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贡献大就可以当院士吗?谢华安入选中科院院士又起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24:49
《人民日报》2008-01-18 第11版 文化观察发表了该报记者 朱竞若 江宝章写的《评院士,看论文还是讲贡献--透过新任院士“论文风波”看科研评价》 ,文章说:
据了解,此次院士增选,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6位院士联合推荐了谢华安,他们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所长谢联辉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振声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亚平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
在此之前,谢华安已经先后5次被提名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但都未能当选。“主要是因为理论水平低,理论成果少。”知情人这样说。
实际上,就在这次院士增选之前,中科院已经接到了谢华安涉嫌抄袭的实名举报。中科院高度重视,派出了三人调查组赶赴福建,围绕举报中列举的问题进行了独立调查。据三人调查组成员、中科院院士方荣祥介绍,在福建调查期间,他们分别找了举报人、福建农科院相关研究人员和谢华安本人了解情况。
据介绍,院士大会上,方荣祥院士代表调查组宣读了调查报告,院士们就此进行了充分讨论,“当时的气氛还是很热烈的。”
有院士认为,谢华安的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数据却没有标明出处,署名著作由别人编写却没有按章节写明编者,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是不妥当的。
有院士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谢的论文发表在10多年前,那时,在中国学术界,对标注引用出处等学术规范并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因此,用现在的眼光看,谢华安的行为的确不妥当,但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是可以理解的。(2008-01-18羊城晚报也报道;了“院士谢华安承认:有争议的论文确实有失当之处”http://www.ycwb.com/ycwb/2008-01/18/content_1760989.htm谢华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被举报的该篇论文写于1996年,发表于1997年,以今天的操作规范看确实有不足之处。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材料,在文字方面都作了清晰的标示,做得不够的是引用表格没有注明出处。)
在随后进行的无记名投票中,谢华安的票数超过了2/3,当选院士。本文及此前的有关报道,对谢华安有重大贡献,没见争议。但是,本文也承认,“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谢华安的论文成果从的确不尽如人意,他理论水平低,写不出论文。有人替他鸣不平,认为只要他下功夫,写论文、学英语不成问题,他只是没有时间。”
问题在“实际贡献突出、理论水平一般的人,究竟能不能当选院士?”文章引用谢联辉院士的话说:“在这个问题上,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在认识上均有所变化。”还有方荣祥院士说,“现在每年产生数不清的学术论文,有多少论文有实在的价值呢?有的人也许所谓的‘学术成果’一般,但他把论文写在了稻田里,写在了大地上。” 还有专家样说。 “科研评价标准早应该改改了!”
我以为方荣祥院士说的是实际情况,科研评价标准也应该改,但是在还没有改之前究竟该怎样执行呢?还有“谢华安的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数据却没有标明出处,署名著作由别人编写却没有按章节写明编者,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是不妥当的。”固然是发表在10多年前,在那时评定也许可以不作为问题,但现在是十多年后了,还可以十多年前的习惯为准么?这就难怪又起争议。
2008年1月18日《财经》记者 王以超 李虎军《财经》网络版 发表的《“院士造假”风波多棱镜》中指出:“举报者称,在2005年年初出版的《汕优63选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本来洋洋洒洒78万字的著作,是由该所20多名中青年科技人员执笔撰写,但最终的编著者一栏中,却仅有谢华安一人的名字。
1997年,谢发表的《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Ⅲ·光合特性与光能利用率》一文中,也在正文中未加注明的情况下,使用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1989年发表在《江苏农业科学》上的多处关键数据。尽管谢在文末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了江苏农科院研究人员的论文,但仍未说明究竟“参考”了哪些部分。
无论按照欧美国家严格的学术规范,或者是国内相关条文,姑且不论举报者动机如何,谢的行为,都的确有学术造假嫌疑。从这个意义上,质疑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公正性,也是应有之义。”
“没有人知道,像谢华安这样屡次申请,并转战于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之间的人,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心境。坚持这种选择的到底是胸有凌云志,或者是心有不甘?或者就象很多战争一样,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地发动它,却根本无法阻止它按照惯性继续下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谢华安有理由觉得委屈。在院士这一群体中,固然学术成就和品格令人尊敬的学者众多,但因出身名门得之者有之,先入仕后居高临下得之者亦有之;更可能有在实践上既无做出巨大贡献,在理论上也无重大突破,最后也稀里糊涂得之者。
无论如何,在院士制度这面多棱镜面前,这种起于田亩之间的老人,都有着其悲情的一面;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网络上不乏为之鸣冤者。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院士制度已经饱受批评,谢华安学术造假风波,仅仅是一个最新的注脚而已。”
看起来,取消中国现有的院士制度,或者说改革这个中国特有的院士制度,是该提到日程上来了。
陶世龙,2008年1月21日。
相关链接:
陶世龙:谁在“谢华安事件”中浮躁了?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被指抄袭引热议该怪谁?
中国特有的院士制度是该改革了:从新任院士被揭涉嫌抄袭起风波看汪品先院士的先见之明
选举院士不止是制度有弊 还有人的问题
北京青年报1月19日社评:科学家的诚实要用良性制度去守护
天涯社区2008年1月18日发帖:为何不让袁隆平当“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让谢华安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羊城晚报2008年1月18日报道:院士谢华安承认:有争议的论文确实有失当之处
天益社区2008年1月16日发布陶东风:院士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14日发表:“院士抄袭”之争为何“跑题”?(高君波)
实际贡献大就可以当院士吗?谢华安入选中科院院士又起争议 谁在“谢华安事件”中浮躁了?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被指抄袭引热议该怪谁? 舒圣祥:从谢华安事件看院士制度之弊 从没当上中科院院士的袁隆平谈起 从没当上中科院院士的袁隆平谈起 中科院院士:广州城市需求大 需要有高端医疗机构 中科院新科院士数量减少 方舟子建议把院士选举间隔拉大 袁隆平院士的伟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尤溪县实行再生稻超高产优化集成技术推广成效显著_院士工作_院士工作_... “杂交水稻之母”新任院士谢华安遭举报论文抄袭(南方都市报 2008-1-13) 评中科院院士蒋有绪的“呼吸税” 中科院自律文件拟限制院士兼职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 语惊四座 司履生答复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就魏于全院士事件的回信 司履生答复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就魏于全院士事件的回信 中科院院长:全社会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院士 中科院院士:牛羊放屁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退休研究员举报中科院新任院士抄袭他人论文 路甬祥: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科院院士 不是误会是国耻:袁隆平无缘中科院院士 袁隆平不能成为中科院院士的真正原因 尴尬的博士后 中科院院士曾益新谈博士后制度改革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论语 中科院院士蒋有绪吁征收生态税 市民每月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