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0-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33:33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0-21 以 下 目 录 【博览视点】
加息影响:通胀下的投资策略
加息影响: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前奏?
加息影响:是2004还是2007? 【加息冲击波】
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
热钱、通胀夹攻,加息停不了
升息周期正式来临,持续2至3年,幅度3% 【焦点透视】
强国韬略:“五年投资纲领”已拟定 【热点聚焦】
加息打乱短期炒作预期,暴涨阶段已近尾声 【通胀压力线】
国家投放储备糖、油,以稳定供应
10元以下菜式几乎绝迹,不涨价“就等着关门”!
油糖“断货”,供应商加价,居民抢购 【博览视点】 加息影响:通胀下的投资策略

    本次加息表明,宏观决策者确认了两项经济运行趋势:一是经济回暖超预期,二是通胀风险超预期。我们认为这两项因素目前同样利好于股市,并为近期投资指明了方向。鉴于行情基础为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回暖,投资重点将围绕人民币升值受益与通胀受益展开。

    首先需要明确,本轮通胀主要源自二次量化宽松与美元贬值,而非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因此通胀表现为“资源品货币化”,即作为国际贸易、储备与计价货币的美元信用度持续下降,令泛滥的纸币狂热买入资源品作为“硬通货”,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

    其次,我们对于中国政府控制基本农产品价格的能力充满信心,即便俄罗斯大火、旱灾以及巴基斯坦水灾等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中国粮价有能力 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本轮通胀中PPI涨幅将远远超过CPI,二者剪刀差的不断拉大将增加下游企业利润压力,而上游企业将独享资源品价格上涨的好处。

    以上两点说明,资源品价格将受到资源品货币化、通胀自上游向下游传导的共同提振。由于美国经济疲软、财政赤字不断增长,我们认为美国量化宽松势在必行,四季度美元将继续保持贬值趋势,推动资源品货币化与成本推动型通胀深入发展。上游矿产资源采掘业是投资重点

    在资源品企业中,尤其应该关注两类已经企业,一类是新能源产业必需的稀土、锂、核工业原料生产企业。该行业不仅受益于美元贬值,而且受到“十二五”确立的新能源大发展政策推动,未来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股价独立走高能力超过基本金属矿产企业;另一类是着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的煤炭企业。 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位,而节能环保业中将“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 用”。事实上,一个成功实现了煤炭液化、煤炭气化、或煤粉高效燃烧的煤炭企业,已可归为一家新能源企业,其估值也有能力脱离原煤炭业而向新能源进发。

    除了通胀受益股外,人民币升值受益股中的保险、银行类股受到加息推动,具备领涨大盘的能力。 其中尤以不存在资产质量担忧的保险公司上涨动力强劲。“十二五规划”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日韩经 验,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时期,保险、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长率最高,超过市场整体增长率2倍。同时加息对保险业影响中性偏多,高盛发表报告认为,加息有利于保 险公司提高收益率15个基点,提升保险公司2011年税前盈0.08%至0.45%,并轻微提升其内含价值。

    总之,博览研究员认为,本轮通胀为成本推动型通胀,上游矿产资源采掘业受益程度最高,其中稀土、锂、核原料企业,以及着力进行煤炭清洁利用的煤炭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另外,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保险、银行类股受到加息推动,也具备领涨大盘的能力。


    T O P ↑
加息影响: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前奏?

    本次加息的时间选择似乎另有深意。10月21-23日将在韩国庆州举行G20峰会财长、央行行长会议,此前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尹增铉曾表示,会议将会深入讨论汇率矛盾问题。这样背景下的加息,不能不令人猜测,中美可能已 经就汇率调整达成某种默契。

    与此同时,10月18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三天出现贬值,10月20日更在一天之内贬值201个基点,NDF所体现的人民币升值预 期也同步走软。难道美国已同意中国以加息替代升值?博览研究员并不认为如此。加息固然可以表明中国央行以提高利率管理通胀的决心,却不足以平复国际社会要 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者难以互相替代。

    事实上,人民币前一阶段的快速升值主要来自美元贬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未减轻。6月19日二次汇改宣布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近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较5月水平有所贬值。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9.65,不但较09年2月最高点126.06有明显贬 值,而且较今年5月下降0.32个百分点。人民币兑日元、欧元的大幅贬值已经抬高了日本、欧盟对中国的批评声浪。日本日前发布了一份措词异常强硬的声明, 呼吁韩国和中国在汇率方面“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德国亦警告说,那些通过压低本币汇率努力促进出口的国家可能将与中国爆发贸易战,敦促中国放宽对人民币汇 率的控制。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如果保持强硬姿态,很可能面临在G20峰会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上被“围殴”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升值是理性选择,但升值手段可以更加灵活。博览研究员猜测,人民币可能即将以小幅跳升形式快速升值,但跳升幅度不会超过3%

    以“小幅跳升+双向波动”形式脱离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政策,是我在三月份《大国汇率:“小幅跳升+双向波动”为最优解》一文中给出的政策建议。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会长时间吸引热钱流入,避免升值预期自我强化与资产价格泡沫。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化解、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再次上升,升值预期吸引热钱大量流入的状况下,这种方式效果最为理想。

    如果上述猜测成立,则“楼市二次调控+加息”的作用一半类似于四月中旬的“新国十条”,打压资产价格泡沫为即将到来的升值做准备,同时有效 管理通胀预期。而当最大“吸金”领域房地产受到打压之际,境外热钱与境内热钱的共同目标将继续指向人民币资产的估值洼地——股市。


    T O P ↑
加息影响:是2004还是2007?

    “投资者必须认识到,国际热钱流入对流动性环境的改善必将受到国内货币政策的狙击”这是博览研究员在探讨牛市第三浪的流动性基础《美国“量化” 中国“宽松”》一文中的描述。即便如此,本次加息时间仍出乎意料地提前,以至央行行长周小川前期“年内不加息”的表态显得很突兀。

    有关加息的市场分歧目前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加息针对资产价格泡沫,还是针对通胀?

    二是本次加息是一次性的,还是一系列加息的前奏?

    我个人认为第一个问题暂时不可能得到答案。九月房价仍在危险地上涨,即将公布的9月CPI也很可能创出新高。因此说针对哪一方都没有错,并且更可能一箭双雕,既针对房价上涨,也针对抑制通胀——更准确地说是管理通胀预期。

    第二个问题至关重要,如果是一次性加息,那么对经济与资本市场都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牛市的判断保持不变;如果是进入加息周期的信号,那么其后的连续加息将减弱经济增长动力,令市场刚刚有所平复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担忧卷土重来。第二次加息之时,将是牛市脚步终结之日。

    我个人认为目前确认进入加息周期为时尚早。当前的经济基本面情况与2004年类似,与2007年存在着天壤之别,连续加息无疑要冒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

    中国当前的场景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情景并无区别,经济最大的风险在于资产价格泡沫与信贷泡沫。当信贷超规模投放已成现实,而从中央到地 方又正大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之时,实施“低利率、紧信贷”的货币政策配合,有利于逐步化解信贷泡沫风险。迅速抬高市场利率水平则会严重抑制总需求,并快速 削弱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崩溃式调整的后果。相信宏观决策者很清楚政策后果。因而,我们认为本次加息更可能与2004年趋同,一次性加息的 可能居大。但基于对连续加息的恐惧,大资金的操作周期可能缩短,行情波动幅度扩大。

    尽管如此,央行本次在众多“两难”环境下突然加息所表现出的勇气与决心仍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引出了另一层猜测:除了控制通胀与资产价格,央行此次毅然决然的加息行动是否还另有深意?


    T O P ↑
【加息冲击波】 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

    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易纲周一才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上海召开的“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高级研讨会,刚刚回到北京,便立刻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央行出奇不意地宣布加息。

    央行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皆上调0.25厘。但一年期以上存贷款利率则是不对称上调,存款比贷款加息大。以5年期存贷款为例,存款加息0.6厘,贷款加息仅0.2厘。

    一年期以上的存贷款便实施不对称上调,存款较贷款加息大,明显地央行是针对储蓄搬家的苗头而作出抑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除了一年期存贷利 率加幅一样之外,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大于存款利率,但一年以上的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显示央行在尽力减少上调贷款利率对实体经济的打击。


    T O P ↑
热钱、通胀夹攻,加息停不了

    人民银行的加息之举来得突然,如果不是央行此前的表态属于失言,那么,此次加息就是出自现实形势的“无奈”——因为有关通胀的数据与现 实,远超乎预期。何以远超预期?因为较早诸多体制内学者,还在一个劲地鼓吹提高通胀的容忍度,有的甚至将容忍的目标通胀,拔高到百分之七那样的高度,目的 不外乎是要回避加息。现时突然加息,不再“容忍”,莫非通胀很难看?

    一直以来,防范热钱与防范通胀,是人行的两边战线。从当初回避加息的态度看,在通胀处于警戒状态时,人行是选择防范热钱优先,现在突然加 息,显示政策选择上已改弦易辙,转向防范通胀紧迫。同时,也如早前所论,人行的数量型工具技穷,放弃继续依仗数量型工具的取态,促成这种转变,多数是被通 胀灼痛的缘故。

    事实上,内地食品涨价已是大势既成,农业范畴内,粮、棉、糖、油、果、菜及肉,已无一不被炒贵了价。另外,全球大宗商品狂涨价,正重演○八 年上半年输入型通胀的势头。热钱内外夹攻,高通胀也不过是迟早见到的。官方笃信数据,可能被偏离现实感受的数据所惑,但实实在在的挑战是民生问题,民众已 捱过了连续八个多月的负利率,长期的负利率也会是资产泡沫的催化剂。

    央行一直坚守的利率防线,缺口一开,热钱更涌。这情况势在决策者预计之内,等着追捧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在美、日、欧大举量化宽松下,一直伺 机破门而入,启动加息何异于集结号响起,人行是情势无奈,还是对热钱设下了御术,胸有成算?或者是面对防热钱及防通胀难以两全其美,是人行见步行步的被动 应对?政策动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加息将产生甚么后果。

    人行突然加息,可能给股市制造一阵慌乱,但考虑到这一招会催谷热钱进入,加上若然通胀离谱,市场仍然会聚焦于追捧资产升值。加息幅度那么温 和,带来的一时震荡会很快过去。热钱与通胀夹击的局面已经形成,一次小幅加息,不会让决策者安下心来,反而可能引起更大的预期,令加息陆续有来,政策穷于 应付。


    T O P ↑
升息周期正式来临,持续2至3年,幅度3%

    中国升息0.25个百分点,正式开启金融海啸以来新一波升息周期,“未来还有得升”!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波周期将为时2至3年,升息幅度预估在3个百分点。他表示,此一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要让过热的房地产泡沫“逐渐消气”而非爆破。

    政府应该是看到即将公布的通膨数据会“高得吓人”,因此以升息方式降低市场受惊吓程度的“预警”。市场此前预期,中国9 月通胀升3.6%,为连续第三个月升穿3%的加息警戒线。

    事实上,利率若由2%升至5%,也不过符合通货膨胀率的区间,因此,中国升息的最大目的应该是防止负利率环境的产生,因为负利率只会带来高速通膨的恶梦。因此,今次人行加息可望向市场及社会发出讯号,表达当局不会坐视通胀上升不顾的决心,管理市场的通胀预期。

    另外,负利率环境所刺激的通胀预期,将令热钱流窜炒作,波及影响民生的农作物;大豆、绿豆、玉米和茶叶皆成炒作目标。故此今次加息,既在遏制通胀方面有用,减少资产泡沫的问题。

    除了抑制通胀外,也有解读认为,内地今次突袭加息,有可能与美国有共识,希望控制全球泛滥的游资。

    欧美媒体近日已不断报道,日前美国财政部押后公布操控汇率政策报告,避免出现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局面,背后实际上已与中国有“默契”。不过,人行今次宁愿加息以冒经济受损之险,却依然不愿加快人民币升值,究竟双方有否共识或共识为何,实在颇为耐人寻味。


    T O P ↑
【焦点透视】 强国韬略:“五年投资纲领”已拟定

    “三农”屈居二线出乎预料吗?“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合并令人意外吗?“七大产业支柱”、“七大战略新兴”大家都了解吗?十七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未来五年纲领,将重整投资战略所秉承的逻辑线索。

    ●“平衡”增长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首要任务;

    要点:投资、出口“双核”拉动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外向型”发展转变为“平衡型”发展,是下一个五年迫切需要形成的新局面。请注意,拉动内需的“五年”目标不是要转变成为“内向型”经济体,而是平衡三驾马车的协同关系

    当然,这一结论并不否认时下“促消费”政策的可持续性,只是从“五年”这一时间范畴来看,消费层面的政策拉动会随着经济转好,消费比例上升趋势出现而明显退出。“过度”消费的局面难以出现。

    策略:博览研究员认为,尽管“消费”增长潜力在三驾马车中其受到关注最高,但“大消费”概念所秉承“政策支持”的“上限”仍需要进一步探明。从“五年投资”着眼,在消费占比上升趋势明显或经济转好之时,需警惕“政策退出”

    ●“三农”屈居二线;

    要点:“新农村建设”表述大幅减少,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66字减少此次“十七届五中全会”的20字。系统性表述取代了重点表述。例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取代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策略:博览研究员认为,尽管农村仍是政府工作“重头戏”,但“循序发展”的可能性远大于“突击”发展。从“五年投资”着眼,农业方面“计划内”大规模政策性投入的可能性偏小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完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增量重点”的发展导向正式确立。

    要点:“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取代了各个产业的“自主创新”。制 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综合运输体系、信息化、海洋经济被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七大支柱”提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制造业与服务业, 其他行业均属首次提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则被“拿掉”。

    策略:博览研究员认为,产业体系规划完毕代表着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支柱转化”。从“五年投资”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综合运输体系、信息化、海洋经济代表着未来中国投资领域的“蓝海”

    值得注意的是,“改造提升制造业”替代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如果联系前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难理解现代产业体系中传统制造业未来出路在于“做强”而非“求新”。这意味着,未来重组力度最大的区域很可能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合并,系统性表述取代了重点表述。

    要点:“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合并有些意外,虽然总体字数并未减少,但城镇化方面,内容有所删减。区域部分,改变了此前地域强调(如专门指出“东部如何、西部如何、中部如何”等)的做法,而统一概括性表述。

    策略:博览研究员认为,由于区域振兴规划几乎“出尽”,后续新政策出台想象空间不大。城镇化方面依附于区域发展,“循序发展”的可能性远大于“突击”发展。从“五年投资”着眼,区域经济、城镇化层面“计划内”大规模政策性投入的可能性偏小

“五年投资纲领”的风险与机遇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从“五年投资”着眼:

    1.“消费”主线:在消费占比上升趋势明显或经济转好之时,需警惕“政策退出”。

    2.“农业”主线:农业方面“计划内”大规模政策性投入的可能性偏小。

    3.“成长”主线: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综合运输体系、信息化、海洋经济代表着未来中国投资领域的“蓝海”。

    4.“重组”主线:未来重组力度最大的区域很可能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5.“区域”主线:区域经济、城镇化“计划内”大规模政策性投入的可能性偏小。


    T O P ↑
【热点聚焦】 加息打乱短期炒作预期,暴涨阶段已近尾声

    博览研究员认为,央行10月19日晚的“突然”加息改变了市场短期炒作的预期,节后A股的暴涨主要是建立在“全球二次量宽引发流动性泛 滥强化国内通胀预期”的炒作逻辑之上,但同时,市场潜在的一个“默认共识”是中国“年内不加息”,现在,推动行情中期上涨趋势的主要矛盾——“全球二次量 宽”仍然存在,因此,博览研究员才坚持认为《加息不改中期上涨趋势》,但“不加息”的“共识”则被无情的打破,这对于短期行情而言,投资人基于通胀预期诱 发的狂躁乐观情绪会有所修正。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自10月8日开始的暴涨行情很可能已进入尾声,行情将进入下一阶段,短期格局究竟是继续上行但上涨斜率会有所修正,还是横盘滞涨乃至调整,这需要视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和三季度经济数据,以及投资者对公布的数据与预期之间的落差如何进行修正来评估。

    之所以博览研究员认为行情暴涨的阶段很可能已经告一段落,主要是基于对我们所观察到的近日期、现市场出现的反差现象的评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期指市场:虽然多头占据压倒性优势,但其并不愿意继续放大风险敞口,而是谨慎地控制风险,多头的这种风险偏好近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与4-6月空头主导期指市场,步步紧逼的策略是存在很大反差的。

    究其原因,博览研究员认为,由于目前尚处于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初期阶段,体现出很强的“预期性”特征,不论是驱动本轮行情的源头(欧美采取二 次量宽引发全球流动性泛滥强化国内通胀预期),还是国内的实际通胀形势(今日公布的9月CPI数据可以对此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确证)都还需要进一步确证,至 少目前这一阶段投资人还不敢全面进攻,而是留有余地,这一点从期指市场可以看得很清楚。

    ●1、期指市场看多的预期强烈,多头占据绝对优势。昨日(10月20日)期指开盘跌幅为0.40%,而对应的沪深300指数开盘跌幅达2%左右,截止昨日收盘期现价差为61.32点,开盘跌幅如此悬殊和期指高升水确证了期指市场多头占优的局面。

    ●2、从交易和持仓量情况看,11月合约成为主力合约以来每日交易规模与10月合约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水平,达到30万手级别,甚至接近 40万手(昨日为378770手)已经接近历史天量(6月1日的420130手),但近日的持仓量却保持稳定(10月19日减少31手,10月20日减少 131手),日内交易异常活跃,但持仓量规模却是高位持平,这表明多头虽占据绝对优势但保持自我克制,并不愿意进一步放大持仓量,扩大风险敞口

     其二,现货市场:做多的意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应该说央行意外加息打断了此前市场炒作的“游戏规则”,投资人的预期趋于谨慎乐观,而不是如此前那般狂躁和激烈。

    ●一方面,从A股近日的成交量来看,交投依然很活跃,但指数却是横盘滞涨,至少从这点来看,目前活跃的资金以场内资金为主,成交量的放大更多的是基金等机构大规模调仓使然,而并非场外资金涌入所造成的,由于没有更多的增量资金供给,市场内部呈现出一种暂时的多空平衡状态

    ●另一方面,虽然从上周的数据来看,保险资金和QFII在加仓,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63.13亿元,11.46亿元,但在很大程度上被散户的资金净流出所对冲,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我注意到,虽然9月份以来,证监会加快了基金发行的规模(甚至在一天之内一口气批了8只基金),但即便是有新的资金入场,也很可能会被近期证监会扩容节奏提速所对冲,10月13日-10月27日近两周的时间就有27只新股发行。

    按照技术分析人士的说法,行情要突破此前的密集成交区域需要成交量的有效放大。就目前的市场氛围来看,仅凭场内资金的活跃来冲关困难重重,随着机构调仓的动作告一段落,没有场外资金的持续补给,即便是行情继续上涨,但上升速率也会相比之前有所修正

    综上,博览研究员认为,流动性通胀预期行情初期的暴涨阶段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是震荡上升还是就此横盘,甚至是下行修正此前的过快涨幅,需要视今日公布的经济数据以及投资人的预期变化情况进行评估。

PS:美联储可能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纽约股市全面回升。受到上市公司良好业绩以及美联储可能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等因素影响,纽约股市20日全面回 升。道指、标准涨幅超过1%,而欧洲三大指数也小幅上涨,但均未超过1%。同时,受到美元汇率走低、美国企业盈利好于预期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20日全面 回升,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28美元,收于每桶81.77美元;纽约黄金期市在经历19日暴跌之后,大量投资者逢低买 入,再加上20日弱势美元的支撑,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价开始走高。交投最为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盎司1344.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 0.6%。

    T O P ↑
【通胀压力线】 国家投放储备糖、油,以稳定供应

    为保证国内食糖市场供应,稳定糖价,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分批安排投放国家储备糖;国家粮油交易中心亦向市场投放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

    根据发改委消息,22日将安排本榨季第一批21万吨投放市场,并根据情况加大投放量。这次储备糖投放竞买主体将限于食品加工企业。

    此前,在2009至2010榨季,发改委等部门已先后分8批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糖171万吨。

    另一方面,国家粮油交易中心亦决定向市场投放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以及竞价销售毛豆油0.2万吨。

    这是今年以来国家首次在市场上大规模销售储备油。此次竞价销售的品种为国家临时存储的30万吨菜子油,意在抑制食用油价格上涨之势。

    此外,随着国际国内糖价持续走高,游资进入糖业迹象明显。中国食糖网称,与此前的大蒜和绿豆等农产品相似,由于有游资的参与,白糖价升势不 会轻易结束。虽然,有国家储糖坐镇抗压,但其放储能力估计只能使压力后延,短期内白糖的供应状况难以改善,糖价上行恐怕还将继续。

    中国食糖网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哈尔滨市场上,广东糖报价达到每吨6,930元,每吨上调了350元,国储糖也达到每吨6,730元,每吨上调300元,为各主要交易区中价格之最,报价最低的新疆乌鲁木齐新糖,也达到了每吨5,900至6,000元。


    T O P ↑
10元以下菜式几乎绝迹,不涨价“就等着关门”!

    深圳物价持续飞涨,快餐业也进入今年以来价格最高的阶段,各大快餐店价格普遍上涨近3成。部分快餐店老板表示,米、面、油、蔬菜等经营成本增加迫使涨价,每天忙得团团转却无利润进账。

    深圳市一些风味快餐店,10月以来有的悄悄更换新菜单,有的干脆直接在原菜单上涂改价格,涨幅一般在2至4元间。10元以下的菜式几乎绝 迹,最便宜的酱油鸡蛋炒饭、香乾小炒肉饭也要12元;米粉、面类食物,最便宜的也从6至7元份涨至8至10元。收费青菜基本上是较为便宜的大白菜、通心 菜、包菜等。此外,诸如永和大王这种连锁餐饮店,在停止供应某款式后,新推出的式样每份价格上涨超过2元。

    很多外卖餐厅都换了新的菜单,部分还未更换菜单的餐厅,则在送外卖的时候要求多收取一元。据了解,不少公司员工因快餐涨价,开始减少外出就餐次数,改为自带盒饭。

    不少店家则抱怨,经营成本增加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涨价。最近不仅米、面、油价格上涨,蔬菜价格翻番,瓶装液化石油气零售价格前几天每瓶又涨三四元。每天忙得团团转却没有多少利润进账。虽然中午、傍晚的就餐高峰,店里座无虚席,但有些店面已准备转让了。

    一家米粉店老板表示,店里各类汤粉自前年开业以来已经是第二轮调价,每种汤粉涨价一两元,免费供应的葱花、咸菜、辣椒等品种也减少了,青菜 则已停止免费供应,但上涨的幅度仍无法抵销成本压力。“不涨价就等着关门”。如果物价上涨的局面还得不到控制,快餐只好继续缓慢涨价。


    T O P ↑
油糖“断货”,供应商加价,居民抢购

    最近,国内各地食用油集体涨价,深圳涨幅最高达三成,水电、煤气、供热价格也在纷纷上涨,而猪肉、青菜和鸡蛋等也成为许多中低收入家庭 餐桌上的”奢侈品”。媒体采访发现,深圳所有超市食用油均在涨价,其中内地知名食用油金龙鱼,价格从以前的54.6元涨至64.9元,涨幅达2成,有的部 分大豆油涨幅甚至最高达三成。

    据悉,造成此轮食用油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豆价格最近出现暴涨,中国进口大豆的均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今年9月中国进 口大豆均价比7月份上涨了5.3%。而白糖价格也是在持续上涨,深圳散装白糖的批发价格在今年9月开始猛烈上涨,一下从每斤2.6元上涨到了3.3元,上 涨27%。食糖批发价均已超过每吨6,000元,已处于历史高位。该超市负责人称,现在的糖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上涨70%。目前华润万家超市销售的冰 糖价格从以前每斤4元上涨至4.5元,涨幅达13%。

    ●深圳:市民一口气购7桶油

    除了食用油和白糖外,煤气也在涨价。目前,瓶装气再度涨价,15公斤装瓶装气最近上涨了4至5元,达到117元至120元,这是本月深圳液 化石油气零售价格的第二次上调,与上次10月9日的调价时间仅隔一周时间。而青菜价格也是持续上涨,以前的菜心每斤2.5至3元上涨至4至5元。为了应对 涨价潮,深圳不少市民纷纷储藏日用品。有市民一次购买了7桶食用油,准备用到年底。

    ●太原:油价未涨已抢购

    在山西太原,目前零售市场的桶装食用油价格尚未受到大豆涨价风潮所影响,包括桶装大豆油在内的食用油价格基本上均按兵不动。不过,不少市民却已闻风而动,提前采购,应对可能会出现的“涨价潮”。

    ●北京:糖供应商加价15%

    据报道,北京最大的白糖供应商北京二商集团糖业公司日前发出通知,要求零售商上调白糖零售价15%。不过北京市场上,糖类产品目前暂未有提 价,也没有出现大宗购买和抢购的现象。一名超市负责人表示,由于库存食糖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目前北京各大超市的零售价还没有明显变化,顾客的购买情况亦稳 定。

    ●南京:部分超市油糖断货

    在南京,不少超市都出现抢购食用油和白糖的情况,货架上部分品种甚至出现缺货。从早上开始就有很多人来买油,不少人一买就是两三桶,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一名南京市民说,他光顾的超市,糖类货架已空了大半,绵白糖、白砂糖等全部缺货。本想多买几袋存着,没想到都来晚了。

    ●长沙:糖果巧克力涨1成

    在湖南长沙,糖价涨势已在用家市场上浮现,长沙几家大型超市,部分糖果却贴上了新价格标签。一位销售员称,国庆节后,不少袋装糖果价涨了1至2元。散装糖果和巧克力涨得更厉害,部分涨幅达到10%以上。

    糖果公司金丝猴集团媒介总监张波证实,该公司糖果出厂价已上涨10%左右。他称,由于西南旱灾,甘蔗减产,导致糖价一路飙升,糖果50%以上的原料是食糖,涨价在所难免。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