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07:04
精华区:百家讲坛(zz0156)
[返回] 主题:[原创]中国银币(长篇连载) 孔方斋
kfangz@sohu
发留言
发邮件
[修改] [删除] 看原贴,回复请点击

撰稿 潘世杰

由政府开设钱币制造局,使用白银为币材制造货币。印制货币的铸造始于清代乾隆年间。

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拉萨设立“宝藏局”。十六世纪中叶西藏的贸易就开始以“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但西藏地区并制造货币。而是使用由邻国尼泊尔制造称为“麦嘿”的银制货币。当时西藏与尼泊尔货币贸易不分尼藏。据(《卫藏通志》卷十钱法)记载“卫藏银两,专赖廓尔喀运来易换,易换的方法是用等量银币兑换等量银两,而铸造时掺铜较多”。使西藏政府损失巨大,人民强烈不满。从而经常在贸易过程中引起藏尼银钱纠纷,加之政治原因终于酿成1788年廓尔咯入侵西藏边境,并于1791年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朝政府为保卫西藏,调集重兵对廓尔咯进行围剿。

公元1792年藏尼战争平定以后,中央政府决定在西藏地区设立造币机构名称为“宝藏局”在驻藏大臣监督之下在工布地区的觉木宗(宗的意思是县)用印模打制的方法制造出第一种货币称“章卡”。自此为西藏铸币业由此开始。
章卡面文中央铸有藏文“久松西珠”(汉文意思:一四三六,公元1792年正是藏历第十三甲子第四十六年),背文中心为宝花,周圈为八个吉祥图案。

公元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在宝藏局铸造“乾隆宝藏”银币。据(《卫藏通志》卷十钱法)规定:“所铸银钱正面为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为唐古忒文乾隆宝藏四字”)。另据(《清实录藏族史料》3513页)载“所铸章卡要逐年铸出造钱年份用资以查考”。

之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代,时间长达120余年依照《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继续制造《嘉庆宝藏》、《道光宝藏》、《咸丰宝藏》、《同治宝藏》、《光绪宝藏》、《宣统宝藏》。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正直藏历水鸡年。原由政府自国库下拨白银制造的“章卡”被前藏大量回炉,造成 “章卡”币的流通极为短缺。因此荫大臣上书达赖喇嘛,要求铸造“甘丹颇章”(甘丹颇章:1518年乃东大司徒扎西扎巴将哲蚌寺中的青石殿献给二世达赖根墩嘉措,后将此殿更名为甘丹颇章。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固始汗的扶持下,在此建立黄教政权)章卡币和“却来郎杰”(却来郎杰意为:西藏地方政府之政权能超胜四面八方)章卡币。
公元1879年3月18日西藏地方政府发布公告:新铸章卡银币三种币面分别铸有“甘丹颇章”、“却来郎杰”、“格桑章卡”字样并开始流通。

随着英国政府以及英属殖民地印度国的商品向西藏地区大量倾销,设在印度国的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印度卢比”也开始进入西藏地区流通。清朝政府感觉到“印度卢比”在西藏流通有辱中国主权,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报请驻藏大臣批准于1890年再次发行“久阿尼西”(久阿尼西即藏历十五甲子二十四年之意)。

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为充发藏兵军饷,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中央政府度支部要求效仿印度卢比制造“川卡”银币又称“四川卢比”面值为“一元、半元、二角五分”。“川卡”正面图案铸有光绪皇帝头像,背面铸有汉文“四川卢比”字样。这是中国第一枚铸有帝王像的银币。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以北的扎西地区建立了以水为动力驱动机器制造银币的造币工厂。从此西藏开始了第一次使用机器制造钱币的历史。

寿星银饼: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台湾省效仿外国银圆(本洋)铸造寿星银饼。又称“老公银”重七钱四分,此种银币铸造粗糙,仅限于福建省内流通。

漳州军饷:公元1858年清咸丰八年在湖北漳州铸造厂,铸造“漳州军饷”银币。正面为“漳州军饷、足文通用”背文为“曾国藩”签字字样。此银圆重七钱四分,后因铸造成色降低停止流通。

上海造币:公元1856年清咸丰六年在上海铸造分别铸造“郁丰盛丰年造一两”、“郁丰盛平正造一两”、“郁丰盛王寿造五钱”、“正经记丰年一两”、“正经记万全造五钱”、“王永盛万全造一两”。多种银币。

吉林机械局造币: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在吉林机械官局铸造重量为“一两、七钱、半两、三钱、二钱、一钱”六种厂平银币。1895年光绪25年至34年流通于东三省。
广东省铸币:公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朝廷“通货自主,铸行银圆”面值一元(重库平七钱三分)、半圆、二角、一角、五分,共计五种银币。同年将一元(重库平七钱三分)由改版为一元(重库平七钱二分)同时铸行半圆、二角、一角、五分,总计仍为五种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