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提高学生参与度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56:58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提高学生参与度开始


  在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关键时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逐渐高涨,广大教学研究工作者对方兴未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减负的角度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即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体现课堂教学40分钟有质量的最突出的表征便是学生愿意学,并且学有所获——以较为饱满的热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有进步。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教学惠及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笔者认为,这也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实质、最精粹的内容之一。由此,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只顾着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努力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组织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的,小脸涨得红红的,小眼睛瞪得大大的。诚然,以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们任重而道远。

  一、察言观色,教学方法有变化,引领学生主动求学

  教师若要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一双会说话、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对灵敏、善于倾听的耳朵,还要有一个灵活、善于应变的大脑。课堂上的学生学习品质各异,要使每一个学生保持积极的参与度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既不能摆出一副“阎王”的态势,指望靠吓唬学生稳住课堂;也不能做出一副“俘虏”的样子,在活泼顽皮的孩子面前完全倒戈投降。笔者认为,教学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教师可以察言观色,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声音特色、故事插入、活动补充等教学方法,拨动学生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心弦。

  当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时机选择不当,教师应及时改进。

  当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开小差时,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用眼神暗示或用摸头、拍背等小动作悄悄提醒他,不能任其发展,影响其他学生听课。

  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离题或插嘴引起其他学生争议的时候,教师应寻找合适的契机把无关话题引向教学主旨。

  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一根无声的指挥棒,虽然态度是谦和的,神情是亲切的,但内心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对学生要求的标准是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层次,保证学生学有所乐

  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切实体现学科性质,体现学思结合的特点,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示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心里要有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前提就是要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巧妙地传授知识,持续地培养能力。但有不少教师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教师预设过于强势,教师“拽”着学生走他的“心路”,抓重点句段,理解重点词语,串讲串问,学生疲惫不堪;二是不分轻重缓急,教师跟着学生走,完全失去了组织教学的主动权,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我们的教学班大多都有四五十个学生,每个学生处于不同的认知层次,教师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为了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兴致,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层次性尤为重要。譬如:读一读字音、解一解词义的学习任务可以请中等或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同学回答;提问质疑的时候可以请班上思维活跃、爱插嘴的学生回答;一些有坡度、体现拓展性的问题,可以请那些已养成读课外书习惯、语文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回答。笔者认为,要比较持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需要具有不断“抖包袱”的能力,在备课时就要比较明确地确定哪些问题适合哪类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三、动静结合,教学过程有节奏,促使学生乐而不疲

  波纹无痕,是死水一潭;波涛汹涌,是洪水猛兽。只有潺潺流水才是源头活水。课堂教学应像潺潺流水一样,将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课堂教学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矛盾冲突,要有思维碰撞,才会有智慧启迪。教学过程有节奏,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共同成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才是一堂好课!

  下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习作4《学习使用象声词》的教学片段,值得我们借鉴。

  1.组织观看录像片段,提出看和听的要求。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丽的《冰河世纪》。(特写)这是一只名叫“斯克莱特”的松鼠,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这天,它好不容易才找着了一颗橡子,可怎么也打不开,急得它拼命地踩,拼命地踏。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仔细看,认真听。

  2.师生交流、互动。动画片好看吗?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内容?学生叙述看到的内容。强调“事情”。(板书)

  3.出示范文,默读赏析。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部动画片,我还把这个片段写下来了呢!(先出示没有象声词的)

  4.学生评析范文精彩之处。(在学生觉得写得好的语句上画上波浪线,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板书:具体、生动)

  5.给范文添上合适的象声词,并在全班交流。

  范文:一场意外

  雪花轻轻地飘,北风(“呼呼”)地吹。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一只名叫“斯克莱特”的松鼠好不容易得到了一颗橡子,欣喜若狂。它把橡子往地上一摔,(“啪”),没摔开,急得用力去踩,(“咚”),没想到冰层受到震动,开裂了,(“咔嚓咔嚓”)。裂缝越来越大,一直向上延伸。不好,冰山下坠了!(“轰隆”)!雪崩开始了,只见大大小小的冰块都滑落下来,犹如一条白色雪龙向山下冲去。突然,两座冰山就要碰撞到一块儿了,(“砰”),斯克莱特还不忘带上它的橡子,一起向山下坠去,(“咚”“咚”“咚”)!

  小结:我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一个小故事,再加上声音,变得有趣多了。

  (分析:教师初步指导学生了解象声词的特点和作用后,安排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学生的活动有观看录像片段(静)、个别思考说明短片的主要内容(动)、默读教师范文(静)、品析范文精彩之处(动)、给范文添上适当的象声词(静)、班上同学交流修改短文(动)。一组动静结合的活动引领着广大学生在愉悦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收益。)

  四、急中生智,教学语言有智慧,鼓励学生自信参与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相对外显的载体。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语言清晰、措辞准确、生动形象、充满智慧。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时,课堂气氛总是轻松活泼,学生异常活跃,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与支老师急中生智的教学语言有关系。教师的只言片语,往往能使学生自信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下面是支老师执教《晏子使楚》的片段,值得我们学习。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中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均,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你喜欢哪一个人物?(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们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支老师借助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窘迫,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从古至今,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未离开过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研究。看往昔,从赫尔巴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到杜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凯洛夫教学体系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结合,到合作教育学提出的以师生共同创造为基础的师生合作,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看如今,在现代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问题更是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愿我们更多的教师来关注影响学生学习参与的因素,如学生认识的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多维发展性,教学内容的整合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学评价的全息性。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有效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