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65岁,中年人三平衡保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30:42

图/全景
文/彭康(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按生理年龄分,35-65岁是中年。
这30年,从健康来说,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正常健康状态分期,0-35岁是健康期,35-45是疾病的形成期,45-50是疾病的爆发期,60-70是相对稳定期,70岁以后是老年疾病高发期。
《内经》中云: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发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怠,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认识自己处在生命的哪个阶段,此时此刻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呢?
中年人,发病高发期
近10年的资料显示,中年人的死亡率明显增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
癌症,是中年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位居各类死因的首位,依次排序: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
心脑血管病,主要是心脏病和脑卒中(中风),我国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高发国家的美国还高。这与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频繁应酬、不合理饮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
糖尿病,除了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发病率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糖尿病不仅引起死亡,而且导致多种并发症危害极大。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5-64岁之间。
高血压,中年健康的巨大威胁。其危险性是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不引起患者本人的注意和重视。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和肾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中年是高血压的高发年龄。高血压会加速大脑的老化和萎缩,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和脑痴呆,如果高血压还有高血脂、高血糖,则对心、脑、肾的损害更大。
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与心脏病发病成正比,最能反映这一规律的是40-59岁之间的中年人。80%胆固醇是人体自身(主要在肝脏)合成,20%从饮食获得。甘油三酯则相反,大部分由饮食获得。血脂过高,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血管壁变脆失去弹性,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中年人,健康保修期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内伤病因主要是两大原因:
七情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
劳逸适度:过劳:劳力过度损耗机体之气而积劳成疾,劳神过度则暗耗心血,损伤脾气,房劳过度则可损伤肾中精气。过逸:长期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和全身虚弱。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过饥摄食不足,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而衰少,像瘦身运动,如不当过度,常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过饱则损伤脾胃,影响气血流通,滋生它病。饮食偏嗜会造成人体内某些营养成分的过剩或缺乏,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病。
所以,中年应该是人生旅途的“健康保修期”和“健康加油站”。中年人保健把握“三个平衡”:1、消耗和供给之间的平衡。2、睡觉与觉醒之间的平衡。3、精神与躯体之间的平衡。需要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协调统一。
《内经》中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这对养生保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饮食及药膳调理,根据不同体质和疾病状态选择适宜的饮食品种和搭配。在保健中应注意个性化保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避免教条主义。
 
彭康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