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引发的思考(三)何祚庥挨骂 只因说了点真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25:44
2005年12月12日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在他们编发的《对话何祚庥:一个批判者的自我辩词》中,有一段是他们的摄影师在原定采访计划外突然插话引起的一场对话:
摄影师:中国煤矿每天死多少人您知道吗?
何祚庥:报纸上说100多人……
摄影师:您相信这个数字?
何祚庥:大体上是真实的……
摄影师:您看过《盲井》(注:一部反映小煤矿死人的电影)吗……
何祚庥:我告诉你中国死人最多的不在煤矿,在小轿车(交通事故),每年12万!
摄影师:交通事故死人,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是没法避免的……
何祚庥:你为什么认为小轿车(死人)是没法避免呢?为什么这就不是问题?哈,你这话就对了,没法避免!中国煤矿死人也没法避免!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太穷了。
摄影师:您认为是穷而不是腐败吗?
何祚庥: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为什么工人能接受较低的工资、较危险的条件?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不是不知道啊。那为什么还接受?因为不接受活不下去。
摄影师:那他们就该接受这样的命运吗?
何祚庥:(怨就怨)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
摄影师:您不是说中国发展得很好吗?
何祚庥:是的。但我们中国的问题只有一步步走,社会发展要有个过程。中国要发展,某些代价是不可避免。
摄影师:但不应该死无辜者,有些是可以避免的……
何祚庥:谁是无辜的?谁是可以避免的?它有一个概率分布。何祚庥也不希望死人,但有时候发展过程中的牺牲是不可免的。你希望没一点牺牲,是很不切实际的想法。
摄影师:那您的意思就是煤矿工人应该死了?
何祚庥:煤矿工人应该是做了贡献的。他们的贡献我们应该正确评价。
摄影师:他们什么贡献?提高了GDP?
何祚庥:一点不错。解决了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从宣传效果来看,应该说,《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和编辑做得是很成功的,一句“何祚庥:(怨就怨)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就成了“无耻科学家”的铁证而被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此文发表前后,又连续有鄢烈山先生的向何祚庥院士请教两个逻辑问题(羊城晚报,2005-12-11);刘洪波先生的奇哉怪也何院士(金羊网2005-12-13 16:16:11>);中国青年报:穷人太穷:应得权利还是应得矿难?(2005-12-13);中国青年报:质疑何祚庥更多的是基于常识判断(陈杰人,2005-12-27);再与何祚庥先生谈几点基本常识(鄢烈山,金羊网2006-01-06 09:10:50)等,就此《南方人物周刊》的访谈大做文章。经过这一番宣传,何祚庥不仅是缺乏基本知识,不懂逻辑,而且简直是冷血动物,如此漠视人命。当然也有比较理性的,看出何祚庥的话中有大实话,因而主要不是针对何祚庥,而是追究更深层的原因。
我也反复看过那些对话,有的话说的不够准确或不够明确,可有多解。究竟当时两人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印出来的文字是否能准确反映原意?我不清楚,无力也不想去考证,就由他们去争论吧。不过象这种问题:“摄影师:您认为是穷而不是腐败吗?”是个选择题,你要回答只能在“穷”与“腐败”之间择其一,但实际上产生矿难的原因可以是多种,而且可以是几种因素都在同一次矿难中起作用。一次矿难的发生为什么不可以是穷和腐败两种因素都有,而非要将它们对立起来逼人去选择其一呢。何院士虽然没有完全按提问者的套路回答,加了个“主要”,说主要是穷,但这一来别人要说你是将矿难的发生归咎于穷而不是腐败,也就似乎有理,引起许多人愤怒也就不奇怪了。因为大家最痛恨腐败。
我后来查到煤炭网发布的《2006年1-10月全国煤矿瓦斯事故分析》,这10个月,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265起,死亡987人;顶板事故1383起,死亡1615人;水害事故81起,死亡346人;运输事故385起,死亡415人;火灾事故6起,死亡22人;放炮事故66起,死亡75人。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应该有它的具体原因。是不是因腐败而产生需要具体分析,而按那位摄影师的说法,不是因为穷就是因为腐败,能说都是因腐败而产生吗?那个摄影师的提问本身就不合理,谁也无法当时几句话就能回答清楚的。
腐败可以是某一次矿难的主要原因,但如说从总体来看,产生矿难的主要原因也是腐败,那就得对所有矿难作出统计分析,那位摄影师我看没有做过,其他批评何祚庥的人,也没有谁拿出了证据。所以那些似乎义正词严地批判何祚庥的文章,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而如从根本上找原因,何祚庥说因为穷,则可以成立。 2007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10名大学生调查煤矿工人 贫穷比矿难更可怕》被贴到强国论坛后,有人留言:“对于煤矿工人来说,贫穷比危险更可怕。”——此话令人难以置信,造假者可耻!([但愿神州尽舜尧 ]发表时间: 2007-04-1610:46:05)但他并没有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些学生是造谣;相反,支持这些学生的人更多,还有人说:“这个调查证明了当初何祚庥的一个判断,中国的矿难不能避免,因为很多人还很穷。”([游客]发表时间:2007-04-16 19:12:17)
这些学生是10名20岁出头的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以井下矿工为调查对象做社会调查。“两年中,他们走访了湖南30多处煤矿,并3次下井调查,与数百名煤矿工人直接对话,最终形成了两万多字的调查报告——《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你说他们是造谣,那你也拿出个反调查来看看。而无论如何,不能说他们是“何祚庥一伙”吧。
不过,我要还提出一个比穷还更为根本的因素,中国煤特别多,但别的能源少,只好多采煤,而采煤需要在地下作业,古今中外都是风险最大的一个行业。采的多,因采煤出事故而死亡的机会也多,是可以想到的。有的国家很穷,但地下没有煤田,再穷,他那里也不会有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我们当然可以增产石油,开辟新能源,也一直在做,但眼下开发出来还不多(中国锁定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风力发展惊人),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靠煤的局面一时无法改变,所以就我的专业来理解,“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实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搞现代就得多消耗能源,这是常识。何院士表述的也就是这个客观情况,难道我们不去正视它就不存在了吗。当然如果按照某些“科学文化人”的观点,保护传统比发展更重要,把发展停下来,少采煤,或不采煤,不要用电了,那倒是有可能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说这比现代化生活还幸福,但大家同意吗?包括这些“科学文化人”,断他几小时的电,恐怕他们也要坐不住了。
因此,当我看到这条消息:《国家电网公司:电煤供需矛盾短期内难有效解决》还配有下面的漫画,就想到应该写一篇文章,讲一讲这方面的道理,后来发现也不必多讲,摘录一些近日的消息与评论就足以说明。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510){this.width=510;this.height=image.height*510/image.width;}}" align="left" border="1" height="327" width="450">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雪灾是从火车因输电线路被冰雪破坏,没有动力开不动,乘客积压在南方一些车站,特别是广州车站,才受到全民注意的。1月25日起,由于京广铁路南段部分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冰雪和冻雨自然灾害,导致地方电网故障频发及大范围停电,正进入春运高峰期的京广铁路出现运输严重受限。截止到1月27日中午12点,大约有10万名旅客因为列车大面积晚点,而不得不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站:痛苦的神经末梢,《财经》记者王晓林),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滞留的人员有减少,但有时又有增加,直到现在还未完全解决;还有一些城镇以及农村也有因冰雪压断线路供电中断而生活艰难,冰雪成灾的覆盖范围遍及南方十几个省。就网上所见,贵州、湖南都很严重,如贵州雷山县与外界隔断十多天 粮食即将吃光,湖南郴州连续七天停水停电 蜡烛最贵50元一支 ,新一轮雨雪又至 湖南“雪上加霜”,随后,2月1日江浙安徽遭遇暴雪袭击。
降雪能造成如此严重的灾害,可能很多人原来没想到,没注意到中国这二三十年的建设,已在现代化的路上迈了一大步,城市和部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都已在依靠电力支撑,而电力的获得,主要又靠煤炭,有报道说,占到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一旦供应不上,一系列问题发生了。而这次的灾害,固然首先在交通堵塞上表现出来,更反映出电力供应上存在着危机,是没有雪灾也需要防止和解决的问题。如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来自电监会的数据表明,全国共有17个省级电网电力供应紧张。由于“无米下炊”,全国被迫关停的发电机组已达3990万千瓦。这一数字占全国火电装机总容量的7%。(《国家电网公司:电煤供需矛盾短期内难有效解决》),还有,“截至1月25日,全国电煤库存约2142万吨,不到正常存煤的一半。”(发改委分析全国电荒原因承认包括煤矿整顿与关停小火电机组无关)类似的消息这一阵频频出现。堵车是一时的问题,如何保证煤的生产和运输则是根本。
我注意到,在《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60;研究雨雪灾情部署工作》的报道中,有“要克服一切困难,增加煤炭生产,优先保证电煤供应。”之语,胡总书记在29日主持了这个会议后,又于31日“先后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深入大同煤矿集团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大秦铁路湖东站和秦皇岛港煤码头,实地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奋战在煤炭生产和电煤运输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还强调,要切实组织好煤炭生产,努力增加电煤产量;切实加强电煤运输组织,全力保障骨干电厂的煤炭供应;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更彰显出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煤藏特别多,中国的能源供应还得主要靠煤炭,讲中国特色,这就是应该注意到的独特的国情。现实已对何祚庥和那位摄影师的争论作了回答,经过这场雪灾,应该更能看得清楚。而且不止于此,还应该有助于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什么“盛世出国虎,虎啸振国威”,虎啸在哪里且不说,离盛世还远呢。
陶世龙,2008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