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救市 胡总透露强烈信号 春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19:22
水皮:中国式救市 笔夫:胡总透露强烈信号 应健中:春来了
导读:
应健中:走过严冬,前面是春……
李志林:稳定市场已刻不容缓
谢百三:股市为何下跌不止
笔夫:胡锦涛讲话透露强烈信号 继续紧缩理由基本消失
水皮:中国式救市为什么如此彷徨
顾铭德:克服恐慌持股过年
首席分析师:干预的时候到了 3月或是行情复兴的契机
谢国忠:沪市仍高估一倍 A股真正着陆还要等到奥运会开完
应健中:走过严冬,前面是春……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搅乱了交通秩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变数。一场太平洋彼岸的次贷危机也搅得世界经济秩序不得安宁……一场股市的年线保卫战就此展开。
用上海话来说,今年的股市很"妖",意思是说这市场诡异莫测,其走势几乎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不是吗?仅仅一个月,墨迹未干的机构们的2008年股市分析报告已经在市场面前黯然失色了,什么指数的上限、下限,什么十大金股,都被市场无情地奚落了一番,仅仅一个月,就把人们的心情打入了严寒的冬季。
苍茫大地,白雪皑皑,尽管雪还在下,但已是强弩之末。雪灾终究会过去,社会经济秩序也在慢慢地恢复,走过严冬,前面就是春天,这场雪灾丝毫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基础。雪灾和股市暴跌哪个损失更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现象上来讲,绝对是雪灾的损失大,几千万人在严冬中等待,电力中断,交通中断,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据统计,这两周来,雪灾已造成几百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讲,股市暴跌的损失其实要比雪灾大得多,几天来的股市暴跌,几万亿市值在电脑中化为乌有哪。股市暴跌虽然不如雪灾那样面目狰狞,但经济上的损失要更大。
次贷危机终究要过去,从目前的连锁反应看,次贷危机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次贷危机风波将会渐渐平息。值得关注的是,美元两次大幅降息,美元的年利率已经降到了3%,与人民币的现行利率形成了严重倒挂的现象,这更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中国资本市场更成了全球热钱觊觎的"洼地"。等到市场恢复平静之后,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说不定哪一天外资又呼啸而来,抄大底的又是他们。对于这点,中国的投资者要有思想准备,或许这所谓的次贷风暴本身就是一场阳谋和阴谋。
年线保卫战已经打响,目前年线以每天7点的幅度上行,而指数已经在年线之下运行。历史的经验证明,年线与其说是一条阻力线,倒不如说是一条心理线,在年线之下持有股票,会获得优厚的回报。灾害考验的是人们的心态、意志和勇气,雪灾也好,股市暴跌也罢,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看短线似惊涛骇浪,如果我们几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如今的市场,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而已啊。
严寒的冬天终究会过去,过了冬天,春天就不远了。在市场的大调整中,选好个股仍是上策,您选对了股票,牛市还很远很远;但如果您选错了股票,那么牛市已经结束。
向各位读者拜年!祝大家鼠年好运!
李志林:稳定市场已刻不容缓
从1月15日以来仅半个月,上证综指便从5522点跌到4195点,最大跌幅达24.1%,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我认为,这是近期"三灾"齐肆虐的结果。5000点是由"次灾"(次绩债危机)跌破的,4778点前底部是由"扩灾"(平保恶性融资)冲垮的,而4500点和年线则是由"雪灾"摧毁的。管理层毫无作为,更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那么,"三灾"是否会导致中国股市由牛转熊呢?08股市是否还有行情呢?这就需要对"三灾"作具体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估,然后找到应对之策。
一、"次灾"难以使中国股市牛转熊
美国次级债贷款,论规模仅9000亿美元,这对于拥有45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的美国不至于构成致命的伤害。问题是,花旗、美林、大摩、瑞银等大机构采取将坏账一次性拨备的方式,将风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更何况,美国的次债公司将次级贷款打包后发行债券,将坏账黑洞转嫁到金融市场和其他国家,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而言,只是减缓增长,而不致于导致衰退。尤其是美国政府迅速推出一揽子救市计划,9天内接连两次降息0.75个和0.5个百分点,力度之大实属罕见。次贷危机对美国股市而言,从最高点下来,只调整了12%,至1月份底只跌8.7%。而几家中国银行总共仅持有不到100亿美元次级债的中国股市却从6124-4195点,三个月暴跌了31.5%,近半个月就暴跌24.1%,显然作出了过度反应。
再则,支撑中国股市从2005年6月以后牛市的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人民币升值、负利率这三大动力至今没有改变,07年上市公司业绩上涨40%,目前平均市盈率已降至30倍以下。虽然次贷危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促使中国股市由前两年的"快牛"变为现今的"慢牛",但牛市的运行趋势不会逆转。
二、"雪灾"的负面影响是短暂的
近来突发历史罕见的"雪灾",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当季农产品生产,加大了通胀压力,使许多人担心,这次"雪灾"比98年洪灾和03年"非典"还猛,会降低08年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率,市场遂出现了恐慌性杀跌,并一举击破了维持了两年半的年线支撑,造成了投资者的心理恐惧。
谢百三:股市为何下跌不止
世界北半球和中国都在经历着一百年来最冷的冬天之一,风雪弥漫,雪灾重重。经济和股市也经历着严冬。
次贷风暴仍在蔓延,美国强力降息挽救经济
美国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严重性,确实大大超过了我们最初的估计。现在看来,它宛如美国金融界的"非典",危害非常严重。这场危机已导致了花旗银行、美林证券、法国兴业银行、瑞银等多家大型金融公司巨额亏损、严重舞弊等等。而且此事实际上对美国、欧洲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恶化。---美国经济的衰退趋势十分明显。
最糟糕的是,这场危机使世界经济学家下调了对银行、证券公司的评级,使世界各证券市场的银行股、证券公司股、保险公司股都大跌一场。中国的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也破位再破位。这又拖累了权重40%的金融股的下跌。美国政府、央行是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地拯救危机。美联储又一次大幅降息0.5%,使年利率跌到3%。但一个大国经济一旦形成趋势就一时很难改变,当天美国股市只冲了一下,又下去了。美国有近10万亿美元的GDP,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是第一位的。至今无人可替代它。
笔夫:胡锦涛讲话透露强烈信号 继续紧缩理由基本消失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近日在中央政治局举行的集体学习中强调指出,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这一讲话精神立即引起经济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解读。笔夫认为,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部门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已经确立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以应对全球金融动荡和国内经济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全球经济衰退波及中国经济成长
去年以来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使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动荡。美国经济第四季度的成长率已经降到1.8%,而更加悲观的看法是,2008年第一季度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最近,美国失业率开始增加,信贷危机开始从住房贷款蔓延向消费信贷领域,使得金融形势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分步骤开始了紧急的救市行动,这些行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美国政府出面,联合欧洲、日本等国紧急向深受次贷灾难并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金融机构大量注入流动性资金,早在2007年8月,欧洲央行注入948亿欧元,美联储注资240亿美元,日本央行注资1万亿日元,约84亿美元,大大缓解了金融机构资金短缺窘境,尽管如此,次贷危机仍在蔓延,美国政府于是在2007年四季度启动了第一次降息,决定降息50个基点,并同时冻结5年房贷利息的上浮空间,以减轻贷款人的利息负担;第三阶段,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减息幅度,在一周之内减息125个基点,属历史罕见,同时,美国国会批准了布什政府高达1500亿美元的减税措施,以期刺激经济和重塑信心。
美国政府空前的救市行动一方面说明,美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的成长增添了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的复杂性。美联储的低息政策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目前美元的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3%,而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如此大的息差将可能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中国市场,从而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这也使得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难以实施,市场对于央行在2008年继续加息的预期正在消失。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由于美国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在美国需求下降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同时作用下,出口对于经济成长的贡献率正在下降,而投资拉动作用在宏观调控政策之下也难以继续,所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是迫在眉睫。
冰雪灾害打乱宏观调控部署
连续4年的经济高增长并没有引起煤电油运的紧张,然而,一场由老天爷导演的冰雪灾害却使得全国许多地方铁路中断、电力短缺、煤炭供应紧张,虽然这是由短期因素造成的,但无疑已经打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布署。在这种情况下,以"三高"行业为调控对象的宏观调控政策恐怕也难以再继续调控下去。
中国人民银行2月1日发布的紧急通知指出,由于冰雪灾害的影响,必须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尽快下达安排一季度分支机构贷款指导计划,保证符合条件的贷款及时发放到位,可以说这是最近以来货币政策的最新信号,标志着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正在被修订。
由于广大灾区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预计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给经济降温,这实际上起到了宏观调控的某些作用,据有关部门预计,严重的冰雪灾害可能会导致1月份经济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于灾害天气仍在继续,而且其影响有滞后效应,所以,2月份的数据也会受到影响并进而严重影响到整个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反向操作,以避免经济出现意料之外的衰退。
由抑制投资过快增长转向启动居民消费
在出口和投资可能出现双双降温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最可能的办法是启动居民消费,这样,既可以避免经济的衰退,同时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在2008年启动国内消费有几个相对好的条件,一是医疗改革的全面实施,据卫生部门的信息,今年新的医改方案将肯定出台,新方案新强调普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医疗保障的权利和补助,对于中国这个有着13多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一笔消费支出将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刺激国内消费将起重大作用。二是消费升级。2007年以来,居民对于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对汽车、住房的需求非常旺盛,这将是经济可能持续增长的希望,所以,政府应当适当鼓励居民的消费意识,并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
启动居民消费,需要保持居民的消费信心,目前来说就是要使居民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这不仅取决于居民稳定的工薪收入,资本市场的稳定也相当重要,所以应当维护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尤其是要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避免证券市场出现更大幅度的波动。
水皮:中国式救市为什么如此彷徨
救市还是不救,这恐怕是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层面前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说2008年1月21日的暴跌是由于平安千亿再融资而引发的话,那么市场实际上担心的还是管理层对于目前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对于目前市场点位的判断,说到底,还是管理层对于目前市场行情性质的判断,是不是存在利用再融资打压指数的可能。
市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因为大家清楚地记得2007年"5·30"事件发生时的点位,而这个点位距离暴跌前的4700点还有整整400点的位置。
中国的投资者在全球股市面临灾难、各国政府均在不遗余力救市的时刻,居然会有如此的担心,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事实证明,1月21日欧洲股市7%的暴跌其实只是一个意外,一个法国 兴业银行的交易员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的欺诈行为造成的意外。由于这个意外的交易金额达到了可怕的500亿欧元,因此法国兴业银行被迫在德国股指期货上强制平仓,从而导致欧洲市场的股指全线暴跌。但是,美联储迅速果断的救市却让我们领教了什么叫做挺身而出,什么叫做当机立断,什么叫做力挽狂澜,什么叫做政府行为!
美联储紧急降息0.75%的决定是在美国股市开盘前一个小时作出的决定,距离美联储月底的常规会议的时间还有10天,尽管市场当天还有400点的低开,但是收盘时就已经收窄,只跌了100多点,此后的时间道琼斯指数迅速回升,而美联储则乘胜追击,再次宣布0.50%的降息幅度,摆出了一副将救市进行到底的姿态。
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机缘巧合,也许本身就是借题发挥,美联储的行动却极有可能提前结束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的衰退或者下滑,在人们信心即将崩溃之时,给市场带来了希望。而早在里根时代,那位美国前总统对经济危机已经有过经典的论述,那就是"改变经济状况有50%要靠心理学"。
的确,救市在相当程度上实际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起的是心理救援的作用,救市的措施如何是次要的,救市的姿态更重要。
这就是一个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扮演的角色。
理论上讲,救市是一种行政干预,和自由经济的原则是对立的,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一定要在股市出现暴跌时喊话甚至直接进场呢?因为,市场有失灵的时候,当每个个体都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和社会的整体目标发生冲突。股市下跌时也是如此,人们的心理恐慌会放大灾难,从市场到社会,从公司到家庭,从经济到社会,而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承担的就是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能。市场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自然是不用政府插手的,市场发生了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政府就必须干预,该干预的时候不干预,就没有意义了。
应该说,中国政府对于股市的关注和关爱和美国政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直非常希望市场能平稳地发展,避免大起大落。但是避免大起我们已经有过成功的实践,避免大落,我们却一直没有成功的经验。
我们为什么不能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呢?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加上枷锁呢?
中国有那么几个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食洋不化以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自居,股市下跌时警告政府不要救市,股市上涨时又呼吁政府打压,七搞八搞,搞得政府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关键时刻,顾虑重重。越是这样,投资者越是恐慌。投入股市的资金也都是人民的财产,当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的时候,他又能指望谁?雪灾是灾,股灾也是灾,雪灾看得见,股灾就能视而不见吗?
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没有问题,中国股市的前景也就没有问题。暴涨会涨过头,暴跌会跌过头,涨过头该管,跌过头就更该管。其实,管理层的救市措施都在悄悄地进行,放行基金,放行券商集合理财,放松货币投放,大家之所以麻木,实际上是要管理层的一个姿态。
此时此刻,印花税为什么不改单边?
此时此刻,平安再融资为什么不否决?
此时此刻,为什么就不能表达一下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呢?
全面理财的时代,执政为民就要落到实处,就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还有什么可彷徨的?!
顾铭德:克服恐慌持股过年
首先,中央总书记近期强调,要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个讲话非常重要,确定了今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对于目前社会上的各种争论意见给予明确答复。根据讲话精神无论央行各项货币政策措施,还是发改委各项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近阶段不可能加码出台,至少要看一看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动态。国内从紧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及资金面的影响会出现季节性和弹性的波动。中外各大机构目前还在学习和消化这句讲话的精神,等到学习理解了讲话精神,估计就不会再次大规模抛筹码了。
其次,美国再次降息和刺激经济方案获得通过,美国经济大幅降温的统计数据陆续出台。这些数据对股市的杀伤力就在数据出台前后。全球股市下跌就是对这些数据的消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出台时机也就是股价消化力最强的时机。我们不敢否定还会有更糟的数据在第二季度或后期出台,但阶段性大规模杀伤力告一段落,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就是阶段性底部就在眼前。所以,股市中目前讨论的问题是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
首席分析师:干预的时候到了 3月或是行情复兴的契机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跌破年线话得失
李志林(忠言)
在次债危机、平保再融资、大范围雪灾三大利空冲击下,仅半个月时间,上证指数就从5522点暴跌至4320点,跌幅超过了去年"5·30"暴跌,尤其是将维系了两年半的年线也一举击破,沉重地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但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样,跌破年线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件有失又有得的事情。
先说"失"。一是市场失去了两年多来的牛市气势和赚钱效应;二是半个月的跌幅远超次债危机发生地的美国股市,市值损失了8万多亿,不少投资者不仅揩掉了一年的盈利,而且由获利变成套牢;三是失去了对2008年全年股市走势的正确判断,原先认为的先高后低有可能变成先低后高;四是在暴跌中失掉了做多的勇气和信心,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产生牛市会否变成熊市的困惑;五是破了年线之后,股民、基民和居民新增资金失去了方向感,失去了入市的积极性,减弱了市场今后上行的动力。
再说"得"。首先,股指跌破年线,意味着市场一年的平均获利已化为零,满街都是套牢者,看起来风险很大,实际上所有的投资者都获得了一个相对的安全空间。谁若仍有丰厚的盈利,便是这一年操作上有得;谁若能比指数输得少,便是在选择热点和个股上有得,两者都跑赢了大盘,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其次,半个月指数大跌20%以上,已达到波段调整的要求,表明中级调整已近尾声。即使是在熊市中,也会爆发中级反弹,市场出现转机的概率有所增大,现在跌得越深,今后会涨得越高。再次,在本次大跌中,大盘蓝筹股是重灾区,不少大盘蓝筹股的股价被"腰斩",这是在还去年恶炒大盘股的"债",不仅快速消除泡沫,使市场充分认识到恶炒大盘股的危害,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并将市场平均市盈率降至30倍以下,将指数回到去年"5·30"前,将去年下半年虚涨的指数"退耕还林",减少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又次,随着估值的大幅下降,将吸引社保基金、养老基金、QFII和其他中长线机构投资者进场,改变目前公募基金"一基独大"的局面,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年初股市的大幅下跌释放了风险,一步调整到位,有利于其后股市走"慢牛",以稳定、健康、繁荣的姿态迎奥运。最后,在4000点附近启动2008年行情,不仅大盘上行的空间大于下跌的空间,而且上涨时不会"疯狂",若重返6100点,涨幅为50%,这要比从5200点涨到7800点更容易实现.在低指数的情况下只要持有外延成长性、业绩爆发性增长、有大比例送股的中小盘股,就能跑赢大盘,提前解套,甚至仍会有100%的获利。
跌破年线,加上"雪灾",把"冬播"的时间拉长了,当然,也把"冬藏"、"春生"、"春升"和"春收"时间延后了。尽管目前走势严峻,图形恶劣,人们的情绪降到了冰点。但正如严寒雪冻挡不住春天的到来一样,笔者相信,在"冬播"之后,2008年的"春收"同样可以期待。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3月份或许是行情复兴的契机
陆水旗(阿琪)
春节即将来临,以农历年计,今年与人民群众关系较密切的有两件事,一是年初储蓄资金大搬家的炒股潮,二是近期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大雪灾。两者之间有得一比--炒股潮时好多好多人簇拥在各个证券营业部与银行网点里,大雪时好多好多人聚集在各个火车站与长途汽车站中;炒股潮时网络交易、电话委托时常瘫痪,大雪时铁路、高速公路时不时瘫痪。前者是人祸,后者是天灾,两者对股市的效用是:前者催生了"5·30"行情,后者形成了近期的恐慌性下跌。
还有两个交易日就要过春节了,如果节前指数收在年线之下,意味着从平均意义上说,去年春节后蜂拥入市的、目前尚未离场的投资者已悉数被套(笔者认为,或许为了祥和,或许因为行情的自身因素,节前收在年线之上还是应该的)。正因如此,最近关于救市的民间言论又开始多了起来。其实,需要救市的何止是A股,在次债危机大本营的美国,经过政府输入资金、连续两次大幅降息之后,股市仍是萎靡不振,以至于最近《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证交会将在近期内与中国银监会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允许中国的银行推出投资美国股市的开放式基金。该报认为,此举意味着"投资海外市场的大门已经向坐拥2.4万亿美元存款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打开。"呵呵,在A股投资者期待救市的时候,全世界资本市场的龙头却需要中国老百姓来"救市"。
从美国股市需要中国老百姓来"救市"看,期待境外市场转好有点勉为其难,对A股市场来说,在估值泡沫已被迅速挤压、沪深300指数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已处于22倍之后能否转好就得看其自身了。由于春节前后的假日效应,市场主动性资金输入的能量不会大,2月份行情即使着陆,可能还不具备发动规模性行情的条件,更多的是蓄势整理。往后看,3月份或许是个行情复兴的契机:一、在2007年年报业绩行情被"抢前"之后,一季度"两税合一"后首份报表的超预期增长可望提振市场的信心,届时一季度业绩的大面积预增有望成为行情的催化剂;二、作为本轮下跌的龙头股,中国平安巨额"小非"上市和天量融资方案股东大会日期均在3月初,届时行情有望云开雾散。值得期待的3月份行情或许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春季行情"。既然如此,在可能还较低迷的2月份该怎么做也就清晰了。(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雪灾和股市行情
文兴
有首歌的歌名好像叫XXXX年的第一场雪,当时曾流行一时,然而2008年的第一场雪却让人感到烦恼--连日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连续普降暴雪,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雪灾,交通受阻、铁路和部分航空线路被推迟或取消、旅客大量滞留……灾难性雨雪天气席卷了十多个省份,如此大范围、长时间、影响广泛的雪灾,发生的时间距春节不到两星期,给急待返回家乡的人们造成严重的影响。
几乎在遭遇雪灾的同时,另一场风暴也在蔓延着,1月22日,沪深股市出现了令人心悸的一幕,上证指数下跌了7%以上,包括ST股在内的1000多只股票跌停。在如此凶猛的暴跌中,不论是势单力薄的普通股民,还是财大气粗的机构投资者,都难以全身而退,这对投资者的心理挫伤十分严重。十几天中股指就跌掉1000多点,有人惊呼救救年线--上证指数25个月来首次收在年线之下。
这次股市下跌的背景很复杂,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无疑,此番股市暴跌系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但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呢?有没有错杀的成分呢?需要警惕的是,追踪大宗物资运费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日前大跌至6个月低点,不仅为运输业降温添了佐证,更让市场开始担心全球经济会被美国经济衰退拖下水。作为中国,有必要提前布局,使中国的实体经济避免遭受美国经济的覆辙。
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2005年全年新发股票筹资仅几十亿元,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股市的筹资功能无法实现。自200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巨大的转折,摆脱了持续几年的低迷状态,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年线跌破了,也就意味着干预的时候到了,虽然周边股市继续会对我国股市产生影响,但我国幅员广阔的内需市场是抵御国际金融风波冲击的坚实保障。雪灾的教训是深刻的,灾难总是要救的。股市也是这样,尤其在股市运行在年线下方之际,就像干柴满地,只要一颗火星,就会形成燎原之势。雪灾是灾,人们在认识上没有争议。股市暴跌是灾吗?或许存在争议,但这不要紧,我们可以关注。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想起了"破窗效应"
桂浩明
"破窗效应"是灾害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指由于灾害导致经济受到损失,但在这之后为了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会导致投入的增加,从而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这就像家里的门窗玻璃被打破了,这当然是一种财产损失,但因过后要修理,安上新的玻璃,于是家里会就增加开支,构成需求,从而创造了新的GDP。"破窗效应"从表面上看似乎给人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但实际上表达的是灾害对经济所产生的多重作用。
我国理论界第一次全面研究"破窗效应"是在1998年,当年的特大洪水对长江中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当时正逢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增速放缓,通胀抬头。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不妨利用"破窗效应",通过抗洪救灾及加大灾后重建的力度来拉动内需。这个意见后来在实践中被采纳,发展为整套的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的政策。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不但战胜了洪灾,经济上也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之中。当然,不能仅用"破窗效应"来描述1998年的经济增长,但其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很多在当时就已入市的股票投资者,对此应该是记忆犹新的。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长时间雨雪灾害,导致供电与通讯中断、交通受阻。由于正逢春运高峰,对社会秩序及经济的稳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一些研究人员根据目前的受灾情况,认为我国1月份的GDP增速将因此下降0.5个百分点,CPI指数则会多上涨0.3个百分点。这无疑是一个很利空的判断。当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无可回避。但是,在这里"破窗效应"是否也能起作用呢?这次雨雪灾害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那里的基础建设一直被认为是很不错的。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而是相当薄弱的,痛定思痛,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投入。现在我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在提出了新的救灾及灾后重建任务之后,适当松动投资,特别是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恐怕也会提到日程上来。实际上,这次冰冻雨雪灾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这显然有利于更好地对症下药,寻求解决之道。
就股市来说,近期出现了大跌,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投资者担忧南方的雨雪灾害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换个角度来说,对这次冰冻雨雪灾害的影响还需要作全面的评估,人们不但要看到其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关注由此而创造的商机,这样才比较全面,因为股市更关注的毕竟是未来。在笔者看来,这次"破窗效应"很可能会促进铁路、公路、电网、通讯线路等的建设方面产生作用,与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显然也将因此而受益。此外,灾后重建所增加的投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活动的活跃,对于GDP增长也会有所拉动。对于这样的前景以及由此对股市的影响,投资者还是要高度重视的。
应该说,发展经济不能靠"破窗效应",但也不能无视其存在。这是辩证的观点,把它运用到股市投资的实践中,对于准确地判断行情,特别是如何在不利的环境下发现机会,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鼠年投资要多点鼠性
王利敏
猪年尚未过完,股市就已经大幅暴跌,逐渐显现出鼠年股市的特点。鼠年股市究竟应该如何投资呢?笔者曾经在2008年股市开盘伊始对今年行情作过预测:2006年股市是单边上涨市,2007年股市是震荡上涨市,2008年股市则是震荡波动市。面对震荡波动(尤其是近来的向下震荡波动)加剧的股市,投资者的应对策略则应多一点鼠性。
鼠类的最主要特性是鼠目寸光,习惯了前两年赚大钱的人们也许会笑话鼠类,如果没有志存高远的气魄,如果没有上升趋势中持续捂股不抛的操作策略,岂不错过了今生最佳的赚钱机会了吗?确实,近两年股市的大赢家中相当多的人都是看到了由于股改、汇改以及持续多年超跌到1000点后带来的巨大机会,靠站得高看得远,赚了大钱。
然而正是由于众多投资者近两年的志存高远,股市在两年多时间里从998点上涨到6124点,使得股市上涨速度大大快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大盘产生了回调休整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近期的暴跌很大程度上是持续大涨后的一种正常调整。如果说前两年是股市的"大年",今年应该进入了"小年"。所以,面对鼠年股市,我们首先要大幅下调期望值,少一点凌云壮志,多一点"鼠目寸光"。
在十二生肖中,鼠类的身材最小,却生存得最好。老虎、蛇类是靠了自身的凶猛维持其艰难生存的,牛羊猪狗靠的是人类饲养,老鼠既不凶猛,也无人饲养,甚至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却依然能存活下来,原因在于最懂得自我保护。这一点对于经历了股市大涨和调整市的投资者而言,尤其值得学习。
坦率地说,经历了大牛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于买进买进再买进的策略,这种进攻性策略在调整市中还行不行?虽然目前说股市已经转熊为时尚早,但从近期持续大幅杀跌的势头看,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不容乐观。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牛市下来,大多数人都能赚钱,而随着股指的回落,很多人最终只能成为输家。如果让投资者在保存实力和赚钱两者中进行选择,当前最重要的显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这就有必要学一学鼠类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中能好好地存活下来的经验,也就是要清楚,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继续赚钱则是第二位的。
鼠类最让人佩服的是,能够在很好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积极觅食,维持生存。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第一、知道自己的弱小,不轻易跟强者正面对抗;第二、觅食的手段不是强取而是巧夺,一旦不能得手,便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对策;第三、除了主动出击之外,多数时间养精蓄锐,既能保存实力,又能避开风险,岂不善哉!
由此解读的意思是,在鼠年中,由于空方的力量极其强大,投资者首先是不要与空方对垒,尤其是空头大发淫威时。其次是赚钱的手段要巧妙,例如趁空方大举进军后身心疲惫时及时出击,而且只能抢一把就走,千万不恋战。再次是多数时间里保持空仓,多看少动,看准了再出击。
概括起来,在鼠年股市中尽可能不打阵地战,只打运动战;不打消耗战,只打游击战。在条件实在艰苦时,甚至还要频频发动地道战。
谢国忠:沪市仍高估一倍 A股真正着陆还要等到奥运会开完
沪市仍高估一倍?
谢国忠:现在的调整只是屋顶上的风波,真正着陆还要等到奥运会开完
【背景】 2月1日,沪深股指盘中创出近期新低,沪综指跌破4200点,一度出现百余只个股跌停的恐慌性情绪。午后,在金融和地产龙头股稳定反弹的带领下,不少权重股合力反弹,股指有所企稳,最终将跌幅收敛,沪综指收于4300点上方,个股普跌收市。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4320.77点,跌62.62点,下跌1.43%;深证成指报15776.87点,跌80.84点,下跌0.51%。沪深300指数报4571.95点,跌48.45点,下跌1.05%。两市个股140只涨、1268只跌。非ST股中,跌停个股约40只。沪市成交976.7亿元,深市成交449.4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额较1月31日增多1/4。
中石油盘中一度跌至24.01元,最终下跌3.36%,护盘主力由金融、地产龙头股接棒。工商银行涨3.06%,中国人寿涨2.26%,整个银行类板块以2.12%的涨幅领涨;万科A涨3.65%,招商地产涨4.74%。跌幅较大的主要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林牧渔、汽车类、电子信息等板块,整体下跌逾4%。中小板综指盘中重挫7.42%,最终下跌3.01%。
本周三,沪指在两年半后第一次跌破年线。有市场人士就此悲观地指出,跌破牛熊分界线,牛市被终结。屡屡击穿整数关口,对投资者心理也形成一定打击。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虽然已经有所调整,上海市场还是被高估了一倍。不过,经历上一轮调整后,中国的股评家们将会抛出其他理由来鼓励投机者。其最主要的论点是,中国与众不同。他们会要求投资者对价差抱着"一直朝前走,不要朝两边看"的态度。中国有13亿人,其中大概有数千万是易于轻信的,只要股评家们能让这些人相信他们,这个泡沫就能持续到北京奥运会以后。他说,现在的调整只是屋顶上的风波,真正着陆还要等到奥运会开完。
他进一步指出,眼下,全球股票市场已经崩盘,许多人将此归咎于美国的衰退。不错,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全球银行资本损失引起的流动性萎缩。当商业银行向央行借贷时,货币就被"创造"出来。过去几年,全世界的银行在信贷扩张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它们劲头十足地扩张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从而向全球金融系统注入了数量巨大的流动性。
他尖锐地指出,这些利润只是会计上的幻觉。银行一直靠一些废纸来博取收益,所以,现在的损失不过是抵消昨日高估的利润。虚假的利润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的高估。当资本金减少,银行就不得不卖掉资产,付给央行现金以还债。当虚假的货币消失,全球资产价格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央行再怎么降低利率,也无法让这个过程逆转。
他特别以香港为例指出,面对全球流动性波动,香港市场总是比较脆弱。香港的希望基于13亿中国人来购物的梦想,但事实上却依赖于国际资金。当全球银行紧缩资金,香港市场就会受到重创。投资者通过对冲基金两面下注,导致了市场波动,却不能根本改变市场价格。当银行抽出资金,资产价格会发生调整,以适应更低的流动性水平。1998年香港市场曾经崩溃,当时很多人怪罪对冲基金,但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日本银行机构因为本土损失而撤回资金。现在,历史又重演了。
他强调,目前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2007年8月,恒生指数还在2万点以下,随着散户追随那些突然出现的"股神"而涌进市场,这一指数猛冲到了3万点。相对于一年前的情况,现在的指数水平是相当合理的。从市净率来看,港股一点也不便宜。
就此,他解释说,投资者现在感受到的痛苦,与之前的幸福密切相关。对于金钱问题,人类的心理总不喜欢坐过山车的感觉,投资者更乐于看到一个平稳的市场,而不是先涨一倍再跌一半。即使两个市场最后的收益一样,感受也会大为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波动的市场中需要有风险贴水。
他提醒,香港市场还有一个风险,那就是保证金交易。许多散户投资者都是在2007年10月保证金借入最多的时候涌入市场的,而当市场衰退,追缴保证金就会带来卖出的压力。正是同一批投资者,还是用借来的钱,推动了香港高昂的楼市。我担心,未来几个月香港经济会因为股市和楼市的衰退而受到重创。
由于A股和H股价差拉大,A股市场也已经开始调整。以中国石油为例,1月22日其在香港以9.61港元收市,在上海则是26.18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上海的价格比香港高出193%。这个巨大且越来越宽的价格鸿沟,正在损害上海投机者的信心。
证监会出手救市 迎大反攻(热评)
冰封近半年 管理层昨放行140亿新基金
在"冰封"近半年、股指昨天一度跌破4200点后,中国证监会终于"雪中送炭",批出了两只新的股票型基金。早报记者昨天获悉,两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和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已获批,总募集上限140亿元。
自2007年8月底华夏复兴基金获准发行以来,国内股市已有5个月未见新的股票型新基金放行。此次获批有望对稳定股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南方盛元上限80亿
南方基金公司昨表示,其申报的创新型封基---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下称南方盛元)已正式获批,这也是新年首只获批的股票型基金。据悉,南方盛元将在成立后一年内采用封闭式基金运作方式,不办理申购、赎回业务,也不上市交易,在封闭期届满后,采用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据了解,南方盛元的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为60亿-80亿份。
在封闭期内,南方盛元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股票可占基金资产的60%~100%,其中对红利股的投资不低于股票投资比例的80%;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及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的0%-40%;权证占基金资产净值的0%-3%;资产支持证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0%-20%;基金保留的现金以及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的比例最低可以为零。
建信优势上限60亿
昨日与南方盛元同时获批的,还有建信基金第五只产品---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该基金也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募集上限为60亿基金份额,存续期为5年,上市地点为深交所。
不过该基金不会马上上市,只有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达到1.20元时,才可在深交所上市;如果累计净值连续6个月都没有达到1.20元,则可直接在深交所上市。为避免出现封闭式基金上市后折价过多的情况,建信优势动力基金设计了"救生艇"条款:基金运作满一年后,如果连续60个交易日折价率都大于15%,则可将该基金转换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同时,设计积极、宽松的分红条款,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2次,全年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
救市信号明显
两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是今年获批的首批股票型基金,也是冰封近半年来首次获批的股票型基金。之前在股票型新基金备受追捧的情况下,国内A股市场被股票型基金节节推高,监管部门放缓了股票型新基金的审批,并暂停了大多数老基金的持续性营销。
本次新股票型基金的获批,为近期寒冷的股票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截至昨天收盘,A股市场一改往日的"节日气氛",在寒风暴雨中节节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监管部门放闸的新基金,仍然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而非市场最受追捧的开放式基金;同时,两只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上限并不大。市场人士表示,这表明了管理层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
市场已到安全区
对于市场的连续下跌,有基金经理昨天告诉早报记者,目前的下跌动力,来自市场对雪灾影响以及海外市场不确定性的反映,包括QFII及部分券商自营基金近几日仍是净卖出状态,尤其QFII的卖出力度相当大。
然而,国内基金经理们却认为,经过几轮大跌,A股市场的估值并不高,已经具备购买价值。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大多基金的仓位在经过大幅减仓后,已有较充分的"弹药"准备,即使遭遇大规模赎回,也不会发生被动"砸盘"效应。
事实上,经过市场大跌后,"抄底"心态让不少基金目前仍然是净申购状态。上海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人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公司旗下基金1月净申购50亿元。
在市场估值大幅降低以及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们认为,不排除在悲观情绪下市场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但空间已不大,而本次监管部门的"雪中送炭",无疑为节日前市场注入强心针。
对于新基金的投资方向,从南方基金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该研究报告称,在行业方面,南方基金看好在结构性调整、从劳动密集加速向资本技术密集转变背景下发展壮大的制造业(涉及机械、化工、有色金属、家电、汽车等行业)、供给持续紧张及通胀趋势下的大宗商品(农业及农产品)、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以内需为主的持续受益行业。 ( 肖莉 东方早报 )
两只首批获准发行的股票型基金详情
在暂停了5个月时间之后,股票型新基金的发行终于开闸。
记者昨日获悉,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和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同时拿到了监管部门的发行批文,成为今年首批获准发行的股票型基金。据悉这两只基金都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募集上限分别是60亿份和80亿份,预计节后将为市场最多带来140亿元的新资金入市。业内人士认为,大盘目前处于敏感时点,管理层此时对新股票基金的放行,侧面 反映出其对目前A股市场的看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信心。
据了解,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为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募集上限为60亿基金份额,存续期为5年。
该基金设计了"救生艇"条款:基金运作满一年后,如果连续60个交易日折价率都大于15%,则基金管理人将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将该基金转换为LOF基金的事项;该基金设计了积极、宽松的分红条款,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2次,全年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同时,该基金还为投资者设计了多种退出方式。一种为上市转让方式,半年内当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达到1.20元时,该基金可在深交所上市;如果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连续6个月都没有达到1.20元,则该基金直接可在深交所上市。另一种是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方式。当该基金触发"救生艇"条款或者成立满5年时,在经过持有人大会同意的情况下,将该基金转换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
同时获批的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也将采用封闭式基金运作方式,封闭期届满后采用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基金封闭期为一年。据了解,南方盛元的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为60亿至80亿份。据悉,封闭期内,南方盛元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中,股票可占基金资产的60%至100%,其中对红利股的投资不低于股票投资比例的80%。(上海证券报)
救市 两大利好横空出世
尘封5个月之久的股票型基金终于再度开闸。南方基金和建信基金的两只股票型基金昨日拿到中国证监会批文,额度分别为80亿元和60亿元。这也是今年首批股票型基金。
自2007年8月底华夏复兴基金获准发行以来,中国股市已有5个月未见新的股票型新基金放行。
此次获批的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和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都属于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前者募集份额为60亿至80亿份,后者募集上限为60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在封闭期内,南方盛元红利基金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可占基金资产的60%至100%,其中对红利股的投资不低于股票投资比例的80%。
根据安排,一年的封闭期满后,南方盛元红利基金将采用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建信优势动力基金则设计了"救生艇"条款,在基金运作满一年后,如果连续60个交易日折价率都大于15%,基金管理人将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将该基金转换为开放式基金的事项。建信的此只基金还为投资者设计了包括上市转让和转为开放式基金的的多种退出方式。
与此同时,市场传来另一大利好消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1日说,由于国家关于红筹股A股上市的政策尚未出台,目前中海油有限公司回归A股尚无明确计划。
中海油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肖宗伟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红筹股回归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主要的石油公司之一,中海油有限公司有义务回到国内与中国经济共成长,同时与股民分享中海油发展的成果。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2008年将研究推动红筹股公司及其他境外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作为境外注册的主要红筹股之一,中海油有限公司何时A股上市受到广泛关注。(新华社)
基金自购发抄底信号 被疑利益输送和拔高业绩
基金公司高调宣布将在近期申购自家基金,涉及金额以亿元计。它会否存在隐蔽的利益输送从而引发道德风险也向来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此外,基金公司自购的渠道优势,人为拔高业绩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最近一周来,大盘饱受内外困扰,股指大幅回落。随着基金重仓股的深度调整,基金净值也面临急速缩水,不少品种累计跌幅超过15%。
投资者惊魂未定之际,基金公司却开始出面力挺旗下品种,包括巨田、天治、长盛等在内的基金公司近日纷纷发出公告,高调宣布将在近期申购自家基金,涉及金额以亿元计。
自2005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的通知》以来,先后有多家基金公司申购了自己管理的基金,除了发行新基金获得增量管理费之外,利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基金的所得收益也成为基金公司另一大收入来源。对有些小型公司而言,这一收益甚至可以支撑起公司各项基本费用的支出。
在市场的敏感时期,基金作为最重要的机构作出此番举动,自然引发了市场人士的种种猜测。
抄底信号
由于证监会规定基金公司持有自家基金份额的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因此基金公司投资自家资金的行为不经意地折射出基金公司对未来半年A股市场的乐观态度。
"每次一遭遇赎回压力,基金都会亮出各种措施稳定人心,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的时间点却很耐人寻味。"一位券商的基金分析师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往往发生在市场一轮较大级别调整基本完成后。去年"5·30"调整基本完毕时,就有广发、建信、巨田、汇添富等十多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而10月市场高位震荡调整时,基金公司又开始扎堆申购自家打新股的债券型基金,待进入12月份大盘逐渐企稳,国海富兰克林、泰信、中海等基金公司又转而大规模申购自家的股票型基金。
"对投资者来说,这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每当市场出现大幅度调整之后,都会出现基金公司纷纷申购旗下基金的情况,而在基金出现大规模申购后,市场又确实会走出一波上升行情。"该人士还表示。
"经过近两周的深度调整之后,A股市场的风险已得到大幅释放,不少基金公司认为股指已经进入可投资范围,纷纷选择通过投资自家基金的方式做多A股。基金的率先垂范对市场人气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告诉记者。
他同时分析,除了估值因素,也存在很多由于保险公司等机构向基金公司施压,导致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的现象。不过,据基金公司反映,保险等机构近期的基金申购量有所放大,不少基金公司都在大跌当下接收到了机构客户的大单。
基金公司此举是否可信,基民又应不应该跟着基金公司买基金?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作为最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的判断基本与市场大势相接近,而基金公司申购或增持的基金往往有明显的选择性,是方向性的基金品种。"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姚进表示,不过投资者在参考这种模式之前,要看基金公司该行为是否是集体行为,如果是个别行为,那么参考意义就不大了。
分散资产配置
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大盘进入剧烈震荡期,基金公司运用自有资金申购的品种也产生了变化。
从2007年9月份开始,多家基金公司开始用公司固有资金申购旗下打新股的债券型基金。随后大盘直落千点,股票型基金跌得惨不忍睹,债券型基金却一枝独秀。
市场人士纷纷猜测,最近自购债券型基金的基金公司很可能是冲着中煤能源IPO而来。
"那些都不是主要原因,《通知》里也有规定,公司在自有资金运用时,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债券型基金。"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现在基金公司认购旗下债券基金,应该是主动性的分散资产配置做法。毕竟现在股票市场估值风险偏高,一旦股票出现大幅震荡走势,债券型基金的投资价值就显而易见。"联合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任瞳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债券型基金是较好的投资品种,选择以购入债券基金来代替直接打新股,可以帮助公司在获取稳定收益的前提下节省成本、提高中签率。
渠道优势引发道德风险
自购行为发生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它会否存在隐蔽的利益输送从而引发道德风险也向来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此外,基金公司自购的渠道优势,人为拔高业绩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防止基金公司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基金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中国证监会已经做出许多防范性措施:如不得投资于ETF、购买渠道只能通过代销机构、持有份额期限不少于6个月等。"国盛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滕军分析,不过硬性规定只是治标,未必能治本,基金公司需要从呵护整个基金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自我规范自营资金合理投资旗下基金,消除投资者的顾虑。
华安现金富利基金分析师赵敏也认为,基金公司也是一家投资机构,它也需要投资增值,购买旗下基金合情合理,但关键是基金公司得和基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地认购基金。目前一些基金品种在认购时,执行比例配售,这比起先认购先买进的做法更加公正,投资者也不会抱怨基金公司利用渠道便利,先买进大量基金份额。(华夏时报)
多数机构建议"持股过节"
继周四大盘收盘失守年线后,周五大盘开盘即跌破年线,两市一度有近百只非ST类个股跌停,带动上证综指最多重挫187.64点并失守4200点大关,并最终演变成市场的全面恐慌性抛售,而上证综指全周暴跌9.26%,更是创出1997年"5·16"行情以来最大周跌幅。
还有两个交易日就是农历新年了,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季,市场会不会在春节前给投资者一点惊喜呢?投资者春节是持股还是持币呢?
股市17年来:
春节前基本上涨
我国股市历来有节日"情结",尤其是每逢一些重大节日,市场一般都会表现一番。而记者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看法,自1991年春节以来,春节前股市基本以上涨为主(见表)。
统计显示,从春节前一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自1991年春节以来,尽管经历了几次大熊市,但仅有2002年和2003年以微跌报收,其中,2002年微跌0.58%,2003年微跌0.06%;而从春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自1991年春节以来,有1997年、1999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五年大盘是下跌的,不过,跌幅都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把春节前两个交易日综合起来看(即把两天的涨跌幅相抵),那么自1991年以来,春节前两个交易日股市则全部是"上涨"的。举个例子讲,2004年、2005年、2006年春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分别跌0.37%、0.81%和0.3%,不过,最后一个交易日却分别涨0.88%、2.15%和0.48%;再比如,1999年春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当天股市下跌1.45%,在统计样本中单日下跌幅度最大。不过,第二天大盘就劲涨了2.28%,完全收复了失地。
多数机构:
建议"持股过节"
目前,机构对短期后市基本分歧不大。昨天,许多机构发短信称,目前下跌是恐慌性杀跌,技术上底背离现象明显,加之全球市场转暖,所以大盘已经到达底部区域,下跌空间不大,建议投资者耐心持股,或低吸优质股持股过年。
其中,长城证券认为,短期过度的急跌,必然会酝酿出报复性反弹。经过连续恐慌性暴跌之后,投资者在当前应特别注意避免在低位盲目杀跌,有资金条件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在节前最后2天逢低吸纳潜力品种。
"目前市场的抛售完全是非理性的,是情绪化的恐慌性杀跌。我们认为,市场经过三周的连续暴跌,已经充分释放风险,指数也到了底部区域,往下的空间不大。极少人能在市场最底部买到股票,所以投资者完全应该低吸优质股过节。"广州某私募基金经理乐平也说。
不过,广州安惠投资的奇正认为,在市场没有完全站稳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好不要全仓持股。
"对于激进一些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半仓持股,快进快出。对于稳重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保持三成的仓位。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空仓。"奇正对记者表示。
四类股票:
有望带来"红包"
目前,市场上许多个股股价被"腰斩",其中,不乏一些业绩和基本面都不错的个股被"错杀"。综合一些机构的意见,有分析人士认为,有四类个股有望率先反弹,给投资者带来春节"红包"。
首先,投资者可持有消费概念股过节,包括医药、百货和纺织服装板块等。银河证券饶杰认为,消费升级概念作为2008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机构的参与度是相当高的。昨日,凤竹纺织(600493)、美尔雅(600107)、欣龙控股(000955)等纺织类品种逆市上涨,就已经显示消费概念股仍是主力资金最爱。
其次,市场需求旺盛的煤炭板块有望得到市场资金的长线追捧。北京首证认为,随着国内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抓大关小"政策的推行,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已成业界共识。在国际市场价格远高于国内价格的情况下,进口替代和出口增加将使2008年国内煤炭供需矛盾较2007年进一步紧张,而此次意外的恶劣天气则证实并放大了这一矛盾,煤炭价格成本型上涨仍将继续下去。因此煤炭板块有望在今年从价格上涨和集团资产整合两方面获得驱动,中长线价值值得关注。
再次是许多投资者逃离的房地产板块。有机构认为,房地产板块在此轮暴跌中,风险已大幅释放,投资价值进一步凸现,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发展环境向好,地产行业将继续长牛格局,后市发展无可限量,正是建仓吸纳的大好时机。
最后是并购重组板块。可以说,并购重组是牛市永恒的主题。而有实质性并购重组的股票,其基本面往往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由于近期市场的暴跌,许多此类股票被错杀,所以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记者观察:
警惕机构唱多不做多
尽管历史经验表明,春节前股市基本是上涨的,机构们也多数建议持股过节,但却不能完全以此证明今年可以持股过年。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尽管许多机构一直唱多,但记者发现,机构在权重股上却继续做空,这也给指数上行造成了巨大压力。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数据显示,在本周前三个交易日,机构在中国石油(601857)(601857)、工商银行(601398)(601398)等权重股上大幅减仓,而对中国石化(600028)(600028)减仓幅度最大。
另外,昨天新上市的N中煤(601898),当天上市就遭遇机构大幅抛售。交易数据显示,N中煤买入前五的全是散户,而卖出前五中有四家机构,总计卖出近20亿元,占N中煤昨天135亿元成交额的15%。
令人深思的是,在N中煤A股(昨收盘22.20元)和H股(昨收盘18.42港元)差价仅10%左右的情况下,机构仍大举抛售,这会不会对中国石油等A+H股造成较大影响呢?
另外,下周二(5日)中国石油(601857)有10亿股网下配售股上市,如果机构在N中煤A股较H股溢价10%都大幅抛售,那么,中石油A股在较其H股溢价100%的情况下,机构会不会大幅抛售呢?
市场有句话称,多头不死,空头不止。当大家都期望春节前市场有个反弹时,也要注意市场逆向而动。所以,投资者即使持股,也要控制好仓位,最好不要满仓操作。 (雅文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