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七:血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15:09
贞观长歌七 血字(1)
宫墙间回荡着老鸹不祥的叫声,长孙无忌领着马宣良等几个侍卫急匆匆穿过宫中甬道。远远看见衣衫褴褛身体十分虚弱的范鑫和一位属吏一起跪在两仪殿的台阶下。范鑫颤声道:“长孙大人。”长孙无忌走上前去“啪”就是一个耳光,范鑫被打得头一歪,血从嘴角流出。属吏站起来一把拦住长孙无忌:“请您不要打我家大人。”长孙无忌手使不上力气,脚又踹了出去,将范鑫踢倒在地,口中喊道:“打他?那是轻的,丢了城池不说,还有脸回来给胡寇送信,老子恨不得将你这个软骨头宰了!”范鑫捂着胸口,歪倒在地上,挣扎着想爬起来。
长孙无忌挣脱属吏,拧着范鑫的衣领一把提起他来,挥掌就打。属吏扑通跪下来抱住长孙无忌的腿,泣道:“国舅爷,我家大人可不是软骨头,他有意让胡寇攻下城来是为了向朝廷示警呀!城破之时他就抱定了死志,他回来是因为有几句要紧话要向皇上说,如果只是为了自己求生,他为什么不逃之夭夭呢?”
长孙无忌一愣,哆嗦着道:“绥州是你有意丢的?”范鑫说道:“胡寇对绥州围而不攻分明藏着巨大阴谋,下官又无法把消息传到朝廷,所以只好放敌人打进城去,城丢了,援军自然就不用再往前走了。”长孙无忌又问道:“你不知道丢了城池是要掉脑袋的吗?”范鑫低着头道:“下官的脑袋和大唐的十几万大军孰轻孰重?”长孙无忌一愣,怔怔地看着范鑫,对方的做法让他实在感到意外,他不由为自己刚才的粗暴生出一些悔意。
范鑫接着说道:“大人,颉利开出如此高的谈判价码,就是想要激怒皇上。胡寇屠了半个绥州,满朝文武也会逼着皇上倾力与颉利军死战。而我军目前的战力远逊于胡人,这些年与胡兵的几次交锋,大打大败小打小败。如今敌人在绥州城下屯兵二十万,都是精锐铁骑,就等着我军去和他们拼命呢。请丞相劝阻圣上,切不可意气用事,否则我军必败,大唐必亡呀!”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你冒死回来,就是想说这件事情?”范鑫点点头:“下官前后在边地待了十年,亲眼看见百姓们在敌人的铁蹄下受到的荼毒,亲耳听到他们失去亲人的哭声,他们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盼的是一支能打胜仗的王师呀,为了这最终的胜利,我大唐必须要有超凡的坚忍之志,等国力和军力准备到足以战胜对手再思雪耻才行呀。万望大人能把下官的这番意思转告皇上,否则下官死不瞑目!”
长孙无忌眼圈红了:“我答应你了。”范鑫热泪盈眶,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然后对马宣良道:“马大人,您带我去该去的地方吧!”说着他起身离去,长孙无忌望着他蹒跚的背影,心里有一种流血的感觉。
在那个崇尚门第的年代,像长孙无忌这样能抛开世俗之见,同情范鑫际遇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人因为瞧不起范鑫的出身而想拿这件事大做文章,一些出身高门的官员,连着几天到太极殿前跪谏,人越聚越多,群情激愤,许多朝事都耽搁下来。李世民不得不亲自出面劝众人回去,他走到太极殿前,对挤在那里的朝臣明知故问道:“你们都是要朕杀范鑫的吗?”众臣齐声称是,有个大臣一脸义愤地嚷道:“绥州几万军民都因范鑫而受累,不杀安能平臣民之心?”
李世民看了那人一眼不动声色地道:“嗯,你们说的很有些道理,不过呢,朕正有件拖延了好几天的朝务要办,你们催得急,只好先到了这里。国家这么大,千头万绪,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办理,你们容朕办完这件早就该办的事儿,再来说你们的事儿如何?”天子说了这话,谁还敢反对,众臣看着李世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世民取出一枚断了的钥匙,高高举起,对群臣说道:“这是大唐绥州府库的钥匙,它是叫胡寇砍断的,朕今天本来是要在承庆殿接见司掌这柄钥匙的官员对他进行嘉奖的,因为诸位的缘故,现在就只能在这里接见他了,赵恭存来了吗?”有人引着已断了一只小臂的赵恭存走过来。赵恭存跪倒行礼,口中喊道:“臣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扶起赵恭存,对众人道:“就是这么一位小小的司曹参军,拼着性命守卫府库,敌人夺不下钥匙只能剁下他的手臂,可是断手仍然死攥着钥匙,敌人只能剁开他的断手,结果将钥匙也剁断了,而库里有多少钱呢?只有十几文!”群臣一阵议论,李世民转向赵恭存问道:“你为什么要为这点钱搭上一条胳膊?”赵恭存回答说:“臣为的不是这点钱,而是为了恪守自己的职责。”
李世民脸上露出激动之色,对着众臣大声道:“这话你们听见了吗?职责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你们一个个都以忠臣自居,什么是忠臣,守职守责才是忠臣!现在军情那么紧急,将士们天天期盼着朝廷的粮饷,可有的人呢?放着自己的职责不顾,跑到这里来指责别人,这算什么忠臣?”群臣都低下了头,有人开始悄悄离去。
接着李世民宣布赵恭存恪尽职守堪为天下官吏楷模,朝廷特擢升其为礼部员外郎,以示褒奖。赵恭存热泪盈眶以头抢地,叩谢天恩。李世民对众人道:“朕办完这件当办的事了,现在可以和你们说说范鑫的事了——”
话音未落,他自己的脸上已露出诧异的神情,太极殿前只剩下寥寥的几个人,李世民终于松了口气,他的目光扫过,那几个家伙吓得忙不迭地起身离去,个个都只恨自己脚底下太慢。
贞观长歌七 血字(2)
绥州之败让长安城里每个臣民的心上都布满了阴霾,以至于一年一度的乐游原上的赛马也比往年少了许多气氛。便桥之耻,让李世民意识到了自己麾下的骑兵远不如颉利的铁骑,所以,他十分重视马政,自贞观元年起,每年春天都要在乐游原举办一次赛马会,目的一是鼓励民间养马,二是选育良种。前两次赛马,李世民都亲临现场。这一次因为刚刚打了败仗,他实在没有心情,便委托长孙无忌陪太子李承乾前往。
知道这件事以后,安康公主便缠着哥哥要他带自己去。安康的要求,李承乾自然不忍拒绝,他不仅带安康来到了赛马场,还答应让她来向优胜者赐赏。因为有太子和国舅大驾光临,乐游原上搭起了一副凉棚,一身黄袍的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一起来到了棚子里,安康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棚子外已经围着众多的观者。
赛场上有两个十七八岁的英俊少年正在斗嘴,一个是柴绍的儿子柴哲威,一个是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绥州的败报虽然传到了长安,但独孤彦云已死的消息朝廷却还向独孤家隐瞒着。独孤谋的母亲心里牵挂着独孤彦云的安危,成天在家中长吁短叹,独孤谋自己却像个没事儿的人跑到乐游原来赛马了。一到赛马场,一向与他不睦的柴哲威就倨傲地走过来说道:“独孤谋,我劝你别和我比了,免得丢人现眼。”独孤谋抬头看一眼柴哲威说:“凭什么?”柴哲威笑了笑一指自己那匹赛马:“这是全长安最贵的一匹马!我爹用八万钱从西域买回来的。”
独孤谋一指自己的马:“八万钱也敢吹牛?知道我这匹马值什么价吗?”柴哲威打量了那匹马一眼:“多少钱?”独孤谋傲然道:“它不是用钱而是用人头换来的!我爹与长乐王李幼良大战于利州,部众七千人战死,才夺得此骥。七千颗人头呀,岂是你那八万钱比得了的?”两人唇枪舌剑,引来一群看热闹的闲汉,他们都知道这两个家伙是长安城里有名的小太保,只要他们在一块儿,一准有好戏看。
正说着,凉棚那边传来一棒铜锣,比赛要开始了,二人这才分开各自上马。少顷,号令一响,上百匹马一起离开起跑线,开始了第一场赛程。柴哲威和独孤谋奋力挥鞭,马蹄声疾,两匹骏马闪电般冲到了前面。途中独孤谋打了个呼哨,柴哲威的白龙驹一惊落在了后头,独孤谋率先冲过了终线。
众人簇拥着独孤谋朝看台走去。安康接过一只绣球,扔向独孤谋,柴哲威策马追过来伸手一把抢过。柴哲威嚷道:“你作弊,该给我!”独孤谋把他一推:“凭什么,我第一个冲的线。”柴哲威急了,口中说道:“独孤谋,你敢叫爷的板,看爷不打你!”说着一拳打来,鲜血从独孤谋嘴角流下。独孤谋一脚将柴哲威踹翻在地,柴哲威一骨碌爬起来,二人四手相搭,纠缠在了一起,很快二人头发乱成一团,衣衫也烂了。打了一气,谁也制不住谁,几个兵丁奉长孙无忌之命好容易才将二人扯开,把他们两人圈到了凉棚后面的一个小林子里,让赛马继续进行下去。
在林子里,两个纨绔还在斗嘴,独孤谋道:“柴哲威,我知道你今儿个输得不服,那咱们再赛一场如何?”柴哲威回应:“你想怎么赛?”柴哲威一指不远处的一驾马车:“看见了吗?那是公主的马车,等赛完了马,她自会往城里去,等她的车驾走了半个时辰后,咱们出发,谁先追上,就算谁赢。”独孤谋脑袋一晃问道:“什么彩头?”柴哲威想了想:“还用别的?就那小公主头上的金钗,输了的就上去取下来交给赢家。”独孤谋一脸不在乎地道:“一言为定。”
这天的赛马一共赛了十场。太子等人回宫,安康公主因为贪玩,一路采着野花,竟落下了十几里地,几个侍卫劝她早些回去,挨了她一顿臭骂,没有人再敢说话。安康正站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释放着宫中没有的快乐,两匹快马驰了过来,前头马上的柴哲威先冲到了安康身边,一把勒住坐骑,接着独狐谋也到了,柴哲威冲独孤谋大喊道:“独狐谋,这回你服了吧?”独孤谋吐了口唾沫,一脸晦气,打马要走。柴哲威伸出马鞭拦住了他:“喂,我说独孤谋,你平日总说自己是长安城里的一号人物,怎么说话跟放屁一样呀!我的彩头呢?”
独孤谋知道对方说的是公主头上的金钗,他虽然浑,可也知道在公主头上去摘金钗,那是掉脑袋的事儿,一时踯躅起来。柴哲威在一旁直冷笑:“独孤谋,我就知道你孬种,你给我记住了,以后在长安城里,别再吹自己是条好汉。”这句话让独孤谋血往上一涌,他一个鹞子翻身从马上下来,伸出手要摘安康公主头发上的金钗。安康慌忙伸手推他,被他伸出一只手牢牢卡住,接着,另一只手硬生生地从安康头上摘下一支做工考究的金钗来,往柴哲威手里一递:“给!”
柴哲威愣住了,他哪里敢去接。那几个侍卫已经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拿下了独孤谋,柴哲威吓得立即驳转马头逃之夭夭。众人将独孤谋押进城去,负责警卫皇室的马宣良不敢怠慢,将事情禀报给了皇帝,李世民这几天正为绥州的事儿心烦,听说居然有纨绔子弟如此非礼自己的爱女,不由大怒,当即下令将其打入死牢。
出身高贵的独孤谋哪吃过这份苦头,这死牢又黑又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霉味,一走进牢门,他几乎都要窒息了。他当然不知道,自己能享受一个单间已经是得到很大的优待了,如果不是他的姑祖母就是李世民的母亲,他就只能在外头大牢里待着,那儿一间囚室里有几十个犯人,连一块没有屎尿的干净地方都找不着。
贞观长歌七 血字(3)
对面一个单间里囚着两个犯人,一个是范鑫,一个是他的属吏。范鑫闭目坐在灯下,一直在思考着什么,突然他睁开眼睛喊了一声:“有人吗,有人吗?”一个牢头提着灯傲慢地走过来,在栅栏外斥道:“嚷什么?”范鑫说道:“可否寻副纸笔来?”那牢头道:“嗬!好大口气,你以为你还是大老爷呢,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敢使唤爷我?”
范鑫掏出一些钱隔着栅栏递了过去,央告道:“大人,请你行个方便,这点钱,您拿着喝茶。”牢头眼一瞪:“你以为我们狱吏什么钱都收吗?你范鑫的名字我可记得清楚,武德九年就是你去攻打长安的胡寇营中买退他们的,那天百姓在朱雀大街上掀翻了你的马车,将你暴打了一顿,爷我就在场,可惜这胳膊生得短,拳头没能够着你,你的臭钱,爷拿了还怕脏手呢!”说完,牢头骂骂咧咧离去,属吏在一旁委屈得掉起泪来。
范鑫叹了一口气,回到灯前坐下,沉默了一阵子,他突然一咬牙从囚衣上撕下一片布铺在桌上,接着将右手食指咬破,在灯下疾书起来,一写就是大半夜。对面囚室里的独孤谋从草堆里翻过身来嚷道:“喂,你们折腾什么呢,都什么时辰了,还不把灯灭了,不让人睡觉呀?”属吏隔着栅栏道:“唉,我说这位兄弟,进了这死牢就没几天活头了,你还不让点着灯,等到了阴曹地府,你想见这光亮可就见不着了!”独孤谋骂咧咧地嘟囔了几句,便没了精神,他到底年纪轻,禁不住困,很快就陷入了梦乡。
天光放亮,独孤谋在自己的囚室里鼾声如雷。这一边,范鑫浏览着那道血书。突然牢房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接着门被打开,范鑫抬起头来,脸上一惊,竟是李世民、长孙无忌等在马宣良一干人的护卫下走了进来。范鑫连忙跪倒:“罪臣范鑫见过皇上!”
李世民走到桌边拿起那道血书,轻声念道:“《平胡十策》。”把血书看完后,李世民抬眼看着范鑫,有些动情地说:“难得你这片忠心,到了这大理寺狱里还记得朕三年前交你办的这件事儿。事情朕已经弄清楚了,你虽然丢了城池但那是为了向朕示警,朕决定判你流三千里,你这就上路,去黔州吧。”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做出放范鑫一条生路的决定有多难,这些天已经有几十道表章向李世民请求处死范鑫了,虽然范鑫丢掉绥州的目的是为了救十几万唐军援兵,但是律令写得明白,丢了城邑的刺史必须死。他在一旁催促道:“范鑫,快叩谢天恩呀!”
范鑫却没有谢恩,他站起身,走到桌边,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回过头惨然笑道:“臣就知道皇上不忍心杀臣,臣多谢皇上,不过如果范鑫就这么走了,今后守城之将皆可以以救百姓之名,行卖国求生之实,谁还来为大唐守卫疆土?您交代臣办的事儿,臣已经办好了,心里已经没有什么挂念的了。臣不会让皇上您为难的……”突然,他眉头一皱,痛苦地一闭眼,头歪向一边,血从嘴角流了出来。
马宣良一步走到灯下,举起水杯闻了闻:“皇上,他服毒了!”李世民一脸悲伤,潸然泪下:“他这么走是为了让朕对谁都好有个交代呀,可是朕怎么向自己的心交代!”
这时,外面远远地传来一阵人声,长孙无忌问道:“怎么回事。”一个侍卫出去看了看,回来禀报:“回大人,有许多士子听说范鑫囚在这儿,便聚集到了门口,要请求朝廷杀他呢。”长孙无忌暴怒,一掌拍在桌上,震得桌上的茶壶一跳:“真是没完没了呀,以为皇上软弱可欺吗?陛下,你快下令将这些闹事者通通抓进来,范鑫死了,这地儿正好腾给他们!”
李世民手扶在墙壁上说道:“朕真想这么做呀,可是有一个人不会答应!”长孙无忌问道:“谁?”李世民一指范鑫:“他!你看这范鑫的十道遗策,前九道都只有一个忍字,他这是在告诉朕凡事一定要忍呀。不光对胡寇忍,对朝中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也要忍才是呀!”长孙无忌接过那道遗书看了看,心头一阵难过,不再说话。两个侍卫抬进一副担架,李世民躬下身来,含泪抱起范鑫:“范鑫,你上路吧!战死在绥州城下的独孤彦云是我大唐的英雄,你也是我大唐的英雄。”
言者无意,闻者有心,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只听对面监室里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哭之声:“哇!”发出哭声的人是独孤谋,他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战死。李世民不明就里,一脸惊愕地问:“你为什么哭?”独孤谋一边抹泪一边答道:“我是独孤彦云的儿子。”李世民脸色一变,上下打量着这个人,问身后的人道:“独孤彦云的儿子怎么会关在这里?”一个陪同的刑部官员答道:“他非礼了公主。”李世民这才想起,是有个摘了安康公主金钗的恶少被自己下令关进了死牢。
那边独孤谋捶胸顿足地哭道:“父亲,您说过打完云中就带一匹好马回来给儿的呀,要是有一匹好马,儿又怎么会输给柴哲威那个混蛋呢,您既不回来了,儿还活在这世上干什么?让儿随了您去吧!”说着一头向墙上撞去,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几个狱卒冲进去拉住独孤谋。独孤谋使劲挣扎,口中喊道:“让我去死吧!”他的力气奇大,将几个狱卒撞得东倒西歪。
李世民步出囚禁范鑫的牢房,来到独孤谋身边,看着他说道:“嗬,还真是条不要命的汉子,放开他!”接着,李世民从马宣良腰中抽出一把刀来往地上一掷:“你既然想死,朕就成全你吧。不过,独孤彦云为国尽忠而死,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你呢,从这死牢里踏上黄泉路去追自己的父亲,就是追上了,你又何颜去面对他!”
贞观长歌七 血字(4)
独孤谋一把抓起腰刀举到半空中,突然将刀一掷,扑通跪倒以头抢地,无比悲痛地说:“父亲,儿子给您丢脸了!”
李世民又看了独孤谋一眼,迈步朝外走去,快到门口时停了一下,朝马宣良挥挥手道:“把他放了吧!”
大理寺狱大门外云集着数不清的官员、兵士还有百姓,正在喧闹着,突然,大门一开,马宣良走了出来,他对众人说道:“各位请回吧,用不着再在这里呐喊了。”
有人在嚷:“不杀了范鑫,我们就不走!”
马宣良一闪身,两个侍卫抬出一副担架,范鑫的尸体躺在上面。马宣良一指担架说道:“他已经自己上路了!”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侍卫抬着范鑫的尸体朝外走去,人流拥上前去,撕扯着范鑫的尸体,朝着他吐口水,扔鸡蛋,范鑫的尸身很快变得一片狼藉,让人不忍卒睹。
一个少年带着个家人策马徐行,正好路过,人流将他们挤到街边。少年有些诧异地道:“出了什么事儿?这些人怎么跟过节一样。”一个路人道:“好像是那个当年劝皇上用全部库藏存钱买退胡骑的范鑫在狱里自杀了。”少年摇了摇头叹息道:“一个好官呀,真是可惜了。”
一位年迈的盲丐手捧破旧的陶碗,在向路人乞讨。丁当一声,一个行人朝盲丐碗中扔下一枚铜钱。盲丐刚要道谢,人流拥过来,那只陶碗被挤落。盲丐在地上焦急地摸索起来,寻找那枚失落的钱:“我的钱,我的钱呢。”少年看在眼里,跳下马手伸向家人吩咐道:“取钱来!”
家人取出一块金饼来:“少爷,只有这个了。”少年说道:“这个就这个。”他一把抓过来塞到盲丐手上。盲丐惊得右手一松,金饼滚落在街面上,他对那出手格外阔绰的少年说道:“老爷,您为什么给小人这么多钱?”少年回答说:“因为这儿的人全瞎了,只有你除外。”盲丐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道:“老爷,您错了,小人才是瞎子啊!”少年看着街上的人道:“你瞎的是眼,他们瞎的是心!这么一个大仁大智的干才走了,这些家伙居然还高兴成这样!”
一只大手伸过来一把按在少年的肩头:“你小子刚才说什么来着?”说话间一拳已落在他身上,接着拥上来十几个人围住少年痛打起来,一边打一边还在骂着“打你个小贼!”那家人拼命劝阻,却无济于事,眼看少年就要被一通老拳打得头破血流,突然有几个挎着腰刀的大汉冲了过来,驱散众人,将那少年扶起。
家人不住地向这些大汉称谢,大汉中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一指旁边一辆马车道:“谢我做甚,要谢你得谢她——”少年抬头一看,马车上坐着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两条小腿挂在车上正在晃着,挂着一脸顽皮的笑。
这个少女正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安康公主,一大早,她就溜出宫来,向太子借了十几个侍卫,带着他们到了大牢外。她已经让人打听到那个侵犯他的恶少关在这里,原来的打算是设法混进大牢好好修理那人一番,不曾想却撞上了那少年向盲丐舍了一块金饼,又说了些奇怪的话,让她产生了好奇,所以,当有人围住少年痛打时,她就让原本是用来收拾独孤谋的侍卫出手救了他。
少年拍拍身上的土走过来致谢,安康伶牙俐齿,三下两下就套出来了对方的来历。原来此人是长安富商窦乂的螟蛉义子,名叫慕一宽,上个月带着管家窦福去绥州做一笔买卖,不巧遇到了胡兵袭城,被围了十多天,城破后,他们好容易逃出来,费尽周折才回到长安。
慕一宽询问安康的身份,表示一定会重重谢她。安康说自己也是个富户人家的女儿,至于致谢的事儿嘛,她倒没有半点客气,说自己早就听闻窦家有钱,想去窦府一趟,亲自挑一样瞧得上眼的东西。“一件,我绝不多拿。”安康伸出一根手指,说得很认真。
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去拿什么东西,贵为公主,她什么东西都不缺,她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玩伴。第一眼看到这个少年,她就被他的外表和谈吐吸引了,她觉得他身上有种她从小见腻了的宫里男人不一样的味道,让她很想靠近。
慕一宽当然不知道眼前这女孩子心里的盘算,爽快地答应了,带着安康向自己家中走去。众侍卫都知道公主的脾气,谁也不敢阻拦,只有一路远远地跟着。进了窦府,安康真是吃了一惊,不起眼的宅门里园林奇秀,富丽堂皇。真没想到长安还有这样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就是王侯之家也不能与之比富。
二人一路穿堂过室,里头陈设着很多世间少见的珍宝,安康看花了眼,一时拿不定主意要什么好。过了二堂,来到一座小亭里,安康坐下来想歇口气,一眼看见亭子里的石桌上摆着一张古琴,她看看琴体,脸上露出惊异之色:“这琴看上去是汉以远的存物吧。”慕一宽赞道:“你的眼力不错呀,传说子婴曾用过此琴。”安康更惊奇了:“哦,原来是秦亡时传下的东西,好几百年了,不知还能不能奏鸣。”
慕一宽看了安康一眼,坐到琴边伸手拨动琴弦,奏起一只曲子来。琴声悠扬,如同山间的潺潺溪水,流淌个不停,安康听得如醉如痴,赞道:“你的琴抚得真好,清越卓拔,好像是从高山之巅轻轻流淌下来的——”慕一宽谦逊地说道:“姑娘谬奖了,在下不过自小爱与这把孤琴共语自娱自乐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贞观长歌七 血字(5)
安康眼睛一眨说道:“登不登得了大雅之堂关我什么事,我喜欢就行了,对了!我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慕一宽看了看那把琴问:“是这把琴吗?”安康用手一拨琴弦道:“不,是这曲子,请你教我抚琴好吗?”慕一宽不由一愣,看看跟在一边的窦福。安康小嘴一撅:“你答应了我到你府上挑一样瞧得上眼的东西的呀,怎么,这么快就反悔了?真是小气!”一双大眼睛讨债似的盯着慕一宽,慕一宽无可奈何,只好应承下来。
范鑫之死让长安城里那些没有忘记他当年买退胡寇一事的人高兴了好几天。同样感到高兴的还有蜀王李恪。
李承乾被册封为太子后,他被封为汉王,贞观二年又晋封为蜀王。这几年,他一直为自己没有能入主东宫而暗自伤怀,常在私下里对自己的长史权万纪说,当皇子的如果不当到东宫去,那就一辈子只能是个陪衬!顶着个亲王的大帽子,不过是朝廷里的一件摆设,还不如县官们手里打屁股的板子,能让人想着疼来呢。有几次,李恪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这种仰人鼻息活着的滋味让他恨不得去死。
而权万纪却多次暗示他,册封的太子未必管用,并常讲述当年李世民与建成、元吉相争的细节。李恪是个天资聪明的人,一听就明白,权万纪是在用从前的事儿点化他,让他不要灰心。李恪从权万纪的劝慰中受到了鼓舞,不再怨天尤人,小小年纪,便怀着远大的抱负开始苦研霸术,渐渐地,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虽不可与当年的秦王府同日而语,但这些人都称得上肝胆之士,再加上一些前隋老臣藏在心里的对杨氏一族的情感,这蜀王府看上去居然也有了些气候。
范鑫做过李承乾的长史,朝中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对此人十分赏识,他这一死,对暗中与东宫较着劲的蜀王一系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好事。所以,这天李恪竟高兴得停了每日必读的兵书,带着自己的长随安黑虎到马市上闲逛起来,他要给自己挑一匹好马庆贺此事。
马市里人头攒动,各地客商人来人往,走了一路,多是些俗品,当然入不得李恪这等平日见惯了良骥的人的法眼。逛了半个时辰,马市一角几个胡人正在售卖的十几匹骏马才让李恪眼睛一亮,他一挥手对安黑虎道:“走,看看去!”二人还没到近前,从街市中冲过一群粗野汉子,手里提着棍子和铡刀,气势汹汹地将那几个胡人马贩围了起来,为头一个宽脸汉子揪住一个胡人马贩就打。那几个胡人看起来也不是肯低头的主,背靠背摆成一个小圆阵奋力地抵抗。不过他们究竟是人少,落尽了下风,很快宽脸汉子将一个胡人马贩踢倒在地,提起一面铡刀就要砍下。
突然,刷的一声鞭响,宽脸汉子手腕出现一道血痕,铡刀“当”地一声落地。他回头一看,是一个大汉提着马鞭领着一个眉目清秀的胡服少年站在他的身后,那几名胡人马贩都停下来,向少年施礼:“公子。”神情中透着十足的恭敬。
宽脸汉子捂着手腕嚷道:“你就是那个胡人大马号的掌柜?”胡服少年朗声答道:“正是!”宽脸汉子向前一步气势汹汹地说道:“我们正要找你算账呢。行有行规,你们把胡马卖这么贱,还让我们卖中原马的怎么活?”
胡服少年发出一声冷笑,眼睛看着天说道:“在下正是阿史那云。算账!算什么账?马是我的,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用得着你来指手画脚!”宽脸汉子闻言大怒,叱道:“看来,你非得尝尝我的这大铡刀才老实!”说罢,从地上拣起大铡刀,举到半空。他身后那群汉子却一个也不动,宽脸汉子回头一看,长安县丞刘翼升骑着马带着一班衙役走了过来,众衙役的目光正齐刷刷落向他手上的铡刀。“咣”的一声,宽脸汉子手里的铡刀落在地上。
刘翼升下令:“将这闹事的刁民绑了!”胡服少年一拱手:“慢着,大人,这只是我们同行间的一点小误会。”刘翼升瞪了宽脸汉子一眼:“云公子为你求情,你还不快滚!”随后下马向胡服少年拱手道:“云公子,我这个长安县丞是个苦差,事情太多,先走一步了。”
胡服少年:“大人留步,您上次不是向我要过一本《马经》吗?”刘翼升一脸困惑:“《马经》?”阿史那云递上一卷书,长安县令展开一看,里面赫然夹着一片金叶。刘翼升将书卷上,眉开眼笑地说:“多谢云公子,兄弟告辞了,在这长安地面上有什么麻烦事,尽管开口。”
那个被称作云公子的胡服少年望着刘翼升的背影离去,身后突然有人说道:“云公子真是生意通达啊!”说话的正是蜀王李恪。云公子回过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睛落在李恪腰间的一只玉佩上,脸色微微一变,开口道:“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公子一定和宁心宫里的杨妃娘娘有什么关联吧?”
李恪闻言一愣,赞道:“云公子好眼力啊!你这里可还有好马,我想挑几匹,成色要比这些好上一等才行。”那位云公子有些惋惜地说:“真不巧,您来迟了一步,刚才宫里来了几个人,将几匹上好的马都买走了。”李恪脸上露出讶异之色,这宫里来的人,自然是皇帝派来的,可李恪知道皇宫里并不缺少良骥,就是万一什么时候缺了,也可以去官办的养马场挑选,何必到民间的马市上买马呢?
云公子的性情看起来十分豪爽,他见李恪沉吟不语,继续说道:“殿下要挑马,最好改日来,我还有两三千匹马正赶往长安,里面有不少良骥。”这更让李恪吃惊了,两三千匹可不是小数,看不出来眼前这个云公子竟有这般实力。
贞观长歌七 血字(6)
李恪正想和他接着攀谈几句,一个家人模样的汉子匆匆走过来,对权万纪嘀咕了几句,权万纪脸色一变,把李恪拉到一边小声道:“殿下,皇上派人到了王府,传您进宫呢。”李恪打消了和那云公子继续聊下去的念头,冲权万纪说了一句:“那还等什么?”便领着一行人匆匆离开了马市,打马向宫门驰去。
进了宫,有候着的宦官把李恪引到承庆殿,李世民正坐在榻上,太子、魏王李泰、齐王李佑等几个皇子都已经先到了,跪坐在父亲的对面,另外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等几个大臣也坐在一旁。李恪上前跪倒,向父亲请安,然后到李承乾和李泰中间空着的一个位置跪坐下来。
待李恪坐定,李世民开口说道:“今儿个朕把你们召来,是要考校一下你们的学业。”此话一出,李佑的脸色紧张起来,因为在诸皇子中,他是最读书不化的一个,每一次李世民考校诸皇子的学业,他都会被痛斥一顿。李世民注意到了李佑的表情,皱了一下眉头接着说道:“你们应该都听说了绥州之败吧,现在颉利扣下我三万多军民,向我们索贡,你们说说看,如果由你们做主,这件事情该如何应对?”
没想到这次考校功课的题目不是经书,李佑的脸色松弛了一些,而李泰却显得有些失望,因为诸皇子中他的书读得最好,每当到了考校功课的时候,他都会得到父亲的盛赞,可此次李世民提出的问题是实务,这并不是他的专长。
太子李承乾先开口道:“这些年胡寇屡屡犯边,杀我人民,掳我牲畜,边境各州苦不堪言,盼天兵北伐如盼日拨云霓。此次颉利袭占绥州,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请父皇遣劲旅一支与颉利老贼决一死战!儿臣愿再做一回监军。”长孙无忌用眼睛的余光在观察着李世民的反应。
李世民看了看李承乾说道:“太子的忠心和勇气甚慰朕心!”李泰瞧在眼里,忙一叩首慷慨激昂地说:“胡寇猖狂之极,我大唐已经不能再忍下去了。儿臣愿随大军出征,儿臣的手虽无缚鸡之力,但总可以呐喊几声,以助军威!”李佑和其他几个皇子也异口同声地说道:“父皇,请派兵讨贼吧。”
殿中一片纷乱,只有李恪没有开口,李世民抬眼看着他道:“李恪,你为何不说话,朕可知道,这些皇子里头,数你读的兵书多呀!”听见父亲点自己的名,李恪忙一叩首,说道:“皇上,儿臣以为眼下不能与颉利决战!”岑文本急得只朝李恪使眼色,李恪假装没有看见。
李世民看了李恪一眼问道:“你的理由是什么?”李恪答道:“儿臣刚去了一趟长安马市,近日那里的胡马甚贱,上等的骏马竟卖到两千钱一匹,不及往年一半,儿臣从胡商那里了解到去年草原风调雨顺,草盛马肥,由此可以推知颉利军兵马甚壮,而我军素缺良马,故儿臣以为眼下养精蓄锐,避敌锋芒,方为上策。”李世民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回答很满意,说了一句:“你也去了马市?”
这个“也”字让李恪心里一动,他想起那卖马的云公子说的话来,宫里有人去买过马,看来这买马的人是一定是父亲派到马市上去搜罗阿史那部的情报的。
李世民对李恪的嘉许让一旁的李承乾有些不快,这位皇太子欠了欠身子开口说道:“三弟之言虽有些道理,但是这打仗不光凭马力,更要靠勇气,当年父皇初继大统,以数万人马迎战颉利的二十万铁骑,不也将他挡在长安城外吗?”
李恪看看李承乾回应道:“便桥之战只不过是一场侥胜,咱们可不能因为有了这场胜利,每打一仗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侥幸上呀!眼下我军刚经历了云中苦战,选择这样一个时机与敌决战,岂不正中颉利的下怀?”
兄弟俩一番舌战之后,都看着李世民,等着他的裁决。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那绥州之辱,就让朕忍下不成?”李恪回答说:“绥州虽重,怎能和整个大唐江山相比,咱们万万不能因小失大。今日忍一时之辱,正是为了来日北伐一举成功啊!”李世民抬起头来:“嗯,今天的考校就到这里吧。蜀王见微知著,从马市看出兵势,所言很有道理,足见他为人做事,处处留心。”说到这儿,李世民将目光转向李承乾,加重语气说道:“这上头,你们兄弟几个要多向他学学!”
李承乾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只能和其他几位皇子一齐应道:“儿臣谨遵教诲。”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明白,今天,皇帝名义上是考校皇子们的功课,实际上是向朝臣们特别是他们这几个重臣传达一个信息,必须再一次向颉利妥协。剩下来的事儿就是由他们几个重臣出面,在朝堂上陈述与敌暂时议和的重要了,这种挨骂的话,皇上自己是不会说的,只能由他们站出来替他说。
受到父亲的夸奖,李恪的心情甚好。连着几天,都和柴哲威等几个死党到杏花村对酌。初六这天正午,几个人正喝得热闹,一个胡服阔少走了进来,李恪看着眼熟,想了想,记起来是前几日在马市上卖马的那个少年!李恪喊了一声:“这不是云公子吗?快过来一起饮上几杯。”因为正是这个卖马的少年给自己带来了好运,在父亲那儿大大地露了一脸,所以李恪见到他觉着格外亲热。
云公子坐下,几句寒暄后,李恪问他那两三千匹马到了没有。云公子告诉他,马前儿个到的,昨天一天就卖完了。李恪有些吃惊地问道:“怎么卖得这么快?”云公子微笑着道:“两千钱一匹的胡马,别人还能不抢起来买。”李恪道了声恭喜,接着问起云公子马的进价来。云公子先是不肯回答,经不住李恪一再相请,他才说出一个数来,竟是三千钱一匹。李恪一惊,眼睛死死盯着云公子道:“那你岂不是大赔了?”
贞观长歌七 血字(7)
云公子轻描淡写地说道:“不,我大赚了。”李恪一脸惶惑:“云公子这话让我实在是听不懂了。”云公子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几天长安城里有不少人在传说,皇上原本想与颉利打一仗讨回绥州之败的面子,但殿下向皇上进言说马市上胡马又多又贱,皇上便改了初衷。说起来在下用三千匹马免了一场刀兵,这还不是大赚吗?”
李恪脸色一变,“啪”地放下酒杯:“你到底是什么人。”安黑虎闻声“腾”地从旁边一张桌子站起来,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酒肆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恪朝安黑虎使了个眼色,安黑虎才慢慢地坐了下来。云公子没有显出一丝慌乱,神色镇静地道:“商人。”李恪目光逼视着对方,冷笑着说道:“商人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吗?”云公子看一眼李恪,依然微笑着道:“看来殿下是不太懂得做生意的法门呀!为商之道,全在取与予两个字上做文章,没有予哪来的取?做大生意的,就不能盯着眼前的小利。要是打起大仗来,商路断绝,我的生意都得停下来,亏损岂止这几百万钱?”
李恪一怔,品味着云公子的话,点了点头道:“没有予哪来的取?嗯,公子的经商法门中隐含着极深的经世之道!想不到这商人中还有阁下这样大器之人。你赔钱卖马,消解了一场兵灾,虽然说谋的是自己的利益,但造福的是天下苍生,凭着这样的功德,我敬你一杯。”说完抱起酒坛倒了一满杯酒,双手捧起,递了过去,云公子也不客气,接过来一饮而尽。
李恪见他喝得爽快心里高兴,大声说道:“公子见识过人,让我觉得相见恨晚!可否邀阁下屈尊到本王府中,你我兄弟将来一起做些事情?”云公子一愣,李恪端着酒正满怀诚意地看着他,他还在犹豫,李恪拉住他的手责备道:“你看你,怎么忸怩起来了,哪里像个男子汉大丈夫。”云公子将手从李恪手中缩回,脸上一朵红云飞过,支吾着推辞道:“在下还有些生意上的事要去北边料理,等料理完了,自会登门造访。”
过了两天,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上表请求与颉利议和。李世民打定主意不在此时与颉利决战,自然顺水推舟降旨恩准。很快,唐的使臣就前往颉利部,按其要求纳上贡品,颉利没想到李世民居然能忍下这口气来,他见激怒对方的法子没有奏效,也就只好兑现诺言,下令开释了那三万军民。他害怕自己的精骑离了草原圈在绥州城下会长肥膘,就一把火烧掉这座城邑,渡河回到了定襄。
没了城邑,那三万多人就只能南下求生,他们一路露宿在荒野上,缺衣少食,十分可怜,走了两天,遇到了从泾州方向向绥州进发的唐军,得到了一些接济,这些人的处境才多少好了一些。好容易到了泾州城外,城里也一下子接纳不下这么多人,守将又怕这三万多人里混着奸细,就下令闭了城门,让他们在城外露营。
到了夜里,泾州城外的荒野上燃起数不清的篝火,归来的军民三五成群地围在火堆边。北方的春天仍然很冷,在被俘后的那段日子里,这些人受尽惊吓和磨难,身子大多十分虚弱,不少人罹患了疾病,到了夜里到处是呻吟的声音,情形十分悲惨。
这些难民中有一位名叫常三多的老汉,就是本书开篇时那个刺死猛虎的好汉常令官的父亲。他原本是雍州武功县人氏,武德九年颉利南下时逃荒逃到了绥州,只有一个名叫采矶的外甥女跟着,这次也被胡兵掳了去,九死一生才拣回一条命来,但却染上了风寒,病得很重,咳嗽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没有药,采矶只能端来一碗凉水给他镇咳,他刚喝了一口,又重咳了一声,血从嘴角流了出来。采矶连忙递上一只手帕,帮着他擦去血迹。看外甥女如此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常三多露出感激之色来:“闺女,这几年舅舅多亏你照应了,有句话,我实在是憋不住了要说出来……”
采矶知道舅舅要说什么,她自幼和常令官订了亲,武德五年,因为县里的张乡绅要争常家的地,勾结县丞,诬良为盗,把常家一家人差不多都打进了死牢,只走了一个常令官。到了冬天,常令官突然从长安带了几个东宫的人回到武功,把那县丞和张乡绅一伙都抓了起来,给常家的冤案平了反,可这时,常家的几个儿女都死在狱中,只剩下常三多夫妇被放了出来。当时采矶就打算嫁过去照顾老夫妇俩,但常令官只在家住了三天就突然离开了,这婚事就没有办成。常三多和妻子王氏的身子骨都不大好,家里又没人照应,采矶看他们可怜就搬到了舅舅家,一是照顾二老,二来也是表明自己为未婚夫守节的志向。没想到八年过去了,令官却杳无音信。这八年间,家挪了很多个地方,王氏也病死在路上。常三多便屡次劝说采矶,让她别再等令官了,一个女娃,没过门就侍候了公公八年,她做的已经够多的了!可采矶说什么也不答应。
这次,采矶仍然和过去一样,一边服侍着常三多一边用话堵他的嘴:“舅舅!你不用说,我都知道,我不会答应的。”常三多叹了口气道:“可是,这次舅舅眼看着是要不济了,你别在一棵树上吊死了,不然,舅舅这一走,你在这世上就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舅舅是个硬气的人,不到路走到尽头会说出这样丧气的话来吗?你就不要固执了!”采矶倔强地说道:“不,您在,我侍候您,您不在了,我侍候菩萨!反正,我不会对不住令官。”说完,采矶伸手摸了摸身上背着的一个布包裹,里头有一把银锁,那是当年定亲时,令官送给他的,成了她对未婚夫的惟一念想。
贞观长歌七 血字(8)
这时,前头的难民中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一队士兵跑过来排列成岗哨,一个小校提着马鞭对这些士兵喝道:“快站好了,统军大人马上就要来巡视了,都给我精神点,要是出了什么岔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过了一小会儿,几十个将校簇拥着一个头戴铜盔的年轻将领走了过来,一个裨将一脸谦恭地跟在他身后说道:“卑职奉将军之命已经在城外开了三十顶粥棚,三万从绥州归来的百姓都得到了安顿。”
铜盔将军弯腰从地上拾起一只瓦罐,从里面倒出些米汤一样的粥来,脸色一变,斥道:“这就是你们施的粥?”他又望了望四周饥寒交迫的百姓,更加生气地道:“天当房地当床,这也算是安顿?我是怎么交代你们的?”裨将身体一哆嗦,应道:“大人,下官也想多给他们一点吃的,可朝廷拨的粮食实在是太少了呀?”
铜盔将军提起马鞭指着裨将道:“皇上调了三万石粮,够三万人吃三个月的了,这还少吗?从明天起,我要看到这些百姓吃饱肚子,有一个没吃饱,告到我那里,你们就不要吃饭!至于这住的地方嘛,天一亮就动员百姓搭建草棚,你们也要匀出些帐篷来,总之七天之内,百姓都得找到一个躲避风雨的地方。”裨将不住地点着头应承道:“是,是,是——”
不远处一棵树下,常三多又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采矶一手端水,一手在为老人捶着背。铜盔将军向他们的方向走了过去,边走边对那裨将道:“还有患了病的百姓也要设法多寻些药来及时医治。”说着他已经走到常三多跟前,俯下身子问:“老人家,你的身子要紧吗?”采矶站起身一抬头,顿时呆住了,手里的碗“当”地掉了下来。她的嘴里喊出两个字来:“令官!”眼中泪水已夺眶而出。铜盔将军的目光一阵慌乱,说道:“你说什么?”
采矶一把拉起常三多,用兴奋的口气道:“舅,你快看这是谁呀!”常三多睁大了眼睛,伸出一只手:“令官,是你吗?”
铜盔将军看看左右:“他们一定是认错人了,走,咱们到前面看看。”说完,急匆匆地迈步朝前走去。常三多在后头大声喊道:“令官!你站住,我是你爹呀!”铜盔将军对裨将道:“这两人饿昏了,尽说些胡话,快把他们拦住,给他们弄点吃的。”说着急匆匆向前走去。
采矶紧追了几步,嘴里喊着:“令官,你这是怎么了,舅都病成这样了,你就走了吗?”几个士兵把她拦住,铜盔将军从亲兵手中接过缰绳飞身上马,一挥鞭马向前驰去,几十名骑兵跟在他的后面,很快,马蹄声消失在黑夜中。
采矶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常三多挣扎着爬过来,关切地问:“采矶,你怎么了?”采矶泪水飞落:“一定是他当大官了,怕认我了!”常三多一跺脚:“这个畜生,我去找他去!”采矶伸手拽住常三多,一脸悲伤地道:“舅!他的心要是变了,找他又有何用?”
由于一路劳顿,这一夜采矶睡得很死。躺在篝火边的她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见自己和常令官进了洞房,令官看着她在不停地笑,可是,当她把手伸向自己的丈夫时,却什么也没有碰到。
天亮的时候,篝火只剩些余烬,四野响起鸟鸣的声音,采矶睁开眼睛,突然发现身边有一只包袱,她摸了摸,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包药,还有一些钱。采矶喊道:“这是谁的东西?谁的东西?”四周却没有人应声。常三多在一旁说道:“闺女,你别喊了,我知道是谁的东西,一定是他夜里来过了。”采矶一愣,看着舅舅道:“你说令官?”常三多叹了口气道:“一定是他心里过意不去了!这个混蛋总算没有良心丧尽呀!走,咱们去前头找那些兵丁打听打听,兴许就能问出他的下落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打听五打听,两人还真打听到了昨夜来的那个铜盔将军姓常名胜,从前做过当今太子李承乾的铠曹参军事,因为这一层关系在军中升的很快,年轻轻的已经是驻泾州的唐军前军统军了。
采矶搀着常三多一路打听,一直找了三天,才来到泾州前军军营的大门前。常三多向守门的兵卒说明自己是常统军的亲爹,是来认亲的。把门的士兵看看他们褴褛的衣衫,怎么也不信统军大人会有这么个穷酸的爹。
采矶就撒了谎道:“都是因为路上遇到了土匪,才落到这个地步的。”士兵问采矶是什么人,采矶说自己是常家的丫环。士兵打量了她几眼,说道:“嗯,这丫环倒像那么回事儿,不过,常将爷已经调到左屯卫军,昨儿就往长安去了。”
一听这话,采矶当时就差点瘫下来,常三多宽慰她道:“孩子,别难过,知道他的去向就好,咱们原本就是畿县的人,对长安熟悉,一定能找到他。”听了舅舅的安慰,采矶强打起精神,二人转身南下,向长安一路迤逦行去。长安越来越近,她离希望就越来越近,八年的等待,她将等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