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51:12
打從去年九月開始騎車到現在,東找西弄,不知不覺的弄的滿屋子的車,共有2台折疊車、2台登山車、2個車架及不知數量的各式零件。
車都不是車行買的,那是那來的?就真的是用拾荒來形容, 有鄰居不要的、有來自資源回收場、兩台從網拍買的舊車、更有來自清潔隊,都是舊車,沒有一台是完整的,也都有不一樣的故障,但除了買零件外,也還沒有進過車行。所以故障車的問題就交給01(多爬文,有01真好)及自行研究DIY,找舊車拆零件,這也是弄這麼多車的原因。
另外騎車真的太有趣了,想多弄些車找家人及朋友共騎,可惜到現在還是獨行俠居多。
回歸正題,請看圖,打字慢,說明不多,就請多用心體會了,所用的材料多數當然也是平時”拾荒”而來的,一些之前已買的,沒另外花費。

所用材料一,花鼓是"殺肉"留下的

不是很好用的車架(這次剛好可當作支架,省去做一組支架)。建議保修車子時,用單邊掛鉤式的車架較好用。


不好用的鋼絲扳手,容易搞錯,單一號碼的鋼絲扳手就不會弄錯 (一般常見的鋼絲頭好像是14號?)。




建議使用這種單一尺寸的


組裝完成圖






實用版:需有簡單的加工工具。



簡易版:指標部份可考慮用十元商品的尺或硬紙板加夾子(固定用)取代,用美工刀及剪刀即可加工。

精密版:從庫房找到的"百分錶",拍賣上有中古品約三張國父。

使用心得:
1. 要比將車倒過來,用剎車好用很多。而最大的問題在精密度不足,輪軸有可能無法確實與角鐵成90度,故需多做幾次中心的校正,
2. 進階版:若有更長的角鐵,則可將輪圈固定在中間,前後各用一個”拾荒級花鼓”固定,那麼連中心弓也可不用買了,用尺量測即可。
3. 可確定的是對我的”拾荒級輪圈”真是好用、絕配",校好後試騎,感覺不錯,不太覺得有偏擺現象。M型的另一邊,想自已DIY可參考了,謝謝觀賞。

===============================================================================


謝謝幾位大大熱情的回應,打字慢現在才回覆,請見諒。
至於如何調校,盡力說明,但我沒學過,以下都是自已的體會的,有錯就請大家多討論與交流。
我的經驗是,輪圈的調校是”逐漸達到”幾無偏擺、近正圓的過程,調校雖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調任一根幅條,都會影響到整個輪圈狀況,但是隨著”逐漸收斂”的過程,調任一根幅條對其他幅條的影響也會逐漸變小,而最後爽度逐漸增加而達到”幾無偏擺、近正圓”。這也就是校正台的功能,校正台的指標,隨著”逐漸收斂” 的偏擺、正圓,逐漸靠近輪圈,同時調校的動作(鬆或緊的圈數)愈到後來,也會逐漸變小,。看似很困難,但有了校正台等工具,經過實際調校,做個幾次,概念就容易清晰。有個做法可以體驗一下,將幅條轉到指標附近作調整,即可明顯檢驗調校的效果,所以不必太計較要鬆或緊多少圈,動作可以小一些,只要有改善即可進行下組幅條調校,因為這是逐漸達到的過程,只是反覆調整、收斂、調整、收斂的過程要多執行幾次罷了。我也遇過老舊且變形嚴重的輪圈,調校一直無法滿意,乾脆全部放鬆重來,這樣反倒快很多。

試著用簡單的力學原理說明輪圈的校正原則,這樣的說明只是我自已的想法,正確與否,就請各位大大指正與補充了




==偏擺校正==
偏擺是因左右力量不平均,故
可從輪圈上偏離最遠的部分開始,依序每根幅條檢查一次,若此幅條放鬆,同時前後的幅條則鎖緊,方式校正。


偏左--則左幅條鬆、右幅條(前後)緊



偏右--則右幅條鬆、左幅條(前後)緊




==正圓校正==

內凹--則左右幅條均放鬆




外凸--則左右幅條均收緊



==碟型對稱==
當偏擺、正圓校正達到一定的水準,才進行「碟型對稱」
偏左--則全部左幅條放鬆同樣圈數、全部右幅條收緊同樣圈數。
偏右--則全部右幅條放鬆同樣圈數、全部左幅條收緊同樣圈數。

==調校參考==


==偏擺校正==
單側開始,依序檢查幅條1丶3、5
鬆(1)--指幅條放鬆 (2或1或1/2或1/4或1/8圈),視情況增減。
【A偏左】--【幅條2】緊(1/2+) 【幅條3】鬆(1) 【幅條4】緊(1/2-)
【B偏左】--【幅條2】緊(1/2) 【幅條3】鬆(1) 【幅條4】緊(1/2)
【C偏左】--【幅條2】緊(1/2-) 【幅條3】鬆(1) 【幅條4】緊(1/2+)


正圓校正
依序檢查幅條1丶3、5
鬆(1)--指幅條放鬆 (2或1或1/2或1/4或1/8圈),視情況增減。
【A內凹】--【幅條2】鬆(1/2+) 【幅條3】鬆(1) 【幅條4】鬆(1/2-)
【B內凹】--【幅條2】鬆(1/2) 【幅條3】鬆(1) 【幅條4】鬆(1/2)
【C內凹】--【幅條2】鬆(1/2-) 【幅條3】鬆(1) 【幅條4】鬆(1/2+)


【A外凸】--【幅條2】緊(1/2+) 【幅條3】緊(1) 【幅條4】緊(1/2-)
【B外凸】--【幅條2】緊(1/2) 【幅條3】緊(1) 【幅條4】緊(1/2)
【C外凸】--【幅條2】緊(1/2-) 【幅條3】緊(1) 【幅條4】緊(1/2+)

以上若有不清楚的部份,就請其他有研究的大大多加補充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