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一)双方的情绪在各自看来都是爱国表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55:50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一)双方的情绪在各自看来都是爱国表现

2010-10-20 13:27:21

浏览 541 次 | 评论 6 条

http://blog.ifeng.com/article/8178386.html

主持人:郭力

嘉宾:

加藤嘉一:凤凰网博主,日本青年作家,2003年曾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时殷弘:凤凰网博主,著名国际政治学者。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两位嘉宾老师,欢迎光临今天由凤凰网和南方周末近日由于钓鱼岛的问题,由此我们举办的凤凰沙龙,我们知道前两天的时候,在中国国内,包括在日本国内都发生了针对对方的的事件,双方的这些情绪在各自看来都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而在对方看来,不知所谓,觉得无措。我们怎么看待爱国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有没有可能归类理性的轨道,今天我们想邀请两位嘉宾给大家做一个分析,做这样一个探讨。

 今天邀请的两位嘉宾之一时殷宏教授,长期从事理论思想的研究,以及对当代国际经济战略,对亚东的政治政策都有独到的研究心得。加藤嘉一是来自日本的观察者,他对中日关系,对双方民间官方友好关系都有独到的观察,尤其是他作为一个日本人,他可能从日本人的角度,对中国的一些对日情绪他可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两位嘉宾,我们看到最近钓鱼岛的事情引发了两国民间对立情绪的高涨,上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能是在2005年前后,我自己的观察,这一次在情绪表达上可能波动并不大,日本的右翼这种反华的情绪,而中国的这些社会游行,从规模上来讲也好,从具体形式上来讲也好也是发生的。但是我感觉我们这种民间情绪的表达有两个特点,一个我自己感觉,它不像之前这种表达可能更多关于历史问题,那么历史问题它是一个相对没有那么直接的厉害冲突,而这一次的这种冲突可能关系到领土,关系到资源,关系到这样一种大家都不可以退步的一种现实的利益,这样一种冲突上面。

 这种新的特征对现实的冲突,会不会带来民间情绪新的复杂性,想请两位观察。第二个在之前中国民间对这个情绪,比如说中国有自己的着力点,而日本没有直接的着力点,只是觉得中国你们对我们日本这种情绪不对,我们做的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整个钓鱼岛日本政府以这种方式释放了中国船长这样一个着力点,这种更加直接的着力点,会不会让双方对立处在更加直观、更加有针对性的可能性上。

   

 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说,这几年相对平静的中日关系,这种隐而不发的对立情绪,找到新的爆发机会,我知道加藤2006年就观察中国当时的涉日游行,最近这几次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你有什么感受?

 

 加藤嘉一:2006年的时候,4月8号我们那时候正好在北京,所以为了观察中国民众,中国和日本之间这个关系是受到国情,包括整个环境的影响,就是说我知道那次怎么表达爱国情绪。让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说有一个老头,他一边喊一句话,“抵制日货”,一边喊,一边拿着数码相机,就是中国认为比较极端的老百姓,他们对这个情绪非常模糊,一方面他们一提到历史、一提到领土问题就不舒服了。

   

 另一方面不管是数码相机,还是拒绝这种产品是离不开的,所以我觉得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现在中国各方面都超过日本,我们日本是离不开中国的。中国不断的崛起,我们始终无法摆脱这样一个关系,两国一方面很自信,一方面很自卑,自信和自卑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共存,一旦有偶发性事件发生,不管是当年的游行,还是最近的事件,我相信它肯定是有现实和结构性的矛盾。

   

 比如说当时2005年的时候,当时参拜靖国神社,因为比较长的时间,还有当年日本就是说针对这个怎么处理台湾海峡、东南亚安全的情况下,日本巩固了它的关系,还有日本入常,在这么复杂的背景下,作为结果发生的游行,但是据我所知,中国包括驻外的学者都派遣全国各地区宣传中日关系很重要,当时要理性地表达爱国情绪,包括这次2010年,说实话我是没有想到的,因为当时2005年,我观察中日关系的时候,安倍晋三下台,我一直在北京观察中日关系。他们在处理这个事当中,就是说盲目的仿制、言论也好,另一方面菅直人和仙谷由人,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分歧,所以我作为日本人首先我们要,我们处理方式要非常果断,不要说跟中国矛盾怎么着,包括跟日本国内的比如说问题,有些问题提出我们不存在领土争端,这个在国内可能已经出了风了,但是在国际场合,作为一个外交上,确实这种分歧是存在的,如果连这种争端不承认,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同时还有莲舫说领土问题是存在的,国内发生了争端,所以我相信这次这个事件的发生,让许多日本人重申了什么是领土问题,什么是主权问题,跟中国人相比,可能首先不是很关心这个事情,而且我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不断是在领土问题实际上很不合格的。   

   

 所以我觉得这次可能日本人更多认识有这么一个争端,大家更多意识到中国禁止出口稀土问题,觉得中国政府很强硬。所以我觉得2005年到2010年,可能2005年的时候,更多是那种实质性,包括日本很多民众都很不熟悉,当时日本媒体非常重复性地报道那个场面,就是游行的场面。

 

 这次我看媒体可能比2005年相比稍微地控制一些,不管是中国、日本所谓右翼势力围困日本大使馆也好,包括中国发生的,我觉得没有那么情绪化的报道,这次涉及主权领土的问题,当然和2005年的时候不一样,但是我估计可能2005年到2010年可能当时从破冰到融冰的过程,恐怕得从头来,这一方面可能国民层面,可能两国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慢慢梳理。

 

 

【更多访谈】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二)中日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结构性矛盾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三)两国民间情绪的对立是否不可避免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四)对两国公众的互相对立不能估计过高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五)民意对决策的影响相当有限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六)民意可以被政府用作外交工具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七)将情绪表达引向理性轨道可以实现

名博沙龙:冷眼看中日“愤青”(八)两国政府不断学习如何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