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适当减速要有容忍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35:16
●经济适当减速既正常也必然
●是政府主动调控的预期结果
●利于调整产业要素投入结构
●扩内需稳外需力争稳定增速
从当前的经济情况看,今年下半年以至明年经济减速似乎已成定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持续高增长之后,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长潜力在减小。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适当减速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8年底,我国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和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一揽子政策,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使2002年至2007年经济扩张期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恶化,资源环境压力更加凸显,同时又产生了诸如地方财政负债加重、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一是货币政策向适度宽松回归,新增人民币贷款各月间投放规模趋于均衡,货币供应量增速稳步回落;二是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得到控制;三是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严控高耗能项目投资,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速有所控制,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开始回落;四是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一些不合规的项目得到清理,政府平台公司投资减慢。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在二季度得到较好落实并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达到11.9%后,二季度出现预料中的回调,GDP当季同比增长10.3%。经济减速是政府主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结果。
在看到国内投资和库存处于低速调整的同时,外需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持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世界经济逐步趋稳,步入复苏进程。但全球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出来,刺激政策成本过大引发全球债务激增,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有的国家仍然深陷危机的泥潭,尚未摆脱,甚至出现恶化迹象。在失业、政局动荡的压力下,各国政府为平息国内政治压力,贸易政策趋于保守,世界上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增多。
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继续,世界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表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很难继续依赖传统制造业的再次扩张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当前,由生产要素推动的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率会有所降低,潜在经济增速估计会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10%和“十一五”期间的11%左右降至现在的9%左右。理由有三点:一是资本积累的速度减慢。我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创新能力弱,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低,地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不高,高投资难以维持;二是改革带来的效应下降。近年来,在一些亟待深化改革的领域内,改革进展迟缓甚至近乎停滞,阻碍了要素市场的发育,由改革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在减慢。三是对外开放效应减弱。在完全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递减。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战和汇率战此起彼伏,我国的外贸环境不断恶化。此外,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上升,能源、环境成本也在提高,通过外经贸渠道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减弱。
因此,要全面、科学地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减速的各种因素,客观看待和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减速。近期,不宜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放缓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只有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下,才能为生产要素的配置腾出空间,才能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才能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
同时,面对可能的经济减速,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尽可能稳定经济增速。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会继续以积极为主,货币政策以稳定为主,以支持短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应着力推进体制改革,激发和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力争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祝宝良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