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何以激赏"燕赵慷慨悲歌之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54:48
一地人有一地人的性情和风格,大而言之,南人有南人之风,北人有北人之风,小而言之,各地人又有各地人之风。这种情形,古代尤甚。其成因,大抵系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自然环境与经济类型各异等因素,班固《汉书·地理志》所说的民性"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南人与北人之间的差别,各地人之间的差别,常见于古书旧籍中。班固《汉书·地理志》记云,秦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燕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这里说的秦民与燕人,都是北方人。又记云,巴蜀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阨;吴民好用剑,轻死易发。这里说的巴蜀民和吴民,都是南方人。唐代魏征等撰《隋书·地理志》又记,荆楚之人劲悍决烈,喜祭鬼神;吴越之人个性躁动,风气果决;鲁南之人尚气任侠,阔达多智;燕赵之人性多敦厚,伤于迟重。其中所说的荆楚、吴越之人皆南方人,鲁南、燕赵之人皆北方人。古书中的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人对古时情况的看法。

    古书旧籍中又常有"南人"和"北人"的称谓,并有南人如何,北人如何的许多记录。鲁迅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北人与南人》,其中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还有一位学者曹聚仁说:"南人文胜质,北人质胜文。"鲁迅和曹聚仁这种对北人和南人的概括,并不十分准确,只是一种大概其的说法,但又确有道理。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南人与北人的性情和风格,总是在变化着,而不是古来一成不变。但这种变化又是相对稳定中的变化。南人与北人在性情和风格上,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鲁迅、曹聚仁是这样说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具体到一个人,则有可能或优点居多,或缺点居多,不可一概而论的。

    青年毛泽东曾写过一篇名文《体育之研究》,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署名"二十八画生"。文中,毛泽东写了这样一段话:

    惟北方之强,任(衽)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马。此数古人者,皆可师者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68页)

    这篇文章,虽是研究体育的,但青年毛泽东的许多哲学和文化观念贯穿其中,特别是文章表达了作者提倡勇武世风和坚忍奋斗的精神的意向。这种意向的表达,反映出了青年毛泽东的一些性情、风格和文化好尚。这些从上面的引文中,特别可以看出一些来。

    青年毛泽东在这段话里标举了五种他认为可以师法的对象,其中涉及到三地三人。三地是:北方、燕赵、凉州;三人是:颜习斋、李刚主、顾炎武。燕赵与凉州,都是北方之地;颜习斋和李刚主,都是北方之人;顾炎武则是南人有北人之风。总起来看,青年毛泽东在这里所激赏的、所认为可以师法的,都是北人,北人之风。下面分别来谈这五种可以师法者,以及这种师法带给毛泽东的一些影响。

    一、北方之强。青年毛泽东所说的"北方之强,任(衽)金革,死而不厌"一语,出自儒家经典《中庸》,原文是:"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这是孔子在评说南方人的坚强与北方人的坚强各自的特点。孔子说,用宽和柔顺的精神感化别人,对于横逆无道也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坚强,君子信守这种强;用兵器甲胄当枕席,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的坚强,强力者信守这种强。孔子所说的南方之强,在今天我们看来,似应称为弱,或柔,但在孔子眼里,却是一种似柔实刚、外柔内刚的强。但青年毛泽东似乎不认可孔子的这种"君子"之强,至少是不取而为师。相反,在青年毛泽东眼里,值得肯定并尊之为师的,是尚武尚勇不怕死的北方之强。青年毛泽东欲师法的这种北方之强、北人之风,对毛泽东是发生一定影响的。毛泽东一生尚武尚勇,是伟大的军事家,这当中自有马列暴力革命思想在起作用,也有"扎硬寨、打死仗"的勇武刚劲的湖湘文化性格的影响,但师法北方之强,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二、燕赵慷慨悲歌之士。青年毛泽东所言"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一语,源出韩愈《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中的"感慨"二字,后人改为"慷慨",如明人沈榜《宛署杂记·民风》:"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便说燕赵一带多有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宋人苏东坡也说过类似的话:"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清人孙承泽《天府广记》中也写道:"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的确,古燕赵之地,产生过一批享大名于中国历史的豪杰侠士,如豫让、燕丹、荆轲、高渐离,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悲歌慷慨之气,成为燕赵豪侠轻死急人、视死如归的性格的写照。青年毛泽东引出韩愈的话,实际上表明了他对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倾慕,对燕赵古风中的豪侠之气的喜爱。在毛泽东的身上,也时能看到慷慨悲歌的义士之风--无产阶级的大勇大义的义士之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有虎口拔须之险,但他义无返顾,极有慷慨悲歌的壮伟气概。毛泽东在讲演词《为人民服务》中说,"中国古时候有个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相传荆轲也说过这样的话。《燕丹子》卷下记荆轲云:"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这种生死观,不仅是司马迁的,大概更是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散 议

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班固,其笔下所谓“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从表面上看,无非只是一种民俗情景的描述,但在这种民俗情景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孙继民先生曾写过《论战国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一文,总结了赵文化构成二重性的三种文化表现:一是平原文化与高原文化、内地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的二重构成,二是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交融的二重构成,三是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交融的二重构成。这是很有见地的结论。至于中山,胡族文化的特征更为显著。因此,“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不仅只是客观反映了赵、中山男子喜欢相聚歌唱的民俗——北方游牧民族的歌声一般都深沉而嘹远,有苍凉雄劲之风,司马迁称其为“悲歌”也并不过分,而且也显现了司马迁本人对赵地游侠精神的一种赞许。司马迁作《史记》,专为游侠列传,也反映了他对游侠现象的重视。

  东汉史学家荀悦曾对游侠有一精当的解释:“立气作威、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游侠之风是战国后期盛行的社会风气。而这种社会风气则是当时的政治气候所造成的。北宋王钦若等人在编撰《册府元龟》时,专门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形成及其影响作了深刻的解释:“自成周之衰,诸侯力攻,至于七国专任权谲,所战非义,所恃惟险固,凌弱暴寡、餙诈尚变,四民之业不专、三游之术交骛。由是徇名之士、豪举之徒发愤以刷国耻,结盟以复私怨,感慨归死,终然不夺。当此之际,岂徒严惮士众,固亦震变景纬。非夫勇厉刚果精神贯彻,孰能若是乎!秦灭汉兴,余风未殄,乃有声流淮楚,气盖关中,折节缔交,轻财重诺,观其趋急济厄,损己不伐而恩不望报,名高于世,兹所谓以怨报怨、舍生取义者欤!魏晋以下,讫于五代,时或有之,莫不挺绝异之姿,怀君子之行,又岂特搤腕瞑目、悲歌慷慨、使酒睚眦、杂处屠博、不护细行者哉?” 

  在司马迁和班固笔下,燕赵民众“高气势,轻为奸”,“雕捍少虑”,“愚悍少虑”,“轻薄无威”,“敢于急人”等具有强烈反抗意识和行侠仗义、乐于助人的特点,虽没有直接同“悲歌慷慨”联系起来,但在行文立意上却对其有着强烈的烘托,使人多能有所联想。 
-------(杨倩描  徐立群  稿件来源: 河北省社科联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
   据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受燕太子丹之请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在荆轲好友高渐离的击筑声中,荆轲唱出这慷慨悲壮的短歌!
  易水,发源于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曾引用此诗。
  标题中的燕赵,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和赵国,包括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及其相邻的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在这片热土上,出现过多少让我流泪的悲壮故事和多少慷慨的义士呢?
  毫无疑问荆轲刺秦王,非常经典!然而在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就让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摘取几朵小小的浪花吧!
  最普通的民女杨三姐,为了替含冤而死的姐姐伸冤,只身去天津告状,不把杀人凶手姐夫绳之以法,誓不罢休!
  义和团英勇不屈,顽强抵抗八国联军!
  北大学生,因不满卖国的政府,毅然走上街头示威,爆发了划时代的五四运动,中国的历史,一夜之间,由近代跨入现代!
  革命先驱李大钊,视死如归,惨死于军阀张作霖的绞刑架下!
  卢沟桥畔,中国军人心怀赤子之心,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拯救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万里长城的喜峰口,中国军人毫不畏惧,与日军展开肉搏,唱响嘹亮的《大刀进行曲》!
  历史惊人的相似,在荆轲送别的同一个地方,中国五位军人,誓死不降,毅然跳崖,上演了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了胜利,不惜粉身碎骨!
  清明时节雨纷纷,1976年天安门广场,上演了催人泪下的四五运动!
  邢台大地震,总理亲临,灾区人英勇抗灾!
  惊人的唐山大地震,三十万血肉之躯,顷刻化为乌有。不屈的唐山人,揩干眼泪和鲜血,一个崭新的唐山在手中诞生!
  2008年南方罕见雪灾,十三位唐山农民,自发驱车赶往郴州……
  呜呼!慷慨燕赵!呜呼!悲壮燕赵!呜呼!让我流泪的燕赵!http://blog.lanyue.com/view/85/1791813.htm  如果说,因捍卫正义和美好而“慷慨悲歌”者是令人景仰的,那么,因个人心胸狭隘,性格冲动,偏执鲁莽而害人害己者就是社会的毒瘤。

河北古代名人众多."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如西汉董仲舒(河北景县人),刘备河北涿州人,郦道元河北涿州人,祖冲之河北涞水人.请将他们的主要业绩写一下.


1、黄帝,我们现在知道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总称。史传黄帝部落由甘肃的姬水迁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与当时来自山东的蚩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华民族的一系列战争, 最终三部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从甘肃迁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战争并最终融合,决不是一个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很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从甘肃迁入河北到一系列战争的完成,可能已经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照现在的观点,完成这一系列伟大战争的黄帝(部落联盟)是河北人。 
2、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记载 , 尧是黄帝的后代 , 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 , 本名放勋。帝挚九年 , 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 , 放勋即帝位 , 帝号尧 , 因初封于唐 , 即以唐为朝代号 ,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 , 后人称其为唐尧。
3、商王朝发迹于河北、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则商王朝开国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5、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6、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中后期整兵团歼灭秦军之第一人。
7、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8、乐毅,赵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9、蔺相如,战国名相,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10、荀子, 今邯郸一带人,诸子百家之一.
11、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今邯郸)。
12、毛遂,战国名士,“毛遂自荐”从此成中华美谈。
13、高渐离,战国侠士。
14、赵陀,河北正定人,越南开国始皇帝,至今越南将其列为人文始祖。
15、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县,每年有大批日本人来千童县祭祖,(可怜那群东渡的河北儿女,或许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变,留下后来的一批孽种)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6、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功罪千秋评说。
17、赵飞燕,环肥燕瘦。
18、东汉名臣群,刘秀起兵于河北,当时一大批河北名臣,记不清了,有兴趣者翻书看去。
19、祖冲之(Zu Chong-zhi,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
20、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21、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 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22、李春,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
23、张角,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4、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5、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6、张郃,河北河间人,三国名将。
27、程普,三国名将。幽州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
28、祖逖,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北伐名将,中华英雄,从此“闻鸡起舞”,zhishi不忘。
29、冉闵,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0、高昂,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1、李渊,唐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国赵郡(河北赵县)人。
32、窦建德,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3、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4、魏征,唐初名相,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人,中华铁胆直臣。
35、卢照邻,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6、高适,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著名边塞诗人。
37、卢纶,著名边塞诗人。
38、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39、安禄山,燕赵胡人。
40、史思明,燕赵胡人。
42、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43、五代燕赵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记不清,有兴趣翻翻书去。
44、柴荣,河北邢台人,北周开国皇帝。
45、赵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开国皇帝。
46、赵普,宋朝开国名臣。
47、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48、卢俊义,河北大名县人。
49、燕青,河北大名县人。
50、柴进,河北沧州人。
51、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52、丘处机,宋末元初道学家。
53、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54、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5、张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56、刘春霖,中国最后一个文状元。
57、河北武状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来的武状元名单,河北一省约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尘莫及。啥叫尚武之乡!
58、曹雪芹,祖籍河北,文学大家。
60、赵三多,河北衡水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61、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
62、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3、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4、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5、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6、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龙,河北正定人。
67、冯国璋,北洋三杰之狗,河北河间人。
68、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69、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0、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1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2、狼牙山五壮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3、董存瑞,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4、马本斋,河北沧州人, 回民,中华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