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型” A股新牛市迎面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47:01

华丽“转型” A股新牛市迎面而来

2010年10月23日04:47 来源:证券时报

  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总是那么繁琐冗杂,这也构成了多空博弈的魅力。但是,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要想准确把握A股市场的趋势,必须把握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主要矛盾,很显然,关键词是“转型”。

  如果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标志,中国经济发展在2009年开始加速战略转型,而2011-2015年期间,正是经济转型并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会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积极反应。

  十二五规划 “转型”是重点

  这次“转型”新牛市的经济背景可以和1999-2001年类比,都是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当年是东亚金融危机,这次是“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而采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并带动经济走出萧条、衰退,之后,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而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复苏。在“转型-复苏”阶段,传统发展模式和传统产业遭遇瓶颈,部分产业资本陆续从中退出;而新的增长点在培育、发展中,因此,实体经济之外的资金相对充裕。

  回顾1999年~2001年经济“转型-复苏”期,出现了如火如荼的行情。1998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软着陆,刺激政策回归正常化。而国企改革、资本外逃、外贸压力、内需不足等压力,使经济转型和复苏并非一帆风顺,因此,中国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积极推动加入“WTO” 的进程,对内培育支柱性产业、拉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等。在1999-2001年之间,GDP增速在10%上下波动,CPI在3%左右徘徊,到2002年后才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

  当前宏观背景的关键词是包容性增长、经济转型。随着今年三季度经济增速环比见底回升,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和转型的预期改善,有利于新牛市行情的产生。

  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后,十二五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展望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和转型。 五中全会确立了“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确定了“十二五”将以转型为重点。会议勾勒出“十二五”时期重点转型任务。第一,扩大内需,加快形成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的局面;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三,区域方面,明确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四,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从中,我们能看到A股新牛市行情的微观基础。未来几年,内需投资、消费对经济的驱动力将显著增加。另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以及文化传媒等第三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刚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了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股市服务于经济转型

  从政策表述可知,当前要充分利用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以服务经济转型。这是“四两拨千斤”,与克林顿政府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启动美国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时代相似;国内也有经验,1999年启动股市大牛市来服务于国企改革。

  当前,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个支点,可实现多赢。首先,给予新兴产业融资便利,积极引导民企、国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试错,最终可能成功;其次,流通股投资者可享受相关股票估值及盈利的提升;第三,2013年是中央政府换届年,又恰是地方政府还债高峰期,因此在此前,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很强,可以操作的方式是,利用牛市格局把实体经济之外充裕的流动性引至股市,最终实现资产套现,考虑到近2/3的股权在国家手中,股市泡沫风险是可控的。

  因此,我们看好,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淘金。另外,伴随着中央政府对资源的重视和整合,以及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进程,我们看好中国优势资源的价值重估。

  大国博弈盼望新牛市

  树欲静而风不止,金融危机后,各国“同舟共济”的格局不在,大国的博弈加剧。当前,海外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波折,被迫释放流动性以抗通缩、为复苏护航,并不断施加压力逼人民币升值。与之对应的是,中国选择了主动收缩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并在近期加息。虽然,加息可能导致市场短期的震荡,但是,连续加息、紧缩经济的判断还太早,要取决于经济、通胀走势和海外经济情况,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从中期看,这些应对措施使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更有信心。因为,中国拒绝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覆辙,而选择经济结构调整、抑制住房地产泡沫、资本项目管制,取得了大国博弈的主导权。如此,我们就不惧怕外资流入的冲击,反而可能变害为利,利用股市把实体经济之外的充裕流动性(包括产业资本和外资),引导到经济转型所需要的领域去,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如此,转型经济新牛市也有望延续。

  产业资本+外资=新牛市增资的主力

  有别于1999年的信贷资金以及2007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搬家,这次新牛市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产业资本,又分为三个渠道。首先,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内产业资本在海外的资金回归;其次,大陆涌现更多“李嘉诚”式的产业资本,在实业和资本市场的投资能力都很强,特别是这几年随着限售股大规模解禁,产业资本对股市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第三,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节能环保、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产业资本加速从相关产业退出,而A股市场成为保值增值的有效投资渠道。

  从投资者而言,政府鼓励经济转型所引发的赚钱效应会自我强化。资本市场会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有效反应。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期,如果从90年代初开始投资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那么到2000年底,获得的收益是4倍,如果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那么获得的收益将是10倍!

  转型新经济之花何处绽放?

  值得借鉴的是美国、我国台湾地区转型期股市,其行业表现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美国新经济时代,1995年初科技股的市值占标普500的比重仅8%,到2000年底上升到29%,一跃成为第一大板块,而工业和原材料的市值占比从20%萎缩到13%。我国台湾地区1990年科技板块市值占比仅1%,而金融的市值占比高达52%,基本材料28%;但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科技板块一跃成为市值第一,占比达到53%,而金融和工业的市值分别降到了15%和16%。

  展望“复苏-转型”新牛市的机会,我们认为,受惠于转型经济的成长股行情依然是未来两年的大机会;而传统周期性行业则具有鲜明的阶段性行情。在前几年中国“出口-投资”驱动型发展中获得持续快速增长的传统行业,受到政策、外需、资源和人力成本的约束,面临产业调整和升级,较难出现盈利和估值持续提升的趋势性机会,更多是流动性和业绩改善所驱动的估值修复行情。而转型经济相关产业的政策预期最确定,金融、财政甚至股市都在积极引导全社会资源投资相关领域(包括中西部大发展、消费、产业升级等),从而有望获得超常规发展,对应在股市上有望获得更多的机会。

  结合当前经济转型的方向,以及未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重化工业后期制造业的精密化和第三产业大发展),我们长期看好装备制造(包括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煤炭采掘和海洋工程为代表的采掘装备、航天工业、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新材料(包括,精细化工、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TMT;军工。

  逻辑一:从山寨制造的红海到先进制造的蓝海。从日本的产业演进经验看,重化工业后期正是精密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未来十年,中国重化工业后期的精密制造,仍将处在景气循环的上升周期中,而目前处在景气循环的初期,相关股票机会巨大。

  逻辑二:从外需驱动到进口替代。内需扩张,给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成功基础。2002、2005年制造业升级是加入WTO,外需扩张,比如振华港机、中集(000039,股吧)等。这次是内需扩张,走向高端化。航空航天技术、金属加工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材料技术、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汽车和汽车底盘、汽车零件、医疗仪器及器械、机电产品;运输工具、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存在较大的空间。

  逻辑三:消费——从衣食住行到快乐体验。当财富积累达到一定阶段时,生活方式和追求会发生质的改变,商业、旅游、健康等等需求都被激发出来。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已进入消费服务的时代。根据美国的经验,消费服务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健康、休闲娱乐体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之一,是值得我们长期把握的投资主题。

  逻辑四:产业政策和产业辐射。在众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业辐射效应越大,政策扶持其发展成为支柱行业的可能性就更大。从投入产出表看,机械、化工涉及上下游行业数量很多,可以从中寻找成长股。

  逻辑五:大国的崛起和创新引擎。随着中国经济和影响力的崛起,中国的国防工业处于成长和深刻变革时期,不论中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角度,军工行(601398,股吧)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军工资产证券化,军工集团大量优良资产尚未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是国家战略,资产注入、外延式增长、再融资使得国家和股民各取所需。另一方面,创新引擎,军工行业在新技术创新方面承担了重要任务,并且产业辐射面广,对经济带动效应强。相关研究表明,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