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到十年内获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0:48:43
中国五到十年内获诺贝尔奖? 时间:2006-04-10 GMT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佛勒斯特罗姆(Anders Flodstrom)率领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访问中国,三月二十三日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做客“清华论坛”,主讲《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论及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奖时,评审委员肯定地说,“清华学生在今后四十年内会得诺奖”。

  这只是说法之一。在访华动身之前,佛勒斯特罗姆就做出了一个预测:如果在今后五到十年中出现中国的诺贝尔获奖者,应该是不太出乎意料的事,而且获奖的第一个领域应该是在医学或生理学科。

  与杨振宁的“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的看法不同,佛勒斯特罗姆的预测可能更能让所有中国人都振奋。当然,佛勒斯特罗姆所说的中国人获奖是指中国大陆,而且这个十年内获奖应当是自然科学领域。如果客观而理性地理解,如果佛勒斯特罗姆不是“乌鸦嘴”(但愿别是),这个预测应当说既对中国人是一剂强心针,又可能是一种兴奋剂。

  所谓强心针是指佛勒斯特罗姆的预言是一种正面鼓励,不仅让有着浓郁诺贝尔奖情结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而且表明国际上或者确切地说是诺贝尔奖评委已经开始正面评估,或充分注意到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医学或生理学学科中的成就和发现。

  屈指数来,中国人在分子生物医学、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癌症防治、器官移植、心血管病的防治、干细胞研究(再生医学)、爱之病防治、基础医学、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许多国际一流或领先、第一的工作和成果。比如,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迄今,我国研究人员已完成一千五百个人类重要生物功能与疾病相关新基因的研究,其中功能明确并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功能基因一百六十个,功能明确并用于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新基因二十四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与企业或药物研发单位合作开展药物靶标或生物技术药物前期开发的新基因八个。

  在胃癌、肺癌和食道癌防治和相关基因研究方面,中国成就非凡,发现了两个新的潜在抑癌基因,证明了八个肿瘤易感基因的变异位点或甲基化修饰的异常,更验证p16甲基化失活在癌前病变恶变的作用。

  在器官移植方面,中国进行的非血缘供体成人肺叶移植是世界第一。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研究方面,中国研究人员在无免疫功能的低等动物裸鼠背上复制“人耳”成功,为有免疫功能的高等哺乳动物小狗制造了“头盖骨”。在迎战Sars中,研究人员在病因学和病毒基因组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现。

  中国研究人员在生物医学方方面面的成就,都有可能被诺贝尔奖评委关注到或筛选出来作为评奖的发现或成果。即使上述种种发现和成果还仍不足以让评委心悦诚服,在未来10内又何尝不会出现重大的医学发现和成果,让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中国文化的得奖情结

  尽管诺贝尔奖的筛选和评奖有时间过程,但也不乏头年获得成果,翌年就得到诺贝尔奖的先例。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教授斯坦利·普鲁西纳1996年宣布发现了普里昂(prion,又称朊病毒)导致疯牛病,1997年就因此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另一方面,佛勒斯特罗姆的预言也可能演变为一种兴奋剂。在此预言下,会不会出现第二个黄禹锡或黄禹锡事件?

  同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学术的造假和表面浮肿的虚假繁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争取早日获得诺贝尔奖的目标就很可能为造假推波助澜。

  中国文化中的得奖情结也是一个诱因。就连佛勒斯特罗姆都认为,“中国人对得奖情有独钟,不是吗?从奥运金牌,到奥斯卡奖,把诺贝尔奖与体育竞赛和好莱坞并驾齐驱,这可能是那个叫诺贝尔的老头都想不到的。”这样的观念和心态难免导致急功近利和虚假的做法。

  中国也有韩国那种民族氛围和土壤。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积贫积弱,就难免急于做出成就让世人承认和看得起自己,于是就有了压力之下的黄禹锡。

  然而诺贝尔奖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踏踏实实地做事,以科学的成果推动社会前进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各种世界大奖的历史证明,任何为了获奖而进行的研究或工作都难以获奖。只有心无旁鹜地研究和扎实工作之后,才能取得成就,诺贝尔奖也好或其他奖也好才会幸运地降落头上。(原文标题:中国5到10年内获诺奖:鼓励或客套?) (作者 张田勘 是中国《百科知识》副主编)