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07:46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3)

发布: 2009-11-23 14:40 | 作者: 何裕民 | 来源: 赤医网 | 查看: 479次

  转移癌:远未到放弃的绝境
  笔者诊治的肿瘤患者中,约1/3是转移了的晚期患者。这些患者通常经过了西医手术、化、放疗等的常规治疗,又见转移,故常特别心灰意冷,每有放弃之“情结”。但事实上远未糟糕到这一步。笔者诊治的大量转移癌患者依然健在,甚或康复、痊愈的事实,足以说明并非已是绝境。也许再努力一步就会“柳暗花明”。关键常常是需要全新的治疗对策和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积极合理配合。
  郑某是入菲律宾籍的华裔,在菲也算是显赫之族,祖上与菲律宾原总统马克斯一家交往甚密,并在香港有较大产业;素特嗜好酒,杯中之物爱不释手,后半生定居香港发展。1995年其72岁时,被查出患肠癌,行手术后,不久转移到肝。在香港、美国用尽了“电烤(放疗)”、“化疗”等,肿瘤未见缩小,人已被折腾得大肉尽脱,骨瘦如柴,老头子已绝望了。其子女求治心切,于1996年底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找我,先行探询。由于长期海外生活,他们对中医也不了解,只因已走投无路。我也很感棘手,一不见人,二听此描述,绝对是恶病质,且又对中医有点怀疑,好在求生心切,又是老人,据自己经验,这些老年患者换个治疗思路,不用化、放疗之攻伐手法,至少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或许还能创造奇迹。鉴于病患虚弱之极,已无法(也不愿)服汤药,因此,我建议其子女令其父先服用以真菌萃取的零毒抑癌制剂,先从中剂量试起,适应后逐渐加大剂量,直到每日16克(埃克信每日32粒);同时,以水泛丸的方式,给其父专制了一料补益肠胃,扶助正气之“丸药”,配合零毒抑瘤制剂,希2—3全月后能稍有起色。果真,过年后不久,子女便携老人专程来此。此时,服药不过2月余,患者体重增加了7斤,肝区不适也已消失。经过一番劝说,我又加了辨证汤方。又3个月后,复查,肝区肿块基本无变化,但人之元气已复,生活已趋正常;老人也信心大增。9个月后复查,原本6个转移灶中,有4个明显缩小。一年半后(98年夏天)除一个大的病灶从原先的5公分大小缩至2.2公分外,其于5个病灶已模糊难辨,老人已活动自如,并特地陪同我去了趟菲律宾。经中医零毒抑癌治疗近5年半后,经不住老人的软磨硬缠,家属又同意他可以饮酒,最终老人2004年4月死于饮酒后诱发的心血管意外。肝区病灶却一直稳定,享年81岁,被当地医院视作为一个奇迹。
  在我们看来,肿瘤转移,特别是转移到肝脏等重要脏器,的确属于十分棘手的晚期之症,但并非“绝症”。好生调整,特别是在治疗思路上作出大胆调整,更多地依赖中医药方法,尤其是零毒化疗方法,再加上注重生活方式调整等,常能创造出奇迹。类似郑老先生的情况我们追踪的病人中不下近百例。至于郑老先生的死,我还是认为有点冤。这老头倔,身体基本康复后,特感苦闷,原先可能从事经营,每天都很充实,且又嗜酒,故子女后来也十分后悔,当初没能坚持戒酒。不管怎么说,他借助中医药零毒抑瘤之法,“绝地逢生”,又快乐地度过了七年多,耄耋而逝,也算是种圆满吧!
  2006年3月16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转移癌:需要新的思路
  上期“转移癌”笔谈引起了读者较大兴趣,不少读者希希望我就此问题结合临床经验,多作些介绍。据笔者的经验,对于转移癌,往往需要新的思路,要以多个环节切入,才能“柳暗花明”。
  笔者认为,临床上,转移癌大致可分成几类:一类是西医手术化放疗结束后,后续没能跟上,1~2年内又出现转移灶;二是肿瘤康复3~5年后,意外发现有新的转移灶的,这种转移或因于重大事件产生心理或生理应激,或由于过大意。这两类情况如病人总体情况尚可,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恰到好处运用中医“零毒化疗”等方法,常能化凶为吉,走出沼泽地;三是某些肿瘤特别容易远处播散或周边浸润,常一边化放疗,一边出现不断转移,如某些卵巢癌患者、某些鳞癌或小细胞肺癌患者等;四是一开始即呈爆发态,所有治疗过程对其似乎均罔效,后两者常较为棘手,更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有时,必须改变思路。
  笔者有一位已成为好朋友的患者,技校教师,8年前刚退休发现患乳腺癌,手术后即行化疗,第四次化疗时出现剧烈干咳,发现两肺转移;换了化疗方案又做了4次,咳嗽有缓解,但两肺病灶仍稍有增大,只是增大趋势减缓。此时,患者出现严重的化疗性肝损伤,头发全秃,身体状态极差,动辄虚汗,低热,彻夜失眠,情绪极为低弱,反复诉说“生不如死”。其夫是个高级科研人员,身兼重要领导职务,好生安慰,并转来上海求治。显然,化疗“此路不通”,两肺弥漫性转移灶,放疗又不可行。只有华山一条路——中医药治疗,故1999年初,找到了我。鉴于两位的文化修养很高,“治病先治心”,我苦口婆心地先予以开导,并牵线让与她同样的几位乳腺癌转移经我治疗却已康复或接近康复的患友交朋友,相互多多沟通;同时,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帮助患者确认“只要自己不倒,必能战胜病魔”的信心。这些非常重要。
  在疏以中药及零毒化疗制剂的同时,我还主张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患者体型本即偏胖,因病而亲友们又送许多营养品,每天蛋白粉之类不停摄入,体重没减反增。我便好言相劝:其实,乳腺癌与营养过剩有一定关联,肥胖可促使复发,过食某些蛋白制剂,有增加雌激素水平之虞。知书达理之人,一听说理便欣然接受。在给予中医零毒治疗之前,我还与她共同了制定康复目标。首先,半个月到20天,严重虚汗,应先止住,以免“元气”大耗;一月内低热消解;二月内潮红升火基本消失;3~4月内肝功能必须大部分恢复正常。三个月后CT检查,如病灶稳定或稍有增大,乃生物学“惯性”使然,不用太惊慌。6月后病灶应不再增大或有缩小之趋势(因为中医取效常缓慢,但却十分持久)。但如6月后还有增大之势,不妨再补做1~2次化疗。我要求患者必须积极配合,乐观向上,不要再盯着病灶不放。患者全部应允,向所“约定”康复目标迈进,大都如期实现。患者一年半后,两肺病灶完全消失,从那以后,她每年检查一次,已重复了5~6次,一切正常,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笔者总结认为:这得益于全新的综合康复思路。我们不能说第二次化疗一点都无效,也许,它一定程度遏制了癌细胞疯长的态势。但若不变化思路,该患者必定死于化疗;盲目停用,肺部肿瘤势必仍将疯长。我们巧妙地把化疗作为“二线”替补方法,先以中医综合调整,零毒抑瘤;不行再考虑补用化疗。并从多方面着手,故才有佳效。
  2006年3月23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晚期癌症患者切勿轻言放弃
  晚期癌症在治疗上固然较为困难,但在医疗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晚期癌症并非绝对不治之症。除原有的手术、放疗、化疗外,当前各种生物治疗发展很快,而且我国又特有中医中药,通过扶正祛邪常可使患者“带癌延年”,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上,人们把肿瘤专科医师戏称为“法官”。事实上,在疾病治疗前谁也无法精确地判断治疗效果,更无法精确地判断患者还能活几个月。因此,不应轻言放弃治疗。
  家住无锡的曾老先生2003年1月因咽喉疼痛到医院检查,拍摄胸片两次,均发现肺部有异常阴影,后经CT检查确诊为右中叶肺癌。即于1月底在无锡市某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提示:肺腺癌Ⅱ级,肿块2×1.5×1.5㎝,淋巴1/2转移。术后休养一月开始化疗,第二疗程尚未做完,就出现强烈的副反应:剧烈呕吐,白细胞直线下降到2400。老先生饮食难下,夜寐难安,精神极度萎靡,医生曾几次予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又因其患有心脏早搏,更增加了后续化疗的难度。
  后经病友介绍,辗转找寻,找到了本人。我在详细了解病人的病程及诊疗经过后,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治疗方案。程老在经治疗半月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而且他在接下来的化疗中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这使他顺利完成了化疗疗程。此后,他还一直坚持服用中药汤剂。如今,他的白细胞升至6900,肝功能正常,生活也一如常人。每日恬淡适乐,摆弄花鸟鱼虫,颐养身心。曾老常快慰地说:“本以为跟癌症碰头时,就是我大去之日了,如今我还要撑着这把老骨头,走上它百里千里!”
  这说明即使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临床医师也不应忽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而患者则更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当然,并非所有的晚期癌症患者都能接受治疗,应因人而异,具有情况具体分析。盲目地处理不仅无益,相反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加速患者的死亡。对不能接受特殊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身体状况往往很差,且伴多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相当重要。对伴有疼痛的,止痛治疗则更为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让所有癌症患者不痛,从国内外医疗实践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例如笔者对最凶险的胰腺癌治疗,3- 5年生存康复的患者就有40多例,有效率要高出国际平均水平近十倍左右。我总结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多年的经验,对晚期癌症患者建议:生了癌,就好比置身悬崖,后退一步是万丈深渊;如要治疗,前面虽荆棘丛生,道路坎坷,但必须要有生的希望,切不可轻言放弃!
  和平共处十要决
  ――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

  对于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老年癌症患者,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抑制肿瘤发展,改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康复。“带癌生存、与癌共舞”的肿瘤治疗思路,从根本上揭示了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真谛。即病人的饮食起居同于正常人,病情稳定,甚至逐渐康复,形成了瘤与人“和平共处”的情况。
  肿瘤的中医治疗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两者结合常可以明显改善癌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中医治疗癌症和癌前期病变的特色和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疗方法多样化。辨证论治、治疗法则和方药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内容,加上体能锻炼、饮食调整等手段,对于肿瘤复杂多变和个体治疗反应差异较大的临床特征是比较切合的;二是临床经验丰富。中医肿瘤治疗历经三千多年,服务于居世界繁衍之首的中华民族,积累下极有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三是临床疗效较确切。这主要是从中医宏观整体调节角度来说的。
  癌症患者如何才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生存质量,与癌“和平共处”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要诀,希望老年患者能从中有所获益。
  信心第一  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治疗前后都不要悲观失望。应放松情绪,自我安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坚强的求生意志是最终战胜癌症的根本,并避免和减少参加各种可造成不良情绪的活动或紧张的工作。
  生活规律  癌症患者日常生活和正常人有所不同,除了定时接受治疗外,应充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体能锻炼、娱乐活动、社会交往等,并使之规律化。宽松充满乐趣的生活,可增强身体对癌症的抵抗力。
  科学饮食  癌症患者通过良好的营养维持,能够提高和巩固疗效。可根据不同的病情、年龄、体质、嗜好等综合调配,忌口不宜过多。应掌握新鲜、营养、清淡、对味、少食、多餐的原则。
  合理锻炼  癌症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合理锻炼不仅可恢复体力,改善残疾,更重要的是使精神上有所寄托,消除抑制悲观情绪。自我锻炼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体质、环境,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房事有度  “食色,性也”。癌症患者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有一定节律的性生活是允许的,但不能放纵。一般视年龄、体质、习惯而异,每1—2月一次为宜。女性患者最好不要生育哺乳。
  长服中药  癌症的形成是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所致。老年癌症患者应长期服用中药调理。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以补气血、调阴阳为主,佐以袪邪消积。煎药容器宜用搪瓷或砂锅。
  定期复查  首次综合治疗后,大部分癌症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并不等于体内的癌细胞全部已被杀死或清除,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在不同时间之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灶。为了早期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在治疗后应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辅助治疗  癌症患者经各种治疗后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应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中西医方法综合治疗。特别对营养不良,要适当地补充各种维生素、白蛋白、新鲜果蔬等。
  消除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对疼痛的处理,应以综合方法为主,辅以药物镇痛。给药的最佳时间是在疼痛发生时,并掌握疼痛规律定时定量为好。
  社会关心  癌症的发生是社会的不幸。医护、家庭、单位、社会都应该给予癌症患者在精神、生活、经济、医疗上热心关怀,积极支持,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环境,保证老年患者无所顾虑地同癌症做斗争,将极有利于早日康复。
  2006年6月22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第六章
  癌症的心理调整
  心理治疗,肿瘤病人别忽视

  有关医学调查表明,肿瘤病人中约有66%患抑郁症,10%患精神衰弱症,8%患强迫症。所以肿瘤病人常出现抑郁、焦虑、精神错乱,厌食症、疼痛,恶心、呕吐等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病率最高。精神崩溃导致四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治疗后转移复发。
  调查还发现:那些有心理矛盾和不安全感,惯于压抑自己愤怒与不满情绪以及受悲观失望情绪折磨的人,最容易得癌症。其癌症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与之相反,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生活、必要的社会福利保证、坚定的社会信仰等有利于癌症治疗后的康复。因此,社会各界应对癌症病人及家庭这个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社会心理关怀。有资料表明:凡接受社会心理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复发率较低,做到了去者善终、留着善别,生死各相安。
  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后,患者大都存有怕复发转移的心理隐患,有的甚至不久就发现复发转移。如果不能克服心理障碍,免疫系统就会加快受损,这对康复是十分不利。由此导致了约80%的病人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
  所以在实施诊治时,必须兼顾患者方方面面的特点。包括因心态问题、文化修养,人文背景、职业、社会角色不同造成的差异,以利于患者康复为目的;基此,作出针对性的指点、关怀、疏导,取其有利者以扬之,舍其不利者而避之纠之;很多情况下不少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看到,很多肿瘤病人从医院出来或完成医院制定的手术、放化疗措施后,往往感到迷茫无助,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也有的病人以为手术、放化疗都做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以放松下来休息休息了;也有的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安中,生怕哪一天会再发出来;还有的从此觉得低人一等,瞒着所有的亲戚、同事、朋友,自己也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生活,使本该有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疾病的康复也受到很大影响。
  要对肿瘤病人进行心理治疗,除关注肿瘤病人的生理康复外,还应积极关注肿瘤病人的面临的社会生理问题。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帮助其牢记“五大要素”,构建战胜肿瘤的系统工程:
  1.正确认知疾病、治疗及自身基础,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主动追求康复;
  2.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3.正确的饮食是抗癌防癌的物质基础。据权威部门统计,约有1/3的肿瘤病人的死因与饮食不当有关,所以,饮食是一门学问,吃得营养,吃得科学,吃出健康对肿瘤病人尤显重要;
  4.生了肿瘤,家庭环境、亲朋关系、工作关系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何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思维模式去适应并主动引导这种变化,朝有利于肿瘤康复的方向发展,无疑也是一门学问;
  5.出院后康复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尤为关键,如何运用最为合理的方法去消灭残余的肿瘤细胞,并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促祛邪的目的。
  在上海,现已有了专门从事公益性的肿瘤心身康复指导机构——上海虹口科学保健康复协会,该协会的主旨就是帮助肿瘤患者科学养生,进行合理的康复指导,因此取名为“科学保健康复协会”。该协会有许多医学、心理学、营养学、体能锻炼及社会工作者参与,我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各专业的20多位博士、硕士也就近参与,希能通过多学科协作,更好地帮助肿瘤患者康复。故肿瘤朋友可以多多利用这一公益性的社团组织。(参见附录)
  2006年6月29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圆桌,消解心理障碍的“佳途”
  众所周知,许多肿瘤患者之所以难以康复,很大程度缘自错误的“癌症等于死亡”观念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心理恐惧、抑郁、悲哀或焦虑等。如何缓解或改善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就成了横亘在人们面前颇难克服的障碍。
  是病都会有心理波动,是病都会威胁健康,甚或生命,但没有一种病象癌症那样令人极度恐惧、万念俱灰。这有着深刻的文化、宗教、医学、社会等的根源,对此,专家们已作了众多分析。在此,不想掠人之美,加以复述。只想讨论一下如何克服、纠正、消解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劣性情结或情绪。
  早期,人们采取了回避方法,隐瞒、虚报病情,尽可能让当事人不知晓,美其名曰:保密性(保护性)医疗。然而,多数情况下,纸终究包不住火的,面对残酷且几乎无休止的化放疗,大多数人很快就明白了一切。于是乎,我们强调,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当事人)适当的部分(详见《现代中医肿瘤学》)。这较之直截了当的和盘托出或一味的硬是隐瞒,是一种进步。但这并不能解决肿瘤患者真正的心理情结。
  本人素对心身医学感兴趣,早年研究生论文,写的就是心身医学。因此,八十年代末,也试图借助心身医学或心理疏导等的方式方法,开导患者,疏解其情结、转移其注意焦点,不能说没有效果。面对日益增多的病人求治,这显然事倍功半,这次说得好好的,回去以后,又摆脱不了“癌魔”的阴影,复归于旧……为此,很长一段时间曾为此十分苦恼,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却找不到破解的钥匙。
  有一次,一位患者的话,深深触动了我。那是90年代初,一位中年乳腺癌患者,情绪太低落了。每次复诊,我都苦口婆心地劝她,又给她举了很多例证,又给她看了不少资料。最后,有一次,她告诉我,“何教授,我不是不相信您,您说的话,我全信,但又有什么用呢?您是医师,您没生病;您在岸上,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回到家,我想到自己的病,我没法摆脱”,“除非您让我看到活生生康复了的实例,让我浮起这些阴影时就可以和她们电话聊聊……”是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落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是其他,而是曾经有过与他们同样经历,却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点和帮助。那时,我已有不少患者群了,有的康复了多年,为什么不可借助他们,以一种特定形式,让他们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呢?心理学不是有集体治疗模式吗?
  很快,我便付诸实施。所有求治者,围着大圆桌排排坐,我挨次问诊,解答疏方、指导,圆桌中谁都可以提问,相互间也可窃窃私语、相互交流。这一形式还真管用。因为我的患者中,80—90%是老患者,其中50—60%是康复了3—5年的,活得挺不错的。还没等到看病,新患者社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老患者的心理指导。“您这病不用担心,我来的时候比您更糟,比您更灰心”,“一段时间治疗下来,您看,我不是恢复得很好吗?”“我已经5年了”“我已经8年了……”而且,十多年的“圆桌”,我们病人中相互间还交上了许多对好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圆桌,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校。有不少患友这样和我说,两三周来坐一坐,相互聊一聊,改改方,回去心情就好多了,至少能心理坦荡十多天”。
  圆桌诊疗,除了中医学诊疗法外,其实还融汇了现代心身医学的许多有效疗法在内。至少,她比较好地贯彻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之模式。实施了心理治疗的倾听、支持、保证三原则;融合了集体治疗、心理疏导、示范疗法、情境疗法、认知疗法、交友疗法等的精髓。因此,现已成为我们与患者携手应对癌症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有一个加拿大多伦多的上海籍患者,男性,二十多年前去海外,不久前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只做了姑息手术,没法实施化疗,回到国内,找我诊治。看到这么多人围坐一桌,悄悄地对我提了个要求,能否单独诊疗。因为在国外,病情绝对是个体最大的隐私。这种方法公开讨论个人隐私,那是无法容忍的。我深表理解,同意单独诊疗。不过给了个建议:您和您妻子(正好陪同他求诊)不妨找个位置,后排坐下,静静地听,做个旁观者。他同意了,连续两次求诊,他都认真地听别人的交流。第三次他提出,不需单独就诊了,他愿意坐在大家中间,与别的患者交流。此先生来时愁容满脸,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加拿大医师断定他寿限不超过4—6个月,我再作疏导解释均无济于事。在“圆桌”中,他结识了邱先生,一个同样患胃印戒细胞癌只化疗过一次的同病种患者,已较健康地生活了5年。事实胜过了一箩筐的说教。在那以后,他的脸上,又绽放出笑容。
  知情同意:一个两难选择
  一年多前,笔者卷入了一场媒体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全盘告知患者的真实病情。武汉一家医院主张第一时间全盘告知,认为这是国际先进做法,体现了患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近来,沪上某知名媒体也以《是谁剥夺了就医者的知情权?》为题,对时下“医疗市场所普遍存在的暗箱操作和由此造成的收费混乱局面”进行针砭,主张全盘告知。这就其它疾病而言,也许不无道理,但就肿瘤来说,笔者则持反对态度。至少,强调肿瘤患者的“知情权”应让位于“生存权”,只主张“适当告知原则”(对此可详见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第222页)。
  先讲两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一:一位年逾七旬的海军将军,是晚期肝癌伴肺部感染,有高热、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家属只告知其“肺炎”,经中西医治疗,控制感染后,病人无任何不适。这时,他拒绝所有治疗,死活不肯接受中医“零毒化疗”。他振振有辞地说:“肺炎已控制,何必再喝药……”。他老伴求我相助,但不同意我告知他实情。我只能很委婉地对将军说:“您的肺炎,不是一般的肺炎。尽管目前有所控制,但若不积极采取进一步措施,恐怕后果很糟……。”将军自然听懂了我的话,再也不固执地拒绝治疗了。
  故事二:一位退休不久的钱女士,长期从事统战工作,生性谨慎。因患胰腺癌8.8×8公分,剖腹探查后无法切除,关腹找我求治。但当时家人告诉她癌症已完全切除了,已无危险了。经笔者用纯中医的“零毒化疗”调治,一年太平,两年太平。二年半后,原本陪她去看病复查的妹妹出国探亲,由病人的丈夫陪同去复查。此前,妹妹前去复查时都会先与医生沟通,希望能善意地欺骗。而丈夫老实巴交,忽略了这些关键的细节。年轻的医生看着CT检查结果,笑嘻嘻地对病人说:“你的肿块大大缩小了,现已不到2公分了,祝贺你……”一段好话,想不到却让钱老太惊愕了,当即怏怏不快,回家旋即感到心窝下痛。家属急找我帮忙,但已晚矣。原本我的处理方案对她效果很好,此时却无效。老是感到心窝下(腺体部)疼痛。我与其家属把整个治疗过程和每次检查一次比一次好的真实结果放在她面前,她就是不信。喃喃自语地说:“你们都骗我,我生胰腺癌了,治不好了。”结果,4个月后撒手人寰。
  很显然,肿瘤患者的知情同意问题是个很难的选择。不告诉他生了癌,他不会坚持治疗;而完全告之后,则许多患者死于知情后的心理恐惧和失望。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一两难选择,笔者指导了研究生作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有效的对策。简单来说,对此应贯彻“适当告知原则”,“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其适当的部分”。我们认为,这是最切合中国国情的对策。(结果详见《现代中医肿瘤学》)
  2005年12月15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2版
  走出阴影,就有阳光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谁没有抑郁失意之事,问题是在于你怎么看待它。你把它看得太重了,它就有可能压垮你,让你始终处在抑郁、消沉、失望、无奈之中,甚至最后走向自放弃。你如果调整过来,只看作是上帝又一次和你玩游戏,考验考验你的毅力和坚韧性,那么,跨过一步也许就是柳暗花明。
  我有一个病友,印象非常深刻,她的命运颇能说明问题。2002年夏天,我接待了一位中年妇女,找了我几次,欲言又止,满脸愁容和疲惫,最后两次都拖着的我一位女博士生,关进门内,密谈许久。作为医师我很注意察言观色,我发现每次从密室出来她都刚刚哭过。很显然,她有深深的难言之苦衷。但她一直不与我直面聊谈。
  有一天,临近傍晚,她又来了。其他病人都走后,她惶恐地约我到旁边小间(密室)里一个人谈谈。原来她的阴道口大阴唇上有一个黑痣,被确诊为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而且局部做了切除术,但腹股沟淋巴已经转移。医师告诉她想彻底控制已没有可能,有条件的可以做几次化疗,但意义不很大。说到这里,她呜咽了。她说她真的想死,因为生不如死,但女儿还小,刚念高中,家中没人照顾。我顺口问一句“女儿的父亲呢?”没想到她停顿了半天,吐出两个字“畜生”。我明白了大半,停顿半晌后,她低下头告诉我:“我的病全是他给惹上的,他在外面乱搞,这些年既不管家,回家还要折磨我们母女。我已经生了这病,他在家里还要强行和我同房……我完全是为着女儿才想活下去的。不然我也不想找你们了,是居委会的阿姨一直在劝我,为了女儿一定要挺下去……”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子,且屋漏又逢连绵雨。这患者情绪坏透了,整夜失眠,严重抑郁、焦虑,还有一系列的虚弱症状。前几次她之所以没直接求助于我,一是对自己没了希望;二是对我们还缺乏认识和信心。
  很显然,这患者太绝望了,家庭遭遇与罹患恶疾互相纠缠形成难以解开的恶性循环圈。她的治疗,若只顾一头,绝无良效。而且任何一头都是顽疾,不太好纠治。对此,我们采取了多管齐下之法。一方面,有意识安排她与几位同样患黑色瘤且已转移的患者(或家属)接触,让成功的案例为示范,告诉她只要努力,还有生存下去的很大希望;其次,我们注意到每当谈到女儿时她的情绪就好多了,在重点中学上高中的女儿是她的寄托和骄傲,为此,我暗示我的女助手们和她多谈她的女儿,激发她内心生存下去的积极的动力;再次,我明确建议她接受三个月的心理治疗,借助抗抑郁剂,以改善睡眠和情绪;最重要的就是积极的中医零霉抑瘤治疗;并当她睡眠改善后建议她接受了几次化疗。不久,她的整体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她有一次亲口说,“以前从来也没有体会到生活会这么舒服,现在吃得下,睡得着,体力也很好。母女俩的生活(夫妻后离异了)有干不完的事,用不完的劲,好象每天都很开心”。“过去的事我再也不想了,现在天天想着怎么把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舒舒服服的。”转眼已过去四年多了,女儿已是大二的学生了,她则每次复查一切正常。最近退休了的她又迷上了插花。
  这件事给我本人的启示也很深刻。怎么对待挫折?怎么对待不公?怎么对待疾患沦陷在里面,怨天怨人,只会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拨。也许换一个思路,走出阴影,就会有艳阳天,就会有明天。有时,甚至自我解嘲、阿Q精神一下,也未尝不可。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十剂之功,败于病家一怒
  有一个案例,虽已过去十多年,却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久久难忘。黄老伯是位胃癌患者,也一度是我的近邻,时常在小区打照面,手术后,因体质很虚,未作化疗,一直用中药加零毒抑瘤方法调整,恢复得不错,原本酗酒吸烟,都已戒了,人也白白胖胖,体重增加,逢年过节,子女们还常来串门,表示谢意。一晃过了7、8年,大家都认为平安无事了,查体老伯也无任何不适与异常,已经进入巩固康复阶段。那知,一天傍晚,因琐屑之事,他儿子与楼下邻居发生剧烈口角,一时争得不可开交。老人也被惹火了,冲出门外,与邻居嚷叫对骂了片刻,不久,即感胃脘剧烈疼痛。家人给予胃药和止痛剂未见缓解,急送医院治疗后,稍有改善。自那以后,虽重新恢复中医药的治疗,但隐痛始终存在,人也日见消瘦。当时,怀疑术后粘连,因暴怒而扯裂、受损,故作痛,但3至4个月后,进食日见梗阻,中脘部已能触及小硬块。很显然,已复发,最终,在大怒后200天去世。笔者不敢断定就是大怒导致了复发致死,但勃然大怒是重要诱因,却是再明白不过了。
  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如一肺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已十分稳定地度过了三年余,一次剧烈争吵后,下午即发现左锁骨上原已缩小的淋巴兀地变成了鸡蛋大小;一脑胶质瘤女患者,自我感受和各种检查都已正常,唯颅内有残留疤痕与少量积液,安全生活了2年多,因情感生活问题,与先生大吵一通后,又连续争吵数日,即头痛发作,用脱水剂没能改善症状,三月后复查,又见复发…;一患食道癌的老人,作过放疗,自我感觉可,眠安纳佳,2年多后与人发生争吵,当即胸闷痛,且疼痛彻背,止痛剂无效,影响进食,施以中药也未见有明显改善…。总之,大怒、情绪骤然剧烈波动,对处于肿瘤治疗期和康复期的患者来说,都不是好事情,极有可能诱使出现难以收拾之败局。因此,须慎之又慎。
  唐宗海是清代著名的医师,写有代表作《血证论》一书,流传甚广,他所治吐血、出血等,便包括癌症等的血症在内。他有一句名言:“医家十剂之功,败于病家一怒”。医师再作认真调理,如病人本身不善作调整,学会随时调节或控制情绪,避免剧烈波动或大怒,亦无益于事。而对肝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管)癌、肺癌、鼻咽癌以及脑瘤等的患者,无论原发转移,尤其要学会自我调控,切忌大怒或动则易怒,也应力戒长时期的郁闷,过分内向压抑情感。
  然而,人之“本性难移”,要调整或适度控制情绪,谈何容易。道理谁都明白,没有相关措施,空洞说教,是苍白无力的。笔者记录一案,可供参考。某男,50出头,原为一公司副总,2000年生肝癌后做手术,做完以后即找本人诊治,我印象很深,第一天求治,即在诊疗室当众人面与夫人大吵。夫人很关心他,却很唠叨,规定他要这样要那样,先生当即不悦,与之“干”了起来。我和颜却正色地告诉两位,如此争吵于康复大为不利,并引“医家十剂之功,败于病家一怒”之名言加以开导。尔后,我留下其夫人,与其细谈,你想先生康复,必须要帮助他调控情绪。他肝病日久,肝病本即易激动,好发怒;现加上术后身体不适,又因此病,时时恐惧不良恶果,故他之易怒,你应理解。你为他好,必须学会宽容、忍让,有些非原则问题,能顺他便顺顺他,我并嘱其夫人做好整个家庭的工作。而在给该先生的中药调整中,也加强了柔肝、疏肝、养肝之品。每一次他来复诊,都侧面劝他“健康第一位的”,“家人都是为了您好”,“难得糊涂,是人生的一个境界,”大约三到五个月后,随着身体状况的恢复,自身舒适感的增强,肝及肿瘤指标的改善和控制,素来急躁易怒的他也变得随和起来。现在到门诊部,他每次都会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劝说他人。而6年多的康复,包括肝质地、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的全部正常,又进一步优化了他的个性和信心,他已是一个不再会发怒的随和之人了。总之,怒,不利于肿瘤患者的康复。而节怒又不是简单的问题,须认识上加强,周遭环境作些调整,自我也要学会调控,再加上适当的中药调理,而且,随着个性的优化,又将有助于肿瘤的更好康复。
  难得糊涂   别太认真
  在养生康复领域,特别是肿瘤治疗或康复过程中,我十分欣赏郑板桥的人生格言“难得糊涂”,并常常戏笑着把这个格言送给一些我认定为过分认真,过于一丝不苟的患友。
  临床观察表明:性格决定生活态度,并影响到纳、眠等生理过程,以及免疫功能等,进一步可影响到肿瘤治疗的效果和康复顺利与否。根据笔者的经验,过于认真、拘谨,常在某些癌症(比如像40-50岁的人罹患胃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某种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不良影响;而过于认真,又明显地不利于康复。许多中年妇女,特别是乳腺癌、卵巢癌患者,以及有着诸如工程师、中小学教师、会计师、党务工作者等职业背景的中年人往往就常常表现出过于认真、拘谨。纠正她(他)们所存在的这种生活态度,嘱其“难得糊涂”些,也常是笔者临床的重要任务之一。
  反面的例子不想多举,我想介绍两个案例,代表着两种态度,很有意思。某女士,胰腺癌患者,2000年底发现,剖腹探查时见癌肿已裹住大血管,5×5.5公分大小,什么都不能做了,只能关腹,家属哄她,胰腺癌已除掉。2001年初她开始接受中药零毒化疗治疗,该女士有一种很好的性格,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往心里去,家属说除掉了就是除掉了;术后很长时间心窝下痛(其实是癌痛),我告诉她是刀疤痛,她也信了;约3-5个月后,什么症状都没有了,想上班,我同意后,她也就上班了;结果上班后同事们嘴碎,让她知道了原来癌没除掉,她也没特别大的反应;她说反正已经不痛了,没有任何不舒服,它(癌肿瘤)愿意在里面就让它在里面吧!就这样,若无其事地生活着、治疗着、快乐着。2001年底查CT示:胰头肿块小了。她在门诊逢人就快乐地说“我胰头癌的肿块小特了”。2002年底CT查胰头正常了,已无肿块了。她仍快乐地说,我怎么胰头癌消失了,没有了”。2003年5月因肝区痛,她也不紧张,跑来问我,我说查个CT吧!结果发现胆囊有结石。怎么办,我主张她找给她剖腹探查的同一个医师开一刀,切除胆囊。她也没有任何疑义,结果,术中,资深的中山医院外科主任发现她的胰头居然完全正常了(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她没用过一天的西药或放疗)。对这个结果,她又是笑呵呵地说:“医师说,怪了,侬个胰头完全正常了,侬讲怪不怪?”就是这么一种乐天的,大大咧咧,聪明里有糊涂,不钻牛角尖,不天天想病情的人生态度,使她不仅活得乐悠悠的,而且“侬讲怪不怪,我的胰头癌完全正常了”。
  我有一个肾病患者,模样象是个国家干部,开刀后,夫人陪来看门诊,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告诉他实情。其实,他的文化水准,以及每次来圆桌门诊,前后讨论的都是癌症,早已心知肚明自己患了什么了。但他很有趣,每次来总打诨,“何医师,我其实是没有病的,侬讲我多好啊,吃得下,困得着,前几天刚刚到黄山,人家爬山吃力刹,我一点唔哈哈。我唔没任何毛病。侬开方只是调补调补”。每次都这样说,说完狡黠地笑了笑。其实,我们双方心里都很明白,我非常欣赏这种不管是真心还是装出来的“糊涂”态度,因为它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生理功能,调整免疫,从而可促进康复。至少可以明确的说,前面那位女士的胰腺癌全面康复,很大程度就是受益于这一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乐天的情绪。因此,我非常主张所有的肿瘤患者学会在对待一些身体变化时,“难得糊涂”些,必要的检查与治疗是不可少的,但许多情况下对有些小变化“别太认真”了。须知,天都有晴雨,月也有圆缺,小小的波动,很多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心定了,加上积极对路的治疗,雨天一定会转晴的。
  第七章
  饮食与抗癌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上)

  前几篇笔谈中,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引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教诲。这次,我们仍想再次引征。如此,并非为了挟洋人以自重,而只是意识到在这个西方文化和西方医学占主流的社会里,大多数人对自身传统精华往往不屑一顾,包括对许多中医学的精髓和优势嗤之以鼻,而迷恋于西方新思潮。然而,西方不少医界精英却在温习早期贤哲的教诲,以求获得启迪或智慧。因为在他们看来,传统精华是现代智慧的源泉。但在我们这么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度里,由于积弱过久,人们还习惯于以西方时髦认识马首是瞻。也许,同样的意思,出自西方贤圣之口,可能就是醒世之言,而古代中医之说,就难免有些“陈腐”了。
  笔者非常欣赏西方医学之父的一句名言:“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对此 ,两次诺贝尔奖获主(一次生物学奖,一次和平奖)Pauling?c(鲍林)十分赞赏,他认为讲究食物营养,将成为未来医学的核心之一,许多疾病可以借助食疗以消除,甚或根治。基此,他创立了新兴的“调整分子营养学”。其实,迷恋于希氏上述格言的健康工作者绝非少数。国外当下十分盛行的所谓“整体医学”、“自然疗法”、“营养疗法”、“饮食疗法”,包括肿瘤治疗领域的Genzheit(音译“甘泽地”,也可意译为“整体疗法”)、“环境疗法”、“素食疗法”等,虽不能说已登上了现代医学科学的殿堂,却也信奉者日多,受益者日众,有效地减少了从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及恶性肿瘤、过敏等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特别是恶性肿瘤,国内外均有不少在放弃了其他治疗方法之后,以传统疗法,尤其是食物疗法取得佳效的实例。虽然,有关结论有待 “循证医学”等的进一步确认,但至少也表明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观点之正确,包括可用诸于抗癌。
  记得约3年前,我以大学教授、博导、中药研究所所长的身份,接待了美国一医学专家团。团长是位资深的肿瘤及内科专家,信奉不可“杀生”的“摩门教”(此教在美国影响甚大)。来中国专门交流以温和的“非杀生”方法治疗恶性肿瘤之经验。听我们介绍从菌类食物中提取抗癌成分,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疗效显著后,非常兴奋,并延长了在上海的逗留时间,专程随访了几位仅以“零毒”抑瘤方法成功康复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因为这类患者美国不少,他们很棘手。随即表示愿建立双方长期的合作项目,重点在于以食物类方法治疗胰腺、直肠、脑瘤、卵巢和乳腺癌等项目。该教授还告诉我们在他们的摩门教信徒中,已有几百例恶性肿瘤患者,摒弃手术等,仅以饮食之类方法为主,有效延长了生命,有的活过了五年。抛开宗教的因素,我们也坚信“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的原则,并身体力行,已在近千例患者中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在老年肿瘤患者和不少较难治疗的肿瘤患者中。
  其实,人们早已明确:饮食不当在癌症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概占到了35%——45%左右。今天临床的常见癌症,其发生往往有食物因素参与其间。另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医学就主张药食同源,很多药品就是从食品中衍生出来的。而作为食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合机体需求,无毒无害,可大剂量重复使用。鲍林所创的“调整分子营养学”,就是希冀能从食药同源的食物中,提取一些功能因子,对机体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从而帮助治愈疾病,保持健康。但长期以来,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指导下,人们只知战争“解决”问题,汲汲于“以毒攻毒”,遍寻毒药,希望借此能攻击癌毒。殊不知,这种简单的对抗性思维从起点起即犯了根本性错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疾病也可看作是种“矛盾”),主要不应靠对抗来解决,而应主张调整与协调。即便是某些药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的毒副反应也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至少,我们近二十年的肿瘤治疗经验表明,从菌类等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这一方面的经验,已详尽地整理体现于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之中了。而这一切,均有力地印证了古今贤哲有关“让食物以治病”的睿智论断。(本文待续)
  2006年2月23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下)
  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上述观点如出一辙,中国古代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的医师制度,就分成“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食医列首位,主管饮食养生防病和食疗治病,疾医是内科医师,疡医是外科大夫。可见,食医食治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则系统讨论了食疗养生防病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作“医圣”的张仲景,堪称食疗治病的典范。他强调:凡饮食滋味,以养其生,防治其病。并创制了许多延用至今的食疗名方,如甘麦大枣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正确运用,常有佳效。更值得一提的是晋唐名医孙思邈,他认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滋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祛除疾病)者,可谓良工(高明的医师)。”“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方?食治篇》)这些,清楚表明了中医学的一贯主张,应先以比较温和的方法(如食疗等)治病,“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因为是药三分毒。这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疗法的敬畏,即使生了病有时也能借助食疗使之消解或治愈的。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今天,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已演变成对人自身能力的盲目自信,认定人类总能以新的药物来根治各种疾病,加之合成药物有着巨额的利润,因此,人们对许多有效的传统疗法逐渐地敬而远之,而热衷于化学合成之剂。导致了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一大公害。这在肿瘤领域更是触目惊心。笔者无任何诋毁化学合成药物之意,只是恳请记住东西方先贤的谆谆教诲,可以先试以无毒少毒类解决病痛,最好别动辄乱用有害有毒之药。“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不仅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减少骇人听闻的药源性伤害和疾病,而且,也许可以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有利于人们与自然界保持更和谐的关系。
  就肿瘤而言,食疗至少可以起到三方面效果:一是防范某些癌肿的发生、发展,这已是世界性的公识了。合理运用某些食物提取物或药食两用产品可通过调整多方面机能而起到预防癌症发生之效。我们的研究表明:真菌类提取物对常见肿瘤的发生发展,就能起到相当的阻碍作用。二是经过治疗的肿瘤患者,注重饮食疗法可大幅度降低复发率,明显提高生存率。笔者在教育部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专列有饮食调整一节,强调饮食是防治癌症的一个关键。第三,食疗在癌症治疗中也常可以起到积极甚至关键性的作用。对此,试举一案,也许并无普遍意义,却很能说明问题。钱老伯,76岁,山东人,老干部;为人耿直、倔强、甚至可以说顽固,好烟酒,一生嗜肉,厌恶蔬菜水果。2004年夏季忽咳血,一查晚期肺癌,无法手术,气管镜活检确定为最凶险的小细胞肺癌。肿瘤专家会诊一致认定:非化疗不可,倔老头就是不依。因他有一亲友患癌在我处治疗四五年,一切均安,故他认定了中医,十分信任笔者,认为我能帮他逃过这一劫。因此,会诊时,其他医师一致决定化疗而老人拒绝时,他们就让我出面去做他的工作,接受化疗。老头不乐意地说“只听我这么一回”。由于心理有排斥,化疗药一上,反应特别厉害,抢救了两天才脱离危险。众人也就不敢再勉强,只是断定其寿限只有三、四个月。我和老头谈判约定:一必须认真接受治疗,二必须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否则,只能化疗。老头全应允了,大剂量使用真菌类萃取物,并以辨证中药为辅,叮嘱其同时作出饮食调整。三个月后,明显改善,半年以后,基本康复;这时,倔老头死活不肯再服用汤药了,只用真菌萃取物。现已一年过去了,老头饮食等都很有规律,红光满面,一切都好。本病即使大剂量化疗也只有15—30%的短期疗效,生存一年以上已属少见。故列于此,以作典型说明。
  2006年2月23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胃以喜为补
  前几次就《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作了介绍,收到了不少反馈,希能再进一步介绍一下肿瘤患者的饮食问题,为此,我们先谈一谈中医学所强调的“胃以喜为补”观念。
  现代社会,很多患者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和摄食行为不当有关,讲究膳食结构的合理,膳食行为的科学,是防癌、促进康复的重要举措之一。世界癌症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会(AICR)联合出版了《膳食、营养与癌症预防》一书,指出选择适宜的、多样化的和营养平衡的膳食,加上适当的体力活动,且持之以恒,可减少30%~40%癌症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出版了WHO/FAO关于膳食、营养与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报告中同样持类似观点。怎么吃才能防癌或促进癌症病人康复,笔者所主编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就世界卫生组织的防癌膳食建议和中医学关于这一问题的确切认识,作了详细介绍。在此,先就手术后或化放疗治疗时的肿瘤患者饮食误区作一分析探讨。
  治疗期肿瘤患者的饮食误区大致有三,都有它产生的习俗根源和传播范围。一是认为手术、化放疗后肿瘤病人属“虚”,宜补养,又是“甲鱼”、“黑鱼”汤,又是燕窝、虫草,一派填鸭“催肥”忙!其实当今肿瘤多乃营养过剩所致,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如乳腺癌、肠癌、胰腺癌等都因于饮食营养过剩。二是手术、化放疗尽管戕害了机体,一定程度导致了虚弱,但此时都不太适宜滥用补虚之法,一则动物类蛋白和高脂肪类食物本即可促进现今常见癌症的发生、发展或复发;二是即便有白细胞低下等,也不是进食了甲鱼就会转化为白细胞,就增加了抵抗力。三是化疗后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常大打折扣,强行“填鸭”,逼他多吃,徒增消化道负担,并无正性抗癌作用。肿瘤转归取决于患者本身的整体状态及消化吸收功能。
  其次,是过分谨慎,听信坊间各种传说,特讲忌口,鸡、鱼等一概拒之,只食少量蔬菜、粗粮,自属不妥。正确的是,应强调食谱宜广,适当偏素、偏粗(粮),但拒食动物脂肪、蛋白类食物却并不妥,后者提供给人们许多素食中所不具备的必需成分,如必需氨基酸等。曾遇一位患者,拿着一位江湖游医的忌食处方,我一看,几乎所有的正常食物均列入其中。前不久,我巧遇一位江湖气颇重的肿瘤医师,请教其何以有如此多的忌食?依据何在?他狡黠地笑着说:反正很多肿瘤治不好,万一病人来找我,我就可以诘问到:你是否犯了食忌,他肯定无言,那我们也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听此解说后,我方悟,这原本并无依据,只是一种遁词而已。
  再次,总认为很多食物是“发”物,如菇类、笋类、带鳞的鱼类,海产类,故忌之尤严。其实,此言差矣。所谓“发”,本意是指由于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再吃了某些食物,特别是异体蛋白类的,很容易诱发过敏。但肿瘤并非过敏性疾病,故不属此列。临床上的确有不少肿瘤患者吃了这些食物会表现出不适,甚至泄泻等。这大多是由于肿瘤患者经历过化疗等创伤后,其消化功能受重创,胃肠道原本分泌某些消化酶的细胞遭破坏,故对相应食物原有的消化吸收能力丧失,食后易诱发肠功能紊乱。早在80年代中期,笔者治疗一位新西兰籍的台湾妇女,随夫定居上海,患肠癌手术切除后,不能食海鱼,而她在新西兰就喜食海鱼,现一吃就拉肚子,笔者嘱其正餐前进食多酶片之类消化酶制剂。半月后,即能食鱼,无任何不适。现已快过了20年了,中医调理至今,一切健康。
  中医学有一观点值得一提,即“胃以喜为补”。此话本意是喜欢吃什么,吃点什么,对胃来说,不是坏事。笔者常建议患者家属在这种情况下千万别拘泥于标准食谱,或强求患者吃那些所谓“补”的而患者见了即反胃的膏粱厚味之类。而应适当地顺从一下患者的口味,只要不是过于离谱即可。这对于某些老年男性肿瘤患者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当然,在这过程中,也要考虑烹调问题,总以煮得可口和宜于消化吸收为宜。这一原则笔者屡用不爽,重要的无非是掌握个“度”而已。
  2006年3月30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研究表明:就象今天临床的许多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一样,癌症的发生被认为80%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约三成因于饮食不当。临床上,恶性肿瘤又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贫癌”,与营养缺乏有一定关系;另一类是“富癌”,即富营养化,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
  在发达地区,如江浙、上海,最常见的癌症,特别是发病率持续攀升的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等,更是直接或间接的因于营养过剩,富营养化;而与营养缺乏相关的“贫癌”,十分罕见。为此,英国学者Doll和Peto在《癌症的原因》中明确提出:“在因癌症而死亡的美国人中,约有35%与膳食(不合理)有关”。1997年,世界癌症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LCR)出版了权威的《膳食、营养与癌症预防》一书,强调“选择适宜的、多样化的和营养平衡的膳食,再加上适度体力活动和维持适宜的体重,并持之以恒,则可使当前人类癌症减少30%—40%”。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又出版了WHO/FAO关于膳食、营养和预防慢性病的专家报告。报告在膳食防癌方面建议:维持适当体重;经常从事体力活动,每周多次30—60分钟的中度体力活动;限制食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至少每天400g。并主张需适度控制食物摄入之总量。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经典研究都认为脂肪是癌症的主要膳食危险因素,它与乳腺癌、结肠癌等关系密切。因此,防癌膳食中“控制膳食脂肪摄入在总能量的30%以下”是首选。蔬菜和水果越来越被证明是多种癌症的保护因素,包括消化道癌(口腔、食道、胃、结肠、直肠)、呼吸系统癌(咽、喉、肺)以及与内分泌有关的癌(乳腺、胰腺)。研究进一步表明,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越高,则发生癌症(胃、肺)等的危险度越小,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对此,笔者在主编的十?五国家大学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专列一节,详细讲解了如何从饮食切入,做好防癌抗癌,既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所归纳的14条防癌膳食建议(其重点是食蔬菜、水果等植物性膳食,并以粗粮为主;控制肉类摄入,特别是限制牛、羊肉等类的“红肉”的摄入;最好多选择鱼、禽肉代替“红肉”;限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限制腌制食物及过咸倾向,杜绝酒类等),也着重介绍了中医关于饮食抗癌的认识,强调“粗”(粗粮、粗纤维食物为主)、“淡”(既指少食脂肪、动物蛋白类食品,也指控制盐,别太咸)、“杂”(食谱宜广,可稍杂,只要没有明确有害健康的天然食品,均宜适量食用,以利摄入的营养成分广泛)、“少”(总量宜少,适当控制各类饮食)、“烂”(除新鲜果蔬外,余均以水为介质,忌油煎,煮烂、煮透为宜)、“素”(总体偏素)。同时,还强调不同癌症,膳食结构的调整应不尽相同。
  在我们看来,除一般性的改善膳食结构外,治疗期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还必须适度控制食物的摄入总量(除新鲜水果、蔬菜以外)。今天的肿瘤患者因营养不良、营养缺乏而导致治疗失败的几乎没有。尽管化放疗会杀伤白细胞,但这时食欲也差,勉强逼迫自己(或患者)强行多食膏梁厚味,以补身体,既加重了本即因化放疗而受损的消化功能之负担,造成不必要的“雪上加霜”;而且吃进去的不等于就是机体自身的,不吸收,徒增胃肠胀满不适而已。“甲鱼”等吃进去不会变成一个个活泼的白细胞。而康复期营养过剩,哪怕米饭摄入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不仅可“促寿期”(缩短寿命)(已有多个经典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适当控制食物摄入总量的动物最长寿);而且,因代谢旺盛,则有利于蜇伏的残存癌细胞死灰复燃,诱导复发。特别是当今发达地区患的大都是“富癌”,富营养化是其蠢蠢欲复萌之良好时机。已有研究证实,乳腺癌治疗康复后,肥胖者比体重控制者更易于复发。可不慎乎!?因此,我们强调:肿瘤患者应与大多数城市里人一样:“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2006年7月13日发表于《现代医院报——健康财富》A7版
下接: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4)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3)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1)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4)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2) 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3)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浙江在线-健康 孤独为引发癌症罪魁祸首,群体抗癌助康复 - 何裕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群体抗癌助康复 - 何裕民 [转帖]从排斥到热爱——我的学医历程 (何裕民) 中国需要来一场癌症认识革命-何裕民 -何裕民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抗癌治疗后怎么吃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抗癌治疗后怎么吃 枸橼酸托瑞米芬片 — 肿瘤|癌症|抗癌在线 换种活法,远离肿瘤——何裕民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演讲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远离癌症,解开心灵的枷锁 百科全说何裕民性格影响疾病全集3 人参对癌症病人最有用 — 肿瘤|癌症|抗癌在线 何裕民教授论健康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癌症是慢性病 微型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视点 何裕民:请守住科学的底线——评中西医学之争中的怪谬 - 明理心悟 - 医者意也的博客 - ... 患了肿瘤怎么吃——何裕民教授谈肿瘤的饮食问题 - 女性健康 - 健康养生 - 搜狐圈子 患了肿瘤怎么吃——何裕民教授谈肿瘤的饮食问题 - 女性健康 - 健康养生 - 搜狐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