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枪的商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2:38:01

持枪的商人

(2010-10-23 01:32:29) 




持枪的商人

章立凡



陈廉伯

去年出现了一本雷人的书,提出一个很意淫的观点——将“持剑经商”作为“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宣称“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我们是最有资格领导这个世界的,西方人要排第二。”
  
    作者大概没学好文明史,中国持剑者历来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有为臣民海外贸易护航的传统,即便好不容易出海护航了,最终还是向海盗缴纳赎金了事。中国历史上商民人等一向是持剑者砧板上的肉,毫无自卫权利。持剑是冷兵器时代的事了,当今允许国民合法持枪自卫的法治国家,没听说有暴力破门拆人家宅的报道,依法维权无须自焚,也不至于由此形成群体事件。
  
    近代中国出现过“持枪的商人”对抗政府的事例:1924年8-10月发生于广州的“商团事变”,是一个失败的标本。海峡两岸的官修历史,都将此事说成“反革命事件”,并归咎于英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陈炯明等的指使,但至今缺乏切实证据。
  
    历朝多视岭南为蛮荒之地,人民为化外之民。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和文化。广州的海外贸易始于汉唐,至宋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鸦片战争以来,广州是最早形成近代市民社会的都市之一,商人团体不仅具备雄厚的财力,且对政治有较大影响力。广东成为维新与革命两大社会思潮的策源地,绝非偶然。
  
    在历史上的动荡年代,民间社会有组织民团维持地方的传统。清末的广东商民们不愿卷入政争,但公认“官之卫民,不如民之自卫”;辛亥革命时期,广州商人岑伯著、陈廉伯等组建了广州商团,以保卫自身权益。民初政局多变,革命党人、北洋军阀、滇桂军阀轮番据粤,军队经常滋扰,匪患异常猖獗。商团身着制服荷枪出巡,制止兵匪劫掠,商民确认有自卫之效,纷纷加入。
  
    商团的发起依托商人行业组织及街区网络,是一支以城市街区为单位,守望相助的民间治安团体,兼具救灾、赈济等公益职能。商团分所的建立,由各街推派代表集议公决,并参与管理,经费及枪械服装由商民捐助。商团成员皆为商店、工厂的老少东家及中高级店员,有别于良莠不齐、兵痞盗匪混杂的传统民团。
  
    军阀混战时期,广东经常处于半独立状态,地方财政若无商界支持则难以为继。市民社会的壮大和地方政府的相对弱势,令地方自治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这种背景,也是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与坚持“武力统一”的孙中山分裂的重要原因。
  
   1919年3月,商界闻人陈廉伯(1884—1945)出任商团团长。他是广东南海人,出身商人世家,祖父陈启源为著名南洋归侨,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办人,父亲陈蒲轩为丝业富商。陈廉伯幼年在香港接受英文教育,曾任汇丰银行广州沙面分行买办,后继承父亲创办的昌栈丝庄。他资财雄厚,热心慈善公益,在商、政、军界交游广泛,1921年又当选广州总商会会长。
  
    陈廉伯主张“寓兵于商”,上任后宣布商团的四大宗旨:一、实力保卫地方;二、认定本团为独立性质,无论如何不为政潮所左右;三、联络团军,亲爱感意;四力谋扩张及进步。他在任内迅速发展商团实力,组织商团模范队,操练实弹射击、巷战等,1922年陈炯明驱走孙中山时,商团维持治安得力,甚得商民拥护。至1924年,商团总人数已扩大到2.7万人。
  
    1923年孙中山依靠滇桂军重返广州建立政权之前,商团大体只求自保,避免卷入政治斗争漩涡。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以俄为师”推行“三大政策”后,引发了商界对共产革命的恐惧。广东政府为维持庞大军费,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发行缺乏准备金的劣币;外省客军军纪败坏,包烟包赌、擅征捐税,导致商政摩擦日增。广州商人为抗拒税收不断罢市,商团则一再扩充实力,防兵、防盗、防官府,引起了国民党政权的疑惧。
  
    “商团事变”的爆发,系广东政府扣留原已批准商团进口的枪械所致。此举意在打压日益壮大的商团势力,并挪用枪械充实北伐军力,交涉中官方又借机索要50万元军费。双方几经折冲未达成妥协,最终导致公开对抗。广东商人两次发动罢市,宣言要求“铲除共产运动、罢免凡百苛捐、恢复我联防之本能、发还我全数之枪械”。孙中山一直迟迟未下决心镇压,后来苏俄援助的军火到岸,才下令出兵平息了事变。他事后也承认:“广州商团购枪自卫,向来都是很自爱的,对于政府都是很安分的。广州政府无论是民党或者非民党,同商团相处都是安然无事。”
  
    这场事变是在国家分裂、政局动荡的背景下,成长中的近代市民社会与政府对抗的一个范例。如果是在社会大而政府小的法治国家,即便政权更迭,社会仍可维持运转;而中国恰恰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东方专制主义的传统和商品经济的不发达,长期阻滞了市民社会的成长,民间不具备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实力,无法达成社会契约并走向法治,总是周而复始地陷入动乱。孙中山创立民国,公布了《临时约法》那样伟大的社会契约,但未能带领中国真正走向共和;连他自己建立的地方政权,也还是按传统模式行使权力。
  
    从法治社会的角度观察:持枪商人组成的商团是一个历史怪胎,而国民党的广东政府也不是一个良政府。

(转载自《新世纪》周刊2010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