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迁徙记实》(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43:14
首任院长易培基
故宫隆宗门南屋的一间办公室内,院长易培基久久地伫立在窗前,听着从紫禁城外传来的口号声,悲愤和忧伤的阴影重叠在他的脸上,高高的眉眶下,深邃的目光格外凝重。
易培基,1880年2月28日出生,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因不愿随黎元洪依附袁世凯而弃职回湘,先后任湖南高等师范学堂、长沙师范以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1924年,他奉命担任孙中山驻北京全权代表,与苏联公使加拉罕谈判庚款分配问题。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兼农矿部长。不久,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古物馆馆长。
自从1929年2月就任院长以来,易培基辞去了包括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在内的一切职务,励精图治,在宫殿修葺、陈列展览、藏品保管及分类、编目,文献整理及汇编出版,建立分类书库、鉴定版本、编目等各个方面,大刀阔斧地展开工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故宫博物院大有起色,专家学者云集于此,内设机构逐步健全,文物陈列琳琅满目,各种展览观者如潮。
正当博物院各项业务走上正轨、迅速发展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家顿时处在危急存亡之中,院内的正常工作被打断了,这使易培基十分愤慨,也焦虑不安。经与秘书长李宗侗和古物馆副馆长马衡商量后,闭馆5天后,故宫博物院重新开馆。
这次开馆后的参观路线还是按原先东、西、中三路进行,陈列内容基本沿用原来的办法,惟一作了调整的是,讲解人员由馆里选配了专家和中青年业务骨干来担任。
玉器专家、古物馆科长那志良在西路参观线上讲解。西路包括西六宫、养心殿等清代帝后住所,均保存宫内陈设原状。
中路参观线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神武门城楼。站在神武门城楼可以鸟瞰故宫全景。负责此路讲解的是文献学专家、文献馆科长欧阳道达。
参观内容最为丰富的是东路,包括东六宫、斋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青铜器专家、古物馆科长吴玉璋把游客带到养性殿,这里陈列着奏折、档案、图书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
吴玉璋搞了个创意,用奏折的形式写了一份《抗日倡议书》,让大家参观结束后在倡议书上签名留言。一位游客拿起毛笔一挥而就:
国土不可丢!国耻不可忘!
文物不可失!中国不可欺!
吴玉璋将留言高高举起,大声朗读起来,游客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支持。
游客中,有一个人面对抗日群众的慷慨激昂略显得不自在,他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不时地向人打探各种消息。这个人个头很矮,留着小分头,苍白的四方脸上架着一副圆形的玳瑁眼镜,遇人满脸堆笑的背后隐藏着一丝常人难以觉察的奸诈和阴冷。游客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一口地道京腔的人竟是日本派遣的特务头目本田喜多。“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派出一批特务潜入北平,搜集军事、政治等各种情报,并伺机制造谣言和进行破坏活动。本田喜多潜入北平后,几天下来一无所获。焦急而又无奈的他听说故宫重新开放,就过来看个热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位对文物略知一二的日本特务,看到故宫里展示的收藏是不能简单用“价值连城”来形容的。垂涎三尺的本田喜多在心里盘算:假如有朝一日,能把这些文物哪怕其中的一部分弄回日本帝国,必将举国欢腾,那该是多大功劳和荣耀啊!
上一篇: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下一篇:有人提议“拍卖故宫古物,购飞机500架用于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