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太极文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55:41
',1)">
首  页 | 太极渊源 | 太极名人堂 | 太极养生堂 | 太极讲武堂 | 古谱新论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友 | 在线教学 | 文化商城 | 太极留言
最新推荐
奥运带给中国武术大变...
2007年河南十件文...
太极文化网给拳友拜年...
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
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年...
关于和式与赵堡太极的...
中日散打对抗赛在哈尔...
解读中国武术太极拳发...
More...
信息专栏
和定乾
和有禄
陈式太极
和式太极
武式太极
杨式太极
孙式太极
吴式太极
李派太极
呼雷太极
《和式太极拳...
世界传统武术...
焦作国际太极...
资料搜索

友情链接
博武网 中国太极拳联盟 钱塘太极网 和式太极网 三峡太极养生网 广州太极网
对外经贸大学MBA六班社区


| 新闻类别>>古谱新论>>
初探“虚领顶劲”
--------------------------------------------------------------------------------------------
作者:赵青    转贴自:武魂    点击数:1290    文章录入:
虚领顶劲不仅被杨派太极拳列为“十要”之首,也是其它流派太极拳遵循的练功要旨之一,它源于道家的导引养身术。道家功是把“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同时提出的,要求修炼者“至虚极,守静笃”地修炼“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达到“虚其心,实其腹”的性命双修境界。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的实质,是用十二个字概述了太极拳身法的立身中正,是顶劲领起与腹部的沉劲同时作用于身弓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和运用自如地把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缜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身法。
太极拳创始人把导引、吐纳功理的调神、调息、调身巧妙地揉合于武术的技击之中,并升华到用心意引导中气驾驭形体运动,形成神、气、形完整合一的攻防技击高度。要想达到这个高度,修炼者必须心舒体静地保持身法的中正,形正则气顺,气顺则满身轻利,其关键之处就是要虚领顶劲。正是虚领顶劲在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使太极拳前辈历经实践与理论的探求,不断地丰富、充实着它的内容,提升着它的高度,才有了沉积于我们面前的“提顶”、“顶头悬”、“神贯顶”、“悬顶弛项”等精辟论述,这些都是太极拳前辈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太极拳修炼者必须继承和研习的宝贵财富。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书刊杂志、音像制品以及部分太极拳传播者,对“虚领顶劲”这一太极拳修炼要旨的阐述却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把虚领顶劲解释成“头轻轻上顶”;有的解释成“百会穴轻轻顶着一片树叶”;还有的说“意想百会穴顶着盛满水的碗”等等。他们的共同点是虚领顶劲即百会穴要向“上顶”,因受以上说法的影响,于是真的就有了头顶水碗或矿泉水瓶子的太极拳修炼者。笔者认为以上对虚领顶劲的阐述及修炼方法是不可取的,是违背了太极拳虚领顶劲的本意,究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搞清楚头上的劲究竟是要“领起”还是“顶起”,“虚”的真意是“虚无”还是“轻轻”,虚领顶劲的“顶”字是名词还是动词。
诚然,从外形上讲,只要颈项竖直,下颌微向内收,让喉头不外露就表现出了虚领顶劲的姿势。但“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的太极拳修炼方法,要求行功盘架的每一举手和每一投足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形随,更注重心意的修炼和运用,失去了“意”的主导作用,就丢掉了太极拳的精髓,所以意念的作用才是虚领顶劲的根本。
要想对虚领顶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首先应对“顶”的真实含义有个正确的认识。《太平经》中的“头之上者,顶也”,说的是头部意念守一的位置在头的最上部。这里的“顶”与虚领顶劲的“顶”、顶头悬
的“顶”,都是指头顶百会穴。太极拳论中关于头部的“顶”、“顶劲”均为名词,而“不丢不顶”的“顶”是动词。倘若用动词的“顶”去解释和阐述名词的“顶”,就难免南辕北辙,失去了“顶”的真意。笔者认为,太极拳前辈们就是怕后人误解了“顶”的意思,才又提出了“提顶”、“顶头悬”、“悬顶弛项”等术,他们分别用“提”、“悬”来告诫后人,头顶的劲不应该是动词的“顶”,而是要“提”、“悬”、“领”合乎拳理。“提”即向上提带;“悬”即挂在空中;“领”即向上统领。明白了“顶”的真实含义,再来分析虚领顶劲就容易了。虚领顶劲四个字在古汉语中分别为:“虚”是不真实,不实际;“领”是统率、率领;“预”是头的最上部;“劲”就是力。合而言之,虚领顶劲最浅近的内涵是:一个意念想象的力作用于头顶百会穴向上悬提头部,有“头悬如磐”,周身松沉的心意。
顶劲领好了,首先有利于大脑的放松入静,心静则意专,从而增强意识引气运行驾驭形体的功能;心静而头部虚悬,不仅为全身由上而下地松沉奠定了下守重心的基础,又能使全身轻灵活泼,免除重滞;肢体放松又为疏通经络和气血畅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神足、气充、体松是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关键,《太极拳真义》中,“翻江闹海(元气流通),尽性立命(神定气足)”和《太极拳经歌诀》中“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可以说虚领顶劲是求得心舒体静和意、气、力相合之纲。
那么,虚领顶劲的“顶”当作动讲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动词的“顶”指的是一个向上的力,由下向上作用于头顶的里层,无论头部靠这个力如何轻轻顶,也必须会有一个实际上存在的力由下向上作用于头顶;要想产生这个力,脊柱须拔长,其结果是身体难免产生僵直,影响周身的松活和轻灵;若颈项上顶,面部容易紧张,也易出现劲力“冒尖”的问题。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练太极拳,就违背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意不外露,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的基本要领。我国古代把脑功能归属于心的范畴,太极拳所讲的心静,实质是大脑的入静,意识专一地进行拳理、拳法的修炼。因此,作为“脑为元神之府”的头就应该始终虚悬,让大脑处于松静状态;一旦有了头顶有物的“顶”意,不仅颈僵直,也影响了脑的虚静,久而久之还会出现气血上涌、头晕、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有碍身体的健康。这是太极拳修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虚领顶劲既是立身中正的要素,也是心静用意,提领精神的关键;同时还关系着气息的升降开合和周身的松沉轻灵。因此,把握好顶劲领起,上虚下实,神舒体静地去修炼“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的太极功夫,才会提高太极拳的水平,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发布日期:2005年7月14日
Copyright © 2003 中国太极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郑州中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豫ICP备06002969号
联系人信箱:znhn-emb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