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逸群和他的《新闻学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2:24:10
陈坚
也许由于我曾是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学员,读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便是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也许由于我离休前的工作单位江苏省淮安日报社就是恽逸群当年作新闻学讲话的地方,即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旧址;特别是由于我对恽逸群同志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向我们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通讯员们介绍一下恽逸群同志和他的《新闻学讲话》。
恽逸群(1905年1月-1978年12月),江苏常州武进人。他是一位历尽艰险、置生死于不顾、坚贞不屈的革命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历史学家,是一位才华出众、胆识过人、坚持真理、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1926年,恽逸群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借债干革命。1927年为常州地区中共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曾任武进、宜兴和浙江萧县三县县委书记。后在上海、香港的新闻、情报、统战等战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长达20多年。他在潘汉年的领导下,曾受命打入日本特务组织,为搜集情报、保护革命力量,作出过特殊的贡献。抗战胜利前夕,恽逸群曾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坐过牢,上过老虎凳,而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突然爆发,举世瞩目,人心惶惶,当时任上海《立报》主笔的恽逸群同志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连续发表评论,明确提出论断:西安事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中国不可能成为“西班牙第二”。这一预见很快为时局发展所证实,恽逸群被新闻界誉为“慧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借口长沙大火事件,公然在报纸上发表诬蔑抗战、鼓吹投降妥协的言论。由于当时汪精卫还是国民党中央的副总裁,没有人敢公开批驳他。而恽逸群同志却立即在上海的《导报》上发表了《异哉汪精卫之言》一文予以痛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汪精卫的汉奸嘴脸(没有多久,汪精卫便公开投敌)。这是当时全国报刊上第一篇声讨汉奸汪精卫的檄文,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国内外舆论界的高度赞赏。恽逸群从1932年到1951年,先后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此外,他还是全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他到淮阴时已是一位年届不惑、在新闻界声望很高的老报人。1945年9月,范长江同志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淮南抗日根据地来到刚解放的淮阴城(现改名为淮安),创建了华中新华社、《新华日报》(华中版)、华中新闻专科学校。11月,恽逸群同志从上海调到华中解放区,任华中新华社、《新华日报》(华中版)编委,并接替范长江同志任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1946年2月7日,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开学,校址设在北门大街大陆饭店,即今日淮安日报社院内。4月,范长江同志调任南京任中共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恽逸群继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和《新华日报》(华中版)总编辑。
恽逸群同志的《新闻学讲话》系根据1946年2月上旬他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课稿整理而成。这是解放区最早出版的一本新闻学著作。它最先发表在《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副刊“新闻工作”上,后来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接着又有胶东、冀中等新华书店翻印。现在收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恽逸群文集》中。恽逸群同志的这本新闻学著作在当时一无参考资料,二无充裕间的情况下,全凭记忆中的经验加以整理,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和他深厚的知识功底是分不开的。
由于考虑到听课学员对新闻学知识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恽逸群同志的《新闻学讲话》基本上是一本通俗的谈新闻学基本知识的小册子。全书共分六讲。第一讲:什么是新闻;第二讲:新闻怎样取得(采访工作);第三讲:怎样写作和传递新闻;第四讲:怎样处理新闻;第五讲:新闻纸怎么样指导社会;第六讲:新闻机关的组织及其他。全书虽然只有三万多字,但内容全面,几乎涉及新闻学的各个方面。经过数十年实践的检验,这本著作中的主要观点仍然熠熠生辉,对于我们仍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在《新闻学讲话》前言中,恽逸群同志说:“新闻专科学校的课程,是我首先讲《新闻学讲话》,接着由范长江同志讲《人民的报纸》。因为这样的分工。所以我讲的内容就尽量减少涉及政治性的问题,避免与长江同志所讲的重复。”尽管如此,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仍然强烈地感受到,“人民的报纸为人民”是这本书的基本论点,贯穿于全书的各个部分。我们知道,新闻为谁服务的问题是新闻学首先要回答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恽逸群同志在《新闻学讲话》第一讲“什么是新闻”中就明确地把“和大众有利害关系的为大众所关心的或足以引起大众关心(或注意)的事物”作为构成新闻的第一要素,并把“和大众利害关系的密切程度”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第一条标准。这一提法和范长江同志在1961年所写的《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所提出的“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是同一思路。
根据这个基本论点,在回答“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时,恽逸群同志明确地回答:“新闻和政治是不可分离的。”“任何新闻机构,不论是报社,还是通讯社,都有它的政治立场。它为哪一类人服务,代表什么人说话,它所赞成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你所赞成的是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你所反对的又是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怎能说超出政治之外呢?”
关于新闻自由问题,西方国家常常责备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新闻自由”。恽逸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自由是不能离真理而独立存在的,符合真理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违背真理的‘自由’则是伪自由,是人民大众所要反对、所要消灭的。……什么叫真理呢?真理就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最长远的利益。”
在《新闻学讲话》中,恽逸群同志十分重视新闻业务具体知识的传授。他把“新鲜的事物”、“用最迅速的方法及时传播”、“大量散布”作为构成新闻的要素提出,归纳了可作为新闻看待的十个方面,提出了九条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他详细地叙述了采访工作的准备和应注意的事项。在怎样写作和传递新闻一讲中,恽逸群同志把搞好写作与及时传递新闻看做是两个重要的环节,缺一不可。对于怎样写好新闻,他认为除去要多读、多看、多分析、多研究、多练习、多比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在写作之前,必须先确定中心目标。虽然新闻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凭空捏造或加油添酱,使它变质,但你所以要写这则新闻,所以用那样角度来写新闻,便必然有一个立场,希望读者得到什么影响。即使这则新闻不过只是为了“博读者一笑”的问题,那么也包含着“博什么人一笑”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新闻记事的方式是通过事实的叙述,而不是发表主观的议论或判断。夹杂很多主观议论的新闻通讯稿,不能加深多数读者的印象,只是说明了作者还不能掌握新闻写作的武器。二、确定所叙述事物的中心,勿东拉西扯,包罗万象。三、联系群众,因为新闻的第一要素和衡量新闻价值的第一个标准,是“对于大众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写作新闻稿的时候,不能忽略了这一事件对群众的关系如何,群众的反映如何。四、及时写出,不能延搁,这是记者应有的作风,倘稍一延搁,就会失去时效,落在人家的后头,不能成其为新闻。五、力求完备,要有头有尾,使读者一看就明白。六、文字要简短有力,勿冗长拖沓。七、新闻稿比较长的,必须一开头就把最重要的内容提出来,然后再逐段叙述。必须牢牢记住“第一句话没有把事件中心说出,那一则新闻就失败了”的名言。八、通讯稿要具体完整,勿说空话,叙述群众情绪要生动,要形象化。
在第四讲“怎样处理新闻”中,他分别谈了“新闻稿的整理”和“编辑新闻的步骤”。“整理”方面的工作为:决定稿件的取舍(要不要,用不用),采用的稿件应如何删改或补充,这是主要的。同时也负文字修改之责。“编辑”方面的工作,则为决定对稿件的如何处理,地位的前后轻重,制作标题,计划版面。
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恽逸群同志认为:“新闻必须真实,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不真实,那就不是新闻,而是谣言,是没有价值的。
恽逸群同志特别强调新闻指导社会的作用。新闻纸的主要任务是指导社会,它报道社会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反映各方面人士的生活与意见,批评与表扬,检查过去,预示未来,刺激人们的向上思想,使现有的社会成就更提高一步。他认为新闻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鼓励作用;二、刺激与推动作用;三、批评与警惕作用;四、教育作用;五、组织作用。这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办好〈广西日报〉的一封信》中所说的“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作用”相类似。
恽逸群同志也说到了广告问题。他提出报纸刊登广告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对读者负责。广告虽是人家登的,但登在你的报纸上,你就要负责任。读者如上了当,是看了你的报纸的结果。他认为广告是报纸联系群众的工作之一,广告不能占据报纸版面的主要地位,更不能占据更多的篇幅。
建国后,恽逸群同志担任上海《解放日报》总编辑、社长,兼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1951年“三反”运动中受到饶漱石的迫害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1955年又受到潘汉年事件的牵连,开始被羁押。1965年被判11年徒刑。当年年底假释出狱,安排在江苏省盐城地区阜宁县中学管理图书,每月生活费只有37元。1966年、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成为“群众专政”的对象,整天在挨批挨斗、挂牌示众中度过。尽管在这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恽逸群同志仍写作了《平凡的道理——略谈个人崇拜》和《也谈儒家和法家》、《论新八股》等文,揭露林彪、“四人帮”大搞造神运动的阴谋实质,痛斥喧嚣一时的“评法批儒”运动。
恽逸群同志饱受折磨,得了气管炎、哮喘病,从1974年到1978年,他到他二姐家养病。由于胡耀邦同志的关怀,1978年8月由中央组织部安排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1978年12月9日,恽逸群同志旧病复发,猝然逝世,享年73岁。
1980年,经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复查,先后宣布恽逸群同志无罪。1982年,中共上海市委下文,撤销1952年开除其党籍的决定,恢复其党籍。1984年,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公安部对恽逸群同志也彻底平反。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江苏社会科学院编选的《恽逸群文集》。
(本文最初发表于由江苏淮安日报社内部出版的《新闻之友》1997年第3期,后收入《安宜生文存·新闻实践论》一书。此次发表作了一些补充。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恽逸群文集》。1949年春我参加革命工作后,就曾经读过恽逸群同志的《新闻学讲话》和《蒋党真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位“老革命”我是非常钦佩和尊敬的。1952年看到报上开除恽逸群同志党籍的消息和《解放日报》的社论感到非常震惊。几十年后,我才知道是由于他得罪了当时华东局的一把手饶漱石而被打击报复的。一位非常杰出的革命战士、一位高瞻远瞩、胆识过人的政论家、记者,一位优秀的学者,就这样受尽折磨,最后被糟蹋死了,使人想起就感到难过。在今天我们已把构建和谐社会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如何培养和保护有真知灼见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名记者,就显得十分重要,恽逸群同志的悲剧应该记取,无论如何不能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