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50:37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陈绍敏
摘要: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现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质量观,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高职院校要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高职院校毕业生,必然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办学特色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校资源短缺问题、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问题。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研究和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
一、现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存在的弊端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首先依据的是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这一点在培养模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搞本科压缩型,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没有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致使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由于本科压缩型高职教育模式的存在,导致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
1.教学过程监控不全面
现有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及管理,沿袭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中也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2.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在评价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和督导评价,这些评价都是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是内视质量。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忽视了社会化质量评价。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3.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它不仅限于教学质量,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管理水平、选修课程或环节、教学基础设施、课程设置、教材等。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仅限于对学校教学秩序监控、对教师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监控,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监控等。而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较放松;对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寻找出有效的培养办法。对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教材等则疏于监控。
4.对问题缺乏有效的跟踪反馈与落实
许多学校在做了大量的监控和信息采集工作发现问题后,往往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方法,或者虽然有了解决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更没有限期整改或跟踪进行检查。因而,使得一些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
二、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
针对高职教育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高职特色的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应遵循高职教学规律、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注重产学结合、强化社会参与办学、突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教学与管理。
(一)转变高职教育质量观
在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要建立有高职特色的质量监控机制,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质量观,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高职教育质量观的确立,要基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这样一种认识,把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上来。传统的高教质量观是一种基于本科教育的知识质量观,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这样一种质量观,其片面性非常明显,功利性亦非常突出。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已逐步达成共识。因此,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应摈弃传统的知识型、精英型质量观。高职教育的人才不仅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将继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等纳入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中。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确立
高职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模式、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生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招生制度与生源结构等。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就是要把影响其质量的诸因素有机地协调、统一、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机地运行,形成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只有构建了科学的、正确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质量,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应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
1.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应避免以前以理论教学监控为主的片面教学管理系统,应包含理论与实训教学两个部分,充分体现高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理论教学质量管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把握的教学监控,主要应由健全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学法规体系组成。管理体系一般由教务处、系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组成;评价体系由校、系二级组成,校级评价体系可由教务处负责行使责任;学校应负责组织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并不断地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之符合高职需要教学质量管理。
对于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管理应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中的40%以上,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扩招,师资短缺、实训设施不足,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仅留于形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但实践教学过程如何监控应是高职院校重点研究的项目,建议可以由学校组织吸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课程带头人等,对实训基地、项目组及学生进行实践过程监控。真正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才是高职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所在。
2.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实践中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信息的来源要克服原有的仅是理论(课堂)教学方面及仅限于校内的信息。一方面通过校内监控各环节采集、分析各种信息,对教学过程的教与学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调查和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状况的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包括专业设置等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信息系统也就应包含两个方面:校内教学活动信息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学生——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一条线是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学校——社会行业 (企事业单位)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具体操作可由教务处、教学系部、专业教研室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要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中形成制度。
3.质量督导机制
督导系统应由一些富有教学、管理经验,有威信,有教学思想的高素质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指导、评价和反馈等。督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还在于它应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为院校的领导作参考。督导机制的运行可采取以下方式:监督、考察、指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反馈)师生、教务处、校领导——(反馈)师生。
4.充分发挥高教研究室的作用
高职院校扩招后,教师和管理人员疲于教学与管理工作,教学研究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个薄弱点,建立一个教研能力强的高教研究室对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发展环境、高职的发展战略、社会各行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需求变化等内容进行研究非常必要。高教研究室应把握好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把高职研究工作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扮演好咨询、参谋、服务角色,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目标等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三、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质量保障的需要,建立的有组织、有制度、有职责、有标准、有秩序规范的有机整体,是由组织系统和工作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对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要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和标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否则,必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形成内外结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原则
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三条原则:
一是“以内为主,以外促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必须以学校质量控制和自我表现评估为主,外部质量审核、专业认证和水平评估为辅;
二是“分工负责、全程保障”,政府不是质量管理的唯一主体,学校和社会各相关行业作为利益关系人也是主体,对质量保障同样负有责任;
三是“多元评估”,质量保障以教育评价为主要手段,推崇“同行评价更有效”,实行审批评议、自我评估、质量审核、水平评估、社会评估和数据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的模式有多种, 构成质量保障体系的子系统也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如有包括质量管理系统、质量评估系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模式,也有包括教学运行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监测系统、教学工作评价系统、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的模式, 还有包括质量目标系统、质量信息系统、质量评价系统、质量评价信息的处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的模式等等。但总体而言,无论是何种模式,它都应该包括质量决策、指挥、管理机构、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教学条件的支持与保证、质量文化建设等。
下面以比较典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说明高职高专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的特色和要点。
1.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组织领导系统一般都是由主管副校长、教务处长组成,组织领导体系需要正确的决策,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理念,创造优良环境和氛围,提供组织、机构保障;确定质量目标,并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总结学校各项管理经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家性质的校(系)教学委员会,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教务处,高教室)、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第一线工作的学校督导队伍以及临时组织的监考和巡考队伍等为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使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建立健全校内、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
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及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校(系)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针对性的校外调查,并形成制度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如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多渠道科学的收集大信息量,形成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3.建立运作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的作用是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根据涉及内容分层进行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分别反馈给相关部门、教学室系部及社会各企事业。信息的处理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容易被忽视,许多院校对信息的收集可能很全面,但往往缺乏对收集后的信息的处理,然而信息的处理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信息处理不好,可能问题会依旧存在。信息的处理应注重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对于一些重点问题要有足够的长时间段的标本量,特别是信息处理后的反馈要有针对性。
4.保障校内、外信息反馈系统的畅通
将结果反馈给被评者和相关管理者,要注意可靠性、及时和全面以及信息的通畅。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信息的采集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信息反馈系统同样应该保障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社会参与办学,构建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陈美端.借鉴ISO9000族标准的思想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http://www.szmmzb.com/readnews.asp?id=59.2006-12-22.
[3]陈骁.我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初现.中国教育报.2003-11-13.
[4]马元兴.建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职教通讯.2001.8.
[5]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3(1).
2007-10-08  人教网
 下载:




【上一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组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下一篇】建设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