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民:社会公正问题的观念反思(南方周末 2005-3-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28:44
社会公正问题的观念反思
南方周末    2005-03-10 16:29:07
□吴忠民
就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起码有两个方面属于相辅相成的基础性内容,一个是发达的经济,另一个是起码的社会公正。毋庸讳言,目前中国的具体情形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已经成为各个阶层所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些观念或者说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妨碍着我们促进社会公正问题。这些观念主要包括:“原始积累不可避免”、“国家财力不足”、“重视公正便会妨碍效率”。所以,要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对于这些观念进行一番必要的反思。
一、“原始积累不可避免”
之说这种观念尽管在正式媒体上所谈论的不多,但是不少人在一些小型会议或在私下场所当中谈得比较多,实际的影响面比较大。这种观念认为,欧洲早期的现代化进程是通过“火与血”的原始积累来实现的,而且这种原始积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中国既然要搞现代化建设,就免不了出现一个残酷的、牺牲多数人利益的原始积累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少数人迅速积累财富和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是必然的事情。
“原始积累不可避免”之说的误区在于,其一,同欧洲早期现代化建设时期有所不同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权保护、平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深入人心。比如,保护人权已经写入了我国的宪法当中。
其二,人类已经发明了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条件的基本制度和种种方法。中国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税收,有效地实现社会转移支付,使富裕群体的利益增进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改善两者之间实现同步化,从而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或加重。虽然中国社会要想完全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毕竟已经开始启动,其前景完全可以预期。
其三,同欧洲早期现代化建设时期迥异的是,中国现在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力十分强大,拥有很大的资源控制力和调节力,能够在社会公正方面做很多事情。尤其是,作为执政党,其基本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要公共权力运用得当,中国可以从长远考虑而避免许多由市场自发性所造成的种种缺陷。比如,可以限制某些群体的不当行为,可以举办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公益事业,可以防止过大的贫富差距,可以主动地改善基本民生状况,可以有效地扩大内需,等等。
二、“国家财力不足”之说
这种看法认为,现在之所以还不能重视社会公正问题,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财力十分有限。
但是,2004年仅税收一项就突破了2.5万亿元,再加上非税收的财政收入以及预算外的财政收入,应当在3万亿元以上;国家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就实现初级的和基础性的社会公正而言,国家的财力条件已经具备,国家的财力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是,就中国现在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其一,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比例过小。就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而言,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有3%,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有2.9%,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0%。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增加,但无论是从增加幅度看,还是同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相比,这些方面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是不高的。
其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另一方面则是不合理、比重过大的公共投入。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我国的行政成本过高,国家财政在一般公务方面的支出比重过大。我国政府在一般公务方面的财政支出比重高达24.7%,这在各国当中是最高的。每年全国只是花在公务用车上的费用就达3000亿元以上。另外,国家在一些属于基本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共投入。我们并不是说这些项目都不重要,而是说这些项目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类似于社会保障、扶贫解困、义务教育以及公共卫生等那些直接关系到基本民生的大事情。
由此可见,如果中国目前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得以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便是在国家财力现有的条件下,也能够使中国的社会公正程度得到大面积的、大幅度的提升。
三、“重视公正便会妨碍效率”之说
这种看法认为,中国目前必须将效率放在第一位,所以,重视社会公正问题必然会妨碍经济发展的大局。
这种看法的第一个误区在于错将社会公正与平均主义混为一谈。平均主义固然是与效率相悖的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公正同样与效率相悖。平均主义的本质是削高平低,强调社会成员生活状态的相似和均等。平均主义如果得以盛行,必然会形成一种多数人剥夺能力强、贡献大的少数人的局面,从而损伤了这个社会的活力。问题在于,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并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一个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价值体系。
这种看法的第二个误区在于没有看到,现在的效率出现了一些问题,恰恰是因为在社会公正方面做得不够好。就经济的直接推动力而言,无非是来自三个方面,即外贸拉动、投资拉动和内需拉动。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所以在这三项拉动力当中,内需拉动的作用又要远远超过其他两项拉动力。目前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2003年,消费率已经降到20多年来的最低点55.5%,投资率却达到了20多年来的次高点42.3%;2004年,中国经济对于外贸的依存度高达70%左右,远超过美国18%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某些病态的现象。而中国经济之所以缺乏持续的内需推动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于社会公正不够重视,致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现在的中等收入人群比例过小,而低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高达64%,造成民众购买力的严重不足。于是,中国现在出现了一种似乎是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量的耐用生活物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却是许多社会成员买不起基本的耐用生活物品,或者是为了防范未来的风险而不愿将手头的资金用于日常消费。
显然,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的关键在于,实现初级的的社会公正,建立起基础性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减少低收入群体成员的人数。如果这项任务能够完成,便可以不但直接增强内需拉动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建立起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大量社会成员生活的后顾之忧得以解除,从而间接地增大对日常消费的投入,扩大内需拉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0310/xw/sd/20050310005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