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coming的博客--服温通阳气中药后的反应(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05:45

§病情及药性不同,服后会有不同反应

§若体内寒湿较重,服温阳药后会出现:腹鸣转矢气,甚或或腹泻,日或数次十数次。但不会觉身体特别乏力。

§或者出现体内觉热,四肢反转冰,后肢体末渐渐温。乃驱散之病气寒邪由内出外之表现。

§或者身体某处出现疼痛。不通则痛。药物通经络之时,病处即感疼痛。通后即不痛。

§服药过程中,不断出现以前患过的病症状,乃以前之病有误治而陷于内,今正气渐复,逐邪外出之佳象。

§或有发热之象。乃是阴症转阳。

§或出疹子,痒。风湿等邪气由内外出于表。

§或发出痔疮,甚或便血。乃是邪气外出无路,自寻出路。但不必惊慌。不过不主张这种反应。

§有些痼疾重病,服药过程中,会忽然昏厥,过不久,自然苏醒。所谓“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正气渐渐恢复,或驱邪外出,会有一些反应,但每个人会有所不同,下列情况供参考:

一、   腹泻雷鸣转矢气,泻极臭大便,或水样或杂有脓血、硬块、胶粘状物;日数次至十几次;但不会有疲劳的感觉。

二、   腹痛或憋胀痛、窜痛,或患病部位疼痛加剧。或患病部位如虫行。正邪相争,不通则痛,药力渐渐透达经络,通后即痛止。

三、   咳喘加重,咳吐痰多或血痰,一般几日或数月后,痰渐变少,咳减轻,咳喘遂癒。

四、   呕吐许多痰涎、秽物。甚或呕黑水、黑血块等。

五、   发热,出汗;随后症状减轻。如同感冒,切不可清热退烧,不可打针输液,否则病又转入里(三阴)难癒。

六、   身上出许多疹子、红斑、包块,或痒极钻心;或疼痛至极。不要治痒治痛,一般几天或者数月,渐渐变轻消失,病遂愈。

七、   面部浮肿,脚浮肿;甚至全身浮肿。一般数日即消。此阴寒被逼出于外。

八、   以前患过的病重新出现一次;一二天一种症状消失,又出现另一症状;每显现一种症状,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

九、   方中附子需逐日加量时,如出现从轻至重的反应,一般20分钟至2-3小时自行消失,此时的附子用量为最佳用量,若反应严重,下次减少10-50克,继续服用:

       口唇发麻---前臂发麻---牙关紧滞---颈部发麻---胸部发麻----胸部觉闷---心跳加速甚至心律失常如奔马律、结代脉---呕吐、腹泄,更甚者出现晕厥,所谓“药不眩瞑,厥疾弗疗”即此。后面的证状必兼有前面的证状。但有时属于附子质量差所致的胆巴水中毒,或是属于附子煎煮不当所致中毒现象,不能一概以正常服药反应论之;一定以大夫处方个体差异而详细分析,慎重!

十、饮食体力渐渐增加,精神渐渐好转,症状减轻即为服药得效(反应剧时除外)

十一、西查指标异常,是服用中药后常见现象,是身体自行调节的现象。如糖尿病患者服后出现血糖增高很多,但身体未觉不适,一般坚持服药几日即正常,但过一些时间又出现西查指标反复。如高血压患者,有时服药后也有血压高低反复之现象,坚持一段时间即稳定好转。

十二、病情重者,反应较大;病情轻者反应不明显,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向癒是最佳效果。

                     以上仅供参考    张涵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