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麻扎”上的胡杨礼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9:28

据说欧洲即将迎来100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才十月中旬,马德里每天的最低温度就已经达到了2度,窝在被窝里敲键盘或者看书成了一天最大的享受。当国内还没有进入深秋,马德里已经提前进入了深寒,这让火力旺盛的小青年都有点吃不消了,天天流着鼻涕挨着冻,顶着凛冽的寒风去上课,不禁开始有些怀念在南疆热风习习,阳光炙烤的日子。
位于阿岳普湖县(42团),有一座十四世纪传教士阿洪鲁库木的麻扎(古墓),虔诚的教民年年来此膜拜、祈福,据称心诚者十分灵验。此处方圆数公里的沙漠里,生长着许多上百年的古老的胡杨树,其中最著名的“胡杨王”,树围8米以上,需5人手拉手才能围住。这地方离喀什大约有1个多小时车程。2000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片茂盛的森林,在这里,生活生长着许多野生动植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如今已经成为了荒漠,而那些曾经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早已经被岁月抹去了痕迹,依旧矗立在这里的,就是这些被维族人称为英雄树的胡杨。

如今这里荒芜人烟,却无意间碰到一户在这里上坟的维族人。

也许是附近人看中了这里的荒凉,开始将坟墓迁到了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坟墓建在这里,这片已经荒凉的土地,仿佛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胡杨树,是大漠中最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植物之一,对于它的认知,曾经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文字,而对胡杨树的第一次印象,还要追溯到中国风光摄影师姜平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姜平并没有选取深秋时候金色的胡杨,而是选择了一棵已经死去的胡杨,他想做的,是要彰显胡杨树的生命力,用事实写出属于胡杨自己的礼赞。在大漠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胡杨树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这虽然是艺术家为了凸显胡杨生命力而使用的夸张手法,胡杨的生命力,也不用华丽的词藻去描绘。

很难想像,这地方一年只下几次雨,而胡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着,并且和沙漠中的风沙做着抗争。

胡杨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它的根可以扎到1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体内还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可防干旱。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



逆光的胡杨树,虽然没有金秋时分那番艳丽色彩,但这时那番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是无法磨灭的。



树枝如同虬须一般从树干向外伸出,乍眼一看有几分张牙舞爪,自己一琢磨却觉得胡杨大有一番我逆天行的豪迈。树枝横向伸长,它并不像有些树在大风的淫威下屈服,将树枝和树叶网上生长,而是倔强地和风沙抗争,这是如何的气魄。
看似摇摇欲坠的树皮,却是紧紧地与树枝连着,坚硬的植物纤维,将干枯的树皮和树枝藕断丝连般地连在一起,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飞沙走石。

巨大的羊角,在古墓群上静静地躺着,仿佛这里发生过的一切,都与它无关似的。

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坟墓,不论你是能工巧匠搭造,不论你是金砖银瓦,在岁月的双手下,到今天不过是一堆朽木,其实,浏览古城的景致,也不过如此。恶劣的环境,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大的惩罚。





树枝就像是一棵树的臂膀,而对胡杨树来说,少一条臂膀,又如何,只要树干不倒,它就有着继续活下去的自信。



断裂处是风沙摧残的痕迹,岁月摸不平胡杨树桀骜不驯的性格。

即时是枯枝,是断臂,也不是朽木,它如同倒了的巨人一般。

树梢繁茂的枝叶也伴随着干枯的黄叶,生命的轮回也不过是生老病死,时代交替,岁月变迁。
 



这棵树,有点像是秃子,据说这棵树已经有500多岁了,曾经遭到过一次雷击,当时树干几乎被烧毁,可在几年以后,这根树干却又发出了新芽,而到今天,树顶的枝子如同盘旋的巨龙,却长不出叶子,而下面的叶子确实非常繁茂。

和零散的胡杨相比,整齐的墓群是这里又一道风景线,维族人并不像我们汉人那么讲究,一定要特意找块地,立个碑,有钱的厚葬,没钱的简葬。他们的坟墓,大部分都很简单,很多人觉得自己从大漠里来,也当从大漠里走,最后化为沙粒,消失在大漠里。简单的土砖垒一下,就是一座墓,人裹上布往里头一塞,就完事了,最后封上口。
因为天气干燥,也不会出现腐烂,尸臭的情况。

看到有的没有封口的墓穴,我很好奇的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裹着布的干尸,结果被告知,现在因为土地紧张,很多人还没有死,就已经把墓建好,话说先把地占着,到时候真的死了再往里一塞,免得到时候住房紧张。这也是我在新疆听说的一大趣闻之一。

整齐的古墓,夹杂着胡杨,是阿洪鲁库姆的一道风景线。



胡杨树,是大自然给生活在大漠人民最好的礼物,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我觉得无需任何语言去形容,你要做的是,去亲眼看看他们,去抚摸他们粗糙的皮肤,用你的心去赞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