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博赞:揭开人类大脑记忆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8:49:22

托尼·博赞:揭开人类大脑记忆之谜

托尼·博赞揭开人类记忆之谜 2009-12-16 14:02:19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订阅

      很多年前,曾经有一本叫做《学习的革命》的书风靡一时。这本书中,用不少篇幅介绍了“思维导图”——一个好像大树的枝杈、有着五颜六色的符号和文字的图画。“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正是英国人托尼·博赞先生。

  托尼·博赞的人生颇为传奇。在7岁刚入学读书时,他是同学中公认的“蠢材”,数学、写作等多数课程都不行,是全班学习最差的学生之一。而学习中遇到的困顿,却让他潜心研究,最终发现人类记忆的奥秘。如今,他发明的“思维导图”已经让全世界2亿多的人口受益。让记忆不再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是他今生最大的愿望。

  1“思维导图”

  模仿大脑工作方式

  托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等多个学位。作为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作家、教育家和“思维导图”的发明者,他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他保持着全球最高的“创造力智商”纪录,创作了4000多首诗歌,其中许多荣获了各种文学奖项。多才多艺的他还是一名划艇教练员,并指导选手参加奥运会。

  谁能想象得到,当60年前只有7岁的博赞刚入学读书时,却是同学中公认的“蠢材”。他的数学、写作等多门课程都跟不上同学,是全班学习最差的学生之一。一路跌跌撞撞进入大学后,他碰到了一个特殊的教授,这位教授竟能正确无误地将每个同学的姓名、出生年月、住址乃至父母的名字全部背出来。

  博赞当时很诧异,虚心求教后,教授将博赞领入了神奇记忆力的大门。深受记性差困扰的博赞不断深入研究,竟然慢慢发现了人脑记忆方式、人脑创造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并与教育方式相关等大脑思维运动的道理,并最终发明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什么样子的呢?博赞说,人们的书本、笔记都是一行一行书写的,但是大脑的思考方式却不一样,是分散而联结的,是彩色而简单的。人的大脑有1千亿个活动细胞,每个细胞都能建立起两万个像树枝一样的联结点。每一分支存储相关主题的信息。如果人们记忆的方式和大脑存储信息的方法一样,就能更轻松地将信息回忆起来。

  “思维导图”模仿的正是大脑的工作方式。具体来说,画一张“思维导图”,首先要找一张大一点的空白纸,比如一张A3白纸,能够让人看见思维及信息的全貌。做笔记时,最重要的是记下关键词和重要图像。传统的笔记是按顺序且呈线性方式组织的,但“思维导图”则利用箭头、线条和关键词。视觉上的凌乱背后却是内容上的调理和整洁,它们能及时地表明重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另外,画“思维导图”一定要用彩色的笔,色彩能够让大脑保持兴奋和敏感,从而有助于记忆。

  “一篇十来页的章节,可能花上十来分钟就能画好一张‘思维导图’。用心读读这些线条和关键词,是不是就好像一面镜子照下了章节的主要内容?对,记忆,就是这么简单!”

  2 记忆就是

  联想和再创造

  “思维导图”诞生后,迅速在思维领域引起了革命。到目前为止,博赞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已经出版各类著作80余部,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以30种语言出版,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册。他发明的“思维导图”正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

  许多年来,很多人都在问博赞同一个问题:“记忆真的有用吗?和记忆比较起来,把功夫花在创造上,不是更好吗?”“如果把记忆看作‘死记硬背’,就可能得出‘记忆无用’的结论;但我们所说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条理、有想法的联想和再创造。”博赞说,看看“思维导图”形成的过程就可以发现,人们需要从原来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点并进行合理的联想、组合和再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记忆不仅和创造不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同一过程,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地发掘创造的潜质。更为重要的是,更快更好的记忆,给了人们把精力用来创造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了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前所未有的信心——“原来很多事情我都可以记住,那还有什么更难的呢?”

  3创办脑力比赛挑战人类极限

  博赞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全年的日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年的每个时候他要到哪里进行演讲和工作。还是2009年年底,2010年的一多半时间已经画满了,最远的日程已经排到了2011年。多年来,博赞在世界各地奔波,引导更多的人使用“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思维方法。

  1990年,博赞结识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雷蒙·基恩。基恩作为第一位到访中国参加比赛的西方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曾经获得中国奥委会颁发的特别勋章。在两人的努力下,1991年,第一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在伦敦拉开了帷幕。

  虽然,今天的世界脑力锦标赛已经吸引了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主要国家的选手参赛,但在举办之初却举步维艰。当时,主流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记忆力很容易达到极限,因此根本没有什么挑战和比赛的意义。“我记得1994年的时候,伦敦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特地告诉我,每2秒钟读一个数字,听者最多能够记30个,超越这个极限就不可能了。”

  但是,这个“极限”在第二年就被打破了。随着人类对记忆和大脑工作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包括“口述数字”的各项比赛的记录不断被打破,2006年,德国人梅尔在口述数字中创造了188位的新世界纪录。而在“快速扑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记忆任何一副杂乱无章的扑克牌的顺序)项目中,世界纪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6.28秒!

  博赞说,记忆力比赛的世界纪录一次又一次被打破,表明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其实还仅仅是一小部分,正如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口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一样,在智慧的宇宙里,还有太多太多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