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20:38
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

2010年10月1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05 版

●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严重失衡   ●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不足

●居民收入增长应作政绩考核   ●改革税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成就斐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经济失衡越来越严重,核心问题是国内消费不足。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每况愈下,由改革开放之初的45%下降到了近年的3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以上,中等国家一般是60%。

分配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不是老百姓有钱不花,而是可支配收入不足,这与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严重失衡有着直接关系。“十二五”期间,在出口导向模式和投资主导不可持续的特定背景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出路在于把提高百姓收入作为“十二五”重点,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

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各级政府必须由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向居民收入增长的发展目标转变,要把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水平作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进行重点考核,改变目前单纯以“GDP”指标为导向的发展理念。

其次,加快税制改革步伐。目前,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是个税成了“人头税”,工薪阶层缴纳了大部分个税,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因为收入来源复杂、税收征管不严,却少缴税或很容易避税。时至今日,要解决或缓解中国收入分配矛盾,个税改革已经不容再拖。除了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外,还要整个税制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全方位的更新,改革目前中国实行的分类所得税制为国际上流行的综合税制,同时加强税收征管。

第三,加大初次分配改革力度。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企业工会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劳动者集体谈判制度;建立劳动者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有计划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制垄断行业高收入;降低中小企业税收,激励企业为员工加薪等。

第四,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让国民无后顾之忧。除了要在农村更加积极地推进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在城市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保制度之外,还应考虑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设立专门面向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基金,支持低收入群体的后代,提高人力资本质量,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第五,积极增加居民的资本性收入来源。未来,只要是有盈利、能赚钱、政府规划必须要搞的各类项目,应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开设各种金融产品,鼓励民间资金直接与间接参与投资,尽可能减少地方政府发债或者不发债。

第六,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比例,分红资金统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七,加快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走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健康城市化道路,为改善民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要尽快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性规划,尽快统一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服务体制,并由此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力争把城乡、区域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差距控制在2倍以内,在实现制度公平的基础上使全体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致相当。

(作者石建勋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压在国人头顶的新三座大山

 

                                     宋 圭 武


 

 

 

    权力、金钱、关系,这是压在国人头顶的新三座大山。并且随着市场交易的普遍化,权力、金钱、关系,这三座大山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人们办事,找工作,就得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要么有关系,否则,若三者都没有,那就事情很难办。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也许有些人还比较传统,比较守秩序,乐于遵纪守法,靠诚实致富,或许是还不会利用各种关系和权力,没有找到这中间的窍门,还不知道如何作弊。但随着一小部分不守规则人暴富的示范效应,先富带动后富,一些人是越来越知道如何进行权力、金钱、关系这三者之间的交换,手段也是越来越隐蔽化和精致化。道德在这里就是一层面子,而三者之间的交易许多都是在面子的遮盖下进行的。


 

    一些地方虽说也在不断搞改革,如对一些权力进行约束,采取一些措范防止不好现象发生等。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出台的政策越多,他采取的对策就越多,手腕也更高明,导致实际存在的情况是,权力、关系是越来越值钱,越来越重要。人们总是动用种种手段想法设法争取权力和拉关系,再一个,就是搞钱。当然,也有一些理想主义者,面对艰难环境孤军奋斗,但在大趋势下,理想主义的队伍也在不断分化瓦解。当然,这队伍始终是存在的,也是不能否定的。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看,市场经济本质是具有两面性的。市场经济既可以弘扬善的德行,也可以激发恶的欲望。市场经济本质是交易的普遍化,而交易的普遍化就有可能导致各种交易手段的泛滥,包括规范的手段和不规范的手段,都有可能为牟取交易利益的极大化极尽所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经济的成长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越来越规范化;一种趋势是越来越不规范化。规范的市场经济要求越来越讲法治、讲民主、讲诚信等;而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就是越来越权贵化、关系化,越来越不讲诚信等。 


 

    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方面市场交易的范围在扩大,市场交易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提升,一些重要的物质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领域去交换,并且大部分资源都已是通过市场来配置;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交易手段也在泛滥化,如权力、关系等手段都已深入地与市场经济结合了起来,一些传统落后和腐朽的东西也都成了谋取利益的重要途径。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一种异化的味道。一方面市场促进了交易的扩大,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选择,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一些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恶手段的泛滥,污染了人们的道德精神环境,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平,使人们更趋动物性。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正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就是不道德牟取利益手段的泛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权力、金钱、关系三者之间的套购。


 

    在现实中,权力、金钱、关系,三者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权力置换金钱,也置换个人关系;金钱也帮助牟取权力和牟取更大的金钱和关系;关系也帮助牟取权力和金钱。权力、金钱、关系这三座大山围成了一个铁三角,一些弱势群体在里面是很难突破的,除非弱势群体中个别人有特别出众的才华,如是数学天才,或有一门绝活,或有祖传秘方等等,这样才有可能突出重围,否则,就只能待在里面听天由命,靠社会救济或政府提供的一些低收入保障来维持生存。


 

    权力、金钱、关系,这三者之间套购的主要道德支撑就是个人之间的义气,也就是哥儿们义气。但义气不代表正义。义气是一种个人之间交往的礼尚往来,它代表一种局部和个人之间的交往均衡,它不代表社会整体的交往均衡。而正义则代表一种社会整体的交往均衡,它意味着整个社会交往秩序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社会充满义气未必就社会充满正义。若社会充满义气,但没有正义,这样的社会就是人人都是罪犯,但人人也都是受害者。所以,个人之间交往的义气只有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从长远看,这样的义气才会对每个人最终都会有好处,这样的义气才是真正的社会大道德,同时也才符合大善和真善的原则。否则,若个人之间的交往没有正义做支撑,这种义气就是共同犯罪,本质就是局部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侵蚀,其效果就是恶的。另外,若义气没有正义做基础,这样的义气在个人之间也是不稳固的,多一半就会表现为一种短期互相利用的隐性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狡猾的机会主义者就会在交往博弈中占取一定优势,其结果最终只会催生社会上各种坑蒙拐骗现象的泛滥。


 

要搬掉权力、金钱、关系这三座大山,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若靠少数人孤军奋斗,不但效果差,而且解决问题的时间也漫长,同时,对这些少数人也不公平。因为对这些少数奋斗的人来说,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成本极大而收益极小。


 

另外,搬掉这三座大山本身也是一种公共行为,其产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这就特别需要公共部门做出努力和奉献。比如最近发生的方舟子事件,就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否则,就是方舟子本事再大,也只能对个别人个别事产生一些影响,但对社会大趋势最终仍是没有任何实质影响的。同时,这种个别人行为更多就像汹涌浊流上的零星浪花,其观赏价值要大于实际价值,对水流深处实际涌动的巨大暗流是无法产生有效作用的。


 

    搬掉三座大山既然是一种公共行为,所以,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有公共意识。有了公共意识,人们就更愿意参加公共行为和公共活动,就更愿意承担公共责任和公共义务。公共意识是产生公共德性的意识基础,而公共德性是产生公共行为的德性基础。没有公共意识,没有公共德性,人们就缺乏生产公共产品的积极性,人们对集体活动和公共活动就是冷漠和麻木的。


 

而培育公共意识,就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方面,要不断推进政治改革,如政治活动应更多让群众参与,让大家讨论和协商,有关决策要尽量公开化等。各单位要尽量做到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用人制度也要尽可能公平、公正和公开。当然,绝对的公平和公正有时可能很难达到,但可以采取措施尽量做到相对公平和相对公正。另外,就是特别是要健全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单位一提民主,就考虑放权或分权,笔者认为,民主不仅仅是分权和放权,重要的是要对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和监督。若对分出去的权力不进行有效制衡和监督,其结果很可能又会形成一个新的权力集中中心,形成一个新的集权,这样有可能导致结果更糟,社会更乱。对社会管理而言,就有可能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另一方面,就是要对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好的东西要进行改造,这也是一件长期的事。如何改造文化?一是要加强教育,教育要从幼儿园和小学生抓起。教育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要让人们从小养成一种讲平等、讲秩序、讲规则、讲诚信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文艺手段和文学作品的作用,对落后的东西要无情揭露,最终达到教育社会、改造社会的目的。文艺和文学作品,既要注重忠实社会生活实践,也要注重指导社会生活实践。三是要通过法律对习俗进行改造。要对一些旧习俗和不良习俗要通过法律进行约束和制裁。四是要注重对传统节日的改造。节日是文化的节点,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点。目前,中国的一些节日与市场经济也结合和嵌套了起来,节日成了权钱交易的集市,也成了拉关系的日子。节日的一些内容已被权力、金钱、关系所置换。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组织力量对节日中的一些不好现象要进行研究,要对一些节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要让节日真正成为神圣的日子,而不是世俗世界权力、金钱、关系三者的狂欢。五是知识分子要发挥好启蒙作用。知识分子应是社会良知的代表。知识分子若没有良心,知识分子也就不是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不但对社会发展起不了好作用,而且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所以,优秀知识分子的启蒙和示范也是文化改造中至关重要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