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26:47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一词,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感官知觉理论贡献》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他用“实验心理学”一词来表示自己的新的心理学区别于以往哲学家们的思辨心理学,其含义是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当是实验的。这种实验的心理学是新的心理学,是科学的心理学。

在心理学的发展早期,心理学界把实验心理学等同于科学心理学,在心理学努力追求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一直高举实验的大旗,认为心理学应当是实验的,只有实验的,才是科学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崇尚科学的心理学的思想统帅下,实验的心理学成为一种主流,一个区别新心理学和旧心理学的分水岭,每一心理学分支都标榜自己是科学的心理学,实际上也就是实验的心理学。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实验心理学事实上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心理学成果的集大成者。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验心理学》教材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写作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从直观上看,资料汇编的特色浓厚,以阐述具体实验为主。例如,H.E.Garrett(1930)编著的《心理学上的几个重大实验》,S.S.Stevens(1951)编著的《实验心理学手册》,R.S.Woodworth和H. Schlosberg(1939)著的《实验心理学》,都深深地打上了资料汇编的烙印。尤其是R.S.Woodworth和H. Schlosberg的《实验心理学》教材先后(1955,1972)修订多次,影响很大。这类教材在实验心理学教材中的统治地位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动摇。

由于该类教材不适合作为教科书,一些学者开始思考,采用不同于上述思路写作,表现新风格的教材,这类教材关注如何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重点介绍实验方法、理论、实验设计、操作等内容,也介绍一些研究结果,但只作为研究例证应用。研究方法方面,只介绍较为通用的方法,更具体、特殊的一些方法由各学科介绍。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资料汇编的特点,而更多地具有“方法”的特色。采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心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论,例如,B.J.Underwood,和J.J.Shaughnessy(1975)编著的《实验心理学方法》,Allen.L.Edwards (1950)著的《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由于该书比较受欢迎,先后在1960,1968,1970,1971,1972,1985年多次修订再版。除此之外,还有B.H.Kantowitz、H.L.Roediger和D.G.Elmes(1978)著的《实验心理学》,该书影响也日渐增强,先后在1984,1988,1991,1994,1997修订再版,国内同行已经将第六版翻译过来。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比较重视方法,同时也试图在实验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整合,但绝大部分笔墨花在研究方法上,把实验心理学作为方法学课程来介绍的意图非常明显,我们姑且称之为“心理学的实验”型。这里的“实验”重在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来理解,而不是作为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理解,这类教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得势,与“实验的心理学”型教材平分秋色。

一些学者认为,实验心理学应该是实验设计为辅,数据处理为主的方法学课程。例如,上面介绍的Allen.L.Edwards 的《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就是这类思想最突出的代表,持相似看法的学者还有Douglas C.Montgomery ,他著的《实验设计与分析》(第三版)已经被翻译成中文,该书共十七章,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主张在实验方法中用统计方法;第二章:简单比较实验,主要介绍随机化设计和配对比较设计,以及相关的T检验方法;第三章:单因素实验——方差分析,主要阐述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方差分析的两个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第四章:关于单因素实验的进一步论述,主要介绍单因素统计模型中其它的一些需要掌握的技巧;第五章:随机化区组,拉丁方,与有关的设计,主要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检验;第六章:不完全区组设计,主要介绍几类设计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第七章:析因设计引导,主要介绍析因设计的数据处理模型,统计方法;第八章:平方和与期望均方的计算法则;第九章:2K析因设计,介绍概念,数据处理与分析;第十章:2K析因实验的混区设计;第十一章:二水平分式析因设计;第十二章:有关析因设计和分式析因设计的一些其它专题;第十三章:套设计或分级设计;第十四章:带随机化约束的多因素实验;第十五章:回归分析;第十六章:响应曲面法与设计;第十七章:协方差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该书每章都是按照一个实验设计类型来命名,在该名称之下,讨论该类设计的数据处理,这是一种典型的方法论定位的课程,而且是统计学方法的定位。

国内相似的教材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舒华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1994年版),该书分为两编。第一编,因素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计算原理,共九章,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主要阐述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过程;第二章:几种基本的实验设计,介绍几种单因素实验设计;第三章:两因素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第四章:两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第五章: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第六章:三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第七章:因素实验设计与计算的规律;第八章:嵌套实验设计;第九章:多重比较;第二编:应用SPSS 方差分析软件包处理数据,包括三章,第十章:非重复测量实验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十一章:重复测量实验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十二章:简单效应与嵌套效应分析的基本方法。这类实验心理学教材是典型的“实验设计+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定位,属于方法学定位的一类教材。它比以往同类教材增加了统计软件部分,反映了统计学方法与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的趋势。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程序一般包括六个环节,它们是确定选题(查阅文献),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搜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成果形成。研究设计,分析和整理数据只是其中的两个环节,上面这类取向的教材过分夸大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重要性,其结果就是将实验心理学引向统计学,使整个教材更像是统计学而不是实验心理学。有学者认为,如果将实验心理学定位为特殊的统计学,是否还有必要开设实验心理学课程?一些学者明确指出,这样定位实验心理学,它也就失去了学科的特色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学科一旦失去不可替代性,它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失去存在的空间。将实验心理学写成统计学色彩浓厚的教材,这不利于实验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国内是两类教材平分秋色。国外则是以“方法”定位的教材略占上风,而且,似乎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以“方法”定位的实验心理学教材可能要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