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 1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3:25:56

 

书中自有颜如玉

 
       常常能阅及意境开阔,理性十足,思想深邃的美文。那些文下笔如流水,一泄汪洋;舒卷如流云,不蔓不枝。不做秾艳浮华语,不矫情与讨巧;虽然有一点点狂狷,但笔墨恣肆,文字娓娓道来,余香脉脉,如珍馐在案,飨之醇美,观之悦目,心爽神会。

        读这样的佳文,起码能感知作者的思想脉络。往大里说,就是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人文情感,感知他思想情操的一方面;往小里说,就是表达了什么意思,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感。最妙的需读他情感类与哲理类的文章,多少渗透点个人情愫,多些心灵上的自白。感知他身后的几多低吟浅唱,九曲回肠。总见得阳光下一派欣欣然华盖篇章,岂知身后也曾“巴山夜雨涨秋池”。所以读这类文,最让人了解他情感细腻的一面,况且思想的内涵也绝非肤浅的颖悟,必然是直触人魂灵,引起人情感的共鸣。

     一部《红楼梦》是曹雪芹哭成的书,情感与思想艺术性俱佳,200多年赚了多少人的眼泪,就因了它的思想深刻到超拔的境地,情感挥发到黯然销魂的地步,艺术性达到卓绝古今的水准。人们的情感会不自觉的与之交流,感同,升华,被它的魅力所倾倒。因而,曹公的文笔径直达到描摹万象,问鼎乾坤的鬼斧神工的程度了。

        因此,大家手笔,即便是风花雪夜,吟来另是一种清风拂面的气象。像宋词里的温庭筠与苏东坡,温庭筠才华横溢,常常冥思不过手触八次,便文思泉涌,立地一阙好词就诞生了。因此,人称其为“温八叉“。但是他的词风秾艳,脂粉气过浓,绮丽的词汇堆砌太多,埋头于他的词中,难得嗅到清新的一丝空气。

        而苏东坡虽然是豪放派的词风代表人物,但是也有清新婉约的词作,且这婉约的词挑出一两首来,思想性和艺术性丝毫不逊于豪放的词作。所以,豪放也罢,婉约也罢,只要是大家手笔,尽管是只鳞片爪的几处抓拍,也会勾勒出一副意境深远的画面,撰出一篇味同橄榄的美文来。

        再就是读诗,诗是人类情感的凝炼与升华,是一颗力求完美的心在呢哝着高尚而唯美的心灵痕迹。诗所代表的想象空间绝对是任何行文无法比拟的,不同的人读相同的诗会有不同的心灵感应。

        它的某一个字眼,某一个词汇,某一句话都会给你拓展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情感的焦距会被拉得更为悠长,你可以“闻弦歌而知雅意”,如同看到了“谢却海棠飞尽絮”,便想象着坐看落花,纷纷扬扬的落花深处,是一颗孤独的心,在咀嚼着神伤,迷惘。有时激进,有时卑怯得后退,忽一日情致大好,那字里行间又顷刻间涂满鹅黄,于是“飘逸,春天,绿意,温暖等欢快的字眼又开始跳跃。因此,那素日见惯的字眼,也不同于往日的呆板,到变得灵动,富有生气了。

        然而诗人,毕竟是把他那一颗心浸在忧伤里,包裹在水晶里,杜绝尘俗的侵蚀,才那般小心翼翼,步入精神的殿堂。社会的责任感,爱情的殷切守候,便注定诗人以孤独者的姿势,行在思想的前列。所以,在感悟了诗人“独语者“的心境,了解了诗人精神意识的擢拔,钩起人心底深处那一种共识,那诗人的真与善,那些诗,犹变得摄人魂魄了。

        我常常为这一类诗感染着,无法言说的眷恋和空灵意念的捕捉,令我一遍遍得去读,去悟,去想象。也曾经疑惑过,为什么短短几行字,就能倾倒一个人,不,应该说是许多人。它的“蛊惑”魅力到底在哪?是诗人那种特有的风格姿势?还是诗中“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的无奈?或是代表了大多人戴着面具下的时代特征的寂寞?

        但无论怎样,诗是我们的梦想所在。大概我们都有梦,都喜欢逐梦,所以喜欢追寻梦中风景,但却永远不能把它拿到现实中来。我们宁肯拜谒一场海市蜃楼的美丽,也不愿意让俗尘的羁绊来荒芜了梦想的绿荫。这就是诗与现实的距离。 

       美文与诗,都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那我们就要做好入驻“芝兰之室”的准备,用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去聆听那些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呼唤与呢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