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权封住学生的嘴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04:04

大学有权封住学生的嘴吗?

标签: 评论  2010-10-21 13:48

大学应当回归公民教育本位

杨于泽

 

       河北大学校园近日有“官二代”醉驾撞飞两女生,肇事者李启铭一句“我爸是李刚”语惊天下,折射出当今权力意识之张狂。现场目击者很多,但现在有消息说,目击者集体沉默了。有人坦言“我妈已严令禁止我再管这事”,而学校居然与孩子他妈一般见识,也速速传令学生封口。

       作为车祸现场的目击者,学生站出来说出亲眼所见,有助于辨明真相,这是公民对社会应尽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也是做人的常情常理。孩子他妈怕孩子惹事生非,禁止孩子“管事”,尚且情有可原。一所大学,居然也要学生做缩头乌龟,切断他们与社会的那么一丁点联系,其“世故”一何至此!

       大学,在全人类的语境中,都是传播知识、追求真理、“作育新人”的地方。大学是国民教育的高级阶段,首要职责还是以民为国民,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车祸发生了,大学应当鼓励目击学生说出真相,至少不要反对。大学禁止大学生说话,就是阻止大学生承担公民的责任义务。这也是一种大学教育,但它是一种“反公民教育”,反公民之义而育之,害怕大学生顶天立地,只想把他们规训成一群蝇营狗苟、自私自利的“前现代”老百姓,使社会成为一盘散沙。

       东林书院有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即使封建时代,中国人也是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也就是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之义。“五四”运动时期,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大学生经常上街游行示威,当时教授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学生上街,一派反对学生运动,但历史肯定的是前者。正是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推动了东方睡狮的觉醒。我们现在每年纪念“五四”运动,呼唤的还是青年人积极入世的血性,肯定的则是民主与科学的价值追求。

       一所21世纪的大学,不鼓励大学生积极入世,反而禁止大学生对外说话,这既有悖于儒家强调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中国传统,更丢掉了培育公民、“作育新人”的大学办学宗旨。这样的大学教育出来的不是公民,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职业培训机构,毕业生知识不少不多、职能技能不低不高,刚够找个饭碗而已。走上街头,他们很可能就成了鲁迅笔下的那群看客,麻木而冷血。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最近诉苦说,他受委筹办南方科技大学,以去“行政化”为基本诉求,但一直深受教育“行政化”困扰。“行政化”不仅困扰大学管理,事实上也困扰着大学育人功能本身。大学生想什么、信什么、说什么、怎么说,本来是大学生作为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大学却要管起来,而且行为粗暴。这也是一种权力越界,属于侵权行为,是大学“行政化”的结果。

       现在强调教育改革,人人皆言教育去行政化。大学去行政化,标志应当是以公民教育为本位,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既要爱国守法,铁肩担道义,勇于担当家庭、社会责任,也要坚决维护个人权利,以副公平正义之义。任何大学生站出来承担公民责任,大学都应奖以肯定性评语,而不能教育国民做缩头乌龟。回归公民教育本位的大学,才符合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