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此时此刻加息说明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05:40
         央行选择在本周四第三季度和9月份数据公布前提高基准利率,表明了央行的以下几个态度:

  第一,由于在上调利率前,中国央行已经开始逐步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步伐。本次上调基准利率,也意味着“双重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者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第二,央行选择在第三季度和9月份数据公布前提高基准利率,表明在本周四公布的通胀数据可能超出市场预期。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的通胀预期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表明实际通胀压力很可能高于官方CPI显示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开始选择使用加息工具,也符合周小川行长在之前提出的“用两年的时间逐步降低通胀压力”的论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通胀压力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中国也因此面临着多次加息的可能,并以此来逐步缓解目前较高的通胀预期。

  第三,中国央行开始使用加息手段,也表明中国开始重视资产泡沫问题,实际负利率将造成投资品价格飙升,导致中国面临资产泡沫的风险。实际按揭利率与房价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逐步开始提高基准利率,保证实际利率转正,也能从根本上解决资产泡沫的风险。同时,实际负利率的逐步解决也有利于社会公平,减轻普通居民由于实际负利率产生的购买力下降的问题。 

央行本次加息基本超出国内外所有机构的预期,延续了央行一向“没预兆”、“不解释”的政策出台特点,“突袭”市场。今后货币政策走势以下面几个方面说明:

本次加息是否是一个加息周期的起点?

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考虑到超额货币供给的效应仍未完全显现,目前的通胀压力有可能延续至2012年,本次加息幅度很小,预留了很大的政策空间,预计央行未来会继续跟随通胀水平进行加息,但是加息的节奏则会综合考虑外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本轮加息周期央行将更为谨慎,加息将是一个由缓到急,频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的过程。

下一次加息在什么时候?

从当前的加息时点看,9月份通胀和增长水平很可能均超出预期,需求有可能高位企稳,但是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外围经济体的利率水平以及本次利率上调效果还需要评估,年内再次加息概率不大。明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再次加息概率大。

准备金率已被使用到极致?

目前四大行的准备金率为17.5%,基本到达历史的顶峰,招商和民生银行[5.64 -2.76%]的准备金率为15.5%,其他中型银行准备金率为15%,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仍为13.5%不变。差别准备金率即能够大幅回收基础货币,也充分考虑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的准备金率水平突破的空间已经不大,被动投放的吸收主要还是靠央行票据,利率的调整也给予了央票更大的对冲能力。

窗口指导是最后王牌

不管是增长也好,通胀也好,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保存有最后一张王牌,即进行直接干预经济。但是窗口指导的副作用是很大的。尤其表现为压制下的寻租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相信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捉襟见肘的情况会加大窗口指导的使用频率。

汇率制度改革是货币政策得到独立性的必由之路

目前央行数量型工具捉襟见肘,价格型工具作用又有限,最后可能不得不回归到直接干预,实际上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受制于人的无奈。当前央行独立性实际严重受汇率制度阻碍,一方面汇率低估引致了当前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而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要求强制结售汇使得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另一方面汇率缺乏弹性,持续地升值预期吸引短期资本的套利,同样造成被动投放。正是基于对汇率制度的保护和对热钱流入的担心,央行对利率的调整也受到影响。

今年6月份央行重启汇改,特点是允许人民币扩大波幅。未来的汇率改革根本方向是人民币走向均衡,更多反映市场,同时对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兑换进行改革,才能得到货币政策相对独立。

“小型的开放市场经济体可以为了实现汇率目标而放弃国内货币政策。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采取货币局制度,港币汇率严格地钉住美元,其利率的调整完全跟随美联储。新加坡则选取汇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主要通过汇率工具而不是利率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我们不应受制于其它国家经济政策而放弃自身的货币政策目标。”

——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 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2010年10月27日)   http://stock.sohu.com/20101027/n2766055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