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山故事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25:00

 

 智印和东方山--我要出家

唐朝时候,湖南有个叫王开源的地方官,五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

王开源思子心切,娶了石氏为妾。石氏怀孕二十个月后,生了个胖儿子。儿子出世的时候,周围的人常见他家的屋顶有霞光。到了夜深人静时,天空飘起仙乐,大家觉得奇怪。王开源更是把这儿子视为掌上明珠。儿子长到六岁,有一天遇上海月法师,不料儿子忽然对父亲说i“我要出家!”

他父母哭了一场,小男孩被海月法师带到桃源洞莲花寺,取法名叫:“德聪。”八年以后,海月法师觉得自己的本事再不能满足徒弟了,就亲自送他登南岳,拜名重天下的马祖道一大师的弟子怀海为师。

怀海大师把本事都教给了他。四年后,大师命令他带着师弟德相、德远,一起去湖北传法。临走,怀海大师吩咐他说:“遇东则止,遇青白则住。”并且预示他有“三灾三火之厄,屡褒屡封之荣。”

随后,德聪与师弟德相、德远一起出发,渡洞庭,过夏口,路上又遇到五龙和尚。走到大冶现在的还地桥,大家就在那里分手了。至今,那里还有座分伙山,就是他们互相告别的地方。

当时大家都舍不得分开,走到一座桥上,各人解下腰间的绦带,互相调换留作纪念。后来这座桥叫“换绦桥”。

交换了腰带之后,各人正准备赶路,一个半路上入伙的小和尚说:“你们都有饭吃,苦只苦了我。”

德聪一笑说:“不会把你丢下饿死的。”随即拿起一把筷子给他说:“拿去吧,有求必应!”那小师弟蛮聪明,就到分伙山上用那把筷子做了签。后来,传说分伙山抽签蛮灵。

分伙后,五龙往五架山;德远往凤凰山,德相往白雉山;德聪往东方山。这四个人,后来成了这四个地方的祖师。

化一袈裟之地

德聪云游到东方山,遇到山民陆迥、薛河两个老人。他问那座山叫什么名字,老人告诉他,叫做东方山。德聪想起师父“遇东则止”的吩咐。就向荒山老林走去。到半山腰,看到有白果树一棵,又想起师父“遇青白则住”的话,打算在这地方住下来。

一天,陆迥对薛河说,那和尚上山几天了,还没看见他下来,不知老虎吃了没有,我们上山去看看。

两个人爬到半山腰,老远看见那和尚正在银杏树下打坐,头上乌鸦盖顶,身边有虎豹护卫,两个老人大吃一惊,晓得来者是圣僧,走上前来,双双跪下。

德聪对两个老人说:“我想化一袈裟之地。”二老想,一件袈裟有几大个地盘呢?连忙答应了。

只见那和尚爬上东方山的最高峰,脱下袈裟“呼”地一摔,一件小小的袈裟变得大得不得了,东方山九个山头,统统被黑呼呼的袈裟罩住了。两个老人急得大叫:“法师手下留情,薛陆两姓儿孙,总得有条路走吧!”

和尚哈哈大笑,稍提袈裟,山头陆续从袈裟里冒出来。智印用手往览胜垴和曼倩垴中间峡谷一指,说道:“只此足矣!”从此,这一块钟灵毓秀之地便成了禅关。

挖一口仙井

智印和尚收起法宝,回到银杏树下,对薛陆两位老人说:“我就在这棵银杏树下结一茅庵。”

两个老人吐了口气说:“好是好,只是这山上没得水怎么办呢?”

“没得水那好办!”只见和尚笑咪咪地带着他们,找到一块稍平的地方,口里念动佛法,手中的锡杖敲敲地面,然后猛地往下一戳,顿时一股清泉往上直冒。和尚为了酬谢两位老人,叫他们喝几口泉水,说:“今生富贵,万代流芳,任你们选择。”薛老受偈“今生富贵”,果然显赫一时,陆老受偈“万代流芳”,子孙果然绵绵不断。

大家传来传去,说东方山有一口井蛮灵。有病痛的人听说了,都争着上山去,喝几口井水,病情果然轻了许多。看见上山的人多了,和尚请人在那地方挖了一口很深的井。说也奇怪,每天随你几多人去喝,井水照样不少。

为了修建庙宇,智印和尚到江边去买了树木。卖主刁难他,要他立即全部运走。智印和尚只好跳上木排,念动佛法,将大树一棵一棵踏进江里。这些树却一棵一棵,从东方山那口水井里冒出来。最后一棵,因卖主感到奇怪,拉了和尚一把,没有冒出来,至今还卡在井里。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往井里看,那棵树枝叶茂盛;但再仔细看时,又没有了。这口井现在祖师塔后面,是东方山八景之一,名为卓锡灵泉。

皇上赐号

东方山的庙宇修建得金碧辉煌,名声越来越大,诗人墨客来来往往,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早些年唐宪宗苦于无嗣,广求佛法,后来听说东方山地灵人杰,有个德聪和尚佛法高深,龙颜大喜,秘招和尚赴京祈祷求嗣。由于祖师诚心所致,唐宪宗果然生了穆宗。唐宪宗大喜,赐和尚法号“智印”,授他紫衣金钵,还拨款修建梵宇,并为他题写寺名为“宝峰招提”。后来,智印祖师圆寂,唐朝宪宗李纯还写诗悼念他呢。

东方山寺经过皇上赞扬,名气更大,成了一方的佛教中心。后人为纪念智印祖师,把他的真身安放于多宝塔下,为保护宝塔,还修建了祖师塔殿。

德聪学佛莲花寺

 智印祖师六岁就吵着要出家。他父母把他托付给了海月法师。海月法师把他带到桃源洞莲花寺,给他取了法名,叫德聪。

莫看这德聪小小年纪,悟性倒是很好。海月法师向他传授佛法,他很快就学会了。师父疼爱他,师兄师弟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一位师弟拿了根竹竿往外跑,德聪问清原因后,说:“野蜂也是生灵,它们成群跟我们做邻居,是一种缘份,为什么要断绝这种缘份呢?”从此,野蜂在寺庙后门旁边的银杏树上营巢而居,从来没有蜇过人,相处很好。

莲花寺附近有个痞子,跑到寺里去要钱。海月法师说:“寺里有点施主施舍的功德钱,我们代存着,也是用于弘扬佛法,普济众生,怎么能随便给你用呢?”痞子不信这一套,赌起狠来。这时,德聪走上前说:“你真的要钱用,可以。但要跟我一道爬上银杏树,跟我一起念阿弥陀佛号一百遍。”痞子一听,这有何难,原来爬树摘果掏鸟蛋,是他看家本领,他做惯了的。

德聪带头,痞子随后,一同爬银杏树。爬到半树腰,一只野蜂落到德聪头上,德聪由它站着,心里还蛮高兴。这时,另一只野蜂落到痞子脸上,有点痒,痞子火了,一巴掌打下去,不得了!马上飞来无数的野蜂,围着痞子身上飞,把他蜇得鼻青脸肿,疼得像被杀的猪叫,从树上跌了下来。从此,他相信莲花寺的菩萨真灵,再也不敢冒犯。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海月法师到南岳去参加马祖吉诞日大法会。临走前,对德聪说:“你今天把罗汉堂好好打扫一下。”

德聪答应了。他到罗汉堂一看,大概很久没打扫了,灰尘很多。如果只是把地面扫一下,把供桌抹一下,会辜负师父的吩咐。他向各位罗汉施了礼,念道:

法师今日已言明,罗汉堂中应洁清。

诸位暂时堂外坐,灰尘扫动不安宁。

嗬,真行,他刚念完,这五百罗汉纷纷站起,井井有序地从佛堂走了出去。

德聪认真仔细打扫罗汉堂,干了整整一上昼。也许是太累了,吃罢斋饭,就到僧舍睡着了。

海月法师下午从南岳回来,只见五百罗汉有的坐在石阶上,有的睡到竹林里,东倒西歪,不禁生出一股火来,叫来德聪责备道:

“罗汉堂你是打扫得干干净净,肯定累了。为什么不请众僧帮忙,把这罗汉搬回堂中安顿好?”

德聪双手合十,低头说道:

“徒儿知错。各位罗汉久坐堂中,我想让他们看看界外风光也好。现在我就请各位罗汉归位。”他说完,又向各罗汉施礼,然后念道:

境外风光放眼收,人间佛界两交流。

色空空色原无相,重进法堂享叩头。

这时候,五百罗汉纷纷从阶上檐下,崖畔林中站起,秩序井然地走进佛堂,各自归位。海月法师和众僧都看得呆了。过了好长功夫,海月法师走到德聪跟前,双手合十,说:

“我佛无量。贤徒已成大德,不可久屈。我亲自送你到南岳师从怀海大师学法,参悟更高境界。”德聪连忙五体投地拜谢海月师父。这年德聪十四岁,到南岳做了怀海法师的弟子。

张雅一扯泡    [注]

 六月初一,是智印祖师生日。今年,扯泡哥张雅一来了兴趣,要去东方山拜祖师。他身穿一件破马褂,头戴一顶遮了半截脸的草帽,蓄一撮山羊胡子,手摇大蒲扇,背个灰布包,跟着人流往山上涌。人流中,不少残疾人,有的拄着拐棍,有的驼着背,哈着腰,有的一颠一跛,还有的干脆爬着上山,他们都是虔诚的香客。

这时,有三个怪模怪样的半吊子,见了这些残疾人,不但不同情,反而嘲笑他们,阴阳怪气地说:“看菩萨今天怎么送他们下山?”

张雅一听了,哈哈一笑:“今天由你们几位送他们下山么样?”

三个半吊子朝张雅一瞪了一眼:“这老头儿发烧了,还管起了老子。”说完,洋洋得意地走了。

新任县官今天也到东方山看热闹。他们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山脚下,听说张雅一今天上东方山,县官吩咐衙差在路口找张雅一,见人就打听。张雅一走来了。一个衙差拦住问道:

“客官,认得张雅一吗?”

张雅一想:衙差找我有么事呢?管他个罗。就回答:

“认得。”

县官听了喜上眉梢,马上从大轿上走了出来,招呼张雅一上前,说:“客官,听说张雅一今天也上山吗?”

张雅一说:“他来了,在后面走,叫我前来为他找茅厕。”

县官说:“太好了。你认识他,就叫他来见本官好吗?本官知道他会扯泡,很想会会他。”

张雅一忙说:“不可,不可。这个张雅一扯泡倒是顶能,就是架子大。酒色财气能把官儿弄得团团转,就是没法子要他扯一个泡。”

“那你说该么办?”县官急了。

“依我……海,不好说。”张雅一卖起关子。

“但说不妨。”

“他这人脾气怪。除非碰巧他要方便,别人却先蹲在茅坑里,让他在外边等急了,才答应扯个泡。”

县官犹豫了一下,想:刚才这客官不是说他要找茅坑吗?现在可行此计,无可奈何地进了茅坑。吩咐手下人去周围歇歇脚,玩玩儿,实际是让回避一下。

这时在茅厕外面,只有张雅一了。他用柴禾挡住茅厕的门,就站到路口去,等了袋把烟工夫,咳了一声嗽,忙跑到茅厕旁,向路口那边大声叫道:

“雅一先生,我等你多时了。”

他又跑到路口,捂着鼻子,说:“好吧。我在这里坐坐。”

张雅一再跑到茅厕旁,大声说:

“先生,你不是叫我找茅厕吗?前边就没有茅厕了,就在这里方便吧。”

他说完又跑到路口,捂着鼻子大声说:

“我好像还不想大解,等等看。”

又等了两袋烟工夫,张雅一在路口捂着鼻子说:

“刚才打了个屁,一股气消了。你随后来吧,我先走了。”

这时,县官听了,忙从茅厕里走出来,满头大汗,一身臭气,头晕眼花,又咳又呕。张雅一急忙上前把他扶到轿上,说:“怎么办?他走了。”

县官闷了好一会儿,才说:

“真是个怪人,你说,他最会扯什么泡?”

张雅一说:“他什么泡都能扯。”

县官说:“那好,你去帮我找来,本官有赏。”

张雅一说声“好”,告辞走了。他快步来到一片林荫下,丢了草帽,蒲扇和破马褂,打开布包,穿上了白纺绸长衫,戴了小狐皮帽,再把下巴假山羊胡扯掉,成了白白清清的一个文雅书生。他在山上转悠了个把时辰,来到了县官住的客房,前往拜见。

县官见眼前这位书生,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十分高兴,问:“客官何人?”

“小人张雅一,听说老爷要听小的扯泡……”

“快请坐,请坐。我是久闻先生大名,想见见先生。若肯扯个泡,大家乐一乐,岂不是很好?”

张雅一在一旁坐了,说道:

“小人泡扯多了,人家都说穿了,不信了,老爷要我扯个么事泡哟?”

“本官随身带有银子并不要花用。你要扯泡让我花去三五两。本官今天不打算下山,你要扯泡让我下山。行吗?”

张雅一现得面有难色,好半天不吱声。

县官问:“有什么难处吗?”

张雅一回答:“小人刚才在山上玩得高兴,一把扇子掉了。这把扇子有郑板桥先生亲笔题写的‘难得糊涂’,传了几代,是我家藏珍宝。我没有这把扇子,心情不好,恐怕扯不出泡来。”

县官说:“这有何难,我派衙差四处寻找就是。”

“不成。这山回路转的地方,加上人山人海,哪里去找呀?小人想:县有县令,山有山神,不如请观音菩萨帮个忙。东方山的菩萨挺灵的。”

县官问:“菩萨怎么个请法?”

张雅一说:“请大人派部下数人到观音殿去焚香祷告,随喜点功德钱。有钱能使鬼推磨,菩萨也不例外。”

县官忙吩咐两个衙差备上十两纹银,到观音殿去拜佛。衙差去了。县官和张雅一品茶聊天,渐渐地张雅一打起盹来,睡着了,衙差回报,祷告随喜已毕。张雅一闻声醒来,高兴地说:

“老爷,扇子找到了,观音菩萨刚才叫我去拿,就在他屁股后边,是土地神才送去的。”衙差熟路轻步,口茶功夫就取了来。县官见了十分高兴,赏玩一番之后,交还张雅一,要他扯泡。

张雅一说:

“老爷,我这扯泡也有规矩,只扯福泡,不扯祸泡,只扯喜泡,不扯忧泡。比如说,老爷正官运亨通,我扯泡让你下山,对仕途不利。不如你明天下山之后,我再扯泡让你上山。这可是吉利的泡啊。”

县官一听,心里默想,扯泡让我下山也好,上山也好,反正都一样,我偏不听,其奈我何。他非常开心。但又怕是张雅一缓兵逃脱之计,便说:

“本官明天有公务,不防今天就扯。先生现在随我下山,在山脚下扯吧。”

张雅一说:“老爷公务烦忙,小人只得奉陪。”

于是,一行人跟着县官颠颠簸簸的轿子,走下山来。

到了山脚,县官下令停轿,走出轿来。要张雅一扯泡。张雅一却上前施礼告辞。

县官说:“先生,你怎么不守信用,泡还未扯,岂能逃脱?”

张雅一认真地说道:“老爷,这泡不是扯过了吗?想想看,你今天不想花银子,偏偏银子也花了,你今天不下山,现在山也下了。还扯么事呀?”

县官愣了好半天,才慢慢悟过来,上了圈套。不过他还想找点岔子:

“本官只说花三五两银子,实际可花了十两,这怎么解释?”

张雅一神秘一笑,答道:

“老爷,三两、五两,不正好是八两吗?至于还有二两么,你问问衙差。”

两名衙差听了,脸上血泼,身如糠筛,赶忙脆下求老爷恕罪,各从怀中掏出一两白银交还。县官十分尴尬。张雅一赶忙拱手告辞。

张雅一告辞县官,还是上东方山去。他路过东凉亭,正碰上那三个半吊子,原来是三个好吃鬼,在树林里赌吃。

他们坐在草地上,把从庙里偷来的供果,什么糕点呀,鲜果呀,熟食呀,盒装的,纸包的,碗盛的,摆了一大堆。三个好吃鬼谁都想吃得最多。他们商量:以“吃供果”三个字为题,每人选一个字,说四句顺口溜,说通了,就吃一件,说不通,就不许吃。

甲说:“吃字人乙口,你有我也有。白吃谁不吃,让我先动手。”说完,他吃了一盒云片糕。

乙说:“供字人和共,供果大家送。我要是不吃,留着又何用?”说完,他吃了一筒港饼。

丙说:“果字田下木,供果摆一桌,一人一回转,公平不争夺。”说完,他吃了一笼糖包子。

“各位,换个样儿吃好吗?你们哪位先猜我,”他先拿了一盒桃酥,举起来,问:“谁猜,我吃不吃?”

甲想,这人想必饿了,又不好意思,肯定想吃。就说:“我猜,你想吃。”

张雅一说:“猜对了。”他几口把一盒桃酥吃了,又举起一大砣糍巴,“哪位再猜?”

乙想:不能让他拣便宜,就说:“你不想吃。”

张雅一说:“猜错了。”他又把糍巴吃了。随手举起四个大梨子,“哪位再猜?”

丙想:这也是个好吃鬼,来混饭的,就说:“我猜你是想吃又不想吃。”

张雅一说:“你是猜对了又猜错了。”他把大梨子吃了两个,放下两个。三个好吃鬼想:这样猜下去,他可得把供果吃光了。互相使了个眼色,甲开了口:

“先生,现在由你来猜我们吧。”说完,他捧起一钵烤饺子。

张雅一这时已经吃饱了。就逗他们乐,说:

“你想吃。”

甲说“猜对了。”又拿起一筒港饼。张雅一还是说:“你想吃。”就这样甲吃了拿,拿了吃。乙和丙都慌了起来,也一个一个拿起供果要张雅一猜。张雅一总是说他们想吃,他们也真怕吃了亏,同样吃了拿,拿了吃。就这样把一堆供果吃个精光,坐在地上拂着肚皮打嗝嗝。张雅一在旁边自个儿睡着了。

过了两袋烟功夫,张雅一突然惊醒跪地便拜,一边叩头,一边说:

“菩萨莫怪,菩萨莫怪,小人好吃,偷吃供果,该罚该罚。”

三个好吃鬼看见这个样子,忙问究竟。

张雅一说:“不得了!刚才我们偷吃供果,被四大金刚知道,要把我们送阴曹地府!”说着伤心地哭了起来。张雅一这么一哭,三个好吃鬼也跟着哭了起来,连忙跟着跪下,头像捣蒜一样叩,纷纷求菩萨开恩,今后改过,请张雅一向菩萨转告。张雅一只好五体投地、丝纹不动,默默向菩萨禀告。过了好半天,才说:

菩萨说要看悔过是真是假。要我们到大庙前把今天爬着上山拜佛的手脚残疾的善男信女,一个一个背下山去。如果有一个残疾人夜间露宿山间路旁,不能回家,要同时把我们四个抓去,决不能饶恕。菩萨还说了,只准背人,不准向旁人乱说,泄露天机。”

三个好吃鬼经这一吓,一阵跪拜,出一身汗,肠也扭动了,肚子松些也不胀了。他们想:菩萨真灵。就服服贴贴跟着张雅一往大庙那边去,背残疾人下山。

有几个好奇游客相问,三个好吃鬼谁也不敢吱声。等他们走远了,张雅一才说:

“这三个好自私。刚才他们说,菩萨昨夜报了梦,谁今天背一个残疾人下山送回家,谁就加寿十年。”

这一说,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争着背残疾人下山。

张雅一准备背最后一个残疾人下山时,碰上了三个半吊子。他们见了张雅一,十分感谢:

“今天多亏了先生。要不,被捉到阴曹地府,还弄不清怎么回事。”说罢,争着来背最后这个残疾人。

张雅一笑了笑说:

“今后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菩萨会保佑的。”

[注]扯泡,大冶方言。把假话随意编成小故事,逗乐取笑,或者让他人不知不觉中入圈套。多为用善意的谎言,表现扯泡者的智慧,幽默和诙谐。有的有劝世利人的积极意义。它和恶意的造谣、中伤、欺骗不同。

石船传奇

走出弘化寺后门,右转向东北,沿山脊阴坡山路,前行约千米,就可看到右边山崖上高悬着一艘巨大的石船。游人踏上石船,它就摇摇晃晃像荡舟一样,这时,耳边有呼呼的风声,眼前有滚滚的波涛,教人惊心动魄。这就是石船高撑。这石船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是女娲当年炼石补天用的。女娲在东方山把石炼好,就用这条船装载,运上太空去补天。不然天顶到处漏水,地面一片汪洋,百姓怎么过日子呀?女娲把天补好之后,就把这条船留在了东方山。还有人说是东方朔飞升上天时留下的另一只鞋。

西汉时,张骞作为主管对外贸易的官员,时时编组船队,满载物资,沿汉水长江东下,出洋交易。有一次,他的船队到了黄石矶江边,触礁搁浅,不能继续航行。滞留期间,张骞一行到东方山游览。一见到石船,他就想起心事来。夜深人静,张骞在山上摆了果品,向苍天祈祷,请神灵驱动石船,助他一臂之力,完成航海交流重任。嗬,还真灵。第二天早晨,山上石船不见了。张骞立即带了随从下山,赶到黄石矶一看,一只大石船就停靠在船队旁边。他们赶紧把货物装上石船,顺顺当当地完成了这次对外换货的任务。张骞一行凯旋,路经黄石矶,登岸休息,船就不见了。原来,船又飞航回了东方山。

到唐朝宪宗时期,弘化禅寺提前落成,宪宗皇帝派了使者骑着铁牛前来祝贺。

礼毕之后,使者玩弄官家特权,硬要智印和尚帮他到月宫游玩一番。智印和尚见是皇上派来的使者,自然得罪不起,只好念起佛法,启动石船,载使者遨游月宫,拜访嫦娥。嫦娥见这使者一脸俗相,贼眉鼠眼,充满官僚腐败气味,十分不高兴,冷淡应付一下,就去报告了天庭。石船很快被天风吹落下来,使者也不知去向。他骑来的铁牛,从此就在弘化寺西侧长年懒卧。智印禅师也因感情用事,开了这次后门,露出行藏,遭了佛愆,不久便圆寂归西了。

玉猫守仓

九十里黄荆山西头,有座小山叫五宝山,和东方山遥遥相对。就在这五宝山上,有一排石仓,里面装的尽是粮食,是观世音菩萨储藏下来救灾的。

这石仓一排九口,各高丈余,九个仓门就对着下面的石板路。路对面有一只玉猫,是被派来守仓,防止老鼠偷粮的。

话说有一年,荆楚一带大旱,禾苗枯死,颗粒无收。当地的州府县官,是一伙贪赃枉法之徒,利用手中权力,趁机盘剥百姓,中饱私囊。土地神忙将这惨状上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听,也慌了神,他想:几十万百姓一下饿死,来到阴界,如何消受得了,自己的位子怕也坐不稳了,赶忙请东方山弘化寺的观世音菩萨帮忙。

观世音早有所知,也早有准备。他和土地神变作两个乞丐,到东方山顶,举目南望,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官府还派出爪牙,沿村沿户勒索,弄得鸡飞狗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观世音和土地神立即赶到五宝山,准备开仓赈灾。

等到夜色降临,观世音和土地神商量,准备打开仓门,让里面的粮食缓缓流出,然后分头去告知各村饥民,每人带一口布袋前往取粮。

观世音和土地神刚打开九口仓门,金黄色的稻谷就从仓里往外流。他们正要下山告知饥民,却被几个官府的公差撞个正着。他们见这两人虽是乞丐模样,却红光满面,并没有饥饿惨状,想必是富有人家乔装隐富,正好拿去敲榨油水。观世音土地神也想就势了解一下官方动静,就随他们去了县府。

这时,有个吴木匠。路过五宝山,见石壁有几个小洞流出稻谷来,又惊又喜,赶忙放下担子,把木匠篮装了个满满,又把围腰解下来包了满满一大包。稻谷还在往外流。他想:不行,让别人知道了,还能属自己吗?他就用鲁班斧砍了九块石头一个个塞住洞口,等把稻子送回家后,再告知全家人和亲戚来挑。他乐滋滋地下山了。这一切玉猫都看在眼里,但他贪睡,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去管。

却说观世音和土地神被带到县衙,知县立即升堂,进行审理,喝令两乞丐交待家世,并把所有家财充公,否则从严惩处。

观世音说:“我的家世,说了你也不懂,不过财产却很多,不知官家凭什么要拿来充公,充公以后派么用场?”

知县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大灾之年,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你贪占巨财,本县自然要没收充公、救济灾民,何敢多言!”

观世音一听,这好像是个清官,于是和土地神耳语一下,对知县说:“大人言之有理。现在由我作人质,让家人去取钱财交公。”

知县点头应允,土地神忽地不知去向。待知县醒过神来,土地神背了一个沉甸甸的大包走上堂来,打开包,里面全是金灿灿的金条、金砖、金元宝。知县一见,笑逐颜开,忙挥手叫放人。

观世音和土地神出门即幻化潜形,隐身在官衙内室。只见知县把黄金全部锁进箱子,叫儿子藏好钥匙,又命一班爪牙连夜出发,说是老家有事,速用大轿送夫人及公子回籍。

观世音和土地神看得一清二楚,也隐身随队行走。一行人神秘地走了几十里,来到了黄荆山下。这时观世音暗中作法,把一座山变成了黄金山。夫人、公子等一见,喜上眉梢,立即下轿,谋划如何把这黄金山据为己有。忽然一声炮响,装满黄金的箱子突然爆炸,这贪夫人、贪公子炸得尸肉横飞,一箱黄金灰飞烟灭。满山黄金也变成遍山黄荆条了。

观世音土地神赶忙上山,准备开仓赈灾,却见仓门都已被塞紧。他们想去打开,这石头一个个可摇可摆,就是抽不开。原来这吴木匠受了鲁班嫡传,技艺神通,他做的机关别人无可奈何。观世音吩咐土地神就地厮守,自己驾云来到天庭,禀报地方民情。玉皇大帝听了大怒,立即派雷公惩治有关贪吝自私之徒,并责玉猫守仓失职之过。

雷公随同观世音来到黄荆山麓。观世音化装成八府巡案,传荆楚各州府县长官前来参见。只见这些州牧、府尹、知县一个个威风凛凛,肥头大耳,猪嘴猴腮,腆着那圆桶似的大肚,前护后拥,大轿成队,赶来参拜。观世音刚欲严加责备,强令改过,不料雷公在旁一见这些贪官,火冒三丈,一雷劈下,焰光四溅,那一个个平日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的家伙,一下子粉身碎骨,尸横荒野了。尸骨臭不可闻,当地百姓就收拾起来埋到一口荒塘底下。不料第二年春天下雨之后,从腐烂的尸骨上竟长出了许多蚂蟥,继续缠住农民吸血。人们把这口塘叫作蚂蟥塘。

观世音、雷公赶上五宝山,土地神前来迎接。这时,吴木匠正带了一家人和亲戚上山抢谷。玉猫急忙向观世音他们报告这吴木匠的私念和意图。雷公一听,怒火中烧,一雷打下去,吴木匠被打倒在地,人事不知,一帮人也吓得四散逃跑,玉猫一只耳朵也被打掉,从此变成了石猫。

观世音带了雷公、土地神前往粮仓,欲再开门赈灾,可这仓门仍然弄不开,雷也打它不动。观世音想了想,说:

“罢了,我们还是禀告天庭,请玉帝去责令龙王降雨,让黎民百姓靠自力去谋生吧。你看,世上人心贪婪,各想据财物为已有,你赐得越多,反而争夺得越起劲,天下越乱,没什么好处。”

罗隐换龙骨

 唐代有个人叫罗隐,是东方山下人。罗隐小时候,家里蛮穷。在东方山上读书,落雨天只穿木屐走路。每回不管下几大的雨,罗隐的裤脚总是干的。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是么样走回来的。

当时罗隐五岁,回答说:“每天放学后,有一个白胡子老汉,在学堂门口等我,不论天晴下雨,都送我上学回家。”

母亲教他说,“那个老人再来背你,你就问他是谁,是哪里人,为什么要背你。”

这天,罗隐放学刚出门,那个白胡子老汉就在门口等他,他想起娘的话,就问那老人。

白胡子说:我是东方山的山神,领玉帝圣旨,到这里来护持真命天子。”

回家后,罗隐把这些话告诉了母亲。他母亲喜煞了,当时她正在切菜,把菜刀往灶台上一拍说:

“等到你成了天子,你要先从你表爹开刀!”原来,她和罗隐的表爹,为做屋的事吵了几句,至今怨气未消。

想不到她这一刀正拍在灶王爷的头上,灶王爷火冒三丈,八月十五上天,在玉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让这种人做天子,那真没得解,还没掌权就想杀人,将来世界上不血流成河才怪哩!”

玉帝一想,也是的呵,到时候,恐怕天堂也不得安宁。玉帝马上颁下一道圣旨,决定当夜拆下罗隐的满身龙骨,换上凡人的轻骨头。

这天下半夜,罗隐正要上床睡觉,突然满身骨头痛得他叫爹叫娘,嘴里直喊“救命”。他哪里晓得,天府派来了黑白二无常,正跟他换骨头。当时罗隐剧痛难忍,嘴啃床弦,黑白二无常怕咬断手指,满身龙骨都换下来了,只有一口牙齿没换,后来传说罗隐是金口玉言。

有一次,他上东方山去玩,山上的松树扯破了他的裤子,他毛了,说:“松树扯我身,永世不返孙。”这以后,松树都不能返孙了。

有一次,他到一个大富人家去玩,那家一大缸黄金,照得他睁不开眼,他说:“黄金耀我眼,永远不能铸板!”后来真的没看到黄金铸成板。

苏轼黄庭坚游东方山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心情很苦闷。不过他一到黄州,碰上黄庭坚也在那里。他俩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倒也自得其乐。后来,他们到东方山游玩,又结识了东方山的佛印和尚,三个人整天不是品茗赋诗,就是登高赏景。

佛印和尚最爱吃喝,又最爱开玩笑。一天,佛印和尚搞到了一条大鱼,对小沙弥说;“快提去煮熟,老苏一来,我们就吃不成了。”

苏黄两人住在上庙,佛印住在下庙。一会儿鱼熟了,佛印吩咐小沙弥:“把大门闩紧!”

其实,苏轼早晓得和尚今天有鱼吃。他站在高处一看,庙顶上冒烟了,赶忙对黄庭坚说:“注意,已经在做鱼了。”过会儿又一看,瓦上的炊烟息了,苏黄二人径直下庙叫门;

“开门,开门!”

和尚正准备吃饭,一听是苏轼的声音,慌了手脚,一边叫小沙弥快去开门,一边自己急忙把磬倒过来,盖住鱼碗。

“哟,我们今天丢了个丑,有副对联我没对倒。”苏轼说。

和尚问:“是个什么对联,说给我听听。”

苏轼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那和尚一仰脑壳说:

“阿也,亏得你们是大文人。那你就说:‘积善之家庆有余’啊!”苏轼听了哈哈大笑说:“是的,是的,你这个人,磬(庆)有鱼(余),为么事不揭开?”把磬一揭开,一条鲤鱼烧得又香又鲜。

吃完后出来,苏黄二人商量说,明天办点好酒好菜带下山,把船拖到江心去喝,馋死这老秃!哪晓得这话被一个小沙弥听到了,忙在佛印面前添油加醋说了一番。

第二天早晨,佛印和尚早早起来往江边赶去。从树林里往江上一看,真的,只见苏黄二人正坐在船里,向江心划去。他忙吩咐小沙弥,把早已准备好的那口红漆木箱抬来。一会儿箱子抬来了,老和尚叫把自己锁在箱子里,放到江上。

苏轼和黄庭坚在船里也忙起来了,苏轼磨墨,黄庭坚做莱。一刻,黄庭坚大叫,“老苏快看,财喜来了!”苏轼一看,一口红漆大木箱,顺着风正一颠一簸地飘来,两人连忙拿桨拨过来。黄庭坚大喜:“哟,好重,一个月的酒钱有了。”拖到船上撬开箱盖,一个大和尚一冒,原来是佛印和尚,他笑得前仰后合。苏黄二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黄庭坚说:“这样吧,今天酒菜我们三个人吃,吃酒之前每人说四句话,每句的末尾要限定嵌进四个字:第一句糊里糊涂;第二句明明白白;第三句容容易易;第四句难上加难。”

和尚合掌说:“阿弥陀佛,今天哪个请客就先说。”苏轼看看刚磨好的墨水,他先说:

墨在砚中糊里糊涂,写在纸上明明白白。

墨写成字容容易易,字再成墨难上加难。

黄庭坚说:“不错!”叫苏轼先吃。黄庭坚看看天,早晨下雪,现在又出日头,他说:

雪在天上糊里糊涂,落在地上明明白白。

雪化成水容容易易,水变成雪难上加难。

苏轼也说:“说得好。”现在该和尚说了。佛印和尚也摇头晃脑地说道:

我在箱里糊里糊涂,揭开箱盖明明白白。

我吃你的容容易易,你吃我的难上加难。

东方山的酒泉

 在东方山的南坡,古时候有一口酒泉。当然,那是神仙点化的。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黄良的农民,从江西逃难到东方山。

黄良到东方山后,每天出去开荒种地,妻子就在家里织布做饭,日子过得和和睦睦。过了一段时间,黄良才知道,为什么东方山没人来住,原来山上柴火不愁,就是吃水难,每隔两天,黄良就要下山去挑担水上来。水象油一样金贵,要细细地吃。黄良经常像找宝一样,满山去找水。

一天中午,天气闷热,黄良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忽然,来了一个白白净净的书生,笑着对他说:“要想得到宝,松树底下找!”

黄良正想问是个么宝时,忽然醒了,他气得直跺脚,满山满岭找起宝来。东方山上杂草丛生,古木参天,他在树林中穿来穿去,天黑了也没找到宝。正准备回去,脚底下突然“啪”的一声响,原来踩在水坑里了。拨开芭茅一看,只见脸盆大一个水凼。细细品尝,泉水又香又甜,蛮像酒的味道。黄良飞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夫妻二人商量,就把草棚移到酒泉旁边住下来。

从这以后,黄良每天上工前喝几碗,劲头倍增,下工后再喝几碗,疲劳顿消。东方山出了仙酒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是不喝酒的也要上山来看稀奇,每天上山的人成群结队。

黄良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一动说,我何不开个酒店呢?就请人写了一个“君子之家”的招牌,夫妻二人做起卖酒的生意来。到后来,生意越做越发,黄良请了几个伙计,做了几间像样的房子。酒泉里的酒日夜往外冒,黄良还嫌不够,叫伙计往酒里掺水。

一天,有个白白净净的书生来了,黄良觉得这个人像在哪里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这人年纪不大,酒量可不小,嫌酒盅不过瘾,要用碗喝,喝得醉歪歪的,说黄良的酒里掺了水,临走,要黄良拿笔来,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醉翁之意不在酒,

君子之家淡如水。

写好后,叫人贴在墙上。第二天,有位老顾客来买酒,刚进门又退了出去。店伙计问他为么事不买酒,他指着那副对联说:“君子之家的酒淡如水,那还有哪个要?”结果,买酒的人越来越少,黄良时常闷闷不乐。这天,他正为客少发愁,想不到上次写对联的人又来了。黄良一眼认出了他,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说:“你还有脸来喝酒,你的狗屁文写得好呀?”那人挣脱他的手说:“我哪个字写得不好,说说看。”黄良不认得字,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名堂,只好叹口气,喝起闷酒来。

那书生走过来,笑着问:“这酒么样啦?”

黄良说:“酒当初是好,帮了我不少忙,现在不行了。”

书生问:“能不能想个办法呢?”

黄良粗声粗气说:“那想个么办法呢?它又没得糟,有糟能喂猪,猪又能卖钱,那就好了嘛!”

黄良边说边进屋去拿酒,等他出来,书生不见了,却见店堂正壁上,有斗大的字四句:

天高不算高,只有人心高。

出酒不用谷,还嫌酒无糟。

黄良急忙去看酒泉,奇怪,酒泉不知怎么干了,只剩下一个干巴巴的水凼。原来那书生是八仙中的曹国舅。

林中隐救狐遇仙

离东方山七八里的地方,有座黄荆山,山里有条流水潺潺的小溪,叫做汇川沟。沟两边石壁陡峭,林木参天,浓荫蔽日,阴森森,幽寂寂,人迹罕至,据说常有狐狸精出现。就在这里曾发生一段离奇的情缘故事。

传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林中隐的儒生,因乡试落榜,厌倦仕途,在东方山开馆教书。加上父母早逝,婚姻未定,过着孤零零,不称心的日子。他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去,都要从汇川沟经过。一天回家,路过汇川沟,正遇上远处有三、四个猎人,追一只狐狸朝汇川沟跑来。他走到一个拐弯的山坳,那只狐狸正好跑到他跟前,右后腿受了伤,好像是向他求救。林中隐顿生怜悯,把狐狸藏在长褂之内,蹲在沟边草丛中,伪装大便。这时猎人追到了,问他是不是看到一只逃跑的狐狸。林中隐抬手向前一指,说:“我刚蹲下,一只狐狸从我身边飞跑过去,把我吓一大跳。”猎人追狐心急,立即沿山路追赶去了。这时,林中隐站起来说;“畜牲快走!”狐狸就奋蹄向另一个方向逃跑。林中隐回到家里,心有所感,吟诗一首:

小狐犹是一生灵,何苦穷追马不停。

独有风流通物性,惺惺自古惜惺惺。

过了些日子,林中隐从家到学校。半路上,遇上个全身穿着青衣的少妇,急匆匆从山上下来,因为路窄苔滑,和林中隐撞了个满怀。林中隐一看,这位少妇虽不算天姿国色,却也别具风韵,仪态动人。在他凝神未定的时候,少妇向他躬身道了个“万福”,自责莽撞。林中隐连忙还礼。这时,少妇委婉地说:“客官是这山上教书的先生吧?”林中隐点头称“是”。少妇说:“先生,今儿真个碰得巧,我在庙里抽了一笺,没找到人给我解释笺文,现在遇上了先生,就请您给我指点指点。”林中隐并不推辞,让她把笺文拿出来。少妇徉装摸了几个口袋,便面带惊惶的神色说:“啊哟!不好,笺文掉了。”林中隐说:“掉啦,那就算了呗。”少妇呆了一会,说:“笺文我还记得的。”林中隐说:“记得就好,念来听听。”少妇慢条斯理地念道:

困守寒山五百年,偶然相遇夕阳天。

有情何必凭红叶……

念到这儿,戛然停了下来,说:“先生,这后一句我忘记了。”林中隐沉思片刻,续上一句说:

不是天仙即地仙。

少妇却说:“先生,我记起来了,不是这样的。好像是:

一刻良宵值万钱。”

林中隐听到这里,心中若有所思。然而,他还没有想清寅三卯四,那少妇回眸一笑,姗姗离去。

打这以后,林中隐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候,隐隐听到室外有吟咏的声音。起先还有点惊恐,久而久之产生了好奇,有时推窗开门,听得更加真切,颇似那问笺文少妇声音。有一次,听得十分明白,诗中唱道:

庙堂授馆唾成珠,性地善良救小狐。

自古真情能撮合,奴家愿以沫相濡。

林听后,在床上辗转反侧,通宵难眠。时隔不久,一天深夜,林中隐正睡意朦胧,忽然听到扣门声。他披衣起床,掌灯走近门前,吟诗问道:

夜半何人扣荻扉?

扣门的人也吟诗答道:

寻芳折柳恰方归。

林中隐一听,正是常在外吟咏的声音,再吟诗道:

欲归须向当归处,

扣门人也再吟诗答道:

山路崎岖月色微。

林中隐似乎听到了弦外之音,一时感动,便大胆开了门。一见,正是不久前求他解释笺文的那位少妇。她自称名叫月娘,不等林中隐发话,便飘飘然静悄悄进了门。月娘妖媚的体态,温馨的话语,火辣辣的眼神,使林中隐不由自己,一下坠入情网,他们便云雨今宵,其乐融融了。打这以后,两人相亲相爱,相敬相随。生活上,月娘对林中隐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林中隐想着什么,她就干成什么。花晨月夕,赏景吟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教学生也特别尽心尽意。

两人的恩爱生活,不觉过到了第一百天。这天早晨,月娘梳洗毕,连忙弄好早餐,和林中隐边吃边说:“今天,我们俩同床合欢正好一百天,我想下山去买些酒菜回,好好庆祝一番。”林中隐点头说好。月娘把酒菜买回后,精细烹调,弄得有香有色有味。到了傍晚,相对而坐,一斟一酌,饮到半酣,月娘酸楚楚、娇滴滴说:“君,我们百日的恩爱缘分已尽,天意不能违,今晚我就和郎君告别了。”言罢,泪如雨下。林中隐突然听到月娘说出这话,犹如霹雳炸顶,惊诧万分,紧紧抱住月娘,几乎晕厥过去。月娘又将好言慰劝,相依相偎,直到荒鸡欲啼,林中隐已倦极酣睡。月娘方得脱身,坐在林中隐的书案旁,洒泪濡墨,挥毫写下了一首撕心裂肺的惜别诗:

悔将诗句作褰修,惹得而今一片愁。

痴意无穷难释手,春光有限暗低头。

羊肠路远云千里,蝶梦魂销酒半瓯。

长叹数声侬去也,掀帘风静月如钩。

林中隐醒来,不见月娘,只见留诗,帏空衾冷,形单影只,挥泪唏嘘,惋叹不已,即和诗一首,曰:

奇缘未解几时修,来日欢欣去日愁。

月下缠绵风乱发,林中缱绻露凝头。

清茶沁脾沉金盏,醇酒销魂醉玉瓯。

君去云程千里外,疏篱伴我唱银钩。

郭华四献大梁

 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十月,一场大火,又把弘化禅寺烧个片瓦无存,颓垣断壁,好不凄凉!

深荣和尚挑起了中兴东方山弘化禅寺的重担。

深荣法师在智印祖师塔前,发下了宏大誓愿:不管遇到多么严重的艰难险阻,都要团结全寺僧众,依靠各方施主,修好这座唐朝建成的古寺。他说到做到,全寺上上下下,协力同心,戴竹笠,穿衲衣,着芒鞋,无论晴雨,四出化缘。在深荣法师诚心苦行感召之下,东方山周围广大信众和高士大德表示要合力支持。当下,大冶文科进士胡基,人称胡济公的,捐资修复祖师殿;大冶富绅解元张荣四后裔捐资重修山门,清理白莲池;大冶户部员外郎詹大同后裔捐资修多宝塔的围栏。谢姓合族捐资修海岛。许多信众义务献工。深荣和尚利用各方捐助的财力,购回了砖瓦木料等建筑材料,也请好了重建梵宇的为首匠人。主持建筑的木工师傅,把现有木料一清理,发现还缺一根脊梁。这大雄宝殿有六丈宽,对大梁的长度和质地要求很高。

深荣和尚为此,吃不饱,睡不稳,连日下山寻访。果然,在东方山南麓三里开外的一个小村庄的后山上,发现了一片枫林,只见这枫林数十棵几人合抱的枫树,挺干虬枝,绿叶浓密,十分可爱。

原来这个村子的祖上叫郭华四,洪武元年来落业,到现在有两百四十多年了。这些枫树是郭华四亲手栽的。

深荣和尚来到郭华四村,找到户主,合了十,诵了阿弥陀佛,就向他提出要买这山上的枫树。

户主听了一楞,他想:华四公来这里落业,亲手栽下这些枫树,就为了讨个吉祥。这枫林是我们村子的风水,属禁树,岂能出卖被砍伐?想到这里,他说难以从命。

深荣和尚猜想:大概户主见我是和尚,是化缘,怕不给钱,所以不肯。过了几天,他就带了足够的钱第二次上门。户主听深荣和尚作了解释,就说:我不是争钱多钱少,我这是禁树,砍了不吉利,所以不能砍。

话说到这份上,深荣和尚不知所措,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成觉,急得团团转。一天,做课以后,他独自来到智印祖师塔前,顶礼膜拜,求祖师显灵开示。他趺坐在蒲团上默默祈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时,一阵风过,红光显耀,智印祖师灵像出现了。祖师说:阿弥陀佛!你明天三造郭府,我暗中相助,自能圆满。深荣醒来,原是一梦。

事不宜迟,深荣第二天大清早,向祖师塔拜了三拜,便踏着芒鞋,踩着晨露,来到了郭华四村后山,正逢郭家户主在树林中散步。深荣和尚向他通报了各方施主捐资献力重建大庙的决心和行动,现在万事俱备,只缺东风了,这东风就是主殿脊梁,望施主行大方便。说到这里深荣和尚向主户合十。户主这时也想:我华四公也是乐善好施之人,照理应该方便。但又担心禁树砍后,风水流失,还是犹豫不决。深荣也猜透了户主的心事,就说:“智印祖师道行高深,一定会保护施主全村平安。他昨夜还给我报了梦,不信,你看”,深荣说到这里,忙转身面向东方山双手合十,默默祷告,片刻功夫,一阵劲风刮来,哗啦啦作响,满林枫叶纷纷扬扬直撒下来。这时,户主大为吃惊,他猜想:也许是智印祖师显灵,也许我华四公同时暗示,应该施舍,这我就放心了。他立即向深荣和尚合十作揖,决定施舍。

深荣和尚倒地便向弘化寺方向膜拜,感谢祖师显灵相助。又合十向户主表示感谢。后来选中了其中一棵又直又高又粗的大枫树,弄到山上做了弘化寺大雄宝殿的脊梁,这脊梁上还刻上了施主郭华四后裔某年某月吉日奉献的一行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