关进监狱,或者就把这些钱没收,市场还能赢吗?是的,主权国家可做到这一点。同样,这些人会回来玩同样的游戏。

  新兴经济体不像以前那么蠢了。这回他们不会唯美国马首是瞻,他们反击了,控制泡沫,阻止货币升值。由于保持本国货币稳定,货币市场波动将会消失。世界上大部分投机资本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太波动了,这些钱会去别的地方。目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旦提高,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就像是多交税。美联储的弱美元政策将导致通胀,却没有好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每个国家在经历巨大泡沫后都会进入长期经济衰退,美国也不会例外。任何妄图速胜的计划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世界的混乱。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因同一目的实行贬值政策,导致世界各地的混乱,也让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胀。也许,整个世界可以通过对货币的干预,阻止美国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不是货币战争,只是给美国的一剂良药。

  这一次,不应再让美国转嫁祸水,要让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