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外兼修 实现有效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25:03

 

来源:向阳小学 张拥军   

 

 

  课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太熟悉的一个词。课堂是什么?很多人却很少思考。我想,如果对课堂的本质不能正确地领会和把握的话,有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理解,课堂至少应该有三层含义: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二、课堂是教师育人的主阵地——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三、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师生的精神生命在课堂得到共同的滋养。

  基于这样的基本认识,我们认为,有效课堂一定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有效课堂一定表现为教师精心的组织和艺术的引导;有效课堂一定表现为师生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所以,一言堂肯定不是有效课堂,仅仅关注知识或技能的也不是有效课堂。

  可见,课堂是否有效,不仅需要评判本课双基的即时达成度,还要关注本课教学所蕴含的激发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或者说,追求有效课堂,其实就是追求即时效果和长期效应相互作用的高效课堂。

  聚焦课堂,还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功夫在诗外”。课前精心准备,课后巩固、反思……看来,有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关注“前伸”和“后延”的开放的系统工程。

  如此说来,学校管理需要聚焦课堂,因为课堂是所有管理目标实现的核心地带。聚焦课堂就要研究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学校努力关注课内的标准系统与课外的支持系统的相互作用,我们称之为“内外兼修”。

  为了更鲜明的标识我们的课堂价值观,我们还提出了《生命化课堂的实践探索》的课题,试图引领全体教师更科学的来观照课堂。

  一、课内的标准系统

  鉴于对课堂的认识,我们从三个纬度来明晰相关要素,并以此作为观察课堂、评价课堂、研究课堂的重要内容。

  第一、对象。

  生命化的课堂首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的课堂。这个认识就像“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一样简直就是废话。但是,我们冷静的反思,教育的现实恰恰漠视了这一点。我们提出听课要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研究学生,正是对以往主要观察教师、记录教师、研究教师的最常见现象的警醒。听课坐在学生后面其实是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这个细节可以反映一种研究的视角。

  观察、记录、研究学生重点突出这些指标:

  学生的学习状态。热闹、热烈未必是投入的,安静可能恰恰是有深度思考的。从学生的表情、眼神可以感知。(印象很深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杨明明和俞国娣在评课的时候都展示了她们听课时拍下的学生听课状态的照片,并以此提醒所有老师正确认识所谓的“冷场”。)

  学生的学习方法。其实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具个性的,有的方法未必在课堂得到展示,但无疑极富创造力。(例:一次听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折纸、剪纸的游戏。无意间发现其中一个学生在自己草稿本上写下的几句话,他的本子上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不相似;一个正八边形和一个圆有点相似;一个正十六边形和一个圆很相似……一个正N边形等于一个圆吗?——教师没有任何书写、记录的要求,可是他有。)我们的教师能否发现,发现后给予尊重和鼓励?

  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无论如何不能算是优秀的课堂。学生提问应当成为课堂的一种习惯,更应当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倾听,是否动动笔墨,是否有良好的读写的姿势,是否响亮的发言,发言是否有条理……

  这些或许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找不到,但这些,或许是回答正确、有效学习的前提,因而,这些恰恰应当成为我们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生命化的课堂显然需要充满生命情怀的教师。

  教师的学生观念。在课堂中,教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好像不是问题,但实际也是问题。我们在评课中经常讲到教师总是扣教案,这是对教师学生意识薄弱的客气的批评。其实这正是造成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教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没有任何教学预案能够做到恰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的经验,尤其尊重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才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得到有效提升。我们老师应当做到心中熟教案,眼中有学生。

  教师的时间观念。40分钟的课堂,如果要分配,应该给学生的时间多,还是给教师的时间多?好像答案很明显,实际还是大有问题。很多课,老师总说来不及讲完,这句口头禅露出了狐狸尾巴。曾经有教研员掐着秒表听课,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教师的全局观念。现象一:下课铃声响了,要不要结束自己的课?上课的铃声是命令,下课的铃声经常形同虚设。课间如果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那么下一堂课的效率是否会受到影响?显然,拖堂的老师既不尊重学生,也不尊重下节课的教师,一个人的低效造成连锁反应。现象二:课堂作业期间,大量的学生写字姿势严重错误,但老师熟视无睹。教书和育人严重分离。

  教师的这些观念,应当成为我们探究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第二、过程。

  首要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整确立。因为它统领着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知识与技能目标一般比较明确,但是过程与方法往往是薄弱环节。有的课堂根本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立,有的仅有标签,没有实质,还有的目标定位中缺乏可测的具体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模糊。这样的课堂必然会是短效的课堂,低效的课堂。

  其次,应当关注“一课一得”。这个提法和“教学目标的完整”并不矛盾。抓住本课在整册教材、整个体系中的定位,体现浓郁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某一方面的甚至一个点的真实发展,才能有效实现学科整体的教学目标。每堂课缺少重点和深入的面面俱到,最终造成需要事后反复强调和练习的后果。

  再次,应当关注是否安排课堂作业的时间。很多学科都有配套练习。有的明确是课堂配套练习。但是不少变成了课外作业。这既降低了作业的实效,也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第三、媒介。

  第一位的当然是教材是否合理使用。我们不妨看看老师手里的教科书。优秀老师的教科书一般总是写满、画满。这是研读教材或资料积累留下的痕迹。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认识上明确,实践上很有差距,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研读程度。

  现在还需要审视的是多媒体的使用。过多的使用,错误的使用,不仅造成无效,还会有负效。例如:一堂语文课在配乐朗诵春天这一小节的时候,背景音乐居然是“秋日的私语”(名曲往往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学生不知道,一般教师也不察觉,但是从艺术熏陶的目的讲,毫无疑问是个错误。

  上述三个纬度和相关的几个要素并不完整的概括了有效课堂的全部组成部分,但以此来完善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调整我们的课堂,我想是有利于实现有效课堂的,也将推动我们努力朝着生命化课堂孜孜前行。

  二、课外的支持系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很好的表述了课内、课外的关系。对教师如此,对学生也适用。从系统的角度,对学校管理者如此,对家长也适用。有效课堂,离不开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1、多元的课外学习内容与方式。

  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我们认识到课堂不过是学习的一个环节。在生活中学习,凸现了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的价值。反过来说,正是生活中学习品质的差异,造成了学校学习、课堂学习的差异。

  所以,如果我们不去关注、研究、引导学生课外的学习,也就无法实现有效课堂。

  需要指出的是,课外学习和课外作业是不同的概念,课外作业和课外书面作业也是不同的概念,但不少老师是混淆在一起的。

  说实话,我们学校学生的回家书面作业是不多的,但我们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外作业,每个假期都有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不同学段、不同时期的完整系列,这些,我们认为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这比多做几道题,多抄写几遍词语有价值得多。 我们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给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的空间。我们来看计锡萍老师的一段博客上的文字:

  随着体艺2+1活动的开始,我又带起了科技类社团。中午吃完饭,跟几十位学生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谈谈对生活、学习中各类现象的看法,挖掘挖掘可以进行实践、创新的活动素材,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每次活动时间未到,已有很多人聚在门口。

  在学生的提议下,我们新开辟了一个科技小论坛的网站(本来上一届学生我也做过一个,由于功能方面不是太全面,所以决定新建。),放在自己学校的服务器上。有“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一起来实践”等各个版块。刚开始只是在上面放了一些优秀小论文,鼓励学生先去看看,学习一下,后来也慢慢鼓励社团的孩子在上面交流,在上面发一些小小金点子进行尝试。

  让我惊讶的是,本来有些孩子我布置他们每周至少写一个金点子或是小思考在本子上不能完成的,倒是非常热衷于把他们的想法写在网上。还有些小朋友还能在别人的贴子下写上类似“你真是个细心的小作者”这样大气的话去评价别人。慢慢地我也把这个网址在自己任教的班中作一些介绍,当然,这不是作业,可是短短20来天的时间,有100多位小朋友自主在上面进行了注册,并已有近100篇的主题贴和300多个跟贴。

  开始想学生在网上不就是为了玩?可是到现在,虽然不乏学生在空余时间谈谈自己的心情,聊聊自己家的小猫小狗,放松心情的。可是目前最热闹的地方倒还是小论文和上课资料两块。在这种完全自主的网络空间,学生这样的表现,让我不由思考一个问题:学生渴望怎样的学习?

  如果你再深入的去读学生的博客(高年级中居然有不少学生建有个人博客,而且经常更新),你会发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真的是深刻的、自主的,太多的死记硬背的作业一定会束缚了他们。(后附一篇学生的博文)

  2、良好的家校沟通与合作。

  上述的案例让我们感觉到,了解学生成为有效教育、有效教学的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提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意识、沟通能力必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学校的德育导师制、班级的辅导员配备、一四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访……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平时多渠道、多结构的家校联系也是我们学校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的具体举措。比如今年8月28日,我们就召开了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政教处王小连主任对学校“定点接送”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作说明,同时对“我自己能走”的撑伞实践活动向家长进行引导;接着班主任代表沈丽萍老师重点就“就餐操作”和“学具选用”如何做到安全、规范和卫生在现场示范。正、副班主任老师不仅留下了便于沟通的电话、邮箱和QQ号,还制作了教师名片并向家长们传达了自己的教育信条,如“关爱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有的老师还给未曾见面的孩子们制作了学生名片,为家长们奉上了这份饱含呵护和寄托的温馨礼物。事实证明,充分的课前准备,使得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周非常有序、高效!

  我们认识到,课堂的问题有时候出在课外,课堂的优势有时候也来自课外。问题和优势看似表现为学生,实质来源于家长和教师。

  课外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意识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毫无疑问与课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有效的教研主题和形式。

  我们的校本教研很大比例的内容就是针对有效课堂的要素来进行的。

  比如:针对新课程教材难,梯度模糊的特点,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科组对下一学期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使教师能整体规划学期教学,制订目标明确、切实可操作的教学计划。在教研活动中留足单元教材分析的时空,开展学科组共同探讨,既凸现每位教师的教材分析独特见解,又融合众人看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把握基点。

  对于新教师,则重视实践提高与培训指导并进的方法。配备了固定的师傅与学科带头人指导小组。要求青年教师教学进度略慢于师傅,每一课的教案都应该请师傅过目、商讨,对教材的目标与难重点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研处还分阶段给青年教师做业务专题讲座,提升青年教师的常规业务技能。

  再比如,我们将“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作为“生命化课堂实践探索”本学期的一个主题目标之一,并在一开学就开展了相应的校本教研:在全校开展同、异学科常规课听课工作。如果你是任课教师,可以去你认为本学科里优秀的老师班中听课,也可以到别的学科中优秀老师班中听课,可以到所承教班级班主任那听课;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你除了上述选项,你还可以听取在你班级执教老师的课。主要观察点和研究点,是由表及里地分析教师组织管理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融会贯通,改革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与艺术,改变的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力”。通过活动,我们还想更广泛地建立起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良好课堂组织管理团队。为了使活动向纵深发展,我们还特意在全校开展了主题研讨会与网络专题讨论,请不同层面的教师谈谈听课收获,谈谈自己的学科教学管理建设,触类旁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使教研能更加有针对性,我们还集合学科组成员智慧,共同打磨实践课案例,开展“视频微格分析”,就教师在重要环节教学推进中目标的明确度、方法的适合度、提问的开放度、指导的收放度、学生思维的拓展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并根据分析重新调整教学预案。

  4、完善的评价结构和机制。

  有效的学校管理当然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1)严格的计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开全、开足、开好每一门课。说实话,任何一所学校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是在真正意义上落实素质教育,才能保障完全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2)全面的评价。主要是指针对所有学科开展评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有书面考试,容易监控。而音乐、美术、电脑等学科往往缺少统一的检测易遭忽视,也往往会以这些学科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来替代,这会造成重提高轻普及的倾向,直接的后果就是这些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失去关注,这些学科容易被挤占挪用。我们在期末组成考核组,对这些学科开展全面的调研和考核,并列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学科组团体目标责任考核,就促使全体教师珍视自己的每一堂课,质量和效益只能从自己的课堂中产生。这也就断了某些老师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时间上的后路。

  (3)全程的评价。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检测,我们每个月有学科组长的检查,中期有学校的调研,期末有统一的考核,就保证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得到重视。教学“五认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4)全员的评价。“全员”这里特指全体学生。我们感到,以往的三好生、特长生的评比还是一种选拔性的评价,有它的道理,但也有明显的缺陷。我们试图通过“新三好”(尊重规则好、自理自立好、学有特长好)的评比,来完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来引领每一位学生更关注生命品质和个性发展。我们试图通过这种底线评价的补充,来凸显我们学校对全面质量观的落实。

  看来,聚焦课堂不是一种局部思考,而是一种以课堂要素为核心的系统审视;有效课堂不仅是课堂的问题,而是要凝聚多方的智慧让40分钟爆发更多的能量。有效课堂意味着有效教学、有效教育、有效管理,意味着发现人、尊重人、发展人,意味着生命的意义真正得到实现。

  附:一位六年级学生写的博文,读学生的文章,让我们明白现在的孩子究竟如何学习。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的课外学习又是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

  网址:http://blog.sina.com.cn/youmodaxia

  “……虽然图4是个三角形,没有所谓的右下角,但可以把它转过来,想像成长方形框架的一部分,它分散到两边的力没有被别的东西抵住,都需要另外一条边承担……”这一段看似糊里糊涂的话,其实是我科技论文里面的一段,写到那段,说明本人的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不必要长长地吁一口气,说我终于OK了,因为我连吁气的力量都没有了。可我还有脑子,我满脑子都是一个字,力。

这次论文源于一节科学课。

  那时的丫丫并没有那么苛刻,我们还是快乐地上着。丫丫给我们讲科学书上的一道题。其实,我们开始认为根本不用讲,这道题太简单了!丫丫也一样,都不让我们举手就公布了答案,然后,正要跳过,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好像大家都想当然了!事实上,按照大家的说法,得到的结果会是——实验材料彻底牺牲!因为我们学的是力,把力用了,还能有什么好果子?

  我赶紧举手,把我的想法画在黑板上。

  这一画,大家都警觉了起来,于是,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开始了新的研究……有的同意了我的观点,有的却用以前学过的老知识反驳我,我觉得他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唉,真理越辩越糊涂了!就这样,本来一节安排得很好的课,被我的问题浪费了整整一节课。

  其实,我原来并没有想到论文不论文的,只是想把问题搞清楚。于是我回到家便凭着一个脑子空想,想到了用力方向,想到了我的观点和老知识的细微不同……可是这一点点蛛丝马迹依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开始用漏墨的水笔和粗糙的铅笔乱画——要知道,力怎么可以画呢?但我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的发现,我还发现影响这道题结果的,竟然有那么多因素!我就把每次的成果都去告诉张丫丫。

  可惜时间是不容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挨的,再挨下去就没底了,很快,我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科技节到了。

  我再一次去找丫丫的时候,我问了一句,我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丫丫说,可以啊,你的想法非常好,写成论文一定大受欢迎!可是我还是没有写论文的动力,只不过调侃一下(我想论文不要这种胡乱推翻传统知识的东西)。可没想到,丫丫这么说。不过到底我还是没有写。    又挨了一个星期,丫丫突然问我:“你论文写好没有?”啊,丫丫当真了?!我吓得赶紧溜,莫非这论文有含金量?丫丫竟然看成一件重要的事?那只不过是我打乱科学课的问题,其实考试真正考到,我还是会不情愿地“想当然”啊。毕竟,老师都这么说……但我从此下定决心。当天晚上,我就想好了怎么做实验,并且请爸爸做好了实验材料。

  第二天一早,我捏着我的材料,趴在电脑前写论文。发现问题很简单,只要把刚才前面的COPY进去就行了。可解决问题,难啊!我回忆前几个星期的研究,好像对问题提出了3种假设,每种假设又有四五种不同的情况,乘法原理,合在一起,足有几十种搭配了!你让我一一分析?时间是不容挨的!这样不是起码要20年啊,万一电脑卡机,我这个人可是没有随时保存的习惯的……

  我和爸爸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说是辩论,其实就是对几十种情况一一分析,结果你应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惨不忍睹。要知道,这样一分析,什么结果都出来了,比我前几个星期想得复杂多了,甚至斜的用力都有!更可怕的就是既里拉有外推的力,而且不是反作用力。~对科学要认真,一定要认真,要尽自己所能去研究,把所有的情况都想出来,把所有自己想到的都写下来,这似乎是不可违背的定律了。可我得违背,我经不起那么多品种的力的考验了,最后,我忍痛割爱地狠下决心,去掉一种假设!去掉一种假设就是去掉了……天哪,仅仅去掉一条假设,就去掉了数十种情况!我这才明白什么叫蝴蝶扇起龙卷风。现在切入正题,也就是说,我删得只剩下了六种不同的情况。

  开始做实验了。因为我突然想起不做实验写什么论文?

  这是一个最最简陋的实验室——一台玻璃电脑桌。做实验需要人,但是在这个实验里,人竟然成了实验材料,你听说过吗?这里没有什么高级测力计,于是,我就用一根手指,搭在材料上。一只手,用力;那可怜的手指,受力。就这么简单,或者真的是很简陋。我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好方法了,用神经感受力,可以说是最直接了,天下哪有第二个这样的宝贝呢?

  我是做一会儿实验,写一会儿字的,就这样挨到中午了。也就是说,该吃午饭了。可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干事的时候,谁还需要吃午饭呢?我本来是打算上午写完的,可惜我不得不吃饭,吃完饭,界线就过了,时间转眼成了下午。

  下午,我又继续干,直到把手指受力受得通红。直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后来,我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大难题,指头一放在键盘上,浑身就冒冷汗,我生怕我分析错了,最终导致戴上了一个”哗众取宠“的罪名。我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实验。终于,挨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段话。

  可我的力还没有结束啊!对不对?我还要拍照。本来是决定爸爸妈妈回来给我拍实验图的,可那时,离周一的交作业时间已经不到五小时了(还要睡觉啊)。我只好一只手抓着重重的相机,另一只手用力,再省下一根手指,受力。这样的图实在太恐怖了,为了它我整个人是趴在地板上,这样的POSE实在太对不起观众。可那窘境也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因为那照片,看上去还算完美。

  然后还是发现论文有很多问题,只好改,略写了,省略不写了。

  突然,电话铃响了,从遥远的江苏打来的。我和姐姐狂侃,直侃到了我的论文,当我把论题告诉姐姐时,她那个惊讶啊,你们的物理怎么这么难?我们现在还在学啊。要知道,姐姐是初三的……什么,我们,这么难?我一下子大彻大悟——一个GIRL,研究什么力啊,看别人都是动物植物的,还有研究修正液的,多有意思,我却和力打交道,跟“物理”打交道。真是一个十足的——可以说是自残吗?

  但还是要坚持,终于它——我的论文从打印机里出炉了。看看页数,已经显示了7。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竟然写了7页。

  从此——从这7页纸开始,我走向了漫漫的科学大道,也许那只是崎岖的小路?虽然我写完论文能量耗尽,但我仍然有思考的力?是啊,一个连物理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的GIRL,一个自认为学了半天力却力是什么也不懂的GIRL……就这样,只好自己去寻找答案。在那些或许很虚假的作文里,我们生活在重重爱的包围中,我们还一生下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幸福。可是真正去GO了,走向科学研究了,才发现一切只能靠自己,没有什么斜面可以省力,只能自己去质疑,去说别人不敢说的,去想别人不敢想的,去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去顶真。去失落也好,去自以为是也好,去振奋了去气愤了也好,想到了,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