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报道: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上、中、下)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29:44

记者报道: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上、中、下)

作者: 陆天然 | 2010年09月30日 14:49 | 栏目: 记者报道
(436) 点击  |  (33)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lutianran.blshe.com/post/10909/597393

 

      编者按:今年下半年,福建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相继启动。这场以城市化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活动,从诞生伊始便饱受争议。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9月21日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则提出,我国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并建议废除"重点发展小城镇"这种不符合我国城市化规律的方针。

      "小城镇属于低密度、分散化、不紧凑的城市化形态,是城市化中一个必要的补充形态,但不宜把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不宜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不宜不加区别地提倡重点发展小城镇。"在报告首发式上,作为该报告主笔人之一的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强调了"重点发展小城镇"不符合我国城市化规律和方针。(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悖

--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调研报告(上)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丁南)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成果,赫然在目。

      这个距离厦门本岛40余公里、距离同安区城北偏西6.5公里的农林旅游型近郊小镇,2005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选定为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2009年9月被厦门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第一个新城镇建设试点单位,今年2月福建省出台《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后,又成为全省首批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这个镇区常住人口只有4000多人的小镇,将和其他20个小城镇一道,走一条从小城镇到小城市的试点道路。

      从目前正在修编的《汀溪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看,汀溪镇规划近期(到2015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万人;规划中期(到2020年)镇域常住人口规模为3.6万人,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7万人;规划远期(到2030年)镇域常住人口规模为4.5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4%。这份经过多次折中和妥协的编修方案,人口规划目标比起此前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整整向后推迟了5年,人口规模也是21个试点镇中数量最小的一个,但要实现规划中"播种机"般快速增长的人口集聚,却并非易事。

      汀溪镇镇域总人口只有20072人,却分散在155.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内13个村委会的97个自然村内。作为厦门市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汀溪镇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广大,镇区不允许发展任何工业区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生产又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住民社区,而以休闲度假为方向的人口集聚效应短期内还难以显现。如何使镇域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落户,并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

      汀溪镇当前所面临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矛盾,正是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寻求城市化突破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小人穿大衣

      根据此前出台的《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规划导则》,福建省有关部门将21个试点镇划分为中心城市组团型、中心城市边缘型和相对独立型三大类,并按规划人口规模分为大于20万人和6万至20万人两档,分别提出了相应规划编制内容和指标要求。

      综合改革建设一启动,21个试点镇无一例外把小城镇的发展目标解读为"小城市化",并选择了高起点的大镇区规划,着眼于把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建设成一个"与中心城市相呼应、功能相互配套互补"的卫星城市。

      位于闽南茶马古道上的古老农桑小镇岩溪镇,着力于打造"长泰县第二县城",将镇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位于闽西地区的永定县高陂镇按照"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战略,着力于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单单汽车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就达10平方公里;在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晋江市金井镇,更是整合晋江南部四镇空间规划,将龙湖、深沪、英林三镇纳入整体空间规划布局,整个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含围头湾填海造地约20平方公里)......从镇区人口最少的厦门市汀溪镇(4千人),到镇区人口最多的龙海市角美镇( 14万人),大社区、大商圈、大行政中心、大工业园区,动辄数平方公里乃至数十平方公里不等的新增镇区规划相继出台。

      不仅如此,在福建全省9个设区市中,均批准了数量不等的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其中宁德市17个,龙岩市14个,泉州市12个,漳州市11个,莆田市7个......其他一些县(市)也确定了各自的县级试点乡镇。这些数量不菲的"试点镇",都不同程度参照21个省级试点小城镇规划,将镇区土地和人口的大扩张作为实现未来城市化道路的发展目标。

      中国社科院2009年6月15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城镇化率以年均3.78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但在城镇化高速增长和发展的同时,城镇人口却没有同步增长。由于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城市化速度,传统的"大规划"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小城镇城市化如何才能有新突破?

      从福建省确定的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看,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山区农业镇。山区农业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居住分散,生态林和耕保地范围大。而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已降至全国最低水平的不及0.5亩,大大低于联合国制定的人均耕地0.795亩的耕地危险线。这些小城镇的"城市化",寄希望于依靠镇区大规模土地扩张形成产业聚集和人口集聚,将使"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同步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福建的一些小城镇规划,更多是一种土地的城镇化。就像"小孩子穿大人衣服",总是想要建得像大城市一样,却丧失了农业小城镇的"尺度特色",如果"人口城镇化"不能跟上,极有可能沦为新一轮的造城运动,形成严重的土地浪费。

人从哪里来

      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是农民进城落户问题。如何大量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促使人口向镇区集中是小城镇建设的迫切任务。但人从哪里来?

      福建省现有21个试点镇镇区常住人口有82.9万人,其中人口2万以下的试点镇11个,占总数的半数以上,距离实现每个试点镇至少6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而这些小城镇实现人口集聚的途径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镇区中的原住民,就是小城镇的基础人口。二是属地城镇化。主要指本镇地域或临近乡镇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后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其包括三种模式,一种是农民将居住地迁入镇区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第二种是农民白天进镇务工经商、晚上返村居住;第三种是农民在家庭或村内直接从事与镇区二三产业相关的非农产业。这部分人群全部进入小城镇落户显然不太现实。三是异地城镇化。这种城镇化主要包括跨区域的"农村-小城镇"转移和"小城镇-小城镇"的人口转移,包括产业发展吸引来的外来新型产业工人、三产服务人员或在城镇就读就业的创业人员等。目前,福建省城镇中的外来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7%,其将成为未来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力量。

      有一种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乐观说法是,在新一轮城镇化的背景下,预计"十二五"期间福建全省每年将会有60万左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而福建省社科院有关课题组为"十二五"规划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称,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50万人,但目前只完成了一半左右,这说明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和环境还不够理想。

      南方网、中山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在2009年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53%的农民工是在2003年以前就离开农村,从这个群体来看,他要求获得城市的居住愿望不是特别强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在2009年专门组织调研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70.7%的农民不愿意失去土地将身份转变为城镇居民,表明快速推进小城镇城市化并不现实。

      这是因为小城镇人口以进城居住、经营、打工的农民为主,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各种习惯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和转变过程。同时,小城镇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从业人员的去留,受自身和外界因素制约,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问题: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引导问题、就业培训问题、子女入学问题、欠薪和劳资冲突问题,养老与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大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不愿在小城镇落户,最终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两栖"人口。

      今年8月中旬,一场小小的地震传言,导致福建南部漳州、泉州、厦门三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大批返乡,许多企业陷入用工荒。如何让"候鸟"变"留鸟",人的问题将成为福建小城镇快速扩张的桎梏。

 

单级工业化与下岗农民之忧

--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调研报告(中)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丁南)福建省《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出台后,作为全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的永定县高陂镇,按照 "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这个面积 116 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4.2万人的山区建制镇,是永定县工业园区和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是县、市两级工业发展的主要承接平台。按照打造现代化工贸卫星新城的规划要求,到2015年,该镇的城镇化率为75%,人口达15万人。

      高城镇化率必然带来大量的土地征迁和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该镇黄田村一个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汽车工业园为例,一期拆迁共涉及动迁户415户,动迁人口1250人;二期拆迁红线内需要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9万5千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涉及动迁户480户,动迁人口1500人。据闽西新闻网报道,当地"仅用8天时间,就顺利完成首期240亩征地任务。这一大项目的落户,正是高陂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以项目带动寻求突破的一个缩影。"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征地申报的前期程序和批后实施程序,《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明确规定,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每年由省政府汇总后一次性向国务院申报,省级政府组织实施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2010〕15号明电)也明确要求,各地在实施征地前要充分听取被征地农民意见,先安置后拆迁,不得强行实施征地。8天完成240亩征地任务,如何确保建设用地的合法性和解决下岗农民后顾之忧?

城镇化中的单极工业化

      依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年来福建省许多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综合改革试点镇以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业用地面积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例远超国家规定标准,使得土地粗放式经营和城镇功能单极化的弊端愈加显现。

      泉州市小城镇建设改革发展战役打响后,一个"与中心城市相呼应、功能配套互补"的卫星城市群规划蓝图开始出笼,各小城镇相继引进一批大项目推动"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在该市3个省级试点镇已确定的建设项目中,已开工71个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12个市级试点镇已确定的建设项目中,已开工253个项目,完成投资34.8亿元。

      以镇域工业化和民营经济为代表的"泉州模式",曾是我国沿海地区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改革开发三十余年来,伴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张和一些镇、村工业园区的违规上马,擅自扩大非农建设用地范围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范围的现象长期客观存在。记者此前在调研民营企业上市情况时发现,许多从"前店后厂"发展起来的泉州知名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占用、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不规范问题。当面临企业上市需要规范用地手续时,一些市县政府部门不得不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补办农地转用和建设、规划手续。

      类似的土地问题在当前小城镇的城市化扩张中同样存在。在漳州某县,一个镇政府为筹建规划面积达2000亩的建材工业园区,对这一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竟然以镇政府的名义签订征地协议大肆圈占农民土地。在平和县某汽车制造工业区,一个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的农用车改装企业,落地多年后年应税额只有上百万元,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产出率低得惊人。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少小城镇沿袭了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大规划"之风,视工业化为城镇化的不二法门,动辄数十平方公里的造城规划,势必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的推手。这种依托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最大隐患,是城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单极工业化下日渐低下。一旦市场波动,这些农业小镇从一产到二产直至三产的转型成果均不容乐观。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一般建制镇建成区人均占地面积是设市城市城区的2.32倍,是县城的1.95倍。即便如此,在当前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中,大规模的镇区工业化扩张导致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最终的出路只能是靠非法圈地和扩张城镇版图来增加用地指标。这恰恰暴露出小城镇热衷于城市化的根本原因。

难以复制的"金边"工程

      农村土地城镇化势必带来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地城镇化,如何保证这些新增人口"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快致富",一直是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相关部署,福建省将"逐步引导试点镇农民以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产权"。

      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把小城镇建设与移民安置、新村建设、社区设置相结合,把营斗、小溪、樟坑村的移民分别安置在集镇周边建设公寓式新村。为了让移民实现第二次创业,在新村建设中把一层设计成店面,共建设了400个店面,使65%以上的移民家庭拥有一间店面。

      这种商住安置模式,肇始于2005年起在厦门岛外一些工业集中区探索实施的"金包银"工程,曾被誉为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的民心工程。"金包银"是特指在工业集中区、开发区等成片建设的区域,保留园区范围内的村庄,通过"金边"的建设和"银里"的改造,在村庄外围统一规划和建设"底层店面上部公寓"的商业用房(金边),提供给村民作为经营性收入来源;然后逐步对旧村内部进行规范化配套改造(银里),使农村改变面貌,就地实现城镇化。这些实施"金边"工程的失地村庄村民,在今年被统一纳入到"村改居"工程而成为城镇居民。

      但民盟厦门市委员会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金包银"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但并不意味着解决了就业问题。"金包银"实施几年来,村民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并没有明显目标,有高达70%的村民没有稳定的工作可做,这对他们本来就空虚的心理,进一步增加了迷惘、消沉、忧虑、懒散等负面影响。尽管政府部门对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如翔安区人劳局定期组织企业招聘会,组织一定的培训活动,但这些都显得过于简单,收效甚微。

      在采访中,记者向失地农民咨询"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时,他们谈得最多的是政府能否给予更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很少有人谈及自己要如何再就业。一方面失地安置催生的"包租公"心态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大量的"金包银"店面因工业区人气不旺而至今闲置,无法反哺失地农民。

      由此可以看出,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并不是一纸城镇户口和社会保障就可简单解决。"不差钱"的经济特区厦门苦苦探索多年尚没有突破的困局,对于产业集聚能力和城市化水平都不高的山区小城镇来说,无疑也是一道难题。

      在龙海市某镇,许多村民在土地被工厂征用前靠养殖林蛙年收入高达10多万元,而失地后则丧失了永久的生活来源。福建省在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初期所暴露出来的工业化扩张问题,恰恰忽视了城镇作为居民定居点的本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中尚未有效解决的土地和人口问题,使得在夹缝中生存的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品质,难与城镇的经济增长形成同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接受采访时称,耕地在城镇化中被大量占用影响了粮食安全。而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拿社保和户口强行获取建设用地的做法,解决的仅是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很难解决未来的发展问题。

 

小城镇宿命与"地产鸦片"侵淫之虑

--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调研报告(下)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丁南)位于闽西山区的坎市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是全国、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目前全镇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9万人,城镇化率达70%。

      根据此前该镇编制的2003-2020年总体规划,城镇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万人。而参照今年新实施的《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规划导则》,坎市镇的人口规划也只是勉强达到其他21个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最低规划目标。即便如此,按照现有镇区状况,从1.9万人到6万人,坎市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仍然山高沟壑,难有预期。

      作为国家、省、市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坎市镇的工业和城建项目较多,目前镇区内的土地80%以上都是农保地,加速城镇化只能寄希望于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重新调整,让上级部门多多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但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国家加强土地调控的限制性规定,这在短期内显然不太可能。

城乡增减挂钩玄机

      早在7月25至26日,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漳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推广福建省21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经验做法,实地观摩了龙海市角美镇和长泰县岩溪镇两个试点镇,并对岩溪镇珪后村土地整治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2月22日,福建省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见》和《关于促进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开始实施以旧村改造为重点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为每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土地整治试点县分别下达1000亩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可以先行使用。农村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后形成的挂钩指标优先保障试点小城镇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或有偿调剂给其他地区使用,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分12个等级按10~20万元/亩的价格收取。城镇建设用地出让获得的部分收益,返回农村用于土地整治和新村、小城镇建设。而农村土地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数量。

      为此,观察人士认为,借助"空心村"、"空心房"整治和危旧房改造,促进自然村向中心村和集镇聚集,农村村民向住宅小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集中,不仅可以增加小城镇的建设用地指标,还可获得人口集聚和城镇开发中的土地极差利益,可谓一举多得。

      而记者在相关小城镇的采访中发现,每镇1000亩的增减挂钩,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的Ⅲ级分类标准推算,竟然需要分解到每个建制镇近7000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这几乎超过了全部931个乡镇的镇区平均人口所应占有的建设用地数量,显然并不符合人口城镇化增长规模和农村"空心房"实际状况,因为许多农村并没有预期的闲置宅基地可供"整治"。

     根据公安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24时,福建全省城镇人口数量为1188.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3.96%,虽然呈现小幅增长趋势,却大大低于《福建省"十一五"城镇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预期的1900万人。

      另外,民建厦门市委在同安区洪塘、五显、新民等镇的若干村庄调研时发现,"空心村"的数量几乎占到自然村总建房面积的30~40%。而在更多的乡村,真正意义上的"空心村"并不多见,它们大多以"空心房"的形式呈插花状点线分布,不利于村庄整体改造。在闽北山区腹地的尤溪县洋中镇,自2004年以来,全镇拆旧483户,拆旧面积63950平方米,建新房316户,面积90554平方米,98%的居民搬进了新居。类似厦门城郊的"空心村"数量和分布状况,在许多乡镇农村并不具有普遍性。

      参照1994年9月六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布时公布的数字,截止当年我国共建农民住宅85亿平方米,有50%的农户迁入新居。15年过去了,除部分边远贫困家庭外,我国大部分农户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而90年代之后建造的房屋目前还没有到达拆旧建新的程度。在闽南水头镇、闽东秦屿镇等人口集聚程度较高和经济相对活跃的小城镇,农民们的住房大多是最近几年斥巨资新建,假如要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只能是拆新建新、重复建设。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为172.8㎡/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为143.1㎡/人,双方悬殊并不太大。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农村居民的城镇化,让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楼房集中居住,让农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换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其玄机在于增减挂钩背后的利益冲动。

      据初步统计,截止7月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以来,福建全省已有1605亩增减挂钩指标实现对接,协议转让金额31096万元。而全部21个试点小城镇的增减挂钩指标涉及可支配费用数十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土地出让后应当留缴地方财政部分。

小城镇城市病宿命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小城镇,基层官员热衷于拆除小村庄合并成大的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它一方面造成新的拆迁矛盾和重复浪费,另一方面农民距离承包地远了,农具牲畜无处存放,不利于耕作和保护耕地。在闽南地区,个别乡镇的"旧村"改造方案被指"夺地"和拆迁致贫。农民在宅基地上的私有房屋,是否需要改造、怎么改造、什么时候改造,所有权人并没有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出现过三次大规模扩张。自2001年开始的第三次过度扩张达到了空间失控的严重地步,部分沿海地区甚至用完并透支到2010年的用地指标。当前,福建省为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的重新规划和综合利用,若不加以节制和合理辨伪,势必会朝着饱受争议的新一轮"造城"圆周运动发展。

      而在此过程中,地产鸦片开始侵淫镇级财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福建省住建厅、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称,鼓励试点小城镇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到试点小城镇进行成片房地产综合开发。据此,许多试点镇借助被赋予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以此为投融资主体进行土地整治和城镇开发。行政中心搬家,房地产下乡,国有集体土地混杂......地产鸦片导致的城市病将成为小城镇的终极宿命。

      记者在历年采访中接触最多的,往往是征地拆迁投诉问题。在漳州与厦门毗邻的几个乡镇,一些新农村建设项目已经沦为变味的房地产开发。某镇不顾大部分村民已有新建住宅的事实,调整了370亩水田搞新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结果没有一户当地村民愿意出钱购买,全被代建的开发商以乡村别墅的名义卖给了厦门和龙海市居民。今年6月份,村民们为低价征地之事多次上访告状,当地政府不得不把这片土地和房屋处置为商品住宅后重新拍卖,地方财政还从中赚取了3千多万元的土地差价。

      小城镇相对于城市的优势在于环境,其相对于都市所保留的较多传统生活习俗和生态自然环境,往往成为吸引人、凝聚人、感召人的重要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说,沟通城乡的小城镇更像一个待嫁的少女,柔媚而清纯。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小城镇应该体现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在农村地区建小城镇,首先不打乱原来农村社区的结构。当前大量小城镇的城市化趋势势必与此背道而驰。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福建省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些盲目铺摊子、一哄而起的现象。一些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乡乡建镇的"天女散花"局面。每个小城镇各自进行"五区"规划(农田保护区、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但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给城镇居民生活和企业发展带来许多障碍,从而又阻碍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当前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仍旧采取镇区快速扩张和以低廉价格获取农民土地,以维持过去十几年来城市里形成的土地财政、土地经济,一方面大量土地非农化导致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圈地套现而形成的地方债务会不断加剧。

      小社区,大社会;小城镇,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农民承包的土地向何处去?廉价进入城镇是唯一的出路吗?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大量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从何而来?它会不会让下届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在跨越式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永远有一道待解的命题。(完)

 

33 条 关于 "记者报道: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上、中、下)" 的评论

评论[回复] 傅贤根 | IP地址: 60.12.1.* | 2010/10/04, 10:46

中国城镇发展的进程会怎么样?是不是有现成的模式?进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如何?学习记者的调查才明白一些道理,有收获。谢谢陆老师!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15

共同学习,一起美注

孙奶奶,你是清官吗 [回复] 访客:一个即将成为小城镇居民的农民 | IP地址: 218.70.189.* | 2010/10/03, 00:37 我也是一个即将失去土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当官的在办公室写了个文件,我们这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祖祖辈辈的农民们都要面临着失地、日后生活没有保障的困境。那早已过时的补偿标准能让人活上几年?那些当官的只会在会议桌上显摆自己的政绩,谁体验过百姓生活的艰辛?虽说法制社会,可是手无寸铁的农民们怎能抵挡浩浩荡荡数百人的拆迁铁蹄?没有开过一个群众会,没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说拆就要拆,是谁在逼着原来越多的人拿起砖头、架上土炮、泼上汽油。。。。。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千万别叫我们去上访,我们不想进安元鼎的黑监狱。。。。。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14

改革要冷静,矛盾须化解!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183.28.19.* | 2010/10/02, 07:36 祝老师国庆节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12

欢迎访客多多指导。

[回复] 王亚东 | IP地址: 41.232.88.* | 2010/10/01, 17:26

问候!祝国庆节快乐!(新闻)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11

祝福亚东国庆快乐!

[回复] 侯海龙 | IP地址: 118.76.32.* | 2010/10/01, 12:23

祝福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10

祝福海龙,节日快乐!

[回复] 虹鸣艺术 | IP地址: 112.64.62.* | 2010/10/01, 10:36

问候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08

祝侬国庆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08

祝侬国庆快乐

[回复] 陈甲福 | IP地址: 121.58.73.* | 2010/10/01, 10:15

祝福节日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07

问候甲福!

[回复] 董满永 | IP地址: 115.214.37.* | 2010/10/01, 10:09

祝陆老师国庆节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222.76.82.* | 2010/10/04, 16:06

董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 沈昌国 | IP地址: 125.66.33.* | 2010/10/01, 09:36

敏锐!非常有见地!忧天下之忧而忧啊!问候天然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9:48

小城镇需要大战略。

[回复] 王富春 | IP地址: 112.66.144.* | 2010/10/01, 09:16

现在农民不要轻易改变户籍,那将意味失去土地和宅基地,宅基地是永久的,城市住宅建设用地可是70年呀!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9:26

高人高见

[回复] 杲仁华 | IP地址: 123.170.193.* | 2010/09/30, 20:46

欣赏三篇调研报告。祝你节日愉快!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8:22

祝杲老师节日愉快!

[回复] 俞小康 | IP地址: 121.236.199.* | 2010/09/30, 17:48

祝国庆笑口常开!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8:21

祝国庆快乐!

[回复] 谢招生 | IP地址: 218.64.176.* | 2010/09/30, 17:13

拜读!祝国庆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8:19

祝博友招生国庆快乐!

[回复] 访客:施美雪 | IP地址: 59.61.124.* | 2010/09/30, 17:00 三篇调研报告把城镇改革过程中的三大问题剖析透彻,拜读学习了。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8:18

小城镇改革试点不是掠夺土地资源的借口。

[回复] 访客:林兆曦 | IP地址: 222.76.25.* | 2010/09/30, 16:09 三篇调研报告立意深论据足,欣赏。问候陆站长十一国庆快乐!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8:14

前后调查约30天左右!

[回复] 许青怀 | IP地址: 110.183.22.* | 2010/09/30, 15:06

首席欣赏。问候老师。

[回复] 陆天然 | IP地址: 59.61.124.* | 2010/10/01, 08:11

国庆快乐

记者报道: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上、中、下)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 采访路上:2010-07-08日福建省21个小城镇改革试点采访--漳州长泰 - 天然记者博... 采访路上:2010-07-13日厦门新圩镇小城镇改革试点采访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 记者报道:点亮农村改革发展的航标灯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加快救助机制改革刻不容缓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采访路上:2010-07-27日福鼎市泰屿镇小城镇改革试点采访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 记者报道:厦门经济特区出台户籍新政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福厦动车运行满月 海西高铁渐入佳境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 记者报道:从瓦片经济到后顾无忧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从社区开始走向社会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福建有个新闻"季谈会"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警惕地产鸦片侵淫镇级财政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中央、境外驻闽新闻媒体季谈会在泉召开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 记者报道:紫金矿业“灭鱼门”:渔民面临转产难题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 摄影报道:中国改革报“封疆大吏”欢聚长城脚下金山岭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摄影报道: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 记者报道:恒安模式:一个民企发展的标本意义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福建民间标会:爱恨纠结的金融情人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悖论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带着股份进城”抹平二元鸿沟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开幕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 记者报道:郑成功文化旅游节打响南安城市名片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单极工业化与下岗农民之忧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 记者报道:武夷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 - 天然记者博客 | 陆天然的博客 | 博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