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个独生子成长的艰辛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43:40
 教育一个独生子成长的艰辛史中国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因为每个家庭的中心全部围绕着孩子在艰辛而努力的运转着。父母蹉跎一生,只为孩子过得好。虽然这种美丽情结延续千年,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年轻的“美式教育”却领先我们文明古国有“古老”的时间,这点无可辩驳。下面就谈谈中国家庭教育一个独生子女成人的艰辛史——

      十月怀胎。从胎教开始,一个字“累”,怀孕的妈妈得多听音乐,从肚子里开始培养宝宝的音乐兴趣和天份,梦想着将来成为“贝多芬”第二。更不嫌累的参加各种繁杂的胎教班,从吃、喝、坐、行等等方面,惟恐怠慢和不妥,只怕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文艺天赋。宝宝出生,清脆的哭啼,预示母亲“苦难”的结束,而始做父亲的累才开始,没日没夜的忙碌,伺候老婆和孩子。辛苦地教宝宝哑哑学语,听到含糊不清的“妈妈”、“爸爸”的宝贝幼语,就是有再多的辛苦和委屈也被这亲切的呼唤给溶解得荡然无存,一个说不出的“累”。­

­       以为会说话会走路,就轻松了,艰辛才真正的开始。孩子上幼儿园,只要教学质量高的,无论多贵的,哪怕省吃俭用,也在所不惜,自我安慰着说,就一个孩子,怎么也得找个好的幼儿园,为孩子的未来打基础。于是把本应该买车的钱,全都奉献给了孩子的启蒙教育上,宁愿早起贪黑挤公交也无怨无悔。更甚者,想到不能落在别人的孩子后面,就给孩子报名参加这个英语绘画班那个舞蹈和钢琴班的,甚至足球篮球班、武术班等等,恨不得把孩子打造成神童。孩子累,父母更累,还多了个“操心”!­

­       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给予免费。以为可以节省孩子上学的费用,其实又算错了。现在的家庭却投入更多的物质和精力来教育和培养孩子。除了学习方面,吃却成问题了,穷日子的时候,孩子是什么也吃,只要能让孩子吃饱,父母宁愿饿着。现在却怕孩子不吃,只要有的,无论是啥,不管有多贵,也要满足孩子吃的欲望。可孩子摸清楚了父母的心理,却用“不吃”来要挟,得到玩耍的许可证。无奈啊。吃就吃了,花钱也值得,可是有的父母甚至用物质来奖励子女学习,写作业给一块钱,背一篇文章两块,主动做家务的孩子,也奖励,是提高了成绩和自理能力,却在无形中给子女教育了物质决定论的畸论。孩子的一切,父母就如臣伺候君,还更真更诚。这样的父母累,真累!­

­       好不容易供读孩子上完初中和高中。高考,孩子命运的第一关,辛苦不谈,可父母的累绝对超越了孩子。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忙碌照顾好孩子,目的单纯,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争取考个好的大学。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补充营养,希望有个良好的状态迎接“高考命运关”。累,想象那些父母在考场外焦急等待的神情,紧张相甭提有多难看。­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比孩子更兴奋的是父母,一照镜子才发现,不到五十,两鬓斑斑。可心态却是甜的,感觉心血没有白费,孩子可以自立了。然而,父母的想法未免幼稚,随之而来的是,昂贵的学费和繁杂的生活费的压力抑制得父母喘不过气来。才感受到,真正的累,才开始!­

­      大学毕业,以为这下轻松了。工作呢?毕业没工作,最着急的是父母,花钱找关系,找朋友求领导的,恭腰曲背,为了孩子有个好工作,匍匐在地的求人也在所不惜。真累,身心全累!我想,再累好成秃头了。还没完呢,孩子买房子累,孩子结婚累,孩子生了孙子还得照顾,累,没完!­

­      上此种种,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不少家庭中上演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确沦陷在一个传统思维的盲区里。前提并非是说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要有一种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不至于过分爱的过程。可以说,中国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和培养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但可悲的是,绝大多数的子女对父母未老先衰的境地却视而不见,因为Ta们很少怀着感恩之心用具体行动去回报父母,反而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看到很多的现象和事件,车祸时,父母为救孩子,可以舍身;在地震中,那些被灾难夺去生命的父母,拥抱在怀里的是孩子。在这种反差中,特别是给即将独立社会的90后年轻一代们,应该思考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