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清朝政府也曾有国歌、国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55:33

鲜为人知:清朝政府也曾有国歌、国旗

中国虽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似乎对国歌、国旗这样的东西后知后觉,一直到清朝末年才拥有像样的国歌、国旗。但是这一段离我们并不远的历史,却湮没在东亚帝国被列强打开国门后短暂而又迅速的改革、革命、灭亡声潮中。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时任大清驻英大使曾纪泽在出使期间,见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中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认为清王朝也应该有自己的国歌,于是他特地上奏朝廷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并未得到清政府批准。因此曾纪泽当时所创作的《普天乐》国歌,由于没被订为正式的国歌,逐渐失传。而曾纪泽的这一举措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上制订国歌第一人。

  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清政府派遣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国访问。因为当时国际欢迎仪式上需要上演来宾国的国歌,所以李鸿章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临时作为欢迎仪式上的国歌,后来成为清朝对外交流场合上的代国歌。因是李鸿章所作,故称为《李中堂乐》。

  《李中堂乐》是一首七言绝句,共二十八字。全诗内容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这首经过改编之后的清朝半官方国歌实际上是为了歌颂当时的统治者,但它也结束了清朝只有国乐没有国歌的时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国歌。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O六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清政府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每当国际交往中需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

  《颂龙旗》歌词:於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宣统二年(一九一O年),时任礼部左参曹的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极致钦崇,遇亲贵游历,公使宴集,既自奏国乐”,而“我国国乐从前由出使大臣曾纪泽权宜编制,声调缓慢,至今各国常致疑问”,他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

  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一九一一年十月四日),皇帝批谕内阁“典礼院会奏,遵旨编制国乐专章一折;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前因国乐未有专章,谕令礼部各衙门妥慎编制。兹据典礼院会同各该衙门将编制专章缮单呈览,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正式将“巩金瓯”制定为国歌,歌词内容是文言文。但中华民国建立后,否认《巩金瓯》曾经是国歌,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式国歌就此销声匿迹。

  《巩金瓯》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而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闭关自守的清朝被迫与西方各国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与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见西方国家庄严悬挂国旗,而清帝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奏请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制定代表清帝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任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并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黄龙旗在一九一二年一月十日,清朝政府被推翻后由五色旗取代。而在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发生“张勋复辟”事件。张勋、康有为等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出御太和殿,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勋受命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黄龙旗又在北京城出现。此次复辟仅历时十二天即告结束。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二日,段祺瑞率军入京,张勋遁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退位。黄龙旗又被废除,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灰飞烟灭。

  历史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帝国仅仅立国十五年。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正式国歌仅仅使用六天,第一面正式国旗也仅仅存在二十多年。因为时间的短暂,所以本应人尽皆知的大事记变成鲜为人知的事情,而第一首国歌、国旗的灭亡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正式走向了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